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根际论文-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

烟草根际论文-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烟草根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烟草根际促生菌(PGPR),鉴定,响应面分析法,发酵条件

烟草根际论文文献综述

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1](2019)在《一株烟草根际促生菌的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类地位和生产条件明确的功能菌能更高效地应用于产品研制。为给烟草(Nicotiana tobacum)生物肥料的研制和生产提供分类地位明确、发酵条件最佳的促生功能菌株,根据表型特征、遗传特征等对分离自植株根际的烟草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MT-002-B-12进行鉴定,并利用单因素优选法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产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MT-002-B-12是一株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其最佳发酵条件是:装液量30%(V/V),培养基初始pH 6.0,温度25℃,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34 h;培养基中营养最适成分含量:1.11%蔗糖,1.36%蛋白胨,0.15‰MgSO4·7H2O,0.34‰CaCl2·2H2O。该菌株的获得丰富了促生菌的种类,可作为研制烟草生物肥料的菌株资源。(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黄阔,江其鹏,姚晓远,王勇,江连强[2](2019)在《微生物菌剂对烟草根结线虫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对烟草根结线虫病有良好控制效果的药剂,探究药剂施用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情况,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以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荧光假单胞杆菌、哈茨木霉和阿维菌素、阿维·丁硫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病害控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荧光假单胞杆菌能够分别达到89%、76%的防治效果。AWCD值、McIntosh指数、Simpson指数均显示土壤中增施微生物菌剂能够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整体利用,增强代谢活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对31种碳源的代谢利用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土壤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淡紫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均能够控制烟草根结线虫病,增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烟株生长,淡紫拟青霉效果最好。淡紫拟青霉处理后通过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D-半乳糖酸-γ-内酯)碳源的代谢利用,达到对病情指数的有效调控。淡紫拟青霉处理除最大叶长外,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宽均为最大增幅分别为44.91%、20.11%、11.78%、39.05%。(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欣悦,罗翠琴,陈小洁,王其,王璐[3](2019)在《两种烟草根际拮抗菌调控青枯病的效果及抑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丰富烟草青枯病的生防资源,该研究对安徽省黄山及宣城烟区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进行烟草根际细菌的分离纯化,共得到烟草根际细菌178株。利用抑菌圈法,筛选出两株抗青枯病菌的根际细菌GZYCT-4和GZYCT-9,培养48 h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64 mm和18.90 mm,上述2株拮抗根际细菌均能有效地防控烟草青枯病,降低发病程度。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GZYCT-4和GZYCT-9均属于芽孢杆菌。采用PCR扩增技术初步明确菌株GZYCT-4和GZYCT-9均具有合成脂肽类物质的能力,且其脂肽类粗提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6.24mm和20.71mm。通过趋化性试验探究烟草根系分泌物及有机酸对拮抗菌GZYCT-4和GZYCT-9在烟草根部定殖的影响,结果显示GZYCT-4对'红花大金元'根系分泌物有较强的趋化反应,且'红花大金元'根系分泌物产生的草酸对GZYCT-4吸引作用较大,而GZYCT-9则对K326根系分泌物有较好的趋化反应,K326根系分泌物产生的柠檬酸对GZYCT-9有较好的吸引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优良的生防菌株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江其朋[4](2019)在《烟草根际不同土层细菌种群多样性及其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青枯病是由土壤中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典型的土传细菌性、维管束病害。青枯雷尔氏菌具有寄主范围广泛,地理分布复杂,致病性和生理特性多样等特点。