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柱结构论文-王冬晔,董毓利,王卫华,张大山,段进涛

板柱结构论文-王冬晔,董毓利,王卫华,张大山,段进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板柱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板,抗火性能,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

板柱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冬晔,董毓利,王卫华,张大山,段进涛[1](2019)在《混凝土板柱结构抗火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火灾下混凝土板柱结构的计算模型,采用不同规范中混凝土和钢筋热工参数的取值,对现有试验中的温度场及位移曲线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工程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美国规范选取材料的热工参数时得到的温度值最高,按照欧洲规范取值时次之,按照中国规范取值时最低;按照中国规范选取材料热工参数和材料力学参数时,模拟的混凝土温度-时间曲线和位移-时间曲线与试验吻合较好;模拟的实际工程呈现冲弯破坏的趋势,与现有试验有所差别.(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卜杰,胡其高,张凡榛,苏智博[2](2019)在《基于边柱和角柱失效的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连续倒塌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单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柱和角柱失效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板柱结构的防连续倒塌机制。根据结构发生倒塌破坏的板面均布极限荷载可知,板柱结构防连续倒塌性能与失效柱位置有关,中柱失效时结构防连续倒塌能力最强,边柱次之,角柱最弱。中柱失效时,小变形阶段由压薄膜效应以及屈服线承载力提供连续倒塌抗力,大变形阶段由拉薄膜效应提供连续倒塌抗力;边柱失效时,小变形阶段由单向板带压拱效应以及屈服线承载力提供连续倒塌抗力,大变形阶段由单向板内连续钢筋的悬索效应提供结构连续倒塌抗力;角柱失效时,小变形阶段由屈服线承载力提供连续倒塌抗力,大变形阶段无连续倒塌抗力。(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张于[3](2019)在《建筑板柱结构改造加固设计构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状况下,随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城市建筑逐渐向着多高层方向发展。多高层建筑施工工序复杂程度较高,存在较大施工难度,在结构设计与加固措施等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近年来,板柱结构凭借着平面布置灵活性强、施工简单、具有框架结构优势等特点,在多层建筑结构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般情况下,板柱结构在厂房、仓库与商场等多层建筑中有着较强的适用性。本文就结合具体事例,对建筑板柱结构改造加固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16期)

刘鹏程[4](2019)在《考虑梁板柱墙协同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性能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的有限元程序分别对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RC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承受竖向荷载作用的RC框架结构和板柱结构算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用该理论及方法分析RC结构的适用性及准确性。为分析楼板开洞及刚度特征值对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性能影响,设计出叁组性能目标为C不同刚度特征值(底层框架剪力分担比分别为9.5%左右、18.7%左右和26.5%左右)共9个30层模型,每组模型分别考虑不开、底部一层和底部两层楼板开洞叁种开洞率情况,先通过SATWE和ETABS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以验证结果可靠性,再采用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方法进行建模,考虑梁板柱墙协同,对模型进行抗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极限荷载和极限位移随着开洞率增大而减小,软弱层也随之下移;各楼层核心筒刚度退化速率基本大于框架,核心筒和框架较好发挥两道抗震防线作用,顶层由于框架承担剪力高于核心筒,框架刚度退化速率高于核心筒;开洞率越大,开洞层及其附近楼层框架刚度退化越为严重,核心筒刚度退化有所减弱,结构整体剪力重分配现象减弱(顶层增强)。开洞率相同的情况下,刚度特征值越大,结构剪力重分配现象越明显。以性能目标为C、底层剪力分担比为18.7%左右和不开洞的模型为基本模型,建立相同刚度特征值和开洞率但性能目标分别为B和D的2个模型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性能目标越高(B>C>D),结构水平极限承载力越大,极限位移越小(相应延性越低),结构抗震安全储备越高。性能目标越高,结构框架和核心筒刚度退化程度越低,结构剪力重分配现象越弱。采用叁参数叁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综合考虑刚度特征值、性能目标和开洞率叁个参数的影响程度,刚度特征值的叁个水平表现为底层框架剪力分担比为9.5%左右、18.7%左右和26.5%左右,性能目标叁水平为D、C、B,开洞率叁水平为不开、一层开洞和两层开洞,共考虑9个有限元模型,得出其极限承载力和位移。结果表明叁参数对结构抗侧的影响程度为:性能目标>刚度特征值>开洞率。选取典型截面进行楼板钢筋应力分析,得出越靠近核心筒及主梁位置楼板参与空间协同工作效应程度越高,主梁区域梁板呈现“T形翼梁+两侧板膜受力”的受力机制,其余大部分楼板呈现“偏心受拉”状态。(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30)

