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居室装饰植物的合理配置与选择

家庭居室装饰植物的合理配置与选择

一、家庭居室装饰植物的合理配置与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胡二平[1](2020)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文中指出当今世界人口正步入老龄化阶段,预计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猛增至19.6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形势愈发严重,半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逐年上升,居住与照料问题更为突出。老年人需要能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的养老机构来解决居住和照料问题。政府部门以及国家卫健委组织为解决这一现象颁布多项政策,倡导医养结合类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和创新,规范行业标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当前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养老设施设计和养老服务体系还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如何设计出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也是建筑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研究主要分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讨论、医疗方面的功能配置与组织流线、老年康复景观设计等。但是,针对医养环境现状、医养结合的深度、以及老年人对医养环境的需求研究比较欠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发展需要数据支撑,要将需求和设计策略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收集有关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数据,分析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环境是否满足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的优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医疗与康养环境。本文以文献回顾为基础,将国内外关于医和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和环境设计研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结合我国当前医养结合的模式,以及医疗和康养方面的主要关注点,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证案例调研中。本研究调研了郑州和开封两个城市共五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研收集数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分析老人对环境的使用感受和认知评价等,分别从“医”与“养”两个角度展开对机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的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a.机构基本信息,例如机构建设时间和规模等;b.医疗服务现状,例如医疗空间配置、医养结合深度、医疗服务未满足度;c.康养服务现状,例如居住空间现状、活动空间现状、采光满意度、安静满意度、私密满意度等。根据实证调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状环境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本文使用循证设计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以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为例,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对未来养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丁晗[2](2020)在《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我国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逐渐向高龄化推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老年、高龄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导致相关机构对于社会医疗资源的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创建符合当前医疗资源系统配置要求的复合式机构养老模式,从而满足愈加庞大的康复群体养老需求。“医养护一体化机构养老”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提高机构养老的服务品质,更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丰富医疗服务种类,扩大医疗受众范围,为整个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为提高机构养老“医养护一体化”建设标准,本研究以养老机构中术后转院的康复老年人的整体需求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此类人群的服务需求,并以养老机构建筑类型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发现康养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从基本医疗空间、康复理疗空间、护理照料空间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讨论适用性设计策略,最终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了在医养护一体化整合思路下的养老机构康养空间的优化模式,利用建筑空间的优化实现患病康复老年人心理、生理、社会等全方位的需求满足。本次研究,首先建构了医养护一体化的理论框架体系,通过对于康复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和护理需求的研究与明确,深入研究老化理论对老年人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空间适应性引入到养老机构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其次选取了适于本次研究的相关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对于转院康复进程中的老年人与照护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研,发现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通过对于不同类型康养空间的适应性优化设计推演,尤其是对于空间细节进行微调,建立了以老年人为照护主体的康养空间适应性提升策略,并提出了院前急救网络流线细部设计、适度创建挑战性环境、预防护理期间意外伤害等优化策略;同时,功能性场所的细节设计也为此类老年人的康养服务营造舒适温馨的人性化环境;最后以山东省聊城医养中心设计项目为实践案例,针对所总结出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行了实证推演,总结出该医养中心“基本诊疗空间形式、康复理疗空间布局、护理照料空间重构”等具体设计模式,最终通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探讨了未来养老机构的医养护一体化建设的参考性思路。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明晰总结当前养老机构建筑康养空间设计的模式与策略,对养老机构康养空间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弥补我国康复老年人目前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养老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与核心问题,期待为我国的养老建筑产业化发展提出理论性的参考依据。

李雪[3](2020)在《北京机构养老设施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属于老年建筑类型研究大类之下,以老年人行为与心理需求调查为依据的养老设施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本研究观点认为交往空间的系统化构建在养老设施环境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抚养负担的加重,越来越多老年人需要依靠机构养老设施特有优势辅助日常生活,安度晚年。由于退休后与原有社会关系的切断,原有社会人脉的隔离,如何在现有生活区域构建科学合理的交往空间,重塑老年人的社会人脉,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成为现有机构养老设施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机构养老设施作为相对封闭的老年居住环境,加强对交往环境的建设,不断改善现有建筑环境封闭、单一的状况,塑造出原有生活空间的熟悉感、亲切感,增强老人对环境的信任感与依赖感,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目前入住率较低的社会现象。纵观国内养老设施设计研究领域,更多关于交往空间的研究成果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倾向于建筑本体的空间设计、细部设计,对公共空间的简单分类与设计手法的机械描述。从行为出发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在养老设施空间环境与老年人行为、交往行为特征等个人属性与空间构成的研究仍占少数。本研究以罗杰·巴克的“行为——场所”理论以及环境行为学的“相互渗透论”为主要研究方法,着重从老年行为与空间环境相互影响的多重机制展开论文的主体,分别探讨了养老设施交往空间的不同层次,分别是交往的物理空间、行为空间以及人文空间,每一章内都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思路,并在最后一章总结归纳,从空间设计的三个层次——物境、情境、意境——进行系统化的交往环境构建,旨在为未来养老院、养护院等设施的建立提供相应的设计依据与设计对策,缓解当前封闭、单一的建筑环境,提升老年人的居住品质。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立场是建筑环境的角度,若要解决现有养老设施的种种问题,并不仅仅是建筑学的领域,还需要如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老年学、社会学、康复治疗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通力协作,完善各项保险制度,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这将促进养老设施类型体系与设计标准的完善,从空间构成上满足老人对功能性和精神性的双重需求。通过着力改善现有养老设施内集中供养的护理方式,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系统与服务理念,方能与整个养老服务体系有效衔接,共同协作促进稳定、生态的养老设施服务体系建成。

