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植物多样性论文-杜鹏飞,李明文

林下植物多样性论文-杜鹏飞,李明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下植物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然林分,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林下植物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杜鹏飞,李明文[1](2019)在《不同天然林分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黑河市平山林场选取环境条件(如坡度、坡向、郁闭度等)相似的阔叶混交林、落叶松阔叶林、红松阔叶林3种森林群落类型样地草本植物进行分析,落叶松阔叶林草本植物种类较多,为53种,隶属于26个科42个属,物种丰富度较高。而红松阔叶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都较大,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董卉卉,邱林,张建设,王晓云,郑天才[2](2019)在《黄柏山4种典型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柏山林场4种典型人工林中设置样地,对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掌握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特征。研究表明:1)檫杉混交林林下植物丰富度最高。2)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类型都呈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说明乔木植被类型对于林下物种及其多样性影响较大。在营造人工林时,树种的选择对于其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3)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是草本>灌木。可能由于4种林分的郁闭度都较高,影响了灌木层生长,同时也为草本层喜阴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定条件。在黄柏山林场的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内透光度,以利于林下植被的恢复。(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李婷婷,鱼舜尧,吴傲淼,顾栋磊,许航[3](2019)在《林分因子对云顶山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采用典型抽样法,以成都云顶山5种人工林——柏木-枫杨林(BF)、银杏-楠木林(YN)、光皮梾木-香樟林(GZ)、枫杨-桤木林(FQ)、柏木林(CB)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并确定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林分因子,为当地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记录林下植物168种,隶属于62科130属;5种人工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科属种数均以GZ最多。(2)5种不同人工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的优势种数分别为7、4、7、6、4种和5、4、9、9、10种,数量都较少。(3)5种人工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均基本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BF、GZ灌木层的D略高;灌木层的H、H′、D值均以GZ最大,但不同人工林的J_(sw)差异不显着;草本层的H、H′、D、J_(sw)均基本呈现CB>FQ>GZ>BF>YN趋势,GZ的D值略高于FQ。(4)6个林分因子对灌木层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均无显着差异;林分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林分密度是影响草本层H、D的主要因子,但各林分因子对草本层H′、J_(sw)的影响差异不显着。研究认为,林分结构对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林分密度对草本层多样性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楠[4](2019)在《冀北山地针阔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种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灌木丛中榛子是最优势的灌木,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灌木丛以叁裂叶绣线菊为最优势的灌木;落桦混交林灌木层主要植被种类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相比较少。(2)落桦混交林草本层草乌头、牛蒡为优势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具有优势的草本为细叶苔草与林地早熟禾;落桦混交林草本层组成种类较少,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草本层组成植被种类较丰富。(3)落桦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比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要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多样性要比草本层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Pielou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均匀度要比草本层低。(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邹安龙,马素辉,倪晓凤,蔡琼,李修平[5](2019)在《模拟氮沉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群落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沉降是驱动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氮沉降会改变物种多样性,而且在外源氮添加条件下,禾草类植物和落叶灌木比杂类草和常绿灌木更具竞争优势。不过该结论更多是从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等生态系统中得到,主要是针对同一生活型内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不涉及不同生活型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由于草原和草甸等生态系统没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一层次中植物的高度差异较小,有可能高估了光照因素对植物的作用。因此从森林生态系统入手,可以进一步阐述不同生活型植物对氮沉降的响应。本文以我国北方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为研究对象,设置CK (0 kg N·ha~(-1)·yr~(-1))、N50(50kgN·ha~(-1)·yr~(-1))和N100 (100 kg N·ha~(-1)·yr~(-1)) 3个梯度氮添加实验,模拟氮沉降对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8年连续的氮添加实验结果显示:(1)氮添加显着降低了林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2)氮添加提高了灌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了草本植物的丰富度;(3)氮添加降低了禾草类植物的重要值,提高了杂类草的重要值。该研究表明,长期氮添加会显着改变林下植物的物种组成,不同生活型植物对氮添加的响应亦有所差别。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土壤环境变化(如养分含量提高, pH值下降)和植物获取光照能力强弱(如灌木植物获取光资源要多于草本植物)导致。(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6期)

