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村落形态论文-李哲,殷继阳

山地村落形态论文-李哲,殷继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地村落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地,聚落,街巷空间,芋头村

山地村落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殷继阳[1](2019)在《山地型侗族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形态探析——以芋头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街巷空间作为聚落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村民的各种社会活动。本文以通道县芋头村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和量化分析结合的方式,基于其山地地形的环境,对其街巷的形态及景观界面等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山地型村落芋头村在对自然的尊重下营造出尺度适宜、布局灵活的街巷空间,对继承和保护传统聚落有重大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李卅,张玉钧[2](2018)在《河南林州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环境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南太行山地质地貌的影响,河南林州大峡谷地区村落发育出了立体化的聚落空间,是豫北地区山地村落的独特类型。文章运用田野调查与访谈的方法,以整体的景观视角,从村落选址与总体分布、村落形态、村落空间3个方面对该地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环境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地村落空间形态是在延续传统空间文化基础上对地方自然环境的一种应变,形成"双向反馈"的过程,提出在未来该地的村落景观保护工作中,应注意发掘村落景观背后蕴含的空间形成机制,从驱动力层面入手实现村落景观保护。(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8年06期)

孔亚暐,宗烨[3](2018)在《山地型村落及水系统的空间形态研究——以半湿润区典型村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水系统由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雨水利用等"涉"水基础设施构成,以重力自流为主要的运行和营建方式,不仅直接决定着村落基础设施的布局形式,还深度影响着村落空间的构型。运用建筑类型学与空间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半湿润区内山地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得出相应水系统的体系构成,分析处于山坡、山麓和山谷等不同区域的村落及水系统的空间形态特征,总结乡村水系统对于村落空间形态的作用规律,提出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的新思路及策略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1期)

赵紫辰,高永吉,张莹博,樊佳奇[4](2016)在《大理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诺邓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目前传统的村落空间形态定性研究,偏重于感性认知,对复杂地形地貌背景下,外部地理论环境空间占重要比例的山地村落空间形态本身很难展开深入研究。以大理山地村落诺邓村为例,引入空间句法这一空间计算语言,对山地村落空间形态进行了整体、全面和系统的量化分析,该方法的运用不仅可解决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特征与规律认知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成为评价村落形态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6年14期)

高茜[5](2013)在《黄土高原传统山地聚落空间形态探析——以山西师家沟古村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名村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历史文脉的科学保护,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风貌、建筑等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本文以山西历史文化名村师家沟为例,探讨了古村落的基本结构与空间环境特征,提出古村落的保护不仅要研究村落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也要研究村落的历史文化,准确的把握古村落的空间特色、文化内涵、价值定位,这是做好古村落保护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也是保护规划的切入点.(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吴雨浓,张纵[6](2013)在《山地少数民族聚落形态探析——以务川仡佬族古村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务川仡佬族古村落为例,运用聚落地理学相关理论路线,从聚落的地理人文环境、分布形态、内部结构及聚落的特征方面,对特殊地域下具有深厚文化特异性的少数民族聚落景观进行探析,以期对这一古老的传统文明在景观方面给予继承、发扬与保护,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23期)

李子豪[7](2012)在《浙江传统山地村落竖向营造形态美学研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当代环境中延续传统一直是建筑和景观设计领域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浙江传统山地村落的考察中,发现了村落竖向营造对于当下环境建设有着极富启示性的借鉴意义。技术理论在指导营造富有人文精神和地域特征的环境方面有着局限性,当代竖向设计中的技术化倾向反映在诸多消极后果中。竖向设计是对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设计,使其既满足使用要求,又满足经济、安全等方面要求。本文将浙江传统山地村落竖向营造的研究对象归纳为:道路、台地、边界、房屋布置、排雨水。这样的分类来自于《民用建筑场地设计》中竖向设计的内容,是出于研究角度的开启与研究范围的限定需要;同时,本文对于传统竖向营造的研究并非采用纯粹技术策略,有关竖向营造的形态研究也并非一种静态的形式分析,而是将其置于地域文化和场所的脉络中,更多关注竖向营造的美学价值和场所精神内涵。本文将浙江传统山地村落竖向营造形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场所现象学的视角倡导重新回到物的存在本身。通过描述传统山地村落环境中的竖向构筑物的存有意义的切身感受,并借由对村落场所特性和场所精神的阐释,从一个微观的视角探讨先民如何将地域文化和自身存在的认同投射于竖向构筑物之上。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关注的“物”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物,而是将其限定在海德格尔提出的具有价值取向的物的概念中——“唯有结合世界的本质时才能变成物”。因而,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揭示传统山地聚落中的竖向构筑物是如何与特定时空下的环境相契合。在当代语境中对于浙江传统山地村落竖向营造的诠释能够提供一种延续传统的可能:通过讨论村落竖向营造所蕴含的形态美学与场所精神内涵,探究传统观念下的竖向营造形态生成机制,或许能够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一些有用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2-05-21)

