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火灾论文-雷凯荣,覃新,赵鹏,高波,袁中原

地铁隧道火灾论文-雷凯荣,覃新,赵鹏,高波,袁中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铁隧道火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铁隧道火灾,双点排烟,模型试验,烟气温度分布

地铁隧道火灾论文文献综述

雷凯荣,覃新,赵鹏,高波,袁中原[1](2019)在《地铁隧道火灾双点排烟烟气温度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20的模型试验,研究了火源热释放率、排烟量和风口长度对地铁隧道火灾双点排烟烟气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源段烟气温度随着火源热释放率的增加而显着增加,在排烟作用下非火源段烟气温度急剧下降;排烟量和风口长度对火源段烟气温度几乎没有影响;排烟量对非火源段烟气温度影响较大,而风口长度对非火源段烟气温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9年03期)

范晶[2](2019)在《纵向通风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温度场及烟气流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属于地下半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国内外学者在隧道火灾烟气蔓延、温度分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不同类型隧道的基本结构、通风模式、火灾规模有所差异,导致温度场和烟气流动变化规律也不相同。纵向通风作为地铁区间隧道重要的通风方式,是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针对纵向通风条件下的地铁区间隧道的火灾温度场和烟气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本文以西安市某一地铁区间隧道为模型,采用相似性原理,建立原始模型和小尺寸模型的相似性关系,并搭建1/10的小尺寸实验台,实验测试了不同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的燃烧和烟气蔓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纵向通风会改变火源燃烧形态和火源下风侧烟气流动状态,造成烟气层厚度和火焰面积增加;当纵向通风速度为0.6 m/s、0.8 m/s、1.0 m/s时,火焰倾角分别为35°、45°、55°。采用FD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条件下的地铁区间隧道顶棚热辐射变化、温度场、烟气流动速度等,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纵向通风能降低隧道顶棚温度和热辐射,同时加强烟气的流动速度;通风速度为1.0 m/s相比速度为0.6 m/s,火源附近温度降低约60℃,其他区域降幅约30℃,相比无通风条件下,温度降幅约80~120℃;纵向通风为1.0 m/s,烟气速度大小为1.25-1.45 m/s。结合小尺寸实验和模拟结果,建立了纵向通风条件下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温度在顶棚位置的衰减模型,并得到通风速度与衰减系数的关系式;在已有的隧道火灾实验数据基础上,对烟气逆流长度和火源功率进行无量纲处理,拟合出了火灾逆流长度和火灾临界风速预测修正模型,分析了与几种经典模型的区别。结果表明:修正的烟气逆流长度预测模型高于几种经典预测模型,实验得到的火灾临界风速与几种经典模型的误差低于5%;结合前人火源功率为2~10 MW的实验数据得到了更具有普适性的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临界风速模型。论文研究为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余治洲[3](2019)在《地铁隧道火灾时通风系统的运作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人们迫切地需要承载量大、移动迅速的交通工具,以应对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于是,地铁出行成为了城市建设新的宠儿,它将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立体化、多样化,而且地铁舒适安全的特性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但是,地铁是一封闭的环境,在遇到隧道火灾时,该怎么调整通风系统,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就此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4期)

