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长论文-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王乐政,华方静

大豆生长论文-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王乐政,华方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生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减氮施肥,玉米-大豆间作,生长性状,产量

大豆生长论文文献综述

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王乐政,华方静[1](2019)在《减氮施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120 kg/hm~2)、大豆(65 kg/hm~2)单作施氮量为基准,对间作玉米-大豆模式设置5个施氮水平(玉米、大豆单作施氮量;玉米减氮50%,大豆不减氮;大豆减氮50%,玉米不减氮;玉米大豆均减氮50%;不施肥处理),通过对间作玉米和大豆生长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以期获得间作玉米-大豆适宜的氮肥用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在均减氮50%处理下,玉米秃顶长显着增加,穗长和单穗重显着降低,玉米产量降低5.72%~6.81%,大豆产量降低8.94%~11.74%,玉米经济效益降低4.35%~6.14%,大豆经济效益降低11.10%~12.15%。单一玉米或大豆氮肥减量50%对两作物主要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均无显着影响,可实现氮肥减量增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肖凡,沈菲,余雄,李德民,邵伟[2](2019)在《饲喂大豆异黄酮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饲喂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 SIF)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4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30±10)日龄荷斯坦犊牛分为4组:CON组,TGⅠ、Ⅱ、Ⅲ组,每组10头。CON组饲喂3×2 L/d全脂酸化乳,开食料自由采食;TGⅠ、Ⅱ、Ⅲ组分别在对照组饲喂的基础上添加100、300、600 mg/d SIF。预试阶段7 d及正试阶段60 d。于正试阶段0、20、40、60 d时称(测)量犊牛体重、体尺并计算日增重,每日进行犊牛粪便评分,每周统计腹泻率和腹泻频率。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在试验全期及各期均高于CON组且TGⅢ组日增重最高。试验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在试验全期及各期均不高于CON组且TGⅢ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最低。综上所述可得结论:饲喂大豆异黄酮有提高荷斯坦犊牛增重促进生长的作用,且饲喂浓度为600 mg/d饲喂时间在40 d以上时效果最佳。饲喂大豆异黄酮有降低犊牛腹泻率的作用,且饲喂浓度为600 mg/d时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21期)

