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进步论文-张一鸣

区域技术进步论文-张一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技术进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进步,城市群,空间格局,经济研究部,经济发展优势,小城市,集约型转变,企业研发投入,医药制造,中国经济

区域技术进步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鸣[1](2019)在《区域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技术进步》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的趋势,应对区域经济发展新挑战,关键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绝非决定于某种单一因素。从一种生产方式的形成决定于多种因素来看,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综合系统的政策措施,关键在于促进技术的不断进步。”在11月30日举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9-12-02)

吕晓萌,张永亮[2](2019)在《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和区域差异性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扩展的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全国、京津冀地区、长叁角地区和珠叁角地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解释了由技术进步给区域产业总产出带来变化的原因,以及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波及效应。结果表明:叁个区域的叁大产业的技术进步对总产出贡献率基本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和长叁角地区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第二大的是第叁产业;对于珠叁角地区,技术进步对第叁产业总产值提升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叁大产业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来自其自身。(本文来源于《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高煜,赵培雅[3](2019)在《差异还是趋同: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区域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东中西部地区要素禀赋门槛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研究表明,地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应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当地区要素禀赋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自主创新将有利于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否则应选择模仿性技术进步路径。考虑到空间异质性,东中西部的要素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所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应呈差异化特征。本文利用1998-2016年的中国省级宏观数据,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视角下,分别考察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的相关关系。研究得出: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为代表的技术进步要素禀赋构筑了技术进步选择中的非线性关系,且这种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为各地区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11期)

季磊,额尔敦套力[4](2019)在《城镇化、环境规制会促进区域技术进步么?》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高速增长的经济和迅速提高的城镇化水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困扰着城镇化建设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本文基于面板混合OLS模型、系统GMM模型和门槛估计模型分析我国30个省份的城镇化过程中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环境规制和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在单独研究城镇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得出,城镇化进程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在引入环境规制与城镇化交互项的作用下,两者的交互项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下,再次验证了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的"倒N型"关系。(本文来源于《科学决策》期刊2019年10期)

宋慧琳,彭迪云[5](2019)在《要素禀赋结构、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函数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具有"相依性",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影响要素禀赋结构及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要素替代弹性的框架下构建异质性区域随机前沿模型,通过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结构的适配性来剖析TFP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要素禀赋与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有效要素组合使生产处于经济区域,但技术选择惰性使得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负增长;中部地区要素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结构的匹配失当;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与禀赋结构低效匹配,丰裕的劳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东北叁省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低效匹配源于有效资本与劳动的双重短缺。(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小平,牛晓迪[6](2019)在《中国区域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促使中国各区域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其生产要素禀赋相适应,对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99–2014年间,中国技术进步均呈现出偏向型特征。具体说来,中国技术进步总体偏向于资本要素;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进口贸易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显着性弱于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区域偏向型技术进步。为了提升中国技术进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应充分了解各地区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当地能源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盛明科,孟佳[7](2019)在《技术进步对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政策优化研究——不同投入强度下的门槛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及其投入强度,是提高国家或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基本前提。选择30个省域(含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2016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效应模型研究科技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科研投入强度下技术进步与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各省域科研投入强度存在空间差异,科研投入处于最佳投入区间的省域多位于国家东部,科研投入强度处于低强度的省域大部分位于国家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任何科研投入强度下,技术进步都是增强科技创新绩效的主要动力。因此,省域政府要根据实际调整科研投入强度,使各地区间的创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基础技术进步,逐步减小科技创新绩效的空间差异。(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源[8](2019)在《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偏向及区域异质性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经济系统的CES生产函数模型实证考察流通创新的技术进步偏向,并进一步通过静态面板模型分析其区域异质性问题。研究流通创新的技术进步偏向发现,全国总体技术进步指数为0.062,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而负向技术进步特征值反应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增长率低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进步生产率低于劳动技术生产率1.9%,中部地区低1.5%,西部地区低0.8%;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流通创新技术进步上均属资本偏向型,西部地区属于劳动偏向型。研究流通创新技术进步的区域异质性发现,资本存量、就业人数、人力资本、外资占比、产业升级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存在显着的异质性,其中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呈贡献度东中西递减态势,且资本存量影响十分明显;劳动力对东部的贡献有限,对中部影响为负,对西部检验结果不显着;外资投入对东部和中部的影响为负,对西部检验结果不显着;产业升级对东部贡献明显,但在中、西部呈负效应;政府干预对叁大区域的影响均未通过显着性检验。(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宋伟[9](2019)在《知识溢出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区域间的知识溢出划分为人才的流动(P)、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合作(T)和企业家的投资(I) 3个组成部分,选取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应用完整的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知识溢出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知识溢出的3个组成部分对区域技术进步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合作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大;企业家的投资次之;人才的流动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小。区域的技术进步幅度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变化,与区域自身固有的知识存量水平相关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在同等的知识生产要素投入情况下,自身固有知识存量水平较高的省份(地区)技术进步幅度较大,而自身固有知识存量水平较低的省份(地区)技术进步幅度则较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孙志燕[10](2019)在《技术进步重塑区域发展格局的分析与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成为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不同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方式和空间集聚形态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通过分析制造业、中高端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等典型行业的空间布局和区位选择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对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04-10)

区域技术进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扩展的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全国、京津冀地区、长叁角地区和珠叁角地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解释了由技术进步给区域产业总产出带来变化的原因,以及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波及效应。结果表明:叁个区域的叁大产业的技术进步对总产出贡献率基本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和长叁角地区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第二大的是第叁产业;对于珠叁角地区,技术进步对第叁产业总产值提升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叁大产业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来自其自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技术进步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一鸣.区域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技术进步[N].中国经济时报.2019

[2].吕晓萌,张永亮.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和区域差异性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

[3].高煜,赵培雅.差异还是趋同: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区域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东中西部地区要素禀赋门槛的经验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9

[4].季磊,额尔敦套力.城镇化、环境规制会促进区域技术进步么?[J].科学决策.2019

[5].宋慧琳,彭迪云.要素禀赋结构、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函数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

[6].李小平,牛晓迪.中国区域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盛明科,孟佳.技术进步对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政策优化研究——不同投入强度下的门槛效应[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陈源.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偏向及区域异质性检验[J].邢台学院学报.2019

[9].宋伟.知识溢出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10].孙志燕.技术进步重塑区域发展格局的分析与政策建议[N].经济日报.2019

标签:;  ;  ;  ;  ;  ;  ;  ;  ;  ;  

区域技术进步论文-张一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