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管理系统论文-华旸,周思达,何瑢,崔海港,杨世春

电池组管理系统论文-华旸,周思达,何瑢,崔海港,杨世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池组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不一致性,均衡控制

电池组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华旸,周思达,何瑢,崔海港,杨世春[1](2019)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均衡管理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已成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然而成组后单体间的内阻、容量及电压等特性差异可能对整车电池系统的寿命、安全及性能带来严重影响,而均衡管理是保障动力电池一致性的有效方案。基于电池状态信息对电池组进行均衡管理,能够提高动力电池组的可用容量,降低单体间不一致性所导致的衰减、容量损失,并避免因过充、过放等异常使用而导致的安全风险。但由于高成本的均衡拓扑设计与复杂的均衡控制策略,均衡系统目前较难以广泛推广。梳理近年来均衡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可行方案,较为具体地介绍了均衡电路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与新颖的均衡控制变量,分析各类均衡控制策略在实车应用时的优劣,系统性地比较各种均衡方法的优缺点。梳理目前亟待解决的均衡技术难点,并对均衡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杜博,秦会斌[2](2019)在《模块化的锂电池组管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个锂电池串并联工作后,容易导致电池间容量不均,引发安全问题。为了更可靠管理电池组,设计了一种模块化的电池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半分布式结构和基于双向反激的主动均衡设计,电路中使用了LTC6803-1芯片采集电压、温度信号,磁耦隔离通信模块实现与上位机的SPI通信,LTC3300芯片驱动控制双向反激电路。实验表明管理系统可完成参数精确采集及SOC预估,快速高效地减小电池间容量差异,实现电池组管理和控制。(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段熙庭[3](2019)在《锂离子电池热-力-化耦合模型及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危机和环境问题加速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传统燃油汽车逐渐被电动新能源汽车替代。电源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锂离子电池因其高电压平台、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绿色环保等诸多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内部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过程,主要包括电化学反应、温度变化和应力状态的转变,因此建立一个锂离子电池热-力-化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对于研究锂离子电池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科学问题。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电池时刻处于安全的温度范围,需要通过电池组热管理系统(BTMS)对电池组进行温度控制。基于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建立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可以准确描述电池组在服役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本论文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分别讨论了相变储热、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在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并结合叁种方式建立了复合热管理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力-化耦合模型,并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二维螺旋卷绕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场、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演化。通过电化学分析,发现电池因卷绕结构会出现边缘效应,电极层最外层和最内层反应不完全,造成电极材料浪费;热源分析表明高倍率和低温环境下欧姆热所占比率增大,低温下电化学反应不完全,电池容量下降;应力场分析确定了电极在放电过程中呈现压应力状态,靠近隔膜的电极部分最先出现应力最大值和应力释放状态。(2)利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建立了基于相变材料的电池组热管理模型,分别讨论了相变材料厚度、相变材料型号、导热系数和环境温度对于热管理系统散热效率的影响。同时,增加液冷管对于降低电池组最大温度有较好改善。中心电池由于热量积累,温度较高应给予更好的散热条件。(3)基于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结合流体动力学,对于二维强制空冷散热和液冷散热进行了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增加电池组倾斜角,增加出风口数量以及包覆电池保温层均有利于提高风冷散热效率;降低液流初始温度,选择高粘度系数的介质以及增加辅助散热铜板可改善液冷散热效果。综合风冷散热、相变材料储热和液冷散热的优点,建立了综合的散热系统。电池组温度相较于原始电池组下降了5 K,同时将电池组最大温差控制在了3 K以内。(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兰兰,张远念,罗念,邓祥龙[4](2019)在《一种电池组电压检测电路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设计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电池组电压检测电路及电池组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由多节单电池串联的电池组,还包括选通切换电路、方向控制电路、电压检测电路、A/D转换隔离电路以及控制器。该电池组管理系统除具有电池组电压检测电路的有益效果外,还具有电流检测和实时监测电池组温度的功能。本设计简化了电路结构,节省了器件成本,提高了检测精度。(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张家贵,盖忠伟,卢宇[5](2019)在《高压大容量锂电池组能量管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大容量锂电池组能量管理研究的需求,设计了一套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高压大容量锂电池组、直流配电箱、充电机、负载及能量管理软件。锂电池组通过直流配电箱与大功率自动充电机、负载单元进行充放电测试。可以通过能量管理软件在线设置大功率自动充电机的充电电流、电压以及充电方式;同时可通过能量管理软件在线设置自动负载单元的功率大小。系统中设置锂电池组电流及电压测量传感器、主回路直流接触器、以及主回路熔断器等各种控制测量、保护方式,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智能化、模块化、测试准确等优点,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何忠霖[6](2019)在《纯电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组SOC估算及热管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化石能源不断枯竭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汽车行业逐渐朝新能源转型,纯电动汽车作为主力军得到大力发展。动力电池组作为其动力来源及能量载体,已成为推动纯电动汽车商业化的基石。电池管理系统作为集监测、管理与控制功能于一体的动力电池组大脑中枢,一定程度成为衡量纯电动汽车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算及热管理系统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反映电池运行状态、提高电池使用性能及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复合模型中SOC估算的相关因素进行优化,对优化后模型的状态变量进行扩展卡尔曼滤波估算,并设计了一种高导散热材料/并联式风冷综合热管理系统,对传统的串联式被动风冷系统进行了优化。首先本文介绍了电动汽车主要发展历程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以锂电池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为起点,分析了锂电池充放电特性及影响SOC估算的内外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介绍了扩展卡尔曼滤波对状态变量的估算流程,并分析了电池的不同模型,列出简化模型、Thevenin模型及复合模型的状态空间模型。对复合模型中影响SOC估算的温度因素、充放电倍率因素、自放电率因素和循环使用次数因素进行了测试,拟合了对应的影响因子曲线,对优化后模型的SOC输出曲线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验证了估算精度。最后,本文在串联式被动风冷热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导散热材料/并联式风冷综合系统,即将高导散热材料贴覆于电池壳体并让单体电池采用并联回路连接的强制冷却方法。搭建了冷却系统仿真模型,同时对冷却系统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数据同仿真数据对比分析后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度。通过合理设计各单体电池间距对模型进行优化,解决了传统风冷方式冷却效率低、电池单体间温差大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亮,王荻楠,王秀春[7](2019)在《冷却和蓄热结合的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相变冷却问题,设计了一种将冷却、导热和蓄热结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创建基于相变材料熔化实验验证的电池组及其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中不同电池间距、不同导热结构、不同蓄热结构的冷却效果模拟,得出了优化模型参数,分析了优化模型在低温情况下的保温效果,验证该结构设计的电池组及热管理系统冷却与保温功能良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维强,乔雪,金田,吕清,丁攀[8](2019)在《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组双介质冷却管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降低大负荷工况下放热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需要改进电池组冷却系统。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生热原理模型,进行了风冷、液冷双介质方式下散热器的设计及仿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冷却介质流速和电池组的放电倍率是影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根据工况调整冷却介质的比例,使电池组在最低能耗下,将最大温升和最大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王党树,王新霞[9](2019)在《基于Labview的锂离子电池组管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将单体电池串联或并联,组成锂离子电池组,来满足某一装置用电要求。串并联组合模式的电池组,在充放电时需要电压均衡管理。设计一款以STM32和LTC6803为核心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该系统可根据SOC评估算法和均衡控制算法对电池组进行均衡保护,防止电池过充和过放,对采集的电池组数据进行处理并上传给上位机,上位机实时监测显示界面用LabVIEW软件编写。(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曹竞翔[10](2019)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影响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找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汽油柴油汽车已经成了必然趋势,电力驱动的汽车因为高效清洁而脱颖而出,是目前清洁能源驱动汽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主要依靠车载电池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工,电池组是汽车的重要动力部分,温度是其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科学的热管理会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对于电动汽车十分重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6期)

