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650500)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新任务、新内容和新问题,新时期新思想理论指导的作用更加凸显。而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民族类高校所具有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又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这也给民族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一、新时代背景下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设立的初衷就是要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互相了解,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让各民族学生体会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培养各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民族类高校需要创造一个民族文化与学术学习相互嵌入的物理空间,还必须创造一个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精神生态环境,还要让学生具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增进友谊、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促进各民族学生互帮互助互学、共居共进共融,增进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人文情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由此更加突出,民族类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必要条件。

(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动少数民族社会稳定发展

由于少数民族所在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特殊性,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在教育、经济等社会发展还处于欠发达的状态。而高校设立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民族类高校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通过高校开展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团结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就业观等,更好地健全人格,开阔视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教育,将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的思想带回当地,更好地培养下一代,突破地域环境限制,缩小教育、经济差距。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努力弘扬家乡文化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产生浓厚的感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强的精神品质,成为地区发展不可多得的人才。最终能够带动当地社会的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学科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特点,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通病,在民族类高校当中也不例外。民族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其的特殊性,不仅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教育,还要要把民族地区的人情与区情结合起来,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地区发展和建设的政策、方针融入到一起,目的更多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展开,但是其形式还是没有能够很好地与内容相匹配。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不足

新时代要求我们要做到文化自信,那么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提就是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提升辨别能力,认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建立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民族类高校在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的传承,不能过分弱化民族的文化的独特性,但是必须强调各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让文化自信更好地扎根入学生的心里,从内心深处产生文化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同时应该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与当代时代价值相共振的文化价值。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有待改善

民族类高校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限制,教育水平稍落后,使得民族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也存在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面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于教师队伍又有特殊要求,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说服力能够增加。因此对少数教师的培养是必须的。用本民族的语言利于沟通和理解,所以本民族语言是传播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也受到教师素质的限制。辅导员在民族类院校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人员,但是学校辅导员工作机制也不完善,很多辅导员受编制影响,个人发展前景不清晰,使得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新时代背景下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策略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对民族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所带来的便利,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早已发现,所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现在的网络微媒体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但是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主动浏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的学生还是很少,所以在这方面,民族类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比非民族类高校更占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依托民族节日,民族历史进行推进。从侧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该根据所进行的内容不同应该开展不同的形式,比如第二课堂的开展。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和各种其他原因,一般第二课堂的开展率不是很高。同时应重视在学生宿舍、社团等学生生活场所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在教学组织模式上,应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讲授与探究,讨论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推进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融合

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少数民族自身特有的文化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自信自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目的,文化自信必须要先对自己的民族优秀文化自信融入到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主旋律,让学生能够在民族优秀文化中寻找当代价值。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教育也是促进民族文化与马克思理论相结合的很好的切入点。

(三)加强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所存在的水平良莠不齐,语言不通,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首先,应该积极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提高民族类高校的学术水平,同时为了使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还应该培养年轻一辈的人才,使得教师队伍不至于脱节。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特定需要下,还应该对少数教师进行关于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培训,以便更好的宣传和沟通。最后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受限的情况下,应该改善辅导员的待遇机制,给予更多的关怀,以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动力,使其更好地投入工作。总之,培养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推进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曾华.浅议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J].教育现代化,2018,5(33):130-131.

[2]姚上海.新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20-22.

[3]张鹏仙.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D].中北大学,2018.

[4]许金蓉.加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义[J].甘肃教育,2018(19):34.

标签:;  ;  ;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