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制取论文-郑勇,郑永军,田大勇,侯绍刚

转化制取论文-郑勇,郑永军,田大勇,侯绍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化制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纤维素,2,5-二甲基呋喃,离子液体,催化

转化制取论文文献综述

郑勇,郑永军,田大勇,侯绍刚[1](2019)在《纤维素催化转化制取2,5-二甲基呋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和1-磺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分别作为溶剂和催化剂,先将纤维素进行均相水解,然后用甲酸作为氢源,通过催化加氢的方法制备2,5-二甲基呋喃(DMF).根据标准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和朗伯比尔定律,建立DMF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筛选适宜的DMF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甲酸浓度为2 mol·kg~(-1),反应温度为343 K和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DMF的产率达到最大值41.2%.与传统方法相比,离子液体的使用增强了体系的稳定性,降低了有机溶剂的比重,反应过程更加绿色环保.(本文来源于《轻工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南玉菲[2](2018)在《能源草生物转化制取丁醇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草是一类抗旱和耐盐碱能力极强的植物,能在边缘性土地大面积的种植,为生物丁醇的生产提供了一种丰富、廉价和可再生的碳源。能源草生物转化为丁醇主要包括预处理,酶水解,发酵和产物分离四个主要的步骤。目前,能源草发酵制取生物丁醇过程中预处理的效果还比较低,导致酶解糖化效率低,无法达到发酵微生物需求,这是限制丁醇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丁醇发酵产物对酶水解有反馈抑制作用,进一步降低了丁醇发酵效率。本文首先以荻为原料,比较了乙酸化的亚氯酸钠预处理(SCA)和未乙酸化的亚氯酸钠预处理对荻化学组成和酶水解效率的影响,并对SC预处理条件进一步优化,研究了其预处理后的原料酶水解液发酵制取丁醇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的SCA预处理相比(18.1%),SC预处理半纤维素损失更少(7.8%),即其碳水化合物保留率更高。且SC预处理后荻经酶水解葡萄糖得率(70.5%)高于SCA(58.7%)。延长预处理时间和补加木聚糖酶,SC预处理原料的酶水解得率显着增加,即荻经SC预处理12 h后,补加5000nkat/g DM(干物质)的木聚糖酶,葡萄糖和木糖的水解得率分别从82.2%和64.9%增加到93.6%和69.9%,还原糖得率从634.0 mg/g DM增加到808.7 mg/g DM。但是亚氯酸钠预处理原料的酶水解液,经丙酮丁醇梭杆菌(ATCC824)发酵后,ABE(丙酮-丁醇-乙醇)的总产量为0.03 g/g葡萄糖,低于纯葡萄糖对照(0.21 g/g葡萄糖),可能与亚氯酸钠预处理方式或荻本身的发酵性能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预处理方式及原料种类对丁醇发酵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杂交狼尾草,互花米草和荻为原料,通过稀硫酸,氢氧化钠,碱性亚硫酸盐进行预处理,比较了叁种预处理对杂交狼尾草、互花米草和荻化学组成、酶水解及丁醇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的木质素最易被去除;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移除木质素的能力最高。经稀硫酸预处理后,叁种原料在不同底物浓度下的酶水解效率差异不明显。叁种原料经过氢氧化钠预处理后,以8%底物浓度为进行酶水解,葡萄糖得率分别为4.8,5.6和16.6g/L,酶水解效率均不高。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后,杂交狼尾草在8%底物浓度下的酶解糖化效率仅为11 g/L;但是互花米草和的荻在8%底物浓度下经纤维素酶水解后,葡萄糖的产量分别为32 g/L和39 g/L,满足丁醇发酵对糖的需求。经丙酮丁醇梭杆菌(ATCC824)发酵后,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后互花米草的酶水解液的ABE产量为0.12g/g葡萄糖,高于同种预处理后荻的ABE产量(0.09 g/g葡萄糖),高于亚氯酸钠预处理后荻的ABE产量(0.03g/g葡萄糖)。