电池组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个锂电池串并联工作后,容易导致电池间容量不均,引发安全问题。为了更可靠管理电池组,设计了一种模块化的电池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半分布式结构和基于双向反激的主动均衡设计,电路中使用了LTC6803-1芯片采集电压、温度信号,磁耦隔离通信模块实现与上位机的SPI通信,LTC3300芯片驱动控制双向反激电路。实验表明管理系统可完成参数精确采集及SOC预估,快速高效地减小电池间容量差异,实现电池组管理和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池组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华旸,周思达,何瑢,崔海港,杨世春.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均衡管理系统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9

[2].杜博,秦会斌.模块化的锂电池组管理系统[J].电源技术.2019

[3].段熙庭.锂离子电池热-力-化耦合模型及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研究[D].湘潭大学.2019

[4].刘兰兰,张远念,罗念,邓祥龙.一种电池组电压检测电路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

[5].张家贵,盖忠伟,卢宇.高压大容量锂电池组能量管理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9

[6].何忠霖.纯电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组SOC估算及热管理系统设计[D].西华大学.2019

[7].王亮,王荻楠,王秀春.冷却和蓄热结合的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模型[J].电源技术.2019

[8].王维强,乔雪,金田,吕清,丁攀.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组双介质冷却管理系统设计[J].电源技术.2019

[9].王党树,王新霞.基于Labview的锂离子电池组管理系统设计[J].电源技术.2019

[10].曹竞翔.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标签:;  ;  ;  ;  

电池组管理系统论文-华旸,周思达,何瑢,崔海港,杨世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