李东会[4](2020)在《老年人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癌症、肿瘤和其它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在增高,加之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及老年人口中空巢化、孤独死现象的日趋严重,使“如何保障老年人口生命终末期的生存质量,使之安详、有尊严地走向生命终点”,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对“如何通过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给老人更舒适、更有人性关怀的临终体验”的研究略显匮乏。基于日益增长的安宁疗护需求及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受关注少、研究滞后的现状,本文尝试性地对老年人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建筑空间设计实现对生命终末期老人的人本关怀和安宁疗护,以及如何将安宁疗护的人本思想通过建筑空间设计有效地提高物质空间的积极性。首先,通过对老年人进行需求调查,了解老年人对安宁疗护空间环境的期望及安宁疗护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老年人安宁疗护功能空间配置需求进行了总结。其次,对国外发达国家优秀的安宁疗护建筑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提炼出可用于指导我国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点和经验。接着,对上海地区的安宁疗护建筑空间展开实地调研,归纳出我国现阶段安宁疗护建筑空间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策略,并归纳出各功能空间的设计要点,给出相应的设计示例。

袁丰[5](2020)在《城市介护型养老设施介护单元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深,我国老龄人口中高龄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比重增加,在国家提倡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政策下,融合于社区的城市介护型养老设施可以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的支持与专业的照护服务。而当前现行的国家规范与政策制度对养老设施的类型划分和收住人群没有明确的要求,养老设施空间模式以及介护单元设置要求尚不完善,导致大部分养老设施内介护单元缺乏设计指导而出现规模偏大、配套设施空间占比不合理、失能失智老人与自理老人混居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依托于社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中老人和护理人员的使用需求出发,对城市介护型养老设施的介护单元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介护单元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首先梳理了日本老年人介护等级和养老设施类型分类体系,基于对日本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介护单元的研究,明确介护单元设置的目的、重要性和与老人介护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介护单元空间环境对机构养老体系下老人的生活品质和护理效率的影响。总结出日本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介护单元的空间特点以及老人需求、护理需求对空间设计要求的体现。基于我国现行规范标准体系,围绕介护单元内两类主要使用人群(老人为主,护理人员为辅)展开空间使用实态调研,并且与日本特别养护老人之家在介护单元空间组织上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介护单元规模与老人需求及护理模式之间的不匹配、介护单元空间设计资源配置不均衡、空间设计单一缺乏适应性等现存问题;同时结合日本较为成熟的介护单元空间组织模式,总结出介护单元规模配置、功能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继而以介护单元为整体,着重分析介护单元之间的联系与构成关系,针对介护单元现存问题从介护单元整体设计与内部空间设计两个层面提出设计策略。研究结论旨在促进机构养老下介护单元的发展,实现护理效率的提高以及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升,期望为养老设施介护单元设计提供参考。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段婷婷[7](2020)在《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调研分析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设计的不当之处,提出对郑州市保障性住房进行精细化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通过采用精细化设计的原理和住宅精细化设计的的原则与主要方法,展开郑州市保障住房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针对目前郑州市已入住的保障性住房进行了现状和居住实态调研,把调研的数据作为依据,对保障性住房套型精细化设计的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套型和套内空间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理有:“空间可变性”原理、“空间模糊”原理和“空间适应性”原理,这三方面理念贯穿于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全过程。本文运用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理念研究了适用于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其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经济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保障性住房的精细化设计的主要方法有:打通“空间回路”、利用“功能叠加”、拓展“模糊边界”,这三种设计方法从住宅空间的套型和套内设计出发,运用在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全过程之中,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精细化设计有着十分关键的指导作用。本文还从人体工程学视角出发,运用具有逆向思维的“元素分析法”,对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尺度最低值与参考值作出了讨论。住宅内功能空间尺寸及面积的最低值与参考值,是依据人体尺度对空间做出最低尺寸与较为舒适的空间尺寸,这对于面积较小空间的精细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其在面积受限的情况下把空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即使是室内面积较小,但是最低参考值也能满足居住者的日常使用。同时结合住宅精细化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方法与居住实态调研,对现有保障性住房作出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精细化设计改造。

