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

产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

李梅珍郑建梅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450012)

【摘要】目的: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避免产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分析在医院产科易引起护理纠纷的各种原因。结果:分析发现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和缺乏护理安全意识是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产科护理人员加强法制观念、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产科护理;护理纠纷;规章制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17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高度关注,对医院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医疗纠纷发生率上升,赔偿数额剧增,处理难度加大。产科是风险系数极高的科室之一,一旦出现护理缺陷,将产生严重后果,且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尤以妇产科为多,有的推向法庭,其经济赔偿额和影响面之大,为其它专业之首[1]。因此,我们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务必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护理技术与伦理的统一,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1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1.1病人法律意识增强、医护人员法律观念仍然淡薄。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患者住院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权、安全权、求偿权、受尊重权、获取知识权、选择权、监督权,患者有权复印病历[2]。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作法,现在就会被患者及其家属看作是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

1.2病人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不了解,医务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认为分娩是件喜事,好的期望多,坏的准备少,母子平安是产妇和家属对医院最起码的要求。特别是对分娩并发症的认识,缺乏横向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对妊娠合并症和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复杂性不理解。由于患者缺少有关疾病知识,对病情变化不了解;认为诊断不出来就是误诊;还有的患者对并发症认为是误治造成的后果。特别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沟通告知不到位,患者或家属往往没有思想准备,出现意外后常不能理解而闹纠纷。病人一旦出现死亡、残疾、脏器功能障碍,便以为是医务工作者的失误,大吵大闹,殴打、辱骂、进行人身攻击。

1.3服务态度缺陷,医德医风差,服务态度不好。长期以来,这是病人投诉的热点。如产妇在临产时,因宫缩痛不配合,家属在外守候坐立不安,助产人员紧张忙碌,若语言简单、生硬,态度冷漠,责任心不强,就会使产妇产生压抑情绪及引起家属的不满,甚至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1.4护理质量问题。技术水平有限有些孕产妇由于妊娠合并症,产时和产后病情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加重了产程观察的难度性。个别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限,对产程及产后的病情变化、并发症的发生观察预见性差,缺乏责任心、同情心、耐心与细心,导致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病人及家属造成终身的痛苦和遗憾,自然会引起纠纷。

1.5管理制度不严:各班的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违反各项操作规程,工作制度不完善。如产科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管理不严,未处于备用状态,放置混乱,不定期消毒和检查,用完未及时补充。如危重病人需要抢救时,因抢救用物不全延误抢救时机,所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1.6护理文书书写与客观事实不符。在所见所闻的医疗护理纠纷案中,有不少反映出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不全面,甚至混乱,从而造成出现纠纷后自己辩护过程中的被动[3]。护理记录随意涂改、重抄,不同班次、不同人员的执行由相同笔迹填写、代签。这不仅是一个责任心和业务素质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2产科护理纠纷的防范

2.1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而孕产妇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有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和医院的正当权利。高度的安全意识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关键。这几年,我院举办了“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和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纠纷的防范”、专题讲座,同时各个科室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护士条例》,制定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注重收集有关医疗护理违法、触法的事例及案件,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使护理人员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时时记住患者所享有的权益,每做一项护理工作要有前瞻性思考,做到防患于未然。

2.2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产前检查及围产期保健工作的检测及管理,以孕产妇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尤其孕产妇在住院期间都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帮助和指导,因此,我们要主动热情接待,关心、体贴孕产妇,主动耐心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和卫生宣教工作。特别是从临产到分娩是孕产妇最难熬的时期,我们要主动为孕妇分忧解难,做好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生活、精神护理,及时向其家属通报产程进展情况,以解除其忧虑和不安,学会用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孕产妇及家属表现的误会、利于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2.3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任何一个护理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因此,我们不能忽略每一个护理环节,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病情变化快,如羊水栓塞、DIC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有的甚至不可逆转。急,不但反映产科及产房工作性质及护理特点,也反映了产科人员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的高度要求。产科护士对技术要精益求精,每项观察指标及处理程序都要细致认真,才能发现分娩中的异常情况。因此不断加强“三基”理论考试和护理急救技术等业务训练,才能确保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2.4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护理操作规程

加强护理管理,落实规章制度在日常的管理中,常因物品准备未达到100%,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文件记录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而引发纠纷。尤其在病情急,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常会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如查对不认真、用错药、用药途径错误等。医疗护理技能操作,每一项都有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循的[4]。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是正常护理活动的保障。因此,产科护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小结

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新的整体护理质量观,建立完善的护理质控体系,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严格执行医疗服务规范,以孕产妇满意为标准,在法律体制逐渐健全的今天,既要保障孕产妇的合法权益及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又要维护医护工作者的权益及职业自主权,预防产科护理纠纷的发生,全面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水平。产科工作是产妇怀孕、住院、分娩至出院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他关系着母婴的安危。技术水平不过硬,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各项操作不规范,就会发生纠纷和事故。因此只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恪守职业道德,防止因工作失误引起纠纷和护理事故,产科是一个易发生纠纷的高危科室,产科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强的法律意识,才能做到保护母婴安全和自身的权益。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切护理活动和行为,均应以《条例》为标准,按要求进行,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叶桂香.从护理法律、护理风险角度谈产科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1,2(1):27.

[2]毛忠强,王铃,韩淑惠.患者就医权益与医院义务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9):60.

[3]刘宁,孙素玲.关于病案书写中潜在性法律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3):45-46.

[4]郭述真,杨晋英.浅谈医疗缺陷的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8(14):477.

作者简介

李梅珍,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副主任,主管护师.

标签:;  ;  ;  

产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