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和天气频发,短时强降雨和长期高温干旱天气使得青枯病发生愈发频繁,由此造成的农产品产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愈发突出,严重影响了栽培作物品质和质量安全,实现对青枯病的有效防控迫在眉睫!目前,对青枯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土壤整体微生物或部分功能菌群与植物和病原菌互作过程、以及植物根系活性物质在病原菌侵染植物中的作用等方面,而进行土壤微生态调控防治青枯病的防控技术探索也只停留在宏观整体水平。本研究论文以不同深度土层青枯菌及细菌种群的分布和组成为研究切入点,研究发病与不发病烟株不同土层土壤与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关系、不同土层的青枯菌的分布特征以及微生物结构多样性,旨在明确青枯菌在土壤中不同土层的分布情况,筛选可用于病害防控的根际微生物类群,同时,探究不同土层的调控措施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为破解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微生态机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实现对烟草青枯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支撑。1.测定了烟草根际不同土层青枯菌含量发病土壤不同深度土层青枯菌含量均高于不发病土壤,在发病与不发病土壤中均发现10~30 cm土层青枯菌含量明显较0~10 cm土层高,因此,在今后病害防控中需重视耕层底层土壤的病原菌基数控制。发病烟株根际土壤青枯菌含量在1.25~5.72×10~8 copies/g之间,不发病烟株根际土壤青枯菌含量在0.907~2.30×10~8 copies/g之间。2.明确了烟株根际不同土层烟草青枯病发生特征田间发病土盆栽试验结果显示:20~30 cm土层发病最重,0~10 cm土层次之,10~20 cm土层最弱;不发病土接菌后的抑病试验结果显示:10~20 cm土层抑病力最强,20~30 cm土层次之,0~10 cm土层最弱。结果表明,10~20 cm土层对青枯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致病性最弱,抑病性最强,可作为后期寻找抑病关键因子的重要研究对象。同时,20~30 cm土层致病性最强,抑病性较弱。因此,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建议重视10~30 cm土层中关键因子的分析,同时,重视调控该土层防控烟草青枯病。3.分析了烟草青枯病发病区健康与发病烟株根际不同土层细菌结构多样性(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6个)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均为发病和不发病土壤丰度排名前4的类群。发病土壤和不发病土壤不同土层整体细菌群落结构不存在显着差异。(2)对不同土层特异性细菌种群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深层土壤有显着富集现象的细菌种群分别属于Holophaga、Phenylobacterium、Acidothermus、Jatrophihabitans、Acidibacter和Sphingobium,尤其Holophaga和Acidibacter属在发病和不发病土壤中均呈现往深层土壤富集的趋势。不发病土壤环境中,与青枯菌属负相关的地杆菌属(Terrabacter)在表层土壤(0~10cm)的丰度显着高于深层土壤(10~20和20~30 cm),而青枯菌属正相关堆囊菌属(Sorangium)随土层加深,丰度显着升高。(3)发病土壤中共筛选出22个与青枯菌属密切相关的属,不发病土壤中共筛选出8个与青枯菌属密切相关的属,在筛选出的28个与青枯菌属丰度呈显着相关性的属中,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均呈现出与青枯雷尔菌属负相关,而Mucilaginibacter则与青枯雷尔菌属正相关。而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丰度在10~20 cm土层中,不发病土壤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丰度高于发病土壤,这可能与其强抑病性有密切关联。因此,针对本研究筛选出的Holophaga、Acidibacter、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Mucilaginibacter、地杆菌属(Terrabacter)和堆囊菌属(Sorangium)等6个与烟草青枯病致病或抑制存在较强关联的细菌种群,在今后的研究中做应功能验证和重点关注。4.评估了不同调控措施调控不同土层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1)表层土壤(0~10 cm)水份散失较快、受降雨影响最为直接、土壤温度受光照影响波动较大等特点,而较深土层土壤(10~30 cm)温湿度则较为稳定,受光照和降雨影响较小。通过田间揭膜培土试验,本节证明了揭膜处理可显着降低土壤温度1.7~3.7℃,降低土壤湿度50%,有利于改善膜下高温高湿的土壤环境。同时,揭膜培土也明显降低了20~30 cm土层青枯菌的含量,对烟草青枯病也有明显的防控效果,最高防效可达44.19%,而垄上培土量的增加也可进一步促进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2)生物炭处理不同土层后(0~10 cm、10~20 cm和20~30 cm),对应土层土壤pH可显着提高0.46~0.65个单位(p=0.05),但是对土壤中青枯菌没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也不佳。荧光假单胞杆菌和硫酸链霉素处理可降低处理一定范围内病原青枯菌的数量。不同的是,荧光假单胞杆菌只对处理土层的病原青枯菌具有抑制作用,且处理深层土壤(10~30 cm)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可达37.96%~63.58%。而硫酸链霉素对处理土层以下的土层有一定抑菌作用,当处理表层土壤(0~10 cm)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最佳,防效可达56.19%。因此,建议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重视控制耕层深层土壤病原菌基数,如尽早移除发病烟株和进行冬耕晒土,同时,在施用药剂处理时应有针对性,如微生物类菌剂需在早期在深层土壤施用,而杀菌剂类可在移栽封窝后及时处理表层土壤。(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1)