聂士祺[8](2020)在《基于田园养老模式的老年建筑设计研究 ——以南京江宁杨家村养老中心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现状的分析,发现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城市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田园养老模式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但目前田园养老模式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建筑与规划层面的研究较少,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相应设计策略,以期促进田园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田园养老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并针对传统城市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从项目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的协同入手,探讨其中的设计规律与设计方法,并结合南京市江宁杨家村养老中心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田园养老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从我国老龄化现状入手,介绍了本研究题目的起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阐述了田园养老的定义及特征及其它相关核心概念,并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第三章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特征为基础,对田园养老模式进行关联性因素分析。第四章是对国内外田园养老建筑的案例分析,总结国内外案例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后续设计方法与规律的探索提供基础。第五章展开对田园养老建筑设计策略的探讨,从设计控制、设计逻辑与路径以及设计规律入手,总结、研究田园养老建筑的设计重点、要点。第六章以南京市江宁杨家村的工程项目实践为例,进行田园乡村养老建筑设计的实证研究。运用上述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分别从项目背景、规划布局、建筑空间设计、建筑形式以及环境营造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设计过程。第七章对田园养老模式下乡村养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的概括总结,说明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及局限性,同时提出对后续研究的展望。全文约6.5万字,图表共101幅,其中图片84幅,表格17幅

陈丽瑶[9](2020)在《川渝地区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龄社会背景下,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部分老人开始尝试旅居养老、“抱团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这种自主养老方式丰富了老人晚年生活,平衡了区域发展,缓解了城市养老压力。国家在部署川渝地区旅游与养老事业中重点提出“康养”概念,发展城市周边旅游,鼓励老人在外休闲养老,可以说川渝地区凭借优良的自然人文资源为旅居养老提供了天然的“试验田”,对社会积极老龄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旅居养老居所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与建设盲区。尤其在川渝地区,合院型的旅居养老居所凭借其聚居空间形态能够快速营造邻里氛围、促使老人交往而备受青睐。但一方面城郊“院墅化”养老居所建设得如火如荼,却未能真正厘清老人居住需求与居所形式关系;另一方面现有的合院型养老居所空间环境适老性问题日益突出,无法为老人提供既能保障隐私,又能促进交往的舒适的居住环境,阻碍了老人进一步探索新型养老模式的步伐。基于以上问题,文章选取以抱团旅居模式下老年人群聚集居住的合院型居所为研究对象,探索城市老人在城郊旅居居住空间环境与新型养老方式需求关系,以提升居所空间品质,增强老人归属感、促进老人交往,达到社会积极老龄化。因而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访谈、归纳总结对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进一步研究:首先,文章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做基础研究,得出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的必要性与设计要点。其次,结合要点对川渝地区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进行实地调研,一方面了解旅居老年群体特征、生活模式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居所分析其现状问题与矛盾,并学习其经验教训。再则,针对调研中归纳的问题和设计影响因素,结合川渝地区特征和旅居老人群体特征,提出设计原则,并由宏观到微观提出“去孤岛化”的选址规划策略、小而集中总图布局策略、层次丰富的建筑设计策略和邻里交互的空间设计策略。最后,将策略运用于两个实践项目中并对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综上,合院型居所凭借自身空间特点,能结合国外“合作居住社区”经验为抱团旅居养老模式提供良好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地域特征进行研究能规避“院墅化”趋势下同质设计带来的居住适应性问题。此外,旅居养老方式解决老人精神层次需求更具迫切性,注重居所的空间层次以兼顾公共性与私密性更能有效营造和谐的邻里交往氛围。在未来新型养老模式下的居所势必百花齐放,以此为旅居养老居所建设提供参考。

张娜[10](2020)在《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老年人口中的失能失智高龄老人比例不断扩大,以照护失能失智老人为主的介护型养老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该类型的养老设施通常依托社区建设且为中小规模,多由存量建筑改造而成,因陋就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空间供给与老人需求不匹配、环境品质无法达到舒适性等多方面问题,而作为老人日常行为活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其空间环境的优劣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品质。本文以介护型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梳理设施中失能失智老人的身心特征及行为模式,选取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三家介护型养老设施进行深入调研,分别对设施内的公共空间现状、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实态、空间物理环境实时数据进行详实记录,以老年人的典型行为为研究主线分别针对公共空间的功能品质及物理环境品质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出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共性需求以及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中的普遍性问题。针对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划分不合理、流线交叉、家具设施配置不全等功能品质问题以及夏热冬冷、采光条件差、噪音干扰等物理环境问题,从规模、布局、环境等方面提出优化设计原则,并分别从功能配置、空间布局、家具组织、环境营造、部品优化等空间功能方面以及热舒适改善、采光优化、噪声控制等物理环境方面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改造优化设计验证,运用软件模拟证明策略有效性,希望可以对今后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二、家庭居室装饰植物的合理配置与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庭居室装饰植物的合理配置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老龄化现状及养老特点
        1.1.2 中国老龄化现状
        1.1.3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前景和研究趋势
    1.2 研究问题、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的定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回顾法
        1.4.2 实证调研法
    1.5 研究的创新性
    1.6 论文的基本框架
2 研究回顾
    2.1 相关概念和现状阐述
        2.1.1 老年人的特点
        2.1.2 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2.1.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2.2 国内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2.1 国内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2.2 国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
    3.1 国内外老年人环境评估量表简述
    3.2 医疗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3.2.1 医疗空间配置方面的评估方法
        3.2.2 医养结合深度方面的评估方法
        3.2.3 医疗需求未满足度方面的的评估方法
    3.3 康养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3.3.1 居住空间的评估方法
        3.3.2 活动空间的评估方法
    3.4 调研和分析方法
        3.4.1 观察表
        3.4.2 问卷
        3.4.3 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证案例
    4.1 案例1 开封市某邦健康公寓
        4.1.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1.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2 案例2开封某光老年之家
        4.2.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2.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3 案例3 河南省某养老公寓
        4.3.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3.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4 案例4 某馨阳光城老年公寓