并且酶水解液发酵产ABE的产量都低于其对照(以纯葡萄糖为发酵碳源),这可能与酶水解过程中产生的糠醛等抑制物对发酵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影响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本文也研究了丁醇发酵终产物,包括丙酮、丁醇、乙醇、乙酸和丁酸,对酶水解及水解液中纤维素酶各组分(CBHⅠ,EGⅡ和β-G)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丙酮、丁醇和乙醇在较低浓度时对酶水解有促进作用;添加5 g/L丁醇时,Avicel和碱预处理后的杂交狼尾草酶水解得率分别从30%和61.9%增加到62.8%和75.0%,添加20g/L的丙酮和乙醇时,Avicel酶水解得率增加到了57.8%和58.3%,碱预处理后的杂交狼尾草水解得率增加到了79.2和85.6%;丁醇,乙醇和丙酮的混合物及发酵所有产物的混合物对酶水解也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主要由丁醇主导,没有产物累积效应。发酵产物对水解液中酶活性的影响规律表明,丁醇对水解溶液中的CBHⅠ,EGⅡ的酶活性都有促进作用,且对EGⅡ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即添加5 g/L丁醇时,水解48 h后的水解液中CBHⅠ,EGⅡ的酶活分别从27.3%和62.9%增加到了59.9%和142.8%;丙酮和乙醇主要是促进了CBHⅠ的热稳定性,水解6 h CBHⅠ酶活性保持不变,但对EGⅡ的活性影响不大;所有产物对β-G的影响都不显着。本文从能源草的高效预处理,预处理后底物的酶水解糖化规律及酶水解液发酵产丁醇的能力等多个方面研究了能源草发酵产丁醇的可行性,为能源草发酵产丁醇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林海周[3](2017)在《生物质碳水化合物液相催化转化制取呋喃类平台化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羟甲基糠醛(HMF)和糠醛(FF)为代表的呋喃类化合物被列为可从生物质资源制取的高附加值平台化合物,其分别可由六碳糖和五碳糖碳水化合物制得。通过HMF和FF可进一步合成一系列化学品和液体燃料,这对逐步替代当前的化石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依托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建立了新型高效绿色的反应体系实现了生物质基碳水化合物向呋喃类平台化合物转化。针对六碳糖转化制取HMF,以果糖作为模化物,发现其在C02-水体系中可有效转化为HMF,且较高的CO2压力有利增加体系的酸性从而提高HMF的产率。添加异丙醇后显着优化了产物分布并提高HMF的产率,主要是因为异丙醇的存在增加了容易生成HMF的呋喃型果糖比例,同时抑制了 HMF的二次反应。在优化的反应工况可获得67.14%的HMF产率。针对五碳糖转化制取FF,在C02-水-异丙醇体系中研究了木糖的转化,发现CO2压力的提高促进了木糖的脱水转化生成FF,而异丙醇的添加则减缓了木糖向FF转化的速率。在200℃和180min时,FF的产率为55.8%。进一步加入NaCl发现FF的产率得到显着提升,在优化条件下可达到69.12%,这主要是氯离子能促进木糖转化过程中的关键1,2-烯醇化反应。为进一步提高葡萄糖生成HMF的产率,开发了由水和1,2-二甲氧基乙烷(DMOE)溶剂以及AlCl3催化剂组成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DMOE的引入能有效提高HMF的产率,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可获得58.56%的HMF产率。GC/MS分析表明反应后的产物主要由呋喃类,吡喃类,环戊烯酮类和含氧脂肪族类产物组成,其生成主要涉及逆醇醛缩合、破碎、脱水和成环等反应。此外,DMOE的存在还抑制了固体产物humin生成。为提高纤维素向HMF转化,在水-DMOE溶剂体系中考察了B酸H3PO4和L酸AlCl3的影响。研究发现,溶剂的组成和B酸/几酸比例共同影响着HMF的生成,水-DMOE比例为1:7且B酸/L酸比例为0.8:1时,HMF的最大产率可达到49.42%。结合GC/MS分析表明,在富B酸时纤维素生成更多的葡萄糖和脱水糖而在富L酸时则生成更多的呋喃类产物。呋喃类平台化合物制取过程中的固体副产物humin(腐殖质)是一种碳基物质,可通过热解技术进行高值化利用。利用元素分析和FTIR对分别源自葡萄糖和木糖的humin-g和humin-x进行结构表征发现,其碳含量均达超过66%,且相比humin-g,humin-x结构中呋喃环上的脂肪取代基更为多样化。热重实验分析和基于Flynn-Wall-Ozawa法和Friedman法的热解动力学计算发现,随转化率的增长,两种humin的热解活化能逐渐升高;humin-g在低温阶段脱除弱连接结构后呈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进一步Py-GC/MS分析表明humin的热解产物主要以呋喃类产物和酚类产物为主,同时热解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芳香类产物的生成。(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1)

