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小信号模型论文-卢贵主

交流小信号模型论文-卢贵主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流小信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亚微米,RF-CMOS,交流小信号,模型

交流小信号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卢贵主[1](2010)在《0.18μm RF-CMOS器件交流小信号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SIM 4为基本的内核,针对5 GHz左右的宽带无线通信中的RFIC设计为目标,提出了在这个工作频段专用的深亚微米(0.18μm)RF-CMOS的交流小信号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验证,模型仿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说明本文得出的交流小信号模型是准确的。由于本模型在收敛性和计算速度间折衷,具有很强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王崇武,李宏[2](2010)在《一种变压器隔离的双向DC/DC变换器交流小信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压器隔离的双向DC/DC变换器是混合电动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开关效应引起的非线性特征,使得理论分析与设计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系统非常困难。基于双时间尺度理论与状态空间平均法,提出了一种变压器隔离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线性模型。根据双时间尺度分解理论,把描述双向DC/DC变换器系统的分段线性方程组分解为快变和慢变子系统,消除慢变子系统中的快变变量得到降阶的慢变子系统。在一个开关周期中,把慢变子系统方程组变换为一个统一的平均值方程,平均值变量分解为一个直流分量与线性的交流小信号变量,直流方程确定了小信号系统的工作点,交流小信号方程是线性的,这使得线性系统理论适用于在一个直流工作点分析、设计非线性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鱼雷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徐华丽,王纪周[3](2009)在《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交流小信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立有源箝位变换器小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对PWM峰值电流控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完整的峰值电流控制交流小信号数学模型。最后采用Orcad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并通过实验论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09年07期)

郭维廉[4](2006)在《RTD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共振隧穿器件讲座(7)》一文中研究指出RTD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是分析RTD交流特性的基础,也是用网络分析仪测量S参数,拟合提取交流参数和计算截止频率fR的依据。精确、合理的等效电路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RTD的工作原理,也对RTD器件和RTD集成电路的设计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介绍了四种常见而又重要的RTD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06年12期)

石瑞英,刘训春,钱永学,石华芬[5](2002)在《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从S参数中提取HBT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遗传算法用于 HBT等效电路模型参数的提取并对其进行改进 ,改进后的遗传算法自动优化遗传、杂交和变异算子 ,节省了寻找最佳遗传、杂交和变异概率的时间并提高了提取参数的速度 .在 1~ 2 6 .5 GHz频率范围内 ,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提取了 Ga0 .4 9In0 .51 P/ Ga As HBT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的全部 16个参数 ,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模拟与测量 S参数的比较结果 .(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学报》期刊2002年09期)

牛萍娟,郭维廉,梁惠来,张世林,吴霞宛[6](2002)在《共振隧穿二极管交流小信号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用于电路模拟的共振隧穿二极管交流小信号模型 ,并利用 PSPICE电路模拟软件着重模拟分析了其交流特性及其微带振荡器的特性 ,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 ,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2002年02期)

杜雄,谢品芳,苏向丰[7](2002)在《单周控制DC/DC变换器的交流小信号模型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周控制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基本拓扑DC/DC变换器——Buck、Boost、Buck-Boost在单周控制方式下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统一的控制方程;建立了这叁种变换器在单周控制下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并给出了规范化的统一模型;以统一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一个Buck变换器。(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应用》期刊2002年03期)

交流小信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变压器隔离的双向DC/DC变换器是混合电动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开关效应引起的非线性特征,使得理论分析与设计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系统非常困难。基于双时间尺度理论与状态空间平均法,提出了一种变压器隔离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线性模型。根据双时间尺度分解理论,把描述双向DC/DC变换器系统的分段线性方程组分解为快变和慢变子系统,消除慢变子系统中的快变变量得到降阶的慢变子系统。在一个开关周期中,把慢变子系统方程组变换为一个统一的平均值方程,平均值变量分解为一个直流分量与线性的交流小信号变量,直流方程确定了小信号系统的工作点,交流小信号方程是线性的,这使得线性系统理论适用于在一个直流工作点分析、设计非线性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流小信号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卢贵主.0.18μmRF-CMOS器件交流小信号模型的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

[2].王崇武,李宏.一种变压器隔离的双向DC/DC变换器交流小信号模型[J].鱼雷技术.2010

[3].徐华丽,王纪周.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交流小信号模型[J].电力电子技术.2009

[4].郭维廉.RTD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共振隧穿器件讲座(7)[J].微纳电子技术.2006

[5].石瑞英,刘训春,钱永学,石华芬.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从S参数中提取HBT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参数[J].半导体学报.2002

[6].牛萍娟,郭维廉,梁惠来,张世林,吴霞宛.共振隧穿二极管交流小信号模型的建立[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2

[7].杜雄,谢品芳,苏向丰.单周控制DC/DC变换器的交流小信号模型与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2

标签:;  ;  ;  ;  

交流小信号模型论文-卢贵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