李建辉,刘丽丽,石子建,陈润兴[3](2019)在《不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及其还田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和水稻秸秆为试材,衢鲜5号大豆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及其还田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和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均可显着提高大豆产量,其中,玉米秸秆1 400 g·m~(-2)还田量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贾斯淳,王娜,郝兴宇,宗毓铮,张东升[4](2019)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大豆品种生长及逆境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为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干旱对大豆品种生理的影响,选取2个不同抗旱性的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分别设置湿润(CK)、持续轻度干旱(T1)、持续中度干旱(T2)、鼓粒期干旱(T3)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大豆抗逆指标及生理特征,探讨大豆响应不同发育期、不同干旱强度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2个大豆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都有所上升,晋大早春2号在前期上升比较明显,鼓粒期晋大早春2号的上升幅度不如晋大74;晋大早春2号在轻度干旱及中度干旱处理的各个发育期MDA含量增加显着,晋大74中度干旱处理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着增加;在分枝期时,晋大74在中度干旱时还原糖含量显着下降,在鼓粒期,晋大早春2号大豆叶片还原糖含量均显着增加,晋大74只有鼓粒期中度干旱处理下还原糖含量显着增加,但在开花期时,晋大早春2号的还原糖含量下降,晋大74的还原糖含量显着增加;2个大豆品种的株高、节数、茎粗在干旱胁迫下均下降,其中,晋大74的株高、茎粗下降更明显。晋大74的综合抗逆能力要高于晋大早春2号,这可能与晋大74在干旱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少植株高度,从而减少水分消耗,提高其抗旱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向凤宁[5](2019)在《GmSIN1/GmNCED3s/GmRbohBs正反馈环作为盐胁迫信号放大器调控大豆根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ABA和活性氧(ROS)是植物盐胁迫响应途径中的关键信号分子。然而,它们如何传导和放大盐胁迫信号还不清楚。本课题组发现大豆盐诱导型NAC转录因子GmSIN1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稳定的过表达和RNAi大豆转基因株系,发现GmSIN1既促进根的生长又提高植株盐胁迫耐受性,多年的田间实验结果证明GmSIN1过表达转基因大豆在非盐、低盐及中盐田地中的产量性状均优于对照。对GmSIN1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Gm SIN1部分的介导盐胁迫早期的转录组响应,并通过直接结合ABA合成关键基因GmNCED3s和ROS合成关键酶基因GmRbohBs启动子上的特异性位点介导它们在盐胁迫早期的诱导表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GmSIN1,GmNCED3s及GmRbohBs组成了正反馈环,实现盐胁迫初期信号到ABA和ROS信号的快速转化和放大,而ABA和ROS通过协同作用在合适的浓度范围中促进大豆根伸长及盐胁迫耐受。该研究提供了同时提高大豆生长及耐盐性的新思路,且GmSIN1可能是通过遗传改造获得盐地和非盐环境均增产的大豆品种的有效靶点。(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姚延轩,接伟光,胡崴,赵冬梅,姜怡彤[6](2019)在《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Glycine max(L.)Merr.]连作及工业化肥滥用已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导致大豆产量大幅度下降。微生物菌肥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修复损伤土壤,弥补了中国在农业及生态业上的不足。深入研究微生物菌肥的特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大豆的生物量、抗性及营养成分含量,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及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系统等。从微生物菌肥的分类、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物量、抗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微生物菌肥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刘博,卫玲,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7](2019)在《5种元素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PSS软件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探索氮、磷、钾、锌、硼及其互作对大豆品种晋豆37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磷与结荚高度呈极显着二次函数关系(结荚高度最大为18.23 cm),与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呈显着正相关;硼与有效分枝数呈显着负相关;氮钾互作与结荚高度呈显着正相关;氮硼互作与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呈显着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磷钾互作与结荚高度呈极显着负相关;磷硼互作与无效荚数呈显着正相关;钾锌互作与无效荚数呈显着负相关;各元素及其互作对百粒质量影响未达显着水平。最大值分析结果显示,纯氮28.20 kg/hm2、P2O5106.65 kg/hm2、K2O 106.84 kg/hm2、锌肥0%、硼肥0.4%时,产量为2 854.04 kg/hm2,除去肥料成本后效益为9 648.31元/hm2。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磷、硼、锌肥3种肥料对产量存在从大到小的正向效应,氮、钾肥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抛物线关系。两因子互作效应分析显示,氮磷互作、磷钾互作与产量存在曲面关系。试验环境下,大豆生产应适当调低氮肥,重视磷肥、钾肥和硼肥应用,以达到增产增效。(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鹤,吕艳秋,丁亦男,韩德复[8](2019)在《低氮胁迫对不同品种野大豆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个野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砂基培养实验,研究了低氮胁迫对野大豆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揭示野大豆耐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显示,两种野大豆幼苗在低氮胁迫条件下,株高、地上生物量及地上部相对生长率呈下降趋势,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强,下降幅度增大,且W1的下降幅度大于W2品种。低中强度的低氮胁迫促进了两种野大豆幼苗根长、根冠比及地下部相对生长率,高强度低氮胁迫下W2增长较W1更显着。低氮胁迫对野大豆幼苗地上部的影响较地下部更显着,同时两种野大豆均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但W2野大豆品种幼苗通过根系生长指标的调控,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况文明,马卉佳,钟云飞,周月朗,陈拥军[9](2019)在《饲料中补充适宜的大豆纤维改善建鲤的生长性能、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饲料纤维素在鱼饲料中的营养生理功能,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纤维配制成5个纤维水平(1.8%、5.2%、8.8%、12.2%和15.8%)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饲喂建鲤(均重:14.96±0.09 g)8周,从生长、血浆生化、肠道组织学以及肠道微生物等指标研究不同纤维水平对建鲤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水平8.8%组建鲤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着高于其它水平组,而饲料系数(FCR)显着低于其它组。同时发现,纤维水平8.8%组建鲤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着低于其它组。随饲料纤维水平的增加,脏体比(VSI)、肝体比(HSI)以及血浆甘油叁酯(TG)、胆固醇(TC)和葡萄糖(GLU)含量均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纤维水平1.8%)相比,纤维水平5.2%、8.8%和12.2%组肝脏AMPK、CPT-1活性和PPAR-α含量显著升高。此外,饲料高水平纤维15.8%会损伤建鲤的中肠和后肠组织结构,破环肠道的发育,同时也会显着影响其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大豆纤维能够显着提高建鲤的生长性能,改善机体糖脂代谢。以SGR为指标,建鲤饲料中适宜的纤维水平为9.19%,但高水平纤维(15.8%)则具有一定抑制和破坏作用。(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兴邦,陈冉,邵俊杰,蒋先金,张美琴[10](2019)在《大豆替代豆粕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饲料大豆替代豆粕的适宜替代量,配制4种不同替代水平(0、40%、60%和80%)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重(5.34±0.19)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5个月,测定其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各组蟹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和存活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大豆替代豆粕的比例上升,蟹肝胰腺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呈显着下降趋势(P<0.05);各组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总抗氧化活力的水平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用大豆替代40%~80%的豆粕不会显着影响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但是对机体的消化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9年10期)