        4.4.0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4.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4.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4.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4.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4.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5 案例5 郑州某弘养老院
        4.5.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5.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5.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5.5 调研数据分析与讨论
    4.6 案例总结
    4.7 本章小结
5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优化策略
    5.1 医疗空间
        5.1.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5.1.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5.1.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5.2 康养空间
        5.2.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5.2.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5.2.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现状研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医养护一体化
        1.5.2 养老机构康养空间
        1.5.3 适应性设计
    1.6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2.1 老化理论
        2.1.1 生物学层面研究
        2.1.2 心理学层面研究
        2.1.3 社会学层面研究
    2.2 康复老年人特点及护理需求
        2.2.1 康复老年人的特点
        2.2.2 康复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2.3 医养护一体化体系研究
        2.3.1 理论的完善
        2.3.2 体系的建立
        2.3.3 模式的探索
    2.4 空间适应性设计基本理论
        2.4.1 理论来源与概念界定
        2.4.2 空间适应性类型划分
        2.4.3 空间适应性层级理论
        2.4.4 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及案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养老机构医养护一体化使用实态分析
    3.1 调研背景
        3.1.1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3.1.2 调研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3.2 养老机构医养护一体化问卷调研
        3.2.1 调研时间
        3.2.2 调研问卷结果
        3.2.3 调研问卷小结
    3.3 医养护一体化体养老机构康养空间实地观察
        3.3.1 观察概况
        3.3.2 基本诊疗空间分析
        3.3.3 康复理疗空间分析
        3.3.4 护理照料空间分析
    3.4 后续专家访谈
        3.4.1 完善建筑平面布局
        3.4.2 考虑机构急救系统
        3.4.3 强化医疗化细节设计
        3.4.4 优化护理行为习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机构适应性设计策略
    4.1 基本诊疗空间优化设计
        4.1.1 医疗救助区域的空间组合模式
        4.1.2 不同诊疗空间的优化设计
        4.1.3 梳理院前急救流线网络
    4.2 康复理疗空间优化设计
        4.2.1 内外康复区域的空间组合模式
        4.2.2 不同康复空间的优化设计
        4.2.3 增加适当的挑战性设计
    4.3 护理照料空间优化设计
        4.3.1 不同结构类型的空间组合模式
        4.3.2 护理医辅空间的优化设计
        4.3.3 预防护理期间的意外伤害
    4.4 养老机构环境整体优化设计策略补充
        4.4.1 舒适的物理环境
        4.4.2 适宜的色彩搭配
        4.4.3 合理的材料选择
        4.4.4 明快的艺术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养老机构适应性设计实践应用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区位及周边环境
        5.1.2 项目规划设计
    5.2 医养护一体化康养空间设计
        5.2.1 基本诊疗空间形式
        5.2.2 康复理疗空间布局
        5.2.3 护理照料空间优化
        5.2.4 室内物理环境空间补充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3)北京机构养老设施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二、北京市养老设施建设需求增加
        三、北京市养老设施存在的空间环境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交往空间的理论基础
        二、交往空间的概念界定
        三、交往空间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章 机构养老设施的物理交往空间设计
    第一节 北京市机构养老设施交往空间现状调研
        一、机构养老设施的基本信息
        二、机构养老设施交往空间的典型布局
        三、机构养老设施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要素对老年行为的引发
        一、空间构成与交往
        二、空间距离与交往
        三、空间形态与交往
        四、空间质量与交往
    第三节 机构养老设施内部交往空间设计对策
        一、具有适宜节点的交通空间设计
        二、细化交往层次的门厅空间设计
        三、强化交往特征的活动空间设计
    第四节 机构养老设施外部交往空间设计对策
        一、保持交往连续的边界空间设计
        二、具有导向作用的步行空间设计
第二章 机构养老设施的行为交往空间设计
    第一节 机构养老设施老年人交往行为类型
        一、亲密性交往
        二、必要性交往
        三、自发性交往
        四、社会性交往
    第二节 机构养老设施老年行为对交往空间的反馈
        一、对空间多样性的完善
        二、对空间层次性的补充
        三、对空间场所性的介入
    第三节 机构养老设施行为交往空间的层次化设计
        一、公共交往空间
        二、半公共交往空间
        三、私密交往空间
    第四节 机构养老设施行为交往空间的连续化设计
        一、内部交往空间连续化
        二、外部交往空间连续化
第三章 机构养老设施的人文交往空间设计
    第一节 机构养老设施人文交往空间的内涵
        一、“老有所为”的主体意识
        二、多元化的运营服务理念
    第二节 “院落精神”——传统邻里交往关系的启示
        一、开拓庭院式的公共活动区
        二、联动社会功能的共享空间
        三、结合交通系统密切邻里关系
    第三节 “持续照料”——运营服务理念的人性化设计
        一、融入社区的养老设施规划
        二、服务空间的高效配置
        三、开放包容的照料内容
        四、智能服务产品的应用
第四章 机构养老设施的多维度交往空间设计趋势
    第一节 “物境”——交往空间的普遍性设计原则
        一、整体设计的原则
        二、无障碍的原则
        三、全生命周期的原则
    第二节 “情境”——交往空间与老年行为的动态互动
        一、交往空间的开放性设计
        二、交往空间的回游路线设计
        三、交往空间的模糊性设计
    第三节 “意境”——场所精神的追求与表达
        一、运营理念的转变
        二、主体精神的折射
        三、象征意义的表达
        四、地域文化的体现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老年人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
        1.1.2 我国死亡质量指数排名偏低
        1.1.3 安宁疗护需求日益增长
        1.1.4 安宁疗护建筑空间研究匮乏
    1.2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老年人安宁疗护功能空间需求探析
    2.1 安宁疗护的意义及发展历程
        2.1.1 人本关怀
        2.1.2 发展历程
    2.2 老年人安宁疗护需求调研
        2.2.1 调研结果分析
        2.2.2 身体需求
        2.2.3 心理需求
        2.2.4 社会需求
        2.2.5 精神需求
    2.3 老年人安宁疗护功能空间类型划分
        2.3.1 老人生活区
        2.3.2 医护临床区
        2.3.3 辅助功能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外安宁疗护建筑案例研究
    3.1 研究国外案例的目的意义与案例选取原因
        3.1.1 研究国外案例的目的与意义
        3.1.2 案例选取原因
    3.2 国外安宁疗护建筑案例解析
        3.2.1 案例基本信息统计
        3.2.2 美国安宁疗护建筑案例解析
        3.2.3 日本安宁疗护建筑案例解析
        3.2.4 欧洲安宁疗护建筑案例解析
    3.3 国外安宁疗护建筑设计经验总结
