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电池组论文-贾小强,李平

铅酸电池组论文-贾小强,李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铅酸电池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铅酸电池,端盖,腐蚀,开裂

铅酸电池组论文文献综述

贾小强,李平[1](2019)在《大容量排气式铅酸电池组盖开裂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铅酸电池结构入手,结合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分析正极腐蚀增长导致端盖开裂的机理和原因。就预防因正极腐蚀增长引起的端盖开裂,提出裂纹临时黏合修复和整体更换的解决方案,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加强极板机械强度和端盖材料强度、增设极板缓冲装置等措施。在后期维护过程中,通过加强电池组月度检查和年度充放电试验等措施,延缓或避免电池组端盖开裂的缺陷发生。(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9年05期)

杨梅影,李春园,杨竞凯,王伟,刘博[2](2019)在《铅酸电池组远程监测、主动均衡、在线修复方法的研究与产品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铅酸蓄电池组监控和修复的现状;然后提出将单元电池的状态监控、主动均衡技术、休眠技术以及在线修复技术整合到一起应用的解决方案,并阐述解决方案的实现方法;最后总结该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电信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朱明海,黄毅,周寿斌[3](2018)在《电动助力车用48 V 20 Ah铅酸电池组的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碳、便捷、经济的电动自行车符合我国国情和老百姓需求。通过对市场退回的6-DZM-20型铅酸电池组(4只成组)失效模式进行的分析,提出了一种3-DZM-20型铅酸电池组(8只成组)的优化设计方案。在保持总尺寸不变的前提下,降低电池总高度,可缓解由于电解液上下浓差极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电池早期失效问题,能有效提高电池活性物质利用率和循环使用寿命;通过负极活性物质配方优化,提高电池组低温放电效率,延长冬季电动自行车的续行里程。(本文来源于《蓄电池》期刊2018年04期)

陈玉红,陈洁[4](2015)在《STC单片机控制的铅酸电池组充电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酸电池组的充电器一般以纯硬件组成,叁段式充电为主。文章介绍了一种以电流模式控制器UC3842芯片为核心,由单片机控制充电方式的可关断充电器,可方便地实现对电池多段式充电。文中给出了部分功能电路、充电器PCB板部件,及控制程序流程。(本文来源于《灯与照明》期刊2015年02期)

陈玉红[5](2015)在《STC单片机控制的铅酸电池组充电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酸电池组的充电器一般以纯硬件组成,叁段式充电为主。文章介绍了一种由电流模式控制器UC3842芯片为核心的由单片机进行充电方式控制的可关断充电器。可方便地实现对电池多段式充电方式,文中给出了部分功能电路、充电器PCB板部件、及控制程序流程。(本文来源于《电动自行车》期刊2015年01期)

陈洁[6](2012)在《48V20Ah铅酸电池组管控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弱电池一致性差因素的影响,采用了根据组内各电池的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办法。实时监控电池组内各单块电池的状态,对电池组的充/放电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单块电池出现欠充电、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电动自行车》期刊2012年02期)

张健,冉建国,陈胜军[7](2008)在《备用电源阀控铅酸电池组主动均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备用电源中浮充电压对阀控铅酸电池寿命的影响,要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必须有合适的浮充电压。讨论了传统的均衡充电不适合阀控式铅酸电池,提出了电池组主动均衡的方法。通过主动均衡,可以使电池电压达到足够的均衡精度,保证电池的安全稳定和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08年10期)