大豆生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饲喂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 SIF)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4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30±10)日龄荷斯坦犊牛分为4组:CON组,TGⅠ、Ⅱ、Ⅲ组,每组10头。CON组饲喂3×2 L/d全脂酸化乳,开食料自由采食;TGⅠ、Ⅱ、Ⅲ组分别在对照组饲喂的基础上添加100、300、600 mg/d SIF。预试阶段7 d及正试阶段60 d。于正试阶段0、20、40、60 d时称(测)量犊牛体重、体尺并计算日增重,每日进行犊牛粪便评分,每周统计腹泻率和腹泻频率。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在试验全期及各期均高于CON组且TGⅢ组日增重最高。试验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在试验全期及各期均不高于CON组且TGⅢ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最低。综上所述可得结论:饲喂大豆异黄酮有提高荷斯坦犊牛增重促进生长的作用,且饲喂浓度为600 mg/d饲喂时间在40 d以上时效果最佳。饲喂大豆异黄酮有降低犊牛腹泻率的作用,且饲喂浓度为600 mg/d时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生长论文参考文献

[1].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王乐政,华方静.减氮施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2].肖凡,沈菲,余雄,李德民,邵伟.饲喂大豆异黄酮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9

[3].李建辉,刘丽丽,石子建,陈润兴.不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及其还田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

[4].贾斯淳,王娜,郝兴宇,宗毓铮,张东升.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大豆品种生长及逆境生理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5].向凤宁.GmSIN1/GmNCED3s/GmRbohBs正反馈环作为盐胁迫信号放大器调控大豆根生长[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姚延轩,接伟光,胡崴,赵冬梅,姜怡彤.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综述[J].湖北农业科学.2019

[7].刘博,卫玲,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5种元素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8].王鹤,吕艳秋,丁亦男,韩德复.低氮胁迫对不同品种野大豆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9].况文明,马卉佳,钟云飞,周月朗,陈拥军.饲料中补充适宜的大豆纤维改善建鲤的生长性能、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J].水产学报.2019

[10].陈兴邦,陈冉,邵俊杰,蒋先金,张美琴.大豆替代豆粕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9

标签:;  ;  ;  ;  

大豆生长论文-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王乐政,华方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