陈倩倩[5](2019)在《烟草根际土壤拮抗放线菌SA74菌株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传病原真菌侵染烟草引起的病害在我国植烟区分布广泛,且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烟草的产量和品质。连年使用化学杀菌剂防治病害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并带来环境安全等问题,因此,利用生物防治等措施对烟草病害进行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对筛选出的放线菌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活性物质分析及其对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稀释平板法从洛阳地区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08株放线菌。其中SA74菌株对烟草疫霉、瓜果腐霉、和尖孢镰刀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鉴定为金黄垂直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verticillatus)。(2)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优化SA74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0 g、酵母粉3 g、NH_4NO_3 4 g、NaCl 1 g、蒸馏水10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 mL/250 mL,初始pH 8、接种量2%、28℃、180 r/min摇培7 d。(3)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得到SA74菌株的抗菌粗蛋白,经LC-MS/MS分析得到9种蛋白,包括单链DNA结合蛋白、镍-超氧化物歧化酶、ABC转运体ATP结合蛋白、2-甲基异莰醇合成酶、酰基转移酶家族蛋白和4种假定蛋白。(4)12μg/mL抗菌蛋白对烟草疫霉、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的抑制率分别为80.40%、70.00%,7μg/mL抗菌蛋白对瓜果腐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2.14%。显微观察表明抗菌蛋白能够造成病原菌菌丝扭曲膨大、分枝增多,菌丝消解导致原生质外渗;90μg/mL抗菌蛋白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5.57%,且抑制芽管伸长,呈现芽管分枝增多、膨大畸形等现象。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了一株对烟草疫霉、瓜果腐霉和尖孢镰刀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SA74菌株,丰富了拮抗烟草土传病原真菌的放线菌资源;经LC-MS/MS分析该菌株发酵产物为9种蛋白质,为进一步开展SA74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提供参考;在国内首次证实该粗蛋白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其生防机理与应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维,刁朝强,李斌,包自超,张家韬[6](2019)在《复配拮抗菌FP246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配拮抗菌FP246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并利用Biolog-ECO技术分析施入复配拮抗菌FP246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复配拮抗菌FP246能显着降低黑胫病的发病程度,防效为85.4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复配拮抗菌FP246处理(T1处理)与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T3处理)无显着差异,但与1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处理(T2处理)及对照(T4处理)差异显着;McIntosh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大小整体为T3>T1>T2>T4;T1、T2、T3处理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没有明显变化。T1、T2、T3处理的AWCD值均显着增加,且与对照差异显着。主成分分析发现,微生物在96~144 h对碳源的利用较为活跃,其中对糖类、氨基酸、羧酸类以及聚合物类碳源利用较多。(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樊祖清[7](2019)在《不同调控措施对烟草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对河南省洛阳烟区、漯河烟区烟草种植发病情况调查研究时发现,烟草土传病害主要以黑胫病和根结线虫为主,个别地区还有根黑腐病、角斑病等。为了减少烟草土传病害发生,提高烟叶产质量,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汝阳县以及漯河市临颍县发病烟田采取不同调控措施,如施加生物菌肥、石灰氮、间套作、轮作等,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结构变化及对发病的影响。在烟草移栽前、团棵期、旺长期和成熟期分别取根际土壤,检测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高通量基因测序,并测定生物菌肥和石灰氮试验田烟株在团棵期和旺长期的农艺性状、成熟期的发病率、烤后烟的经济性状。分析确定不同调控措施下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区系结构、优势菌种及其变化特征等,为有效防控土传病害、提高烤烟生产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施用生物菌肥利于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殖并大量繁殖,对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土传病害防治产生显着而稳定的影响。