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量监测论文-周宜,李晓,贺利,王洋洋,刘北城

含水量监测论文-周宜,李晓,贺利,王洋洋,刘北城

导读:本文包含了含水量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透射光谱,微分技术,植株含水量

含水量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周宜,李晓,贺利,王洋洋,刘北城[1](2019)在《基于冠层透射微分光谱的小麦植株含水量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基于可见光透射微分光谱的小麦植株含水量监测,通过叁年田间试验,测定自拔节期以后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冠层透射光谱和植株含水量,确立了透射光谱微分参数与植株含水量间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与小麦冠层原始透光率相比,一阶微分光谱能够很好地减轻生育时期的影响。将不同生育时期数据综合,不同波段的透射率与植株含水量相关性均较差,而微分光谱在439、735、823及950 nm处与植株含水量相关性较好(|r|> 0.57),以735 nm处相关性最高。基于蓝光、黄光和红光波段筛选了21个光谱特征参数,其中红边振幅(Dr)、红蓝振幅归一化指数(Dr-Db)/(Dr+Db)、红边面积(SDr)、右峰面积(RSDR)、双峰面积比(RIDA)及双峰面积归一化指数(NDDA)6个光谱特征参数与植株含水量间相关性较好(r>0.70)。在以上优选的光谱参数中,红边双峰面积比值(RIDA)及归一化指数(NDDA)与植株含水量的回归关系表现最好,拟合精度r~2大于0.69,均方根误差RMSE低于4.87,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实时精确估测小麦植株含水量。这表明利用冠层透射微分光谱可对小麦植株含水量进行精确监测,对指导作物精确灌溉管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何娜,朱志勇,贺才军,张鹏宇,龚筱琦[2](2019)在《变压器油中含水量监测的设计方案研究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行业不断发展,作为电网中的主要电力设备也需朝着可在线故障检测、可控等方向发展。其中,变压器油性能对于电力变压器运行非常重要,而变压器油中的水分会造成油品质劣化,所以对变压器油中微量水分进行持续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提出一种变压器油中含水量监测方案,并在工程实践中加以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麦霞梅,胡振琪,赵艳玲[3](2019)在《基于高分二号卫星影像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地土壤含水量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潜水位地区煤炭开采破坏导致地表沉陷出现积水和斜坡,沉陷内土壤含水量会分布不均匀,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而严重影响矿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大范围快速、精确监测高潜水位地区煤矿开采区的土壤含水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监测矿区土壤含水量。通过遥感手段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探求出一个比较方便、快速、合理监测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土壤含水量分布状况方法,为矿区环境影响评价、农作物估产、破坏等级评价、耕地损害补偿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借鉴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经验,通过野外实地采集土壤样本并测量土壤光谱数据,在室内测量土壤含水量,分析实测地面光谱数据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合实测的土壤含水量与光谱特征数据,对土壤含水量与实测水体光谱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土壤含水量光谱数据敏感波段范围。结合高分二号卫星影像谱段数据特点,将实测光谱波长按照波段范围划分为与高分二号卫星影像谱段对应的4个波段,即450~520,520~590,630~690,770~890 nm,再取各个波段范围反射率的平均值与土壤含水量光谱反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求高分二号卫星影像监测土壤含水量最敏感的波段数据,在确定遥感探测敏感波段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含水量与光谱反射率的遥感反演模型,即:S曲线模型、逆函数模型,基于预处理的高分二号卫星影像进行沉陷区地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从而得到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光谱特征基本相似,实测地面光谱数据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为土壤光谱反射率随着波长的增长而增大,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高分二号卫星影像数据B3波段的反射率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可将B3波段作为监测土壤含水量最敏感的波段;通过对S曲线模型、逆函数模型进行分析与检验,S曲线模型比逆函数模型更接近实测值;基于高分二号遥感影像,利用S曲线模型进行遥感反演,可以迅速得到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土壤含水量空间等级分布图。(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晓静,陈国庆,王良,陈玉洁,王兰[4](2018)在《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高光谱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水分含量的快速监测,以冬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和红外热成像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5种光谱参数,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光谱参数拟合状况进行分析和筛选,分别构建了基于光谱参数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比值指数(RV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比值/归一化植被指数(R/ND)、优化土壤调整植被指数(OSAVI)、冠气温差(TDc-a)均呈极显着相关(P<0.01);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与NDVI、OSAVI、R/ND、TDc-a和TDc-a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分别为0.842、0.884、0.831、0.864和0.945;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9、0.016、0.027、0.032和0.024,相对误差分别为2.16%、1.80%、3.30%、3.81%和3.53%。因此,在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可以分别利用NDVI、OSAVI、R/ND、TDc-a和TDc-a估测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吴继忠,王天,吴玮[5](2018)在《利用GPS-IR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反演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GPS-IR(GPS-interferometric reflectometry)本质上是一种基于GPS辐射源的双基地雷达技术,利用大地测量型接收机记录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数据可用于反演土壤含水量。针对GPS-IR获取土壤含水量的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反射信号参数估计方法,并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反射信号参数估计方法可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结果,反射信号相位与土壤含水量间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可建立土壤含水量的线性反演模型,但在连续降雨条件下会存在较大误差。(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进,王月红,练毅,汪树青,刘新怡[6](2018)在《高频电容式联合收获机谷物含水量在线监测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联合收获机谷物含水率在线测量,使智能测产更加精确、收获速度更加合理,该文研制了高频电容式谷物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电容极板模型,针对电容极板的厚度、极板间距、相对面积对边缘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叁因素叁水平正交优化仿真,根据仿真结果选择极板厚度0.15 mm、极板间距20 mm、极板间相对面积3 000 mm2的紫铜板作为电容极板。以STM32F103系列微处理芯片为核心构建了谷物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设计了由电源模块、高频激励信号、交流小信号放大电路、电容极板、信号调理电路、均方根转换电路等组成的传感器检测电路。为了更加准确地监测出谷物含水率、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分别对不同频率信号源进行了Multisim仿真和试验验证,最终选取10 MHz的高频信号为监测装置激励信号。该装置能对谷物含水率进行在线监测、实时显示以及存储。对谷物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分别进行了室内静态监测和田间在线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室内静态监测试验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7%,田间在线监测试验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07%。(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峰,周广胜[7](2018)在《植被含水量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含水量是陆地植被重要的生物物理特征,其定量遥感反演有助于植被干旱胁迫的实时监测与诊断评估。该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利用高光谱遥感评估植被水分状况的4个常见植被水分指标——冠层含水量、叶片等量水厚度、活体可燃物湿度和相对含水量的概念及其遥感估算方法研究进展,评述了植被含水量高光谱遥感估算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植被含水量高光谱遥感估算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任务,即服务于植被干旱胁迫的高光谱遥感监测、预警与评估。(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珊,胡振华,张宝忠,陈鹤[8](2018)在《基于有效最大含水量的土壤水分监测优化布设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空间变异的土壤水分精准测定是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的基础。以土壤有效最大含水量作为关键参数,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提出了土壤水分监测优化布设数量与位置的确定方法,克服了以实测土壤含水量作为参数导致通用性差的弊端,并以北京大兴试验区3.645 km2为例,布设了129个采样点,分析了土壤有效最大含水量空间变异规律,提出了优化的采样数目及具体布设位置。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最大含水量在0~40与0~80 cm深度均满足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分别是14.96%和13.56%,表现为中等程度的变异;(2)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获得在置信区间90%、采样误差10%情况下,0~40和0~80 cm深度的合理采样数分别为6个和5个,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具体布设位置。(3)以129个样点估算的区域含水量作为实测值,依据优化采样点估算的区域含水量误差均低于10%,因此基于有效最大含水量的土壤水分监测优化布设方法可以在保证区域测量精度情况下,大幅减少采样点数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5期)