张梦[4](2017)在《固体酸催化转化纤维素制取葡萄糖和乙酰丙酸甲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有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利用生物质代替传统的煤、石油等作为能源,不仅能实现能量的供应,也能改善目前大量生物质被直接焚烧、丢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将纤维素类生物质通过化学途径,如催化水解和醇解等制备平台化合物和化学品,可以实现生物质在工业、医药、食品等各行业的应用。其中纤维素催化水解制备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催化醇解制备乙酰丙酸酯,是两种常见的研究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典型的酸催化过程,均需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固体酸催化剂在提供较高催化活性的同时,具有易于分离,方便回收等优点。本文重点研究了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水解纤维素制备还原糖,同时研究了负载型杂多酸固体催化剂催化醇解葡萄糖合成乙酸丙酸甲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微晶纤维素水热碳化过程中加入氧化石墨烯(GO),随后使用浓硫酸磺化制备了 GO改性的碳基固体酸(SGOC)。调节GO的加入量可以改变碳材料的形貌、改善碳基固体酸的表面含氧官能团的负载,继而改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GO加入量的增大,所得到的碳材料及磺化后的固体酸催化剂从微米碳球变为薄片状,表面含氧官能团逐渐增多,亲水性增强。当加入的GO占微晶纤维素质量的10 wt%时,所得的10-SGOC催化剂拥有类似GO的薄片结构、丰富的-OH和-COOH官能团以及良好的亲水性。10-SGOC催化剂的片层结构及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相互作用,使该催化剂具有最优的纤维素水解催化活性。10-SGOC在水热条件下催化微晶纤维素水解,在160 ℃的反应温度下反应5 h,微晶纤维素的转化率为18.85%,还原糖的选择性达到94.22%。10-SGOC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活性稳定性,使用4次后纤维素的转化率仍高于17.69%,还原糖的选择性仍高于92.48%。(2)采用浸渍法,以高岭土(KAOLIN)为载体,磷钨酸(PW)为活性组分,制备了高岭土负载型磷钨酸固体酸催化剂(PW/KAOLIN)。通过调节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磷钨酸的负载量来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负载的磷钨酸质量太低时(10 wt%和18 wt%),催化剂上的酸性活性中心较少,活性较低;负载磷钨酸的质量过大时(32 wt%和40 wt%),磷钨酸在载体表面分散减弱,对载体的孔结构造成堵塞,同样使得催化剂中的有效活性中心减少,活性降低。因此,当负载量为25 wt%时制备的25%PW/KAOLIN催化剂具有最佳的葡萄糖醇解催化活性。将催化剂应用于甲醇溶剂中醇解葡萄糖时,在200 ℃下反应2 h,葡萄糖的转化率为93.77%,乙酰丙酸甲酯的收率为41.3%。(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01)