吕倩,康文斯,郭茂金,罗涛,刘俊杰[6](2019)在《柏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初期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现状,以当地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目标树经营1年后,3种不同目标树密度(100、150、200株/hm~2)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林分相比,目标树经营初期,3种不同目标树密度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各指数显着增加(P<0.05),喜光植物增多,林地内出现多种生活型,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着降低(P <0.05);土壤pH与速效钾含量显着降低(P <0.05),非毛管孔隙度、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显着增高(P <0.05);氮和磷是植物的主要限制因子,植物各多样性指数与全氮、全磷、有效磷密切相关,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速效钾含量与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最为密切.本研究表明,目标树经营初期能够增加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提高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密切相关.(图3表6参37)(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瑞红,杨东升[7](2019)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色季拉山(定位站附近)急尖长苞冷杉林下苔藓植物进行了调查,从种类组成、相似性、α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苔藓植物共10科16属20种(含1亚种),其中塔藓科属数最多,为3个;科内种数超过3种的共有4个优势科,分别为曲尾藓科、塔藓科、真藓科、丛藓科;属内种数大于3种的优势属仅丝瓜藓属1个。苔藓植物水生种类极少,仅1种,土生、岩石(岩石薄土)、腐木种类为该研究区域苔藓植物分布的广泛类型。5个样地共有种类数量变化不大,导致种相似性系数也很接近。通过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s指数的计算,各指数所反映的苔藓植物多样性情况基本是一致的,此研究区域苔藓植物丰富度高,均匀度也比较高。(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9年02期)

李强,王彬,邓云,林露湘,达佤扎喜[8](2019)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林窗作为森林群落中一种重要的干扰方式,对林下物种构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林窗空间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对于探讨林窗对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群落动态,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随机选取3块大小为1 ha的热带雨林为研究样地,采用轻小型六旋翼无人机搭载Sony ILCE-A7r可见光传感器,分别获取各个样地的高清数字影像,结合数字表面高程模型以及各个样地的地形数据用以确定各样区的林窗分布格局,并进一步提取出各林窗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地面样方基础调查数据,对各样地各林窗下植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统计,旨在分析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林窗下植物多样性对各林窗空间格局特征的响应情况。研究表明,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林窗呈大而分散的空间分布,林窗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如林窗形状复杂性指数、林窗面积都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在面积小的林窗下,较之林窗形状复杂性因子,林窗面积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更显着;在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相对于面积因子,林窗形状复杂性指数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更显着,各样地林窗皆趋于向各自所处样地顶极群落发展。(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3期)

覃志杰,董威,刘泰瑞,张芸香,郭晋平[9](2019)在《油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对林分密度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有显着影响,调整林分密度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主要技术途径,对于特定地区某种森林类型,林下植被的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对林分密度变化的响应模式对指导森林经营技术指标的确定有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关帝山林区孝文山林场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系列典型样方调查和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存在显着差异:林分密度由高到低,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组成呈现一个由耐阴植物到喜光植物的变化;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草本和灌木的丰富度、Simpson和基于Simpson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呈增大趋势,Shannon-wiener、基于Shannon-wiener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呈先增后减趋势。[结论]对林分密度过大的天然次生林应该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将林分密度调控至一个适度的范围,以加快林分更新,增加物种多样性,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关帝山油松天然次生林密度在850~1 000株·hm~(-2)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为最适密度范围。(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赵渺[10](2019)在《间伐对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承德市木兰围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度间伐时其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间伐强度40%~50%、保留密度900~1 000株 hm~(-2)的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持。(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林下植物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黄柏山林场4种典型人工林中设置样地,对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掌握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特征。研究表明:1)檫杉混交林林下植物丰富度最高。2)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类型都呈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说明乔木植被类型对于林下物种及其多样性影响较大。在营造人工林时,树种的选择对于其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3)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是草本>灌木。可能由于4种林分的郁闭度都较高,影响了灌木层生长,同时也为草本层喜阴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定条件。在黄柏山林场的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内透光度,以利于林下植被的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下植物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杜鹏飞,李明文.不同天然林分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9

[2].董卉卉,邱林,张建设,王晓云,郑天才.黄柏山4种典型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9

[3].李婷婷,鱼舜尧,吴傲淼,顾栋磊,许航.林分因子对云顶山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9

[4].张楠.冀北山地针阔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9

[5].邹安龙,马素辉,倪晓凤,蔡琼,李修平.模拟氮沉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群落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9

[6].吕倩,康文斯,郭茂金,罗涛,刘俊杰.柏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初期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7].王瑞红,杨东升.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J].高原农业.2019

[8].李强,王彬,邓云,林露湘,达佤扎喜.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J].生物多样性.2019

[9].覃志杰,董威,刘泰瑞,张芸香,郭晋平.油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对林分密度的响应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赵渺.间伐对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9

标签:;  ;  ;  

林下植物多样性论文-杜鹏飞,李明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