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的土壤中Sphingomonas作为降解土壤有毒物质最有效的细菌属,成熟期处理T比对照C高15.53%;Gibberella作为促进植物生长的真菌属,旺长期处理T比对照C高1058.60%。措施改善了烟株根际土壤的微生态,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了4.94%和3.50%。(2)施用石灰氮(处理T)烟田从移栽前到团棵期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87.0%、89.8%、87.3%,随着烟株生长逐渐恢复;正常施肥(对照C)烟田除真菌数量在团棵期比移栽前降低了82.1%,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差异不显着。在烟株生长中后期,总体上处理T的微生物含量稍低于对照C。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氮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都有影响,对真菌影响更明显。处理T烟株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率是对照C的一半;黑胫病的发病率也显着低于对照C,根结线虫和黑胫病的防控效率分别为50.0%和41.8%。处理烟田亩产量提高了4.65%,亩产值提高了7.19%。(3)采用不同作物进行调茬:连作烟田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着烟株的生长逐渐升高,真菌数量减少;采用地瓜、花生调茬的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随着地瓜的生长而升高,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采用小麦调茬的烟田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含量随着小麦的生长而增长,放线菌数量减少。从烟株移栽前到旺长期:在属水平,连作烟田根际土壤真菌含量超过1%的总含量从72.35%降到17.29%,采取地瓜调茬的从51.68%降到39.84%,采取花生调茬的从51.68%上升到79.39%。在门水平,连作烟田根际土壤真菌含量从89.42%降低到30.92%,采取地瓜调茬的真菌含量从74.28%降低到55.06%,采取花生调茬的真菌含量从74.28%上升到96.24%。在小麦调茬及其对照烟田中,连作烟田细菌含量在两个时期都处于94%~96%之间;对照烟田中真菌含量在90%~95%之间,小麦调茬烟田真菌含量在95%~98%之间。采取地瓜调茬的根际土壤中Gibberella的数量明显比移栽前减少,而采取花生调茬则明显增多;采取小麦调茬提高了土壤益生菌Sphingomonas的含量,同时根际土壤真菌Schizosaccharomyces的含量显着降低。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地瓜、花生和小麦等调茬,可以显着改变作物根际土壤的真菌数量和种类,提高根际土壤中益生菌的含量,且采取小麦调茬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效果最好。(4)地瓜-烟草间作可使烟草生长中后期根际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富集。单作和间作烟田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随着烟株的生长逐渐减小;放线菌随着烟株的生长先减少后增加,在成熟期又稍有减少;真菌随着烟株的生长先增加后减少,单作烟田在旺长期达到最高,间作烟田在团棵期达到最高。在真菌属水平上,单作烟田出现了六种优势菌,间作烟田出现了十种优势菌,间作有利于优势菌的生长,使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结构发生改变,根际土壤微生态结构趋于良性。烟株根际土壤微生态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烟草的正常生长,提高抗性,对烟草土传病害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效果。(5)推广试验发现,施用生物菌肥和石灰氮都可提高上等烟叶的比例、烤烟的产量和产值。连续施用两年的生物菌肥试验田在上等烟比例和烟草产值等方面比施用一年的生物菌肥试验田分别提升了1.00%和4.2%。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应用效果,建议推广示范最好采取施用石灰氮的处理。(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曹媛媛,张丽娜,郭婷婷,裴洲洋,朱启法[8](2019)在《根际解钾菌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前期从烟草根际筛选的4株烟草特异性解钾菌TK5、TK37、TK57和TK89菌株,考察这些菌株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解钾菌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TK89菌株效果最佳,接种TK89的烟草植株其上部叶鲜重、中部叶鲜重、下部叶鲜重、根系鲜重、上部叶干重、中部叶干重、下部叶干重、根系干重、叶片含钾量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较未施菌的烟草植株提高64.99%、27.16%、54.22%、54.70%、67.78%、27.56%、54.20%、50.81%、33.60%和15.79%,各项指标较对照差异均达显着水平,4株解钾菌对烟草根系生长及叶片含钾量均有显着促进作用。解钾菌可促进烟草对土壤钾素营养的吸收,促进烟草生长,提高烟叶含钾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朱金峰,樊祖清,陈启龙,王洁琼,陈冲[9](2019)在《不同连作年限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连作年限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利用基因多样性测序技术,分析烟草在连作2年、4年和6年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连作年限的增加会导致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减少,真菌数量的增多。