刘广益[5](2016)在《污泥催化热解制取烃类化合物及转化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伴生产物,污泥的产生随着污水处理工作的迅速发展而与日俱增。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如不经妥善处理将会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的危害。本文采用催化热解技术将污泥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烃类化合物,从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本课题在研究污泥热解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污泥催化热解产物产率和烃类化合物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催化热解过程中的芳烯烷叁烃转化途径,同时对比单独热解和催化热解过程中的氧、氮元素释放规律,探讨催化热解过程中的氧、氮元素脱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热解失重过程分为叁个阶段,分别为室温到150?C、150?C到728?C和728?C到900?C。挥发分主要在第二阶段逸出,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均能较好地对失重曲线拟合,表观活化能与污泥转化率相关,拟合R2达到0.969以上。在污泥热解的过程中,表观活化能呈现低温段较低而高温段迅速上升的趋势,低于450?C时污泥的热解表观活化能较低,挥发分大量释放,而高于750?C后表观活化能达到500kJ?mol-1以上,挥发分的释放基本完成。在研究污泥热解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催化热解条件下污泥催化热解的产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通过投加ZSM-5分子筛催化剂能有效地利用污泥制取芳香烃、烯烃和烷烃。随着催化剂投加比和反应温度的提高,烃类化合物的产量相应增加,当反应温度为650?C、催化剂投加比为20:1时每100 g污泥可产生18.1 g烃类化合物;而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烃类化合物的选择性也发生相应变化:对于芳香烃来说,单环芳烃特别是苯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450?C时的14.7%升高至750?C时的22.9%,而稠环芳烃的选择性有所减少,从450?C时的24.8%减少至750?C时的21.5%;在高温下更利于形成小分子的烯烃(乙烯)和烷烃(甲烷)。污泥催化热解的过程中,“烃池”内各种烃类化合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转化行为,可分为“芳香烃循环”、“烯烃循环”和“烷烃循环”,各循环中的烃类化合物相互转化,同时芳香烃、烯烃和烷烃之间也能相互转化形成芳烯烷叁烃转化途径。污泥两段式催化热解中,“烯烃循环”占据主导,产生了更多的烯烃(碳产率为17.5%);而在混合式催化热解中,“芳香烃循环”和“烷烃循环”占据主导,产生了更多的芳香烃和烷烃(碳产率分别达到24.0%和8.7%),说明通过改变原料与催化剂的接触方式能选择性地获取目标烃类产物。通过对比氨基酸单独热解和催化热解过程中氧、氮元素的释放情况分析催化热解过程中氧、氮元素的脱除机制,结果表明:在单独热解的过程中,羧基结构受热易于直接裂解,氧元素大量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亮氨酸和脯氨酸的二氧化碳氧产率分别达到51.7%和67.1%;但在催化热解的过程中,氧元素的脱除过程转变为以脱羰基为主,大量以一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其氧产率分别达到53.2%和50.4%,而二氧化碳的氧产率较低,分别为9.5%和13.4%。在单独热解的过程中,亮氨酸中的氨基官能团结构简单易于受热直接脱除而形成大量氨气(氮产率为44.4%),而脯氨酸中的碳氮杂环结构相对稳定,氨气释放量相对较低(氮产率为14.2%);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氮元素均主要以氨气的形式脱除,氮产率分别达到81.7%和59.7%。(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9-01)

李逢振[6](2016)在《蛋壳中碳酸钙转化制取有机酸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壳中蕴含着大量的碳酸钙,是一种优良的绿色钙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可以将蛋壳中的碳酸钙转化制取各种有机酸钙,这些有机酸钙可以用作医药行业的钙强化剂和食品加工行业所需的食品添加剂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蛋壳中碳酸钙转化制取有机酸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主要的转化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蛋壳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5期)

傅尧[7](2016)在《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取有机羧酸(酯)》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羧酸(酯)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反应试剂及溶剂,具有种类丰富、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可通过一系列衍生化反应制备用途广泛的化学品。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可再生碳资源,具有量大、分布广、成本低、可持续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水解、选择性氧化和催化还原等方式,可将生物质高效转化为有机羧酸(酯)。我们发现除传统的无机质子酸外,新型磁性固体酸、杂多酸等催化剂都可用于生物质水解,使其直接转化为乙酰丙酸、甲酸、乙酸等有机羧酸。此外生物质水解得到的平台化合物如乙酰丙酸、糠醛、5-羟甲基糠醛等,通过催化还原、氧化等方式制取的γ-戊内酯、戊酸(酯)、2,5-呋喃二甲酸(酯)、糠酸酯等有机羧酸(酯),具备含氧燃料、有机溶剂和高分子材料单体等重要用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叁分会:绿色化学》期刊2016-07-01)

