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审美论文-李海霞

美与审美论文-李海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与审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

美与审美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霞[1](2019)在《以诗入境,品美赏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得到了逐渐地更新,小学语文教学素材当中,古诗词也占有大量的篇幅,教师们应该抓住这些教学素材的精华并且进行深度挖掘,激发学生们对古诗词的爱好,让学生们能够进行一定的理解和欣赏,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达到通过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学习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中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黄巧莉,陈志磊[2](2019)在《封面设计的创作趋势与审美动向研究——以2018年“中国最美的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最美的书"引领着封面设计的创作趋势与审美动向,代表着图书封面设计领域的业界标杆,为封面设计人员提供现实参考与设计依据,在封面设计上既追求形式上的"有意味"性,赋予封面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也注重封面与内容的呼应性,使形式与内容做到有机融合;还善于利用各种传统元素设计具有独创性的封面。(本文来源于《出版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蔡游强[3](2019)在《“大美至简”审美理念在市政配套设施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厦门金砖会晤期间市政配套设施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总结了考察杭州G20峰会景观之后的心得体会,以金砖会晤期间设计参与者的视角,探究了当代市政配套设施景观化设计中如何运用"大美至简"的设计理念,更好地为美化城市服务,并在设计时,提出了应做到有宏观理论依据指导全局,精心推敲打磨细部设计。(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张峥[4](2019)在《畅享音乐之美,提升审美素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音教学如何积极凸显音乐审美这一核心,文章从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介绍了美的氛围创设、美的情感体验及美的传承,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的积极促进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1期)

朱荣华,郭栖庆[5](2019)在《审美·伦理·文化·政治——论《关于美》中的阐释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家扎迪·史密斯的小说《关于美》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反思了关于艺术作品的阐释观。它批判那种忽视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价值,对作品实施强制阐释的批评范式。通过描述主人公对莫扎特的音乐和伦勃朗的画作的感悟,史密斯肯定了审美阐释观对强制阐释具有反拔作用。与此同时,小说通过一幅来自海地的油画建构了审美体验的公共性,探讨艺术作品联结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中介作用,认为美好事物的审美性、伦理性、文化性和政治性总是相互融合。审美体验充满张力,是个体性与公共性进行协商的纽带,召唤多维度的阐释观。(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范健[6](2019)在《刍议当下英美文学教育的审美情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学习文学不仅是我们了解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陶冶情趣,拓宽眼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英美文学反映的是英美国家文化,是对英美国家社会历史发展及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当前,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文学品位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其了解英美国家文化,拓宽眼界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4期)

袁乐辉[7](2019)在《静中守美 器中留意——论现代生活瓷器的审美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器物不仅承载了华夏民族的生活文化,也蕴含了民族审美的器道精神。而"静"却是禅意美学的一种心性观照,让人们对器物认知的外部现象引向对审美的内部规律探讨,走上适宜、幽静之审美理想。从某种层面上看,器物之"利用"与"载道"恰恰契合了"道器不二"的"物境"与"情境"之禅意美学,静中悟理、器中铸象。本文围绕"静"与"器"的对应审美关系,契合陶瓷器物的"美"与"意",来阐述现代生活瓷器的静至器美,剖析其器之"用"与"美",获得"器用"悟"道理"之当下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9年05期)

于荔[8](2019)在《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追求审美的人生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提出的重要美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美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是美与美感的统一,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被点亮唤醒,从而构成了一个美的世界。审美活动可以从各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但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归结起来就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王春仁[9](2019)在《发现美 欣赏美——论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面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激励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一线中学美术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不断发掘美、创造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郭岳虎[10](2019)在《让学生感悟数学之美——谈小学数学课程的审美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始终是与数字打交道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仅从内容看,也许有的小学生会觉得数学简单枯燥,难有兴趣,这有部分原因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所束缚。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题材来扩展学生内心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意识。(本文来源于《数学大世界(下旬)》期刊2019年10期)

美与审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最美的书"引领着封面设计的创作趋势与审美动向,代表着图书封面设计领域的业界标杆,为封面设计人员提供现实参考与设计依据,在封面设计上既追求形式上的"有意味"性,赋予封面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也注重封面与内容的呼应性,使形式与内容做到有机融合;还善于利用各种传统元素设计具有独创性的封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与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霞.以诗入境,品美赏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19

[2].黄巧莉,陈志磊.封面设计的创作趋势与审美动向研究——以2018年“中国最美的书”为例[J].出版科学.2019

[3].蔡游强.“大美至简”审美理念在市政配套设施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厦门金砖会晤期间市政配套设施设计为例[J].绿色科技.2019

[4].张峥.畅享音乐之美,提升审美素养[J].北方音乐.2019

[5].朱荣华,郭栖庆.审美·伦理·文化·政治——论《关于美》中的阐释观[J].外语研究.2019

[6].范健.刍议当下英美文学教育的审美情趣[J].戏剧之家.2019

[7].袁乐辉.静中守美器中留意——论现代生活瓷器的审美向度[J].江苏陶瓷.2019

[8].于荔.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追求审美的人生境界[J].大观(论坛).2019

[9].王春仁.发现美欣赏美——论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亚太教育.2019

[10].郭岳虎.让学生感悟数学之美——谈小学数学课程的审美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

标签:;  ;  ;  ;  

美与审美论文-李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