        3.3.1 功能配置“多样化”和“多功能化”
        3.3.2 护理单元“组团化”和“小型化”
        3.3.3 安宁病房“私密化”和“开敞化”
        3.3.4 空间氛围“居家化”和“情感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调研及分析
    4.1 调研说明
        4.1.1 案例选择
        4.1.2 调研步骤
        4.1.3 调研概况
    4.2 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调研——以上海为例
        4.2.1 上海利群医院安宁疗护病区
        4.2.2 新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
        4.2.3 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
        4.2.4 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
        4.2.5 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
        4.2.6 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
        4.2.7 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
        4.2.8 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
        4.2.9 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
        4.2.10 南桥镇光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
    4.3 安宁疗护建筑空间存在的共性问题
        4.3.1 功能配置问题
        4.3.2 空间设计问题
        4.3.3 空间使用管理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策略探索
    5.1 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理念
        5.1.1 建筑空间环境与自然交互唱和
        5.1.2 建筑空间设计注入人性情感
        5.1.3 建筑空间私密与开敞恰到好处
        5.1.4 建筑空间增强“适应性”
        5.1.5 建筑空间功能配置多样性
    5.2 老人生活区的空间设计
        5.2.1 安宁病房
        5.2.2 关怀室
        5.2.3 公共活动空间
        5.2.4 精神支持空间
    5.3 医护临床区的空间设计
        5.3.1 疗愈性空间
        5.3.2 门诊评估室
        5.3.3 护士站
    5.4 辅助功能区的空间设计
        5.4.1 配餐室
        5.4.2 协助式浴室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城市介护型养老设施介护单元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失能化严重
        1.1.2 我国养老设施对介护型床位需求大
        1.1.3 依托住区配置小规模介护型养老设施是必然趋势
        1.1.4 城市介护型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空床率高
        1.1.5 城市介护型养老设施介护单元设计缺乏、实态混乱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介护单元实例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老年人需求理论及日本介护单元相关基础研究
    2.1 老年人介护等级评判标准与养老设施分类
        2.1.1 我国老年人介护等级与养老设施分类
        2.1.2 日本高龄人口介护等级与养老设施分类
        2.1.3 中日介护等级及养老设施分类异同
    2.2 老年人需求相关理论基础
        2.2.1 环境行为学的相互渗透论
        2.2.2 老年人心理发展特征与精神需求
        2.2.3 日本高龄者需求理论与空间设计理论基础
    2.3 介护单元模式出现——日本特别养护老人之家
    2.4 本章小结
3.日本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介护单元空间特点与案例分析
    3.1 日本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案概述
        3.1.1 案例情况概述
        3.1.2 案例基本空间特点
    3.2 日本介护单元设计理念与空间设计
        3.2.1 设计理念
        3.2.2 介护单元空间层级
        3.2.3 照料组团空间划分
        3.2.4 基于护理模式需求的介护单元空间设计
    3.3 日本介护单元空间特点
        3.3.1 日本介护单元规模配置
        3.3.2 日本介护单元功能构成
        3.3.3 日本介护单元空间布局
        3.3.4 日本介护单元构连关系
        3.3.5 日本介护单元空间结构
    3.4 案例一:多级联动护理模式——福岛特别养护老人之家
        3.4.1 设施基本概况
        3.4.2 介护单元空间层级与护理模式
        3.4.3 介护单元规模配置与功能构成
        3.4.4 介护单元空间布局与单元间空间构连
        3.4.5 介护单元空间结构模式
        3.4.6 介护单元主要功能空间特征
        3.4.7 介护单元内部流线组织
        3.4.8 老人交往需求与空间落位
        3.4.9 案例小结
    3.5 案例二:独立自治护理模式——七号特别养护老人之家
        3.5.1 设施基本概况
        3.5.2 介护单元空间层级与护理模式
        3.5.3 介护单元规模配置与功能构成
        3.5.4 介护单元空间布局与单元间空间构连
        3.5.5 介护单元空间结构模式
        3.5.6 介护单元主要功能空间特征
        3.5.7 介护单元内部流线组织
        3.5.8 案例小结
    3.6 本章小结
4.国内城市介护型养老设施介护单元调研与分析
    4.1 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分析
        4.1.1 遴选原则
        4.1.2 案例选取
    4.2 案例一:局部多级联动护理模式——西安康隆西城长者屋
        4.2.1 设施概况
        4.2.2 介护单元空间层级与护理模式
        4.2.3 介护单元规模配置与功能构成
        4.2.4 介护单空间面布局与单元间空间构连
        4.2.5 介护单元空间结构模式
        4.2.6 介护单元主要功能空间特征
        4.2.7 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3 案例二:日间独立自治护理模式——北京首开寸草西钓鱼台院
        4.3.1 设施概况
        4.3.2 介护单元空间层级与护理模式
        4.3.3 介护单元规模配置与功能构成
        4.3.4 介护单元空间布局与单元间空间构连
        4.3.5 介护单元空间结构模式
        4.3.6 介护单元主要功能空间特征
        4.3.7 丰富的游走路径设计
        4.3.8 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4 我国介护单元空间存在的问题
        4.4.1 辅助服务空间设置不足
        4.4.2 适应性、可改造性不足
        4.4.3 介护单元智能化设置不足
    4.5 中日介护单元空间布局模式与护理模式关联关系的对比
        4.5.1 介护单元空间布局与护理模式对比
        4.5.2 日本:介护单元规模、空间同护理模式相契合
        4.5.3 中国:介护单元空间设计与护理模式呈割裂状态
    4.6 中日介护单元空间特点对比
        4.6.1 介护单元空间层级对比
        4.6.2 介护单元规模设置与功能构成对比
        4.6.3 介护单元内主要功能空间特征对比
        4.6.4 经验与启示
    4.7 本章小结
5.介护单元及其内部主要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5.1 介护单元设计目标
        5.1.1 构建家庭化生活单元
        5.1.2 构建多层次交往空间
        5.1.3 构建无障碍生活环境
    5.2 介护单元设计原则
        5.2.1 满足老人行为需求
        5.2.2 满足机构运营要求
        5.2.3 空间可变性与适应性
    5.3 介护单元设计策略
        5.3.1 空间布局与护理模式设置
        5.3.2 规模设置与人员配置
        5.3.3 照料组团空间层级划分
        5.3.4 功能配置
        5.3.5 空间布局
    5.4 介护单元内部空间——居室空间
        5.4.1 居室单元基本设计要点
        5.4.2 居室平面布局精细化设计要点
        5.4.3 基于需求、行为、适应性的设计要点
    5.5 介护单元内部空间——养护服务空间
        5.5.1 养护服务空间基本设计要点
        5.5.2 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养护服务空间设计要点
        5.5.3 基于工作需求、护理效率的人性化护理站空间设计要点
    5.6 介护单元内部空间——共用起居空间
        5.6.1 共用起居空间基本设计要点
        5.6.2 基于多层交往需求的空间设计要点
    5.7 介护单元内部空间——辅助服务空间
        5.7.1 辅助服务空间基本设计要点
        5.7.2 辅助服务空间与养护服务空间复合
    5.8 本章小结
6.结论
    6.1 研究结论与研究创新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
    6.2 论文局限与不足
    6.3 愿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7)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