李逢振[8](2016)在《鸡蛋壳转化制取乳酸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蛋壳中蕴含着大量的碳酸钙,是一种优良的绿色钙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鸡蛋壳经过清洗、干燥、粉碎后与乳酸直接反应转化制取乳酸钙,研究过程中通过试验对转化制取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试验结果显示,当鸡蛋壳粉用量为10g,乳酸用量18.5m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90min,加水量为100ml的条件下,转化制取的乳酸钙产率可达79.12%。(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吴文韬,鞠美庭,刘金鹏,刘博群[9](2016)在《青贮对柳枝稷制取燃料乙醇转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贮是一种传统的生物质原料保存方法,广泛应用于纤维素乙醇炼制领域尚需要考察其对原料品质和下游乙醇转化过程的影响。文中以秋季(初、中和末)收割的柳枝稷为原料,通过青贮、高温水热(LHW)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和同步糖化与发酵(SSF)实验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结果显示,秋季初收割的柳枝稷以不同湿度青贮后pH均小于4.0,干重损失小于2%,各主要成分与青贮前相比无明显变化;LHW预处理中青贮样品半纤维素水解率普遍高于未贮存样品,但青贮同样使原料获得了更高的发酵抑制物产生水平;青贮柳枝稷葡萄糖、木糖和半乳糖产量(预处理+酶水解)高于未贮存柳枝稷;经过168 h的SSF,青贮样品乙醇浓度为12.1 g/L,未贮存的秋季初、秋季中和秋季末柳枝稷为底物的浓度分别为10.3 g/L、9.7 g/L和10.6 g/L。综上,青贮有助于提高柳枝稷LHW预处理效率、酶水解率和乙醇产量。(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张胜,郭英远,张岭,韩佳[10](2016)在《发明人主导职务成果转化机制的实证研究——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成果转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知识的视角,一项职务成果就是一个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构成的知识包,分属于科研单位和发明人控制,因此,是否赋予发明人主导职务成果转化,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论文首先提出研究假设,即由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控制权分离,导致转化主体分别与研发主体、消费主体、融资主体分别出现技术距离、市场距离和融资距离;而且这叁类距离越大,越需要发明人来主导职务成果转化;随后,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甲醇制烯烃成果转化案例进行实证检验。论文的实证结论显示,采用创业分拆方式来推进发明人主导职务成果转化,即把发明人及其职务成果整体孵化转化为企业性质的转化主体,由发明人主导职务成果转化,消除了这叁类距离,促进职务成果顺利转化。(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6年04期)

