苏州博物馆新馆论文-梁志宁,苏箐

苏州博物馆新馆论文-梁志宁,苏箐

导读:本文包含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平面设计,视觉构成元素

苏州博物馆新馆论文文献综述

梁志宁,苏箐[1](2019)在《视觉构成元素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博物馆发展的历史是展示设计不断深化提高的历史,展示设计是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平面设计在展示设计中协调各元素布局,帮助展示主题,提供有效的传播表达。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中而新,苏而新"和"不高不大不突出"为设计理念,完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设计形式的结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新馆对丰富的地域性视觉构成元素的创新性运用让游客有了游园般的参观体验,本文试以视觉元素应用于展示设计中的必然性来探讨其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与其作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3期)

程诗帆,郭友南[2](2019)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苏州博物馆整体设计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以主设计师贝律铭先生的设计思想为中心,从建筑理念、现代工艺、审美法则等方面进行探讨,深入思考苏博细节之处、创新之处给予时代的回应,得到新的解答。可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9年07期)

赵甜[3](2019)在《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形”的演绎——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建筑的"形"的概念出发,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建筑在屋顶造型、材料构造、色彩元素等方面的传统演绎上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05期)

侯佳仪[4](2019)在《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融合了现代建筑、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民居特色的建筑,苏州博物馆新馆从其建成之日起就以其古今结合的特色给人们以巨大的震撼。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本文将从其建筑外观、用色、布局及其对于光线的御用几个方面来阐述。(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1期)

王倩楠,庞峰[5](2018)在《关于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研究主线,具体从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的叁个层次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总体空间布局,其次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各空间序列组织关系,然后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空间单体的序列关系。最后,总结得出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空间组织的各个层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因此必须做到统筹布局。(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23期)

杨洁,潘俊峰[6](2018)在《传统园林框景手法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景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造景手法,运用到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园林造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丰富了展示设计的形式,增加了展示空间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对传统框景手法的分析,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框景手法的运用,探索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在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新的表现形式,让传统框景手法在当代得以更好地延续与发展。(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8年12期)

李佳[7](2018)在《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传统建筑格调——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晚年的"封刀"之作,是继香山饭店之后又一次对中国建筑的诠释和贡献,其主要特色就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让传统符号与现代精神融为一体,在不失中国特色的前提下彰显时代特色。这一建筑坐落于苏州拙政园旁,原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府邸,为与周围的苏州园林在建筑整体风格上不冲突,但又有别与一两百年前的古典园林,贝聿铭选择了在传统江南民居的风格基础上加以继承与改造,使继承与发展创新统一,最终以一个传统带有现代风格的新式博物馆展现在大众面前。(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17期)

贾子萱[8](2018)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心庭院景观设计的写意手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的中心庭院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苏州博物馆中心院落设计中的苏州传统景观写意手法的应用。建筑大师贝聿铭通过对传统园林的外在联系进行深刻解析,表达新馆中心庭院与传统园林产生的内在联系,在设计中对中国山水画进行符号化的提取,将景观设计人格化的同时注入东方画意。(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8年01期)

金林[9](2017)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博物新馆是一座兼备了苏州传统园林神韵与现代建筑形式的综合性博物馆。设计师的理念是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把这个建筑园林巧妙和谐的放置到苏州这座古城中,设计上通过细节和尺度的合理把握与环境达到了巧妙自然的融合,给人的感觉即传统又现代,设计上精益求精,科技与丰富人文内涵大胆结合。[1](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7期)

陈婧[10](2017)在《园林中框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园林的建造中,框景是一种常见的造园手法,它在现代新中式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主要探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框景艺术的应用,分别从设计概述、艺术应用和艺术展示叁个方面总结了园林设计中框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16期)

苏州博物馆新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苏州博物馆整体设计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以主设计师贝律铭先生的设计思想为中心,从建筑理念、现代工艺、审美法则等方面进行探讨,深入思考苏博细节之处、创新之处给予时代的回应,得到新的解答。可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苏州博物馆新馆论文参考文献

[1].梁志宁,苏箐.视觉构成元素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戏剧之家.2019

[2].程诗帆,郭友南.苏州博物馆新馆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设计.2019

[3].赵甜.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形”的演绎——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J].居舍.2019

[4].侯佳仪.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J].祖国.2019

[5].王倩楠,庞峰.关于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8

[6].杨洁,潘俊峰.传统园林框景手法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设计.2018

[7].李佳.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传统建筑格调——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

[8].贾子萱.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心庭院景观设计的写意手法探究[J].美术文献.2018

[9].金林.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几点思考[J].明日风尚.2017

[10].陈婧.园林中框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

标签:;  ;  ;  ;  

苏州博物馆新馆论文-梁志宁,苏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