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域化论文-周叶

全球地域化论文-周叶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球地域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工作人才,全球化,地域化,全球地域化

全球地域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叶[1](2017)在《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以浙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和"本土化"一直是教育界为之争论的两大理念。社会工作作为新一代崛起的领域,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全球化"还是"本土化"也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从"视野全球化"和"行动地域化"两方面的视角来研究社工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提出,全球化和本土化并非互相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对中国社工人才的培养是缺一不可的。(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7年05期)

范正义[2](2017)在《许扬美与基督教中国化——全球地域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全球地域化理论,基督教在世界各地传播时,一方面因应传播地的特点而地域化,另一方面地域化后的基督教仍然呈现其在信仰理念方面的普适性特征。以神为本,是基督教的普适性信仰理念之一,也是基督教区别于中国宗教的最大特点之一。近代福州名牧许扬美利用祈祷仪式在教会内构建属灵先知形象并获得信徒认可与服从的案例,说明基督教在中国并不仅仅是地域化,它也成功地将包括神为本在内的基督教价值理念嵌入中国信徒群体中。(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7年01期)

王裕军,邱海东[3](2016)在《全球地域化视野中海南酒店设计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酒店产业发展到今天,不同国度不同区域的酒店,有着不同特色的酒店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酒店文化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酒店设计文化,已经是现代性、地域性、国际性交相辉映的状态。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趋势下,为海南酒店融入地域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洪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海南酒店国际化不是单方面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是要在继承延续本地特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本土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要在本土地域文化全球化趋势的传播进程中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这是国际化的根本所在。(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6年23期)

张明师[4](2016)在《英模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球地域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雷锋精神的国际化,为我们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全球化的美妙图景。从全球地域化理论的视角看,英模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宣传中介。英模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和人格化象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赖以成长的基础,个别英模事迹还可能走出国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球化才是其最终发展形态,而要实现这一全球化,就必须依赖和仰仗英模精神这一地域化的思想资源。英模精神的全球地域化,是推进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和直接结果。(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6年10期)

毛礼书[5](2016)在《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社会工作服务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的加强,我国的社会政策更加注重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剧烈的变化,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品也在不停的吸取着全球化的养分,而又有许多的学者认为要根据本国实情发展社会工作,而笔者认为,全球化与地域化对于的社会工作发展并行不悖,而是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模式作出新的超越,而全球地域化这一新鲜名词却鲜为学者们所知,该概念在经济管理等领域早已经显示出其蓬勃的生机。纵观国内的残疾儿童研究,国内研究一般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并未细分,导致康复工作一概而论,各种类型的残疾人没有被区分开来,大部分研究属于医学康复临床方面的研究,而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限于残疾儿童社会康复需求现状、职业教育与再就业等方面较多。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要想真正的把社会工作利用好为我国的弱势群体服务,在全球化的同时也要做好本土化,学界以及实务界的学者们也一直在为“全球化”和“本土化”两大视角的孰重孰轻进行着博弈,而这种摇摆不定也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失衡现象,在社会工作还未蓬勃发展的初期,此种失衡对今后的社会工作的教育和实务都将会有副作用,而全球地域化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将中外实务的互动关系作出更有前瞻性和远见性的分析,笔者将以残疾儿童的社会工作实务为例,尤其是肢残儿童的社会保护方面的比较性研究为例,将全球地域化的视角切入到社会工作实务和教育的发展问题中去。而“全球地域化”的视角不仅包含了从外界到内部的延伸的“地域化”也包括从从内地到外部世界的“全球化”的深化的多向视角分析,这样的两个视角的结合可以帮助社会工作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结合,从而达到对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服务的质的超越。(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黄勇,刘梁剑,李广骁[6](2014)在《道德铜律、美德伦理学与全球地域化时代的中国思想——黄勇教授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早年的学习研究刘梁剑、李广骁(以下简称"刘、李"):我们知道您是1977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作为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天之骄子",您对当年的大学生活一定有特别的记忆吧?黄勇(以下简称"黄"):虽然是作为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考生进入大学,但是当时并没有所谓"天之骄子"的感觉,更多地是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1966年取消大学时我刚进小学,所以在读书期间从来就没有上大学这样的想法。后来也只有工农兵大(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4年01期)

鲍艳利,周海华[7](2013)在《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高校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地域化是指个人或者组织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在行为上立足本地域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从而使地域特色在全球得以传播和彰显。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具有行业知识的国际性、语言文化的跨国性、本土文化的嵌入性以及适应全球化的主动性等特征。我国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应树立全球地域化的人才观,以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本土特色为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本文来源于《煤炭高等教育》期刊2013年06期)

鲍艳利[8](2013)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策略研究——基于全球地域化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地域化将"全球化"和"地域化"融合在一起,强调从全球化角度出发,同时立足和突出地域特点,从而使地域特色在全球得以传播和彰显。文章分析了全球地域化及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树立全球化与地域化相结合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观;共同开发具有本地域文化特色的教材和课程;加强本地域特色语言及文化的传承;建立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等培养策略来深化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容,提升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本文来源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陆邵明[9](2013)在《全球地域化视野下的建筑语境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跨学科角度,运用文献综述、概念比较、案例分析以及归纳演义,阐述了语境的本原、内涵以及生成机制;提出了建筑语境的基本塑造策略以及高语境建构的核心策略;目的在于唤起我国建筑师对于语境的重视,从而能够转向语境思维导向下的地域建筑创作。(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王晓敏,戴光全[10](2013)在《旅游节事的“全球地域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空间距离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越来越小,导致地格(placeality)的削弱和流动性(mobility)的增加。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3年06期)

全球地域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照全球地域化理论,基督教在世界各地传播时,一方面因应传播地的特点而地域化,另一方面地域化后的基督教仍然呈现其在信仰理念方面的普适性特征。以神为本,是基督教的普适性信仰理念之一,也是基督教区别于中国宗教的最大特点之一。近代福州名牧许扬美利用祈祷仪式在教会内构建属灵先知形象并获得信徒认可与服从的案例,说明基督教在中国并不仅仅是地域化,它也成功地将包括神为本在内的基督教价值理念嵌入中国信徒群体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球地域化论文参考文献

[1].周叶.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以浙江为例[J].青春岁月.2017

[2].范正义.许扬美与基督教中国化——全球地域化的视角[J].世界宗教文化.2017

[3].王裕军,邱海东.全球地域化视野中海南酒店设计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J].设计.2016

[4].张明师.英模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球地域化的视角[J].学习论坛.2016

[5].毛礼书.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社会工作服务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6].黄勇,刘梁剑,李广骁.道德铜律、美德伦理学与全球地域化时代的中国思想——黄勇教授访谈[J].哲学分析.2014

[7].鲍艳利,周海华.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高校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3

[8].鲍艳利.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策略研究——基于全球地域化视角[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9].陆邵明.全球地域化视野下的建筑语境塑造[J].建筑学报.2013

[10].王晓敏,戴光全.旅游节事的“全球地域化”[J].旅游学刊.2013

标签:;  ;  ;  ;  

全球地域化论文-周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