夏永峰[8](2008)在《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电池组快速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急需解决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大多为铅酸蓄电池,为此论文选择在我国很有发展前景的电动汽车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装置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系统研制开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以电动汽车电池组快速充电技术为背景展开研究,是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快速充电技术研究》中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由以下6部分组成。①系统地概述了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技术与产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②详细介绍了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自身特性,阐述了铅酸电池充电的基本规则马斯3定律和快速充电过程中以1C(C指的是待充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以上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保证其不产生大量气体和温升不过高的指标,最后分析了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极化和单体电池电压均衡的问题。③对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方法和均衡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可变脉冲结合无损均衡的快速充电方法,并对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电路和均衡电路进行了设计,建立了仿真模型,借助软件PSPICE和PSIM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④对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系统中所采用的非接触供电技术也进行了研究,发现非接触供电技术能为装置设计带来诸多便利,为此引入非接触供电技术解决了充电装置的灵活性供电问题,并对整个快速充电装置进行了设计。⑤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并结合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作者研制的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装置能满足铅酸电池组充电的快速性和均衡性要求(在快速充电过程中,电池组极化现象得到明显抑止,析气不严重,温升不过高,且对相同规格电池来说,充电时间得到显着缩短,为常规充电时间的1/8~1/10),为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⑥论文的最后一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4-01)

周建南,陈军,黄勇[9](2006)在《铅酸电池组的监测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电池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型绿色电源之一,在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电动工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而铅酸动力电池具有可靠性好、原材料易得、价格便宜的优点;比功率也基本上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要求,因此,被广泛用作于工厂辅助生产机械的动力源。但是,铅酸动力电池的维护比较困难,造成使用寿命达不到额定设计寿命,增加了电池的使用成本。本文针对铅酸动力电池使用寿命达不到预计值的情况,研究对铅酸动力电池内阻进行状态监测的方法,从而适时进行优化组合或脱硫充电维护,以提高钳酸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最终降低铅酸动力电池使用成本。(本文来源于《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期刊2006-12-01)

程夕明,欧阳明高,孙逢春[10](2003)在《基于铅酸动力电池组供电的电压源型逆变器——牵引感应电机传动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铅酸动力蓄电池组供电的电压源逆变器—牵引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的周期系数线性模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各恒速点的周期开关模式电气稳定性因素。仿真研究表明,铅酸动力蓄电池组的动态内阻变化对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的速度稳定区域变化影响显着,动态内阻越小越能够扩大系统速度稳定区域。感应电机的定子电阻增大有利于系统稳定性,转子电阻减小能够扩大系统速度稳定区域,励磁电感变化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很小,转差率越大系统稳定性越差。因此,合理选择设计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电气参数,能够扩大系统速度稳定区域,乃至整个速度范围保持稳定。这有助于在诸如电动车辆的工程应用中,避免电气传动系统振荡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10期)

铅酸电池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分析铅酸蓄电池组监控和修复的现状;然后提出将单元电池的状态监控、主动均衡技术、休眠技术以及在线修复技术整合到一起应用的解决方案,并阐述解决方案的实现方法;最后总结该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铅酸电池组论文参考文献

[1].贾小强,李平.大容量排气式铅酸电池组盖开裂的分析[J].电池.2019

[2].杨梅影,李春园,杨竞凯,王伟,刘博.铅酸电池组远程监测、主动均衡、在线修复方法的研究与产品实现[J].电信技术.2019

[3].朱明海,黄毅,周寿斌.电动助力车用48V20Ah铅酸电池组的设计优化[J].蓄电池.2018

[4].陈玉红,陈洁.STC单片机控制的铅酸电池组充电器设计[J].灯与照明.2015

[5].陈玉红.STC单片机控制的铅酸电池组充电器设计[J].电动自行车.2015

[6].陈洁.48V20Ah铅酸电池组管控系统的设计[J].电动自行车.2012

[7].张健,冉建国,陈胜军.备用电源阀控铅酸电池组主动均衡研究[J].电源技术.2008

[8].夏永峰.铅酸电池组快速充电装置的研制[D].重庆大学.2008

[9].周建南,陈军,黄勇.铅酸电池组的监测维护[C].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2006

[10].程夕明,欧阳明高,孙逢春.基于铅酸动力电池组供电的电压源型逆变器——牵引感应电机传动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英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

标签:;  ;  ;  ;  

铅酸电池组论文-贾小强,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