郭佳伟,苑志宇[5](2019)在《提高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柱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但抗震性能薄弱是其显着特点,从结构抗侧刚度和弹塑性性能两个方面,对影响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抗震设计时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杨坚,霍维刚[6](2019)在《某基础隔震板柱结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柱结构体系由于其较弱的抗侧力特性,在工程项目中使用较少。以某板柱结构工程为例,建立板柱结构基础隔震有限元模型,并对比分析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基本力学性能特性,得出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位移角有明显降低,隔震层吸收了大部分地震动能量,减少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动能量输入;隔震措施使板柱结构柱帽附近的不平衡弯矩得到有效降低,可提高板柱结构体系在工程中的使用率。(本文来源于《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2019年06期)

张开臣,王泽强,杜彦凯,张慧颖[7](2019)在《考虑装配施工过程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的基本力学原理,针对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特点,采用有限元施工阶段模拟方法,研究了此类结构考虑装配施工过程的力学性能,着重研究了以下两个方面:对考虑装配施工过程的分析结果与"等同现浇"结构一次成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偏差分析;对装配施工过程中边肋与明槽初始变形不协调导致的受力不均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宜首选采用考虑装配施工过程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宜考虑梁端刚域效果;当采用"等同现浇"方法进行分析设计时,明槽部分的内力或配筋应按比例调幅,调幅之后的内力或配筋应迭加到边肋中。(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1期)

卢鑫[8](2019)在《火灾下地下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冲切破坏的声发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受火时易发生冲切破坏,并会造成连续性倒塌。各国结构领域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板柱结构的抗火研究,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缩尺试件上进行,不能反映实际结构的受火情况。因此,本文以足尺结构试验为基础,对地下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的火灾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运用声发射技术结合红外线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内容如下:(1)本文完成了3块足尺地下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的火灾试验,实验过程中在板面施加四点集中荷载,炉内板底和板柱节点直接受火,对柱子以及基础进行了防火保护。试验中记录了混凝土板的位移变化情况,对炉内温度、混凝土截面不同位置以及钢筋的温度数据进行了采集,运用红外线对火灾下试件S3板面裂缝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程监控,采用3D扫描仪对试验后板底的爆裂情况以及板面的高程进行了全方位扫描。最终得到了火灾条件下试件混凝土板截面的温度分布规律,平面外以及平面内的位移分布规律,红外线监测下试件裂缝的开展规律,以及试验后板底的爆裂情况以及高程变化。(2)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板面在临近柱的区域内形成一系列放射状的径向负塑性铰线,该径向塑性铰线集中交于柱的支承中心点,试件立面呈现倒扇形。混凝土板沿截面厚度方向的温度场呈非线性分布,靠近受火面33mm内的混凝土温度梯度在前叁十分钟内迅速增大。水分对钢筋和混凝土的升温有显着影响,混凝土在100℃时产生升温水平段。除跨中位移测点有向上的挠度外,其余测点均有向下的位移,且板面四个角点处的位移下降最大。含水率对混凝土的爆裂有显着影响,3个试件试验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爆裂,最大爆裂深度达到60mm。(3)运用声发射技术对试件整个试验过程进行了监测,考察了常温分级加载和恒载升温条件下板的声发射事件率、累积事件数、能量率和b值的变化,分析了各参数与板的裂缝开展、炉温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事件率和累积事件数随时间的关系反映了板在试验过程中的活性变化,高能量率代表该时刻存在高强度声发射信号的释放,声发射b值反映了试件在某一时刻的应力状态和该时刻板中裂缝的扩展情况,当裂缝以较小的步进开展时,b值较大,当裂缝以较大的步进开展时,b值较小,此时刻对应着试件发生大尺度的破坏。各参数可阶段性地区分板裂缝的开裂前阶段、裂缝集中出现阶段以及裂缝缓慢扩展阶段。(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9)

董宜森,吴映栋,任光勇,颜潇潇[9](2019)在《型钢剪力架在钢框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置型钢剪力架可有效提高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能力,改善节点的延性和变形性能;结合已建成的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型钢剪力架在钢框架-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型钢剪力架的具体设计公式和设计流程;依据节点荷载值可以得到每个板柱节点所需型钢剪力架的数量和每个型钢剪力架的最小伸臂长度;为了加强型钢剪力架与框架柱的刚性连接,同时考虑到建筑使用功能、造型效果和层高受限问题,采用了钢框架-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同时给出了钢管柱-型钢剪力架的连接节点,有效解决了板柱节点的抗冲切问题,为以后型钢剪力架在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9年02期)