        1.1.2 相关政策调控的背景
        1.1.3 市场需求的背景
        1.1.4 为什么选择郑州市保障性住房为研究对象
        1.1.5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的现状与问题
        1.1.5.1 保障范围有限,政策不完善
        1.1.5.2 分布空间边缘化
        1.1.5.3 保障性住房空间设计缺乏灵活性
        1.1.5.4 引入精细化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1.3.3.1 主要贡献述评
        1.3.3.2 不足之处分析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5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1.1 文献研究法
        1.5.1.2 实态研究法
        1.5.1.3 案例研究法
        1.5.1.4 比较研究法
        1.5.1.5 跨学科研究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课题的创新点
        1.6.1 拓展了精细化布局中的“空间回路”手法
        1.6.2 提出了精细化利用中的“功能叠加”手法
        1.6.3 挖掘了精细化分割中的“模糊边界”手法
        1.6.4 开辟了精细化思维中的“元素分析”手法
2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概论
    2.1 住宅的概念
    2.2 保障性住房相关概念
        2.2.1 住房保障制度
        2.2.2 保障性住房概念
        2.2.3 保障性住房的特点
    2.3 精细化设计相关概念
        2.3.1 精细化设计概念
        2.3.2 住宅精细化设计
    2.4 元素分析法
    2.5 住宅精细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2.5.1 提高住宅设计的品质
        2.5.2 有助于住宅产业的发展
        2.5.3 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3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
    3.1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3.1.1 整体性原则
        3.1.2 人性化原则
        3.1.3 经济性原则
        3.1.4 可持续性原则
    3.2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3.2.1 空间可变性原理
        3.2.2 空间模糊性原理
        3.2.3 空间适应性原理
    3.3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主要方法
        3.3.1 打通“空间回路”
        3.3.2 利用“功能叠加”
        3.3.3 拓展“模糊边界”
        3.3.3.1 利用虚体分割空间
        3.3.3.2 象征性分割空间
    本章小结
4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调研分析与解决方案
    4.1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实地调研
        4.1.1 调研一:鑫苑世纪东城小区
        4.1.1.1 项目分析
        4.1.1.2 入户调研
        4.1.2 调研二:西湖春天小区
        4.1.2.1 项目分析
        4.1.2.2 入户调研
        4.1.3 调研三:康苑居小区
        4.1.3.1 项目分析
        4.1.3.2 入户调研
        4.1.4 调研结果分析
    4.2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调研问卷分析
        4.2.1 调查基本状况
        4.2.1.1 抽样调查
        4.2.1.2 被调查人群基本情况分析
        4.2.2 保障性住房居住现状及居住需求
        4.2.2.1 现居住住房的状况
        4.2.2.2 保障性住房居住需求
        4.2.2.3 住宅标准和配套设施调研
        4.2.2.4 建筑标准与装修调研
        4.2.2.5 居住空间需求分析
        4.2.2.6 居民对保障住房的态度与认知
        4.2.2.7 关于独居老人的调查
        4.2.3 调研总结
    4.3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
        4.3.1 设计方面存在问题
        4.3.1.1 精细化设计程度低
        4.3.1.2 细部空间设计不合理
        4.3.1.3 套型面积标准不完善
        4.3.1.4 相关装修配置、建设标准不健全
        4.3.1.5 区位选择不合理
        4.3.2 住宅品质方面存在问题
        4.3.2.1 保障性居民住房工程建设质量差
        4.3.2.2 绿色环保可持续技术应用少
    4.4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设计的解决方案
        4.4.1 引入精细化设计理念
        4.4.2 科学规划住区
        4.4.3 优化选址策略
        4.4.3.1 混合开发模式
        4.4.3.2 TOD配建模式
        4.4.4 区位选择分析
    本章小结
5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
    5.1 保障性住房单元平面类型分析
        5.1.1 塔式
        5.1.2 板式
        5.1.3 板塔结合式
        5.1.4 单元式
        5.1.5 廊式
    5.2 保障性住房套型面积分析
    5.3 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空间精细化设计
        5.3.1 门厅空间
        5.3.2 起居空间
        5.3.3 卧室空间
        5.3.4 餐饮空间
        5.3.5 厨房空间
        5.3.6 卫浴空间
    5.4 保障性住房辅助空间精细化设计
        5.4.1 阳台空间
        5.4.2 储藏空间
        5.4.3 复合空间
    5.5 保障性住房细部精细化设计
        5.5.1 飘窗精细化设计
        5.5.2 门窗精细化设计
        5.5.3 界面精细化设计
    5.6 无障碍设计
        5.6.1 无障碍公共空间设计
        5.6.2 无障碍户型设计
        5.6.3 无障碍门厅设计
        5.6.4 无障碍起居室设计
        5.6.5 无障碍厨房设计
        5.6.6 无障碍卫生间设计
    本章小结
6 项目实证:郑州市公租房住区“西湖春天”的设计实践
    6.1 原空间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6.1.1 案例现状分析
        6.1.2 居住现状问题分析
    6.2 精细化设计的改造方案
        6.2.1 室内改造精细化设计
        6.2.1.1 平面布局精细化设计
        6.2.1.2 顶面精细化设计
        6.2.1.3 灯光精细化设计
        6.2.1.4 部分空间立面精细化设计
        6.2.1.5 空间精细化设计改造效果
        6.2.2 单位功能空间精细化设计策略
        6.2.3 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设计
        6.2.4 空间储物精细化设计策略
        6.2.5 室外精细化设计方案
        6.2.5.1 景观全局精细化设计
        6.2.5.2 景观平面精细化设计
        6.2.5.3 广场景观设施改造设计效果
        6.2.5.4 休闲广场景观设施改造设计
        6.2.5.5 地面停车规划设计
    本章小结
结论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参考文献
附录A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居住情况调研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田园养老模式的老年建筑设计研究 ——以南京江宁杨家村养老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老年建筑的发展历程
        1.1.2 传统城市养老模式与老年人群生理心理需求的矛盾
        1.1.3 田园养老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难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难点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田园养老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田园养老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2.1.1 田园养老模式的概念界定
        2.1.2 田园养老模式与城市养老模式的异同
        2.1.3 田园养老建筑的定义
        2.1.4 田园养老建筑的特征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田园养老模式的理论可行性研究
        2.2.2 田园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外部影响因素
        2.2.3 田园养老建筑的设计策略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田园养老模式的类型与特点
        2.3.2 国外田园养老模式的外部影响因素
        2.3.3 国外田园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
