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轴稳定平台论文-李红光,彭富伦,姜旭,迟圣威,胡正良

视轴稳定平台论文-李红光,彭富伦,姜旭,迟圣威,胡正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轴稳定平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射镜式光电系统,光路内嵌复合轴,快速反射镜,瞄准线稳定

视轴稳定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光,彭富伦,姜旭,迟圣威,胡正良[1](2019)在《反射镜式光电系统光路内嵌复合轴稳定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高机动装甲车辆对光电瞄准系统视轴高稳定精度的要求,设计了光路中嵌入快速反射镜的反射镜式光电系统复合轴稳定平台。首先,利用施奈尔反射镜定律的矢量方程,构建系统视轴矢量方程,研究其运动特性、稳定补偿原理;然后,分析了控制方法、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的截止频率26Hz,而复合控制系统的截止频率为215Hz,控制系统带宽提升了8倍以上;最后,构建了复合轴稳定平台实验装置、测试装置,介绍了实验方法、稳定精度测试原理,开展了复合轴平台与传统平台的稳定精度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复合轴平台较传统平台的稳定精度提高了5倍以上,反射镜式光电系统光路内嵌复合轴稳定平台能够实现光电瞄准镜的高精度稳定。(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罗锋,王冠鑫,周锡华,李行素[2](2019)在《叁轴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国产叁轴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开展了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相应的软件研制,实现了适用于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数据的卡尔曼平滑算法,在国内首次解算出平台式航空重力空间异常,内符合精度达到0.590×10~(-5)m/s~2,外符合(与GT航空重力测量系统测量数据对比)精度达到0.581×10~(-5)m/s~2,数据处理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此表明: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可行,解算精度高,提升了我国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技术水平。(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9年04期)

黄新吉[3](2019)在《基于温度补偿倾角传感器的双轴稳定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精度舰载光瞄设备隔离扰动及高稳定跟踪精度视轴的要求,研究一种基于反方向运动抵消舰艇摇摆运动的双轴机械稳定平台。采用MEMS传感器实现倾角测量,采用直流电机实现平台稳定。通过实验方法,测出MEMS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再采用分段线性插值补偿模式,在-40~+100℃范围内提高传感器的精度。采用无超调控制技术实现直流电机快速响应和平稳运动。利用改变电枢电压的方法,可以实现对电机堵转转矩的控制,从而实现带负载的角度位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双轴稳定平台的最大角加速度为57°/s~2,稳定平台指向复示精度达到0.1°。(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王正玺[4](2019)在《机载光电侦察平台高精度视轴稳定及像移补偿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载光电侦察平台是部队作战飞机、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等飞行器的重要载荷,要求在强震动、摩擦力矩及风阻力矩等恶劣条件下保证其成像设备保持高精度视轴稳定,并拍摄出高分辨率的图像。根据近几年机载光电侦察平台的发展可以发现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光学相机的成像质量及分辨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高分辨率的探测器成像系统需要具有高性能的伺服控制系统与之配合才能发挥其良好的性能。提高伺服系统性能的关键是提高系统的视轴稳定精度和系统的像移补偿能力。为了满足机载光电侦察平台对视轴稳定精度及成像分辨率的更高要求,本文基于目前的国内现状,依托长光所航测一部在光电侦察平台领域的基础研究了以下内容:对机载光电侦察平台的控制系统结构、硬件结构及工作流程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深入分析了影响视轴稳定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外框架所受扰动的主要特点对外框伺服系统提出了新型的复合控制策略,有针对性的对系统中的主要扰动力矩摩擦力矩进行了精确的建模和前馈补偿。对于除摩擦力矩扰动以外的其他次要扰动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和实际实验验证了该复合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实验表明单独外框架稳定精度可以达到20urad以内。介绍了机载光电侦察平台进扫描成像基本原理以及通过快速反射镜补偿扫描像移的基本原理。分析并指出本文研究的机载光电侦察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种像移:飞机飞行像移和平台扫描像移。分别推导了用快速反射镜补偿两种像移的像移补偿公式,其中飞机飞行像移综合考虑了飞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机姿态以及平台姿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结合项目涉及的机载光电侦察平台具体光学参数以及推导的公式,计算了系统扫描成像的最大扫描角度为8.5944°/s,以及在最大扫描角度情况下的像移量为30像元,证明了系统存在的扫描像移会严重降低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快速反射镜是二级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像移补偿的核心器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载体的振动、涡流传感器噪声及零飘、机械谐振等不确定性因素会使快速反射镜的模型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些会对快速反射镜的控制精度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策略。针对快速反射镜扫频曲线中存在的谐振通过引入速度反馈的方式加以抑制,之后根据项目指标要求合理的设计了参考模型,最后Matlab仿真验证了系统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可知方案后被控对象输出能够很好的跟随参考模型,有效提高了被控对象的响应性能。最后的系统性能测试实验表明快速反射镜的阶跃响应稳定时间3ms,超调量低于10%,闭环带宽可以达到210.8Hz,在外界振动台给定5g振动量情况下快速反射镜的稳定精度都可以达到20urad,最终的像移补偿成像实验成功验证了快速反射镜能够补偿外框架扫描成像过程带来的像移。快速反射镜和外框架结合的二级稳定实验结果表明在摇摆台2°2Hz的扰动下,系统整体稳定精度可以达到4.628urad,最终的像移补偿成像实验成功验证了快速反射镜能够补偿外框架扫描成像过程带来的像移,满足飞行条件下对视轴稳定精度和像移补偿性能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王婧,王旭[5](2019)在《两轴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在飞艇底部的两轴稳定平台,设计了该平台的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采集飞艇姿态数据,运行稳定控制程序,控制电机旋转。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隔离载体的扰动,使平台上的天线保持视轴指向稳定。(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王帝[6](2019)在《基于MEMS陀螺的双轴稳定平台控制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MEMS是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实现了小体积、高性价比的微小传感器,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技术。至今为止,MEMS传感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惯导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已经在稳定与瞄准中进行使用。本文用MEMS传感器作为空间角速度敏感器件,通过组成稳定平台控制系统来实现台体对惯性空间稳定功能。基于MEMS陀螺的稳定平台系统是以MEMS陀螺仪作为系统的敏感元件,安装于平台台体上,用于敏感平台台体的角速率信息,以力矩电机作为执行元件,控制平台框架旋转,使平台台体相对惯性空间稳定,隔离平台基座的扰动。本文主要设计控制算法,使平台能够达到快速性及稳定性的要求。首先对MEMS陀螺仪进行建模,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辨识,按照稳定平台的需要设计传感器滤波算法。其次对稳定平台系统进行建模,采用扫频法完成了模型参数识别。最后进行PID控制算法设计,使用PID算法对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进行调节,并对PID算法进行仿真。针对稳定平台的方位框稳定回路进行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并通过MATLAB软件的GUI工具箱进行不同输入信号下的仿真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模糊控制算法的性能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分析误差曲线的特性及产生的原因。针对稳定平台进行Narendra自适应控制算法的设计,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程序化设计和仿真实验,在验证所设计的自适应控制算法的性能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从优化控制效果的角度对正弦跟踪曲线存在的问题及特性进行分析。为工程实现奠定理论设计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1)