袁中原,谢元一,赵鹏[4](2019)在《地铁隧道火灾双点排烟的临界排烟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20的缩尺隧道模型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地铁隧道火灾双点排烟系统下烟气温度分布特性及临界排烟量,并研究火源热释放率和风口长度对临界排烟量的影响。试验发现,临界排烟量随火源热释放率的增大而增大,随风口长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这说明存在一个临界风口长度。(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朱庆松[5](2019)在《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人员疏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城市开始不断加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地铁的修建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并且减少了城市地面空间的使用,具有节地、节能、环保的功效。由于地铁主要修建于地下,区间隧道是地铁运输客流的通道,一旦地铁出现火灾等紧急事故被迫停留在狭长的区间隧道内,人员的救援和疏散将会十分困难。考虑到地铁修建以来,出现的重大火灾事故,有必要研究地铁火灾以及人员应急疏散,相对于地铁车站宽通的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地铁区间隧道过于封闭和狭长,发生火灾后人员的疏散和救援更加困难,因此更具有危害性。本文将着重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1)通过现场调研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地铁隧道类型以及隧道通风排烟方式,同时对国内B型地铁列车进行考察,了解B型列车结构和主要组成材料的热物理参数,为搭建区间隧道和B型地铁列车模型奠定基础。(2)根据调研资料,在Pyrosim中建立区间隧道和B型地铁列车模型,设置相关材料参数、列车车门控制方式、隧道通风排烟方式,火源位置设置于列车中间贯通道(列车最危险的火灾工况条件),并在车厢内以及疏散平台设置相应的热电偶、烟气传感器等,监控火灾中烟气能见度、温度、CO浓度等火灾参数的变化。对B型地铁列车中间贯通道起火进行模拟研究,探讨隧道几何特性和列车客室车门开启方式不同对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车厢内以及纵向疏散平台处的火灾参数,为人员疏散的研究奠定基础。(3)基于火灾烟气流动特性模拟结果,以及对国内地铁乘客类型的调查研究,采用人员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建立相应的人员疏散模型,进行火灾工况下的人员疏散模拟,通过在两种不同指导方式下的人员疏散,得出在方式一的疏散模式下,即列车所有车厢内乘客都可以均等使用疏散平台进行疏散,列车整体疏散效率较低,疏散耗时17min16s;在方式二的疏散模式下,即后叁节车厢人员优先使用纵向疏散平台疏散,列车整体疏散效率较高,疏散耗时15min48s,同时得知疏散平台宽度对人员疏散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为紧急状况下的人员疏散提供建议与指导。(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4-11)

丁厚成,朱庆松,郭双林,胡莹莹[6](2019)在《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对人员疏散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火灾动力学理论以及隧道火灾的特点,利用FDS软件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B型地铁列车中部起火、并在区间隧道内就地疏散的条件下,两侧车门同时开启和一侧车门开启时对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得出两种情况下纵向疏散平台处的能见度、温度、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究两种情况下火灾烟气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侧车门同时开启时,在150 s出现危险状态,而一侧车门开启时,在100 s出现危险状态,同时疏散平台处的温度、CO浓度普遍较高,能见度较低;相比之下,地铁列车发生火灾时,两侧车门开启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该研究可为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和紧急救援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罗振敏,郝强强,程方明,王涛[7](2019)在《地铁隧道火灾模拟及人员疏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DS软件,设置的火源强度为7.5 MW的火灾,模拟火灾发生在隧道中点及疏散通道A口附近的条件下,地铁隧道内3种不同通风风速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将疏散通道口处人眼特征高度的烟气能见度、温度和CO浓度到达临界指标的时间作为可用疏散时间,再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所需安全疏散时间,判定疏散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列车和火源均在隧道中部时,人员均能够安全疏散;列车在隧道中部,而火源在进风口一侧时,只有在无风条件下人员能够安全疏散。(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田峰,王海桥,朱祝龙,陈世强,黄俊歆[8](2019)在《长大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算法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确定长大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根据长大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疏散特点,分析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因素,提出长大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算法,即多因素联合限定法(multi-factor combined method,MCM),并在国内在建地铁过海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因素联合限定法能够有效判定长大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计算方便快捷,结果合理可行,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01期)

赵兰英,胡凤丽,李强[9](2019)在《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扩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扩散技术研究难点,利用CFD软件STAR-CCM对郑州地铁一号线某区间隧道进行火灾数值模拟,确定火灾强度为7.5 MW,保证烟气单向扩散临界风速不小于2.0 m/s。实验表明,在隧道火灾发生后,向火源下游逃生的人员应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比如弯腰前进或匍匐逃离等)沿隧道中线逃离。通过现场试验,将在同种工况下测得的烟气流动状况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运用更可靠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火灾烟气流动,其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烟气流动情况和制定疏散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9年01期)

