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教”的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提高课堂教学“教”的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孙建民

(乌兰浩特市第一中学,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教师如何教得轻松有效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也是学校教育以及相关研究的焦点。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提高课堂教学教师“教”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有效教学

1.不能离开“学”而论“教”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是彼此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因此,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需要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学生学的因素,不能将二者彼此孤立割裂开来,以教论教。

2.不能把教的效率等同为教的效果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效果是一项活动的成效与结果,可见,效率与效果存在区别,不能等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教师教的有效性等同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教师也不能离开教学效率而妄谈教学有效性,而应该追求教学量和质的统一,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二、教师“教”的有效性策略

1.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人。教师在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

2.进行有效地备课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在上课前做好准备。这些准备包括了解学生、明确目标、开发教材、选择教法。所有这些准备都应该以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地学习为标准。首先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课程纲要粗线条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水平、已有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化,提出经过学生努力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既不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又不能过于容易达成而让学生无动于衷,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其次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通过教材“生本化”处理,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再次,教师要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特点、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3.进行有效地讲授

有效讲授首先需要讲好开头,引起学生的关注。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如果学生不集中注意,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将成为一系列无意义的事件。讲好开头,要求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的方法;也可以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

其次,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简练、条理清楚,并使讲授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样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节奏中保持听课的注意力集中,同时消除视觉和听觉的疲劳,并借助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忆、理解知识。理想的讲授节奏应该与讲授内容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渡语,以保证节奏的顺畅和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4.进行有效地提问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应该是对话式、互动式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讲授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也就是要求教师设置问题,进行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为此,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必须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即所提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高层次思维活动才能正确回答。另外,问题要保持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提出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三类由易到难的问题。

5.多给学生时间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不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言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有效训练,进而促进能力的提高。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学生理解。但是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要适当,避免喧宾夺主,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了形式的变化,而忽略了内容本身。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内容需要与学生情况,综合采用板书、挂图、模型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  ;  ;  

提高课堂教学“教”的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