转化制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能源草是一类抗旱和耐盐碱能力极强的植物,能在边缘性土地大面积的种植,为生物丁醇的生产提供了一种丰富、廉价和可再生的碳源。能源草生物转化为丁醇主要包括预处理,酶水解,发酵和产物分离四个主要的步骤。目前,能源草发酵制取生物丁醇过程中预处理的效果还比较低,导致酶解糖化效率低,无法达到发酵微生物需求,这是限制丁醇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丁醇发酵产物对酶水解有反馈抑制作用,进一步降低了丁醇发酵效率。本文首先以荻为原料,比较了乙酸化的亚氯酸钠预处理(SCA)和未乙酸化的亚氯酸钠预处理对荻化学组成和酶水解效率的影响,并对SC预处理条件进一步优化,研究了其预处理后的原料酶水解液发酵制取丁醇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的SCA预处理相比(18.1%),SC预处理半纤维素损失更少(7.8%),即其碳水化合物保留率更高。且SC预处理后荻经酶水解葡萄糖得率(70.5%)高于SCA(58.7%)。延长预处理时间和补加木聚糖酶,SC预处理原料的酶水解得率显着增加,即荻经SC预处理12 h后,补加5000nkat/g DM(干物质)的木聚糖酶,葡萄糖和木糖的水解得率分别从82.2%和64.9%增加到93.6%和69.9%,还原糖得率从634.0 mg/g DM增加到808.7 mg/g DM。但是亚氯酸钠预处理原料的酶水解液,经丙酮丁醇梭杆菌(ATCC824)发酵后,ABE(丙酮-丁醇-乙醇)的总产量为0.03 g/g葡萄糖,低于纯葡萄糖对照(0.21 g/g葡萄糖),可能与亚氯酸钠预处理方式或荻本身的发酵性能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预处理方式及原料种类对丁醇发酵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杂交狼尾草,互花米草和荻为原料,通过稀硫酸,氢氧化钠,碱性亚硫酸盐进行预处理,比较了叁种预处理对杂交狼尾草、互花米草和荻化学组成、酶水解及丁醇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的木质素最易被去除;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移除木质素的能力最高。经稀硫酸预处理后,叁种原料在不同底物浓度下的酶水解效率差异不明显。叁种原料经过氢氧化钠预处理后,以8%底物浓度为进行酶水解,葡萄糖得率分别为4.8,5.6和16.6g/L,酶水解效率均不高。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后,杂交狼尾草在8%底物浓度下的酶解糖化效率仅为11 g/L;但是互花米草和的荻在8%底物浓度下经纤维素酶水解后,葡萄糖的产量分别为32 g/L和39 g/L,满足丁醇发酵对糖的需求。经丙酮丁醇梭杆菌(ATCC824)发酵后,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后互花米草的酶水解液的ABE产量为0.12g/g葡萄糖,高于同种预处理后荻的ABE产量(0.09 g/g葡萄糖),高于亚氯酸钠预处理后荻的ABE产量(0.03g/g葡萄糖)。并且酶水解液发酵产ABE的产量都低于其对照(以纯葡萄糖为发酵碳源),这可能与酶水解过程中产生的糠醛等抑制物对发酵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影响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本文也研究了丁醇发酵终产物,包括丙酮、丁醇、乙醇、乙酸和丁酸,对酶水解及水解液中纤维素酶各组分(CBHⅠ,EGⅡ和β-G)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丙酮、丁醇和乙醇在较低浓度时对酶水解有促进作用;添加5 g/L丁醇时,Avicel和碱预处理后的杂交狼尾草酶水解得率分别从30%和61.9%增加到62.8%和75.0%,添加20g/L的丙酮和乙醇时,Avicel酶水解得率增加到了57.8%和58.3%,碱预处理后的杂交狼尾草水解得率增加到了79.2和85.6%;丁醇,乙醇和丙酮的混合物及发酵所有产物的混合物对酶水解也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主要由丁醇主导,没有产物累积效应。发酵产物对水解液中酶活性的影响规律表明,丁醇对水解溶液中的CBHⅠ,EGⅡ的酶活性都有促进作用,且对EGⅡ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即添加5 g/L丁醇时,水解48 h后的水解液中CBHⅠ,EGⅡ的酶活分别从27.3%和62.9%增加到了59.9%和142.8%;丙酮和乙醇主要是促进了CBHⅠ的热稳定性,水解6 h CBHⅠ酶活性保持不变,但对EGⅡ的活性影响不大;所有产物对β-G的影响都不显着。本文从能源草的高效预处理,预处理后底物的酶水解糖化规律及酶水解液发酵产丁醇的能力等多个方面研究了能源草发酵产丁醇的可行性,为能源草发酵产丁醇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化制取论文参考文献

[1].郑勇,郑永军,田大勇,侯绍刚.纤维素催化转化制取2,5-二甲基呋喃的研究[J].轻工学报.2019

[2].南玉菲.能源草生物转化制取丁醇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林海周.生物质碳水化合物液相催化转化制取呋喃类平台化合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7

[4].张梦.固体酸催化转化纤维素制取葡萄糖和乙酰丙酸甲酯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

[5].刘广益.污泥催化热解制取烃类化合物及转化途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6].李逢振.蛋壳中碳酸钙转化制取有机酸钙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

[7].傅尧.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取有机羧酸(酯)[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叁分会:绿色化学.2016

[8].李逢振.鸡蛋壳转化制取乳酸钙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6

[9].吴文韬,鞠美庭,刘金鹏,刘博群.青贮对柳枝稷制取燃料乙醇转化过程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16

[10].张胜,郭英远,张岭,韩佳.发明人主导职务成果转化机制的实证研究——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成果转化为例[J].科研管理.2016

标签:;  ;  ;  ;  ;  

转化制取论文-郑勇,郑永军,田大勇,侯绍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