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生成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有效生成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历史教学;课堂效率

作者简介:苏远红,任教于广西合浦县海门外语实验学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教师对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对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到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生成性教学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生成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不管是知识与能力部分,还是过程与方法,或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成性教学方式的指导下都可以完成得更加有效,生成性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辽阔的探寻空间。生成性教学强调课程的完成是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不受课前预设的束缚。生成性课堂教学提倡一个变化,包括进程的可变性,方式的可变性。变化的引发,可能是学生中的突发事件,节外生枝;也可以教师的灵机一动奇思妙想。动态生成不是无边际的生成,而是符合三维目标,围绕认识事物的完整性、理解知识的深刻性,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课堂上有和谐民主的气氛,有思维的真实碰撞,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历史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促生成

我们的所有教学计划都是为了使学生有所提高,如果能够抓住机会依照学生的情况因势利导,促成学生观念、方法知识的生成,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

例如学习《内战烽火》一课的重庆谈判内容时,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1.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美国的目的?2.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4.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5.事实是毛泽东冒险去了,结果怎样?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因势利导,按照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整合所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深入分析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就这样学生的思路被完整地呵护着,体现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二、质疑促生成

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大胆设想,这是影响学生生成性资源形成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能力因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学生生成性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同学更善于思考,更经常提出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分析归纳、对比能力,培养学生查询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课堂上的临时生成基本上是不可预知的,但是教师的机智与丰厚的知识会把突发事件处理的了无痕迹,自然圆润。试想如果没有教师把问题先抛给学生,或者由学生去发现问题,而是急着自己去阻截、扼杀这个问题,那么就没有之后的鸢飞鱼跳的课堂氛围。抛给学生,问题产生于学生,就先交给学生解决,学生中孕育着很大的能量,不可小觑,待学生完成其中一部分,剩下的由教师把握大局,向纵深处挖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元朝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内容时,让学生观察《隋朝运河》和《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通过让学生比较隋朝和元朝时期运河路线来学习元朝漕运和海运的发展。这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这幅图是不是画错了?”我愣住,便问:“哪里错了?”“黄河的入海口不对,和隋朝时期黄河的入海口不一样。”班里的学生也都翻书议论起来。笔者赶紧把两张图对比一看,确实不一样。就想:“难不成真的出错?但不应该出现这样大的错误吧?”于是,笔者先赞扬发现问题同学的细心观察、大胆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小结,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泛滥,很多朝代的君主也曾经多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出现这种不同,是黄河改道,不是错误。这样使学生从中认识到水利工程的兴修对百姓的生存、农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生成机会。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碰撞出创造思想的火花,涌现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

三、辩论促生成

教师如果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有价值的冲突,就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种冲突,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使学生在相互辩论中寻找答案,学生的互动不仅使他们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思维方面还受到很大的启示,也深入理解了历史观点和历史发展规律,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历史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

例如学习《收复新疆》一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内容时,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辩论: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理由。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自由发挥)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请说明理由。3.评价左宗棠。在辩论中,学生广泛参与,激情投入,用心去倾听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并给予热烈的掌声和充分的肯定,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辩论中使学生有生成和收获。

四、创设教学情境促生成

随时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借助《甲午风云》视频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特别是邓世昌带着致远号战舰向着日本旗舰吉野号冲撞的场面,激昂的音乐令人心情亢奋,学生犹如置身当年的历史环境中,情绪跟着致远号一起,随着“向前—中弹—覆灭”发展,在思想上产生了对抗敌战争壮烈场面的颤悸、对爱国将领和勇士的赞赏、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愤恨和藐视等效应。视频再现了历史,使学生淡漠的心理转变为有感而发,爱国主义教育顺理成章。虽然视频展示了历史过程,使学生爱憎分明,但它没有回答“为什么邓世昌的舰追不上吉野号?为什么邓世昌的炮打不中吉野号?”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于是再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认识:有报国之志还不够,还要有报国之才。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中学,你会从哪个方面培养自己?为什么?它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参与教育内容,引发学生去思考、探索。这个过程学生是完全自主完成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在进程中就会有新生成。

五、善抓偶发事件,在意外中促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会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会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教师应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应变能力,抓住意外,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例如学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课,对昭君出塞作评价时,引导学生从对双边关系,边疆开发,民族交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时,有一位女同学突然提出:昭君出塞再次证明了女性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牺牲品。一个新奇的评价,引起一片“骚动”,当然也给笔者出了难题。在让其阐明观点后,笔者提出:如果你是昭君,而又可以选择的话,你是否愿意做出牺牲?为什么?把问题重新引到如何客观评价昭君出塞的历史影响上,而回答的结果基本上都是愿意,理由是为国牺牲,有利于和平,值得。“顺便”实现了情感升华。课堂上如果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才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充实而生动,让我们的生成能够“生成”。

总而言之:教师应结合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和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生成,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有效生成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

1997(9).

[2]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武汉高等教育研究,2006(8).

作者单位:广西合浦县海门外语实验学校邮编:536100

标签:;  ;  ;  

有效生成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