黄伟龙[9](2018)在《建设工程混凝土质量的现场快速监测含水量技术必要性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的检测混凝土强度已经足够成熟,但混凝土到达一定龄期后或更长的龄期(外加剂作用)才能进行检测,这种滞后的检测手段已经凸显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问题所在。混凝土龄期到时经检测不合格却发现很难分析原因或追究责任,致使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失。只有正确的溯源方式才能根本把控建设工程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本文结合实际,基于红外线检测原理与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阐述现场快速检测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8年04期)

赵桂生,曹玉娥[10](2018)在《日光温室滴灌模式下土壤含水量自动监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光温室内所种植的农作物,土壤含水量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土壤含水量自动监测系统结构设计进行探讨,以番茄种植日光温室为实验对象,对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中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监测,设计的蔬菜日光温室温湿度和土壤水分自动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获取日光温室内不同区域的空气温湿度和土壤含水率信息。从而判断滴灌系统在自动监管控制中的功能实现情况,从而帮助达到最佳生长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含水量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力行业不断发展,作为电网中的主要电力设备也需朝着可在线故障检测、可控等方向发展。其中,变压器油性能对于电力变压器运行非常重要,而变压器油中的水分会造成油品质劣化,所以对变压器油中微量水分进行持续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提出一种变压器油中含水量监测方案,并在工程实践中加以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水量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宜,李晓,贺利,王洋洋,刘北城.基于冠层透射微分光谱的小麦植株含水量监测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9

[2].何娜,朱志勇,贺才军,张鹏宇,龚筱琦.变压器油中含水量监测的设计方案研究及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3].麦霞梅,胡振琪,赵艳玲.基于高分二号卫星影像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地土壤含水量监测[J].煤炭学报.2019

[4].刘晓静,陈国庆,王良,陈玉洁,王兰.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高光谱监测[J].麦类作物学报.2018

[5].吴继忠,王天,吴玮.利用GPS-IR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反演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6].陈进,王月红,练毅,汪树青,刘新怡.高频电容式联合收获机谷物含水量在线监测装置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8

[7].张峰,周广胜.植被含水量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18

[8].王珊,胡振华,张宝忠,陈鹤.基于有效最大含水量的土壤水分监测优化布设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

[9].黄伟龙.建设工程混凝土质量的现场快速监测含水量技术必要性研讨[J].广东建材.2018

[10].赵桂生,曹玉娥.日光温室滴灌模式下土壤含水量自动监测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8

标签:;  ;  ;  ;  

含水量监测论文-周宜,李晓,贺利,王洋洋,刘北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