    2.4 研究综述与展望
第3章 老年人的心理行为特征与田园养老模式的关联性因素分析
    3.1 老年人生理特征与生理需求
        3.1.1 生理特征
        3.1.2 生理需求
    3.2 老年人心理特征与心理需求
        3.2.1 心理特征
        3.2.2 心理需求
    3.3 老年人行为特征与行为需求
        3.3.1 活动形式
        3.3.2 活动范围
        3.3.3 行为特征
        3.3.4 行为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内外田园养老建筑实例分析
    4.1 国外田园养老建筑案例分析
        4.1.1 日本山恋老人之家养老院
        4.1.2 瑞典Norra Vram养老院
        4.1.3 意大利蒙泰穆尔洛康复中心及老年公寓
    4.2 国内田园养老建筑案例分析
        4.2.1 大理市锦鑫养老院
        4.2.2 山东文登瑞云祥田园养老公寓
        4.2.3 山东省南山休闲疗养中心
    4.3 案例分析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田园养老建筑的设计规律与设计策略探索
    5.1 田园养老建筑的设计背景
        5.1.1 相关因素与乡村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5.1.2 建筑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5.1.3 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
        5.1.4 交通的多样性与便捷性
    5.2 田园养老建筑的设计路径
        5.2.1 田园养老建筑的设计原则
        5.2.2 田园养老建筑的总平面规划
        5.2.3 田园养老建筑的功能设置与分区
        5.2.4 田园养老建筑空间结构与空间组合
        5.2.5 田园养老建筑意象分析
        5.2.6 田园养老建筑的室外环境设计
    5.3 田园养老建筑的细部设计与技术运用
        5.3.1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
        5.3.2 建筑室内装饰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京市江宁杨家村养老中心建筑设计实践
    6.1 项目背景
        6.1.1 建设背景
        6.1.2 区位交通
        6.1.3 村庄现状
    6.2 项目策划与设计控制条件分析
        6.2.1 建筑选址
        6.2.2 运营模式
        6.2.3 功能配置
    6.3 建筑设计理念与总平面布局
        6.3.1 总平面布局
        6.3.2 建筑形体生成
        6.3.3 功能与交通组织
        6.3.4 田园氛围的营造
    6.4 建筑单体的功能空间设计
        6.4.1 空间组织
        6.4.2 交通组织
        6.4.3 特色空间的塑造
    6.5 建筑意象
        6.5.1 建筑风格
        6.5.2 建筑材料
        6.5.3 建筑色彩
    6.6 建筑细部设计与技术的运用
        6.6.1 建筑物理环境
        6.6.2 适老化细节设计
        6.6.3 建造技术
    6.7 设计评价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9)川渝地区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兴起:老年人对自主养老方式的选择
        1.1.2 支撑:国家对异地休闲养老的政策引导
        1.1.3 阻碍:川渝郊区养老居所适老问题突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概念界定、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框架与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概述及相关研究
    2.1 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基础研究
        2.1.1 川渝地区旅居养老发展概况与类型特征
        2.1.2 川渝地区传统合院民居基础研究
        2.1.3 国内外典型聚居性养老居所基础研究
        2.1.4 小结
    2.2 旅居老年人心理行为特征与需求
        2.2.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2.2.2 老年人个人生活的空间需求分析:私密性
        2.2.3 老年人聚居交往的空间需求分析:公共性
        2.2.4 小结
    2.3 合院型旅居的养老居所设计要点
        2.3.1 对川渝地域条件的适应性
        2.3.2 对抱团旅居老人的适配性
    2.4 本章小结
3 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调研分析
    3.1 调研基本概况
        3.1.1 川渝地区养老环境基本特征
        3.1.2 调研案例分布与前期准备
    3.2 川渝地区旅居老人的调研与分析
        3.2.1 旅居老人基本信息分析
        3.2.2 旅居生活方式分析
        3.2.3 小结
    3.3 旅居养老居所的调研与分析
        3.3.1 选址规划调研分析
        3.3.2 总图布局调研分析
        3.3.3 居所建筑的调研分析
        3.3.4 空间环境的调研分析
        3.3.5 小结
    3.4 川渝地区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设计影响因素总结
    3.5 本章小结
4 川渝地区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设计策略
    4.1 川渝地区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设计原则
        4.1.1 共建性与共享性原则
        4.1.2 聚合性与兼顾性原则
        4.1.3 层次性与多样性原则
    4.2 “去孤岛化”的选址规划策略
        4.2.1 城镇资源联动
        4.2.2 圈层式规划布局
        4.2.3 交通体系适老优化
        4.2.4 小结
    4.3 小而聚合的总图布局策略
        4.3.1 功能配置与规模
        4.3.2 聚合型布局形态
        4.3.3 层次化流线结构
        4.3.4 小结
    4.4 层次丰富的建筑设计策略
        4.4.1 融入地区生活的功能配置
        4.4.2 层次化平面布局
        4.4.3 适宜的合院规模与尺度
        4.4.4 地域性表达
        4.4.5 小结
    4.5 邻里交互的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4.5.1 川渝传统民居院落空间交互经验
        4.5.2 层次多样的合院空间设计
        4.5.3 开放渗透的公共用房设计
        4.5.4 精细化的居室空间设计
        4.5.5 小结
    4.6 本章小结
5 川渝地区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项目研究
    5.1 重庆北碚台农园健康田园小镇
        5.1.1 项目基本概况
        5.1.2 设计研究分析
        5.1.3 设计反思
    5.2 重庆江津度假庄园养老居所设计
        5.2.1 项目基本概况
        5.2.2 设计研究分析
        5.2.3 方案分析总结
    5.3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本文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养老居所调研案例统计表
    B 川渝旅居老人作息时刻表活动频率分布(%)
    C 杭州余杭区港东村抱团养老之家访谈及居所资料汇总
    D 川渝地区养老居所调研案例问卷表
    E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1.1.2 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养老策略
        1.1.3 我国养老设施现状问题
        1.1.4 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介护型养老设施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外介护型养老设施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老年人
        1.4.2 介护型养老设施
        1.4.3 公共空间
        1.4.4 空间环境品质
    1.5 研究对象
        1.5.1 研究地区的选取
        1.5.2 西安市典型介护型养老设施的遴选
    1.6 研究内容
        1.6.1 介护型养老设施相关基础研究
        1.6.2 典型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问题研究
        1.6.3 优化策略的提出与验证
    1.7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论文框架
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品质优化相关基础性研究
    2.1 介护型养老设施内失能失智老人身心及行为特征
        2.1.1 生理特征
        2.1.2 心理特征
        2.1.3 行为类型以及尺度特征
    2.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特征
        2.2.1 公共空间功能布局优选性
        2.2.2 公共空间使用功能复合性
        2.2.3 公共空间老年人群多样性
    2.3 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相关标准与规范
        2.3.1 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相关的标准规范