范晶,马砺,王奔[10](2018)在《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临界风速和温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纵向通风对烟气流动和温度的影响十分显着。本文以西安某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基于Froude相似性原理,利用FDS模拟不同火灾功率、不同通风速度时的温度和烟气速度分布。对比分析5、6、7、8、9、10MW火灾功率下的临界风速变规律化并提出预测模型。改变5、7、9MW火源功率下的通风速度,结果表明,隧道纵向通风风速设为3m/s时防止火灾烟气回流效果明显,当热释放速率(HRR)不大于10MW时,隧道火灾中烟气温度不大于250℃,火源下风侧烟气流动速度不大于4m/s。(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0)

地铁隧道火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铁属于地下半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国内外学者在隧道火灾烟气蔓延、温度分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不同类型隧道的基本结构、通风模式、火灾规模有所差异,导致温度场和烟气流动变化规律也不相同。纵向通风作为地铁区间隧道重要的通风方式,是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针对纵向通风条件下的地铁区间隧道的火灾温度场和烟气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本文以西安市某一地铁区间隧道为模型,采用相似性原理,建立原始模型和小尺寸模型的相似性关系,并搭建1/10的小尺寸实验台,实验测试了不同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的燃烧和烟气蔓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纵向通风会改变火源燃烧形态和火源下风侧烟气流动状态,造成烟气层厚度和火焰面积增加;当纵向通风速度为0.6 m/s、0.8 m/s、1.0 m/s时,火焰倾角分别为35°、45°、55°。采用FD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条件下的地铁区间隧道顶棚热辐射变化、温度场、烟气流动速度等,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纵向通风能降低隧道顶棚温度和热辐射,同时加强烟气的流动速度;通风速度为1.0 m/s相比速度为0.6 m/s,火源附近温度降低约60℃,其他区域降幅约30℃,相比无通风条件下,温度降幅约80~120℃;纵向通风为1.0 m/s,烟气速度大小为1.25-1.45 m/s。结合小尺寸实验和模拟结果,建立了纵向通风条件下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温度在顶棚位置的衰减模型,并得到通风速度与衰减系数的关系式;在已有的隧道火灾实验数据基础上,对烟气逆流长度和火源功率进行无量纲处理,拟合出了火灾逆流长度和火灾临界风速预测修正模型,分析了与几种经典模型的区别。结果表明:修正的烟气逆流长度预测模型高于几种经典预测模型,实验得到的火灾临界风速与几种经典模型的误差低于5%;结合前人火源功率为2~10 MW的实验数据得到了更具有普适性的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临界风速模型。论文研究为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铁隧道火灾论文参考文献

[1].雷凯荣,覃新,赵鹏,高波,袁中原.地铁隧道火灾双点排烟烟气温度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9

[2].范晶.纵向通风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温度场及烟气流动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3].余治洲.地铁隧道火灾时通风系统的运作方式[J].科技经济导刊.2019

[4].袁中原,谢元一,赵鹏.地铁隧道火灾双点排烟的临界排烟量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5].朱庆松.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人员疏散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6].丁厚成,朱庆松,郭双林,胡莹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对人员疏散影响的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7].罗振敏,郝强强,程方明,王涛.地铁隧道火灾模拟及人员疏散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8].田峰,王海桥,朱祝龙,陈世强,黄俊歆.长大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算法研究及应用[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9].赵兰英,胡凤丽,李强.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扩散研究[J].软件导刊.2019

[10].范晶,马砺,王奔.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临界风速和温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C].2018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8

标签:;  ;  ;  ;  

地铁隧道火灾论文-雷凯荣,覃新,赵鹏,高波,袁中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