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荷枯枝落叶论文-郭剑芬,杨玉盛,林鹏

木荷枯枝落叶论文-郭剑芬,杨玉盛,林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荷枯枝落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木荷,杉木

木荷枯枝落叶论文文献综述

郭剑芬,杨玉盛,林鹏[1](2006)在《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福建建瓯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截留降雨及保水保土功能的研究表明,20(处理1)、30(处理2)、40g(处理3)的原状枯枝落叶截留降雨量,杉木人工林比木荷人工林分别增加16.55%、16.26%、21.17%。在2002年1—12月不同降雨情况下,林内和林外微型小区枯枝落叶层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的效应均十分显着(P<0.05)。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林内地表清除枯枝落叶层后产生的地表年径流深分别为385.62、682.76mm,是保留枯枝落叶层的1.61、1.79倍;泥沙流失量分别为668.95、1116.70kg·hm-2,是保留枯枝落叶层的2.46、2.52倍。林外微型小区覆盖150(处理Ⅰ)、300(处理Ⅱ)、600g(处理Ⅲ)木荷原状枯枝落叶产生的地表径流深分别为519.47、417.92、351.43mm,为对照的59.34%、47.74%、40.15%;泥沙量分别为2757.07、1746.33、936.66kg·hm-2,为对照的24.81%、15.71%、8.43%。(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郭剑芬,杨玉盛,林鹏,卢豪良,陈光水[2](2006)在《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溶解有机碳浓度及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亚热带木荷和杉木人工林(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Schima superbaandCunninghamia lanceolata,15年生)枯枝落叶层(包括Oi、Oe和Oa层)DOC浓度及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木荷人工林枯枝落叶层DOC浓度高于杉木人工林;两种群落枯枝落叶层中,Oi层的DOC浓度均高于Oe和Oa层;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不同分解层次DOC浓度的季节变化模式相似,均在秋季出现最大值;枯枝落叶层DOC浓度及季节变化与温度、湿度、生物活性及枯枝落叶层中有机质数量等有关.(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木荷枯枝落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中亚热带木荷和杉木人工林(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Schima superbaandCunninghamia lanceolata,15年生)枯枝落叶层(包括Oi、Oe和Oa层)DOC浓度及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木荷人工林枯枝落叶层DOC浓度高于杉木人工林;两种群落枯枝落叶层中,Oi层的DOC浓度均高于Oe和Oa层;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不同分解层次DOC浓度的季节变化模式相似,均在秋季出现最大值;枯枝落叶层DOC浓度及季节变化与温度、湿度、生物活性及枯枝落叶层中有机质数量等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荷枯枝落叶论文参考文献

[1].郭剑芬,杨玉盛,林鹏.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

[2].郭剑芬,杨玉盛,林鹏,卢豪良,陈光水.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溶解有机碳浓度及季节动态[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标签:;  ;  ;  ;  

木荷枯枝落叶论文-郭剑芬,杨玉盛,林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