        2.3.2 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相关的标准规范
    2.4 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案例研究
        2.4.1 门厅优化——北京市某养老服务中心改造项目
        2.4.2 公共起居厅优化——北京市泰颐春养老中心
        2.4.3 多功能活动厅优化——北京市石景山某养老设施
        2.4.4 公共空间优化经验借鉴
    2.5 本章小结
3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实态调研
    3.1 实地调研内容与研究计划
        3.1.1 空间功能调研
        3.1.2 物理环境调研
        3.1.3 使用者主观评价调研
    3.2 九九照护认知症团体家屋(简称“九九家屋”)
        3.2.1 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3.2.2 公共空间现状
        3.2.3 老年人典型活动行为
        3.2.4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关系
        3.2.5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关系
        3.2.6 使用者主观评价
    3.3 康源和意日间照料中心(简称“和意机构”)
        3.3.1 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3.3.2 公共空间现状
        3.3.3 老年人典型活动行为
        3.3.4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关系
        3.3.5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关系
        3.3.6 使用者主观评价
    3.4 康隆西城长者屋(简称“西城长者屋”)
        3.4.1 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3.4.2 公共空间现状
        3.4.3 老年人典型活动行为
        3.4.4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关系
        3.4.5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关系
        3.4.6 使用者主观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4.1 使用人员基本信息及公共空间基本现状对比分析
        4.1.1 介护型养老设施基本信息对比
        4.1.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基本信息对比
        4.1.3 老年人公共空间典型行为对比
    4.2 典型生活必需行为——就餐的空间环境需求及其现状问题分析
        4.2.1 老年人就餐行为特征
        4.2.2 老年人的就餐行为与空间功能品质的匹配关系
        4.2.3 老年人的就餐行为与物理环境品质的匹配关系
    4.3 典型休闲娱乐行为——看电视的空间环境需求及其现状问题分析
        4.3.1 老年人看电视行为特征
        4.3.2 老年人的看电视活动与空间功能品质的匹配关系
        4.3.3 老年人看电视活动与物理环境品质的匹配关系
    4.4 典型静养行为——静坐的空间环境需求及其现状问题分析
        4.4.1 老年人静坐行为特征
        4.4.2 老年人的静坐行为与空间功能品质的匹配关系
        4.4.3 老年人的静坐行为与物理环境品质的匹配关系
    4.5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功能品质问题总结
        4.5.1 空间属性与行为活动错位
        4.5.2 空间的划分与界定不合理
        4.5.3 流线设计不合理
        4.5.4 家具布置形式不合理
        4.5.5 设施设备不齐全,适老化设计有待优化
        4.5.6 空间环境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4.6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问题总结
        4.6.1 夏季室温过高,冬季室温过低
        4.6.2 室内自然通风条件较差
        4.6.3 自然采光条件差
        4.6.4 照明灯具照度不足,缺乏局部照明
        4.6.5 建筑构件隔音效果有待改善
        4.6.6 室内活动噪音相互干扰
    4.7 本章小结
5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与方法
    5.1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相关影响要素
        5.1.1 软质要素——空间使用人群特征
        5.1.2 弹性要素——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需求
        5.1.3 硬质要素——既有养老设施现状条件
    5.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原则
        5.2.1 公共空间规模与设施整体规模相适应
        5.2.2 布局的合理性及效率最大化
        5.2.3 空间环境的适宜性及归属感
        5.2.4 空间环境的积极诱导性
    5.3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功能品质提升策略和方法
        5.3.1 优化功能配置,删繁补漏
        5.3.2 调整公共空间规模,合理进行空间划分
        5.3.3 优化功能布局,重组流线关系
        5.3.4 重组室内家具,改善空间尺度
        5.3.5 增强环境归属感,创造居家氛围
        5.3.6 完善标识系统,提高使用便利性
        5.3.7 应用适老化部品,提升居住品质
    5.4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提升策略和方法
        5.4.1 增强夏季室内隔热与散热
        5.4.2 优化冬季室温舒适性
        5.4.3 改善室内通风条件
        5.4.4 改善自然采光条件
        5.4.5 优化人工照明
        5.4.6 优化建筑构件及设备隔音效果
        5.4.7 优化公共空间内部设计
    5.5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案例实践研究
        5.5.1 优化对象基本现状
        5.5.2 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5.5.3 公共空间功能品质的优化与改善
        5.5.4 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的优化与模拟
        5.5.5 优化策略有效性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介护型养老设施使用人群及公共空间现状
        6.1.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6.1.3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功能品质优化策略与方法
        6.1.4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优化策略与方法
    6.2 论文局限性与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标准规范
    外文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一 :西安市养老机构基本信息统计表
    附录二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养老机构室内公共空间使用状况调查
    附录三 :养老设施使用人群基本信息
    附录四 :养老设施交通流线组织状况
    附录五 :养老设施建筑部品部件及设备配置状况
    附录六 :九九家屋——24h各时段养老设施使用人员行为与空间落位
    附录七 :和意机构——24h各时段养老设施使用人员行为与空间落位
    附录八 :西城长者屋——24h各时段养老设施使用人员行为与空间落位
致谢

四、家庭居室装饰植物的合理配置与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D]. 胡二平. 河南大学, 2020(06)
  • [2]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丁晗.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3]北京机构养老设施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 李雪.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01)
  • [4]老年人安宁疗护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李东会. 苏州大学, 2020(02)
  • [5]城市介护型养老设施介护单元设计策略研究[D]. 袁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研究[D]. 段婷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5)
  • [8]基于田园养老模式的老年建筑设计研究 ——以南京江宁杨家村养老中心为例[D]. 聂士祺.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9]川渝地区合院型旅居养老居所设计研究[D]. 陈丽瑶. 重庆大学, 2020
  • [10]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D]. 张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家庭居室装饰植物的合理配置与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