于慧芳,王竹[8](2011)在《浙江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一个"新村落"规划都应该是真实地建立在这一空间形态所赖以存在的地域特征和生活状态之上的。通过浙江长兴县新川村山村聚落的规划设计实践,研究更为理性的村落"空间结构生成"方法,以期对当前的新农村规划研究与建设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1年07期)

闫霓裳[9](2010)在《马桥镇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的马桥镇,处在群山葱岭中,自然资源丰富,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和交通的限制,整个镇村落的发展相对滞后。自从国家开始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大力扶持,道路的修建逐步完善,外界力量的促进使得整个马桥镇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近年来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其村落的空间形态也正处在这样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本文研究的是马桥镇村落的空间形态,以24个自然村为例进行整个地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就村民的居住生活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分析,以列表的形式表示出所有村落空间的影响因素以后,对凡是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并加以分析,总结出目前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依据这些主要因素对24个村落进行空间形态的类别划分,将所有村落划分为四类。为对四类村落的形态特征有详细的认知,从每类村落中选择一个代表性村落进行该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专门研究,然后对比分析四个村落所代表的四类空间形态特征,以此反映出马桥镇村落在空间形态上的一个总体的动态特征。对马桥镇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类型划分后,设计者便可以依据该种清晰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同时在空间形态上总结出来的特征也说明村落本身所蕴含的空间丰富性,可为下一步的规划设计提供参照的素材,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0-01-11)

李思宏[10](2009)在《湘西山地村落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沈从文曾描述其“青山一座接连一座,一条河水弯弯曲曲流去,山水互相环抱”,是湘西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境内多山地丘陵,“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全州地貌的最大特点。本文首先着眼于湘西山地村落的空间形态特点,当地村落大多依山而建,顺山势而发展,有的则选择山顶或交通要道附近。在村落形态布局方面,呈现出点——线——面的分布态势,有的呈散点状分布;有的依据地势以及河流走向,顺应或垂直等高线方向做线性延伸;规模大的,则综合平行等高线和垂直等高线的村落特征,成树枝状或围绕特定场所而建。湘西山地街道构成村落的脉络。传统村落往往先有屋后有道,商业性强的村落则是先有道后有屋,一些大规模的移民村落则采用屋道共建的模式。街道通常不长,利用曲折和坡度的变化为行人提供明确的方向感、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形态,街道尺度宜人,景观连续统一,充满韵律感。村落有其特殊节点,出入口、水井、道路交叉口、广场等区域附近容易汇聚人气,成为村民们交流的场所。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湘西山地建筑在适应地方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优点。建筑适应多变的地貌,灵活多样;村落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具有良好的生态特性;当地文化也独具特色,充满浓郁的山地风情。湘西山地村落的主要采用南方穿斗轻木结构的干栏建筑,“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等谚语是湘西山地村落民间匠人对于建房方式的精妙归纳。“天平地不平”可以采用错层、掉层、错跌等手法,“借天不借地”则可采用吊脚楼、碉楼等形式来实现。湘西独特的山地村落形态不仅是表面上适应周边环境,实际上反映出当地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对现代的山地村落规划与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9-06-03)

山地村落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南太行山地质地貌的影响,河南林州大峡谷地区村落发育出了立体化的聚落空间,是豫北地区山地村落的独特类型。文章运用田野调查与访谈的方法,以整体的景观视角,从村落选址与总体分布、村落形态、村落空间3个方面对该地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环境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地村落空间形态是在延续传统空间文化基础上对地方自然环境的一种应变,形成"双向反馈"的过程,提出在未来该地的村落景观保护工作中,应注意发掘村落景观背后蕴含的空间形成机制,从驱动力层面入手实现村落景观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地村落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李哲,殷继阳.山地型侗族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形态探析——以芋头村为例[J].中外建筑.2019

[2].李卅,张玉钧.河南林州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环境适应性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8

[3].孔亚暐,宗烨.山地型村落及水系统的空间形态研究——以半湿润区典型村落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

[4].赵紫辰,高永吉,张莹博,樊佳奇.大理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诺邓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6

[5].高茜.黄土高原传统山地聚落空间形态探析——以山西师家沟古村落为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

[6].吴雨浓,张纵.山地少数民族聚落形态探析——以务川仡佬族古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

[7].李子豪.浙江传统山地村落竖向营造形态美学研析[D].中国美术学院.2012

[8].于慧芳,王竹.浙江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1

[9].闫霓裳.马桥镇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10].李思宏.湘西山地村落形态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09

标签:;  ;  ;  ;  

山地村落形态论文-李哲,殷继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