张俊华[10](2019)在《设有暗梁板柱结构边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因其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能有效降低建筑物层高,且具有施工快捷简单、便于管线布置、综合效益良好等优点,可较好地满足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但是板柱结构的节点区域受力复杂,易发生局部冲切破坏,一旦结构的个别节点发生冲切破坏,其原来承受的荷载将重新分布到相邻节点处,容易使结构发生连续坍塌的事故。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的板柱节点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已有研究成果中绝大部分是针对中柱节点的试验研究,针对边柱节点的试验研究极少。并且这部分少量的边柱节点试验通常聚焦于研究其抗震性能,针对边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的试验研究更少。由于边柱节点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天然存在不平衡荷载,因此其受力状态变得更加复杂。故有必要对边柱节点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性能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论文以纵筋配筋率为试验变量,完成了2个设有暗梁边柱节点的冲切试验,对试件的挠度、裂缝、混凝土应变、纵筋及箍筋应变进行了全过程的观测;根据试验现象及板柱节点破坏形态判别公式对试件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判别,并将中国、美国、欧洲及英国规范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采用ABAQUS软件对2个试件的加载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分别以纵筋配筋率、纵筋布置方式为变量,用ABAQUS软件对设有暗梁的边柱节点进行了参数化分析。根据以上研究工作,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破坏阶段,2个边柱节点试件的受拉纵筋均已屈服;纵筋配筋率较小的试件E-SC-1箍筋未屈服,沿柱周边受压区混凝土压碎且压碎区范围较大,最终发生弯曲破坏;配筋率较大的试件E-SC-2部分箍筋屈服,沿柱周边受压区混凝土未见明显压碎,最终发生弯冲破坏。2个试件在破坏过程都表现出较好的变形能力,但较高配筋率的试件变形能力相对较小。(2)纵筋配筋率对边柱节点受力性能有明显影响,试件的初始屈服荷载、弯曲刚度、极限荷载均随纵筋配筋率的提高而增大;受拉纵筋应力沿柱上板带及暗梁的横向分布是不均匀的;极限荷载状态下,柱边以外(3~4)h_0范围内的纵筋基本上进入屈服状态,而较高配筋率的试件,其纵筋屈服范围相对较小。(3)因边柱节点在短边方向上存在不平衡弯矩,在节点区产生了附加剪应力,导致短边方向上的箍筋应变比长边方向上的箍筋应变大;在破坏阶段,距离柱边(1~2)h_0范围的箍筋应变急剧上升,因此宜在距离柱边2h_0范围内加强抗冲切措施,而中国规范关于板柱结构在柱边3h_0范围内配置抗冲切钢筋的规定是合理的,并且是偏安全的。(4)在约75%V_u的荷载水平时,沿短边方向上的受压区混凝土径向应变在距离柱边约_0h的范围内最先出现应变“卸载”现象,其他范围的混凝土径向应变在临近破坏时才表现出应变卸载。(5)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的荷载作用下,边柱节点试件的受拉区混凝土已经开裂,在靠近柱边的地方出现了径向裂缝和环向裂缝,但是其挠度、混凝土压应变、纵筋应变、箍筋应变均处于较低的弹性水平。(6)在关于板柱节点破坏形态的几个判别公式中,王宝安公式较准确地预测了本次试验2个试件的破坏形态;根据试验测定的不平衡弯矩,对本次试验的边柱节点而言,由不平衡弯矩传递的剪力占等效冲切荷载设计值的30%左右;在各国规范的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中,中国规范GB50010-2010和美国规范ACI318-14的计算结果相近,且抗冲切承载能力与等效冲切荷载设计值较吻合,而欧洲规范EC2-04的计算结果最保守。(7)利用ABAQUS软件完成的边柱节点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纵筋配筋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边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当纵筋配筋率低于1%时,提高幅度更大;在总配筋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暗梁纵筋比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边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当纵筋配筋率低于1%时,提高的幅度更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1)

板柱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单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柱和角柱失效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板柱结构的防连续倒塌机制。根据结构发生倒塌破坏的板面均布极限荷载可知,板柱结构防连续倒塌性能与失效柱位置有关,中柱失效时结构防连续倒塌能力最强,边柱次之,角柱最弱。中柱失效时,小变形阶段由压薄膜效应以及屈服线承载力提供连续倒塌抗力,大变形阶段由拉薄膜效应提供连续倒塌抗力;边柱失效时,小变形阶段由单向板带压拱效应以及屈服线承载力提供连续倒塌抗力,大变形阶段由单向板内连续钢筋的悬索效应提供结构连续倒塌抗力;角柱失效时,小变形阶段由屈服线承载力提供连续倒塌抗力,大变形阶段无连续倒塌抗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板柱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冬晔,董毓利,王卫华,张大山,段进涛.混凝土板柱结构抗火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卜杰,胡其高,张凡榛,苏智博.基于边柱和角柱失效的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连续倒塌性能分析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3].张于.建筑板柱结构改造加固设计构建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

[4].刘鹏程.考虑梁板柱墙协同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性能非线性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9

[5].郭佳伟,苑志宇.提高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J].山西建筑.2019

[6].杨坚,霍维刚.某基础隔震板柱结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

[7].张开臣,王泽强,杜彦凯,张慧颖.考虑装配施工过程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力学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19

[8].卢鑫.火灾下地下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冲切破坏的声发射研究[D].华侨大学.2019

[9].董宜森,吴映栋,任光勇,颜潇潇.型钢剪力架在钢框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J].结构工程师.2019

[10].张俊华.设有暗梁板柱结构边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标签:;  ;  ;  ;  

板柱结构论文-王冬晔,董毓利,王卫华,张大山,段进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