罗二娟[7](2018)在《面向公路检测的多轴稳定平台运动学建模与等效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公路检测装备智能化、高精度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应用并联式稳定平台补偿车辆外部扰动的解决方案。借助李群李代数等现代数学工具,推导了并联机构动平台与车辆外部扰动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了非惯性系下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制定系统参数,建立了稳定平台的虚拟样机模型,对比分析仿真与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通过等效变换动平台运动参数,分析了平台所处坐标系对运动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建立稳定平台在惯性系中的等效运动学模型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期刊2018年08期)

方宇超,李梦雪,车英[8](2018)在《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光电平台视轴稳定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影响光电平台控制精度的载体速度扰动以及测量噪声等因素,设计了扰动自抗扰以及滤波控制的两部分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分析光电平台伺服系统速度稳定环的数学模型中扰动作用原理,等效各个扰动作用并提出扰动总和思想,设计了基于降阶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器。其次,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对系统中测量噪声进行了滤波处理,降低了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估计误差。最后,详细地进行了传统PI控制系统与文中设计的卡尔曼自抗扰控制系统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带宽相同的情况下,卡尔曼自抗扰控制系统相比PI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稳定时间减小32.53%,超调幅值减小72.73%;当使用摇摆台引入幅值为1°频率、在2.5 Hz以内的正弦扰动时,卡尔曼自抗扰控制系统较PI控制系统的扰动隔离度提升了54.67%以上;在系统模型参数改变±15%范围内,卡尔曼自抗扰控制系统仍具有优异的扰动隔离性能,表现出较强鲁棒性,满足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的性能要求,对提升视轴稳定精度有较高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康永泽[9](2018)在《船舶双轴稳定平台的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的海洋船舶制造领域,为了增强船舶在恶劣海况下的控制能力,普遍会采用各种先进的稳定控制技术,来保证船舶的航行稳定性和安全。但是船舶的吨位越来越大,控制的难度也随之快速上升,为了能够有效控制船舶的各个设备,本文采用了一种高效的双轴稳定控制系统,不但满足了大吨位、大体积船舶的控制要求,也能够满足远程智能控制的功能,采用双轴稳定控制算法后,船员能够通过远程计算机系统对船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预测。(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张江华,刘辉,张翔[10](2018)在《滚转角速度对两轴稳定平台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弹机动飞行时滚转维一般存在扰动,常规雷达导引头大多采用方位-俯仰两轴稳定系统,研究滚转扰动如何影响方位/俯仰视线角速度输出对于雷达导引头研制有重要意义。在对平台轴向误差微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半实物仿真试验研究了滚转扰动对方位俯仰角速度输出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两轴稳定系统可以隔离滚转扰动,但当电轴指向与平台指向存在偏差时滚转扰动会额外引入视线角速度输出误差。(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视轴稳定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展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国产叁轴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开展了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相应的软件研制,实现了适用于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数据的卡尔曼平滑算法,在国内首次解算出平台式航空重力空间异常,内符合精度达到0.590×10~(-5)m/s~2,外符合(与GT航空重力测量系统测量数据对比)精度达到0.581×10~(-5)m/s~2,数据处理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此表明: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可行,解算精度高,提升了我国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技术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轴稳定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1].李红光,彭富伦,姜旭,迟圣威,胡正良.反射镜式光电系统光路内嵌复合轴稳定平台[J].光学精密工程.2019

[2].罗锋,王冠鑫,周锡华,李行素.叁轴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实现[J].物探与化探.2019

[3].黄新吉.基于温度补偿倾角传感器的双轴稳定平台设计[J].测控技术.2019

[4].王正玺.机载光电侦察平台高精度视轴稳定及像移补偿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5].王婧,王旭.两轴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2019

[6].王帝.基于MEMS陀螺的双轴稳定平台控制算法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7].罗二娟.面向公路检测的多轴稳定平台运动学建模与等效变换[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

[8].方宇超,李梦雪,车英.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光电平台视轴稳定技术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9].康永泽.船舶双轴稳定平台的控制系统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8

[10].张江华,刘辉,张翔.滚转角速度对两轴稳定平台的影响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8

标签:;  ;  ;  ;  

视轴稳定平台论文-李红光,彭富伦,姜旭,迟圣威,胡正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