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随着烟草连作年限的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逐渐下降,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类别相对丰度的改变可能是造成不同连作年限间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性的原因。不同连作年限下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优势菌属的种类变化比较小,而真菌的群落优势菌属种类变化较大。结合群落结构分布图可知烟草连作年限的增加会增加根际土壤中病原微生物、同时减少有益微生物。(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翔,甘炳成,唐亚,谭昊,黄忠乾[10](2019)在《四川烟草主栽区根际促生菌筛选及促生菌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四川烟草主栽区根际促生菌资源,采集5个烟草主栽区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微生物。通过检测菌株产IAA、铁载体和HCN的能力,从分离的微生物中筛选促生菌并构建促生菌系,检测促生菌系对烟草主栽品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923株微生物中,有5株细菌(YBT-003-B-5、YB-001-B-8、FY-001-B-9、MT-002-B-12、L2-001-B-16)具有较好的促生能力。促生菌系1345(YBT-003-B-5、FY-001-B-9、MT-002-B-12、L2-001-B-16)能显着提高烟草种子的发芽率。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BT-003-B-5、FY-001-B-9、MT-002-B-12分别属于Bacillus tequilensis、Enterobacter xiangfangensi、Klebsiella variicola,菌株L2-001-B-16可能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新类群。(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烟草根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寻找对烟草根结线虫病有良好控制效果的药剂,探究药剂施用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情况,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以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荧光假单胞杆菌、哈茨木霉和阿维菌素、阿维·丁硫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病害控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荧光假单胞杆菌能够分别达到89%、76%的防治效果。AWCD值、McIntosh指数、Simpson指数均显示土壤中增施微生物菌剂能够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整体利用,增强代谢活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对31种碳源的代谢利用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土壤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淡紫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均能够控制烟草根结线虫病,增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烟株生长,淡紫拟青霉效果最好。淡紫拟青霉处理后通过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D-半乳糖酸-γ-内酯)碳源的代谢利用,达到对病情指数的有效调控。淡紫拟青霉处理除最大叶长外,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宽均为最大增幅分别为44.91%、20.11%、11.78%、39.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草根际论文参考文献

[1].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一株烟草根际促生菌的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2].黄阔,江其鹏,姚晓远,王勇,江连强.微生物菌剂对烟草根结线虫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9

[3].张欣悦,罗翠琴,陈小洁,王其,王璐.两种烟草根际拮抗菌调控青枯病的效果及抑菌机理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江其朋.烟草根际不同土层细菌种群多样性及其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9

[5].陈倩倩.烟草根际土壤拮抗放线菌SA74菌株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

[6].张维,刁朝强,李斌,包自超,张家韬.复配拮抗菌FP246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9

[7].樊祖清.不同调控措施对烟草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

[8].曹媛媛,张丽娜,郭婷婷,裴洲洋,朱启法.根际解钾菌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9].朱金峰,樊祖清,陈启龙,王洁琼,陈冲.不同连作年限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19

[10].吴翔,甘炳成,唐亚,谭昊,黄忠乾.四川烟草主栽区根际促生菌筛选及促生菌系构建[J].烟草科技.2019

标签:;  ;  ;  ;  

烟草根际论文-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