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程论文-赵正亮

高中体育课程论文-赵正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中体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身体素质,高中体育,终身锻炼

高中体育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赵正亮[1](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体育学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成为新时期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高中体育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制订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本文简要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及实现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名师在线》期刊2019年33期)

吴舒文[2](2019)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的内容设计及锻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的灵魂,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本研究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出发,分析体能与田径的异同点,从而确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的设计基本原则,最终完成对体能模块的内容设计及锻炼方法的优化。旨在通过本研究,依托体能模块的有效设计,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田径》期刊2019年11期)

李荔,杨楠[3](2019)在《中澳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与主要载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基本价值导向。不同国家在青少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诸多方面存在着共性特点,同时也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与差异。研究目的:本文拟对中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和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健康、户外和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澳两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更好地把握国际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研究方法及结果: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和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健康、户外和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科素养、课程内容和学业评价等七个方面的异同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澳两国的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定位一致。而不同之处在于,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应学习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体育运动的影响。而我国高中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明确了体育教育中技能学习的核心地位,同时强调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第二、两国的课程理念都设定为培养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在激发他们参与和享受体育活动的热情的同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状况,形成终身体育理念。而不同之处可以概括为:德育地位不同,学习重点不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所做的铺垫不同。第叁、两国的学习目标侧重不同。澳大利亚强调通过学习、观察和参与健康、户外和体育教育活动获得相关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研究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对体育活动的欣赏能力。第四、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不同。我国的《课程标准(2017)》围绕体育与健康两大主题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叁大核心素养,而澳大利亚将学科素养分为以"技能和知识"为核心的通用素养和以"国情和发展"为核心的跨学科素养。第五、课程结构的不同。两国在课程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是普及型教育,而澳大利亚健康与体育课程是普及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第六、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的课程内容有别于我国的主要表现是在高中体育课程中设置了体育科学和户外运动教育的内容。第七、从学业评价看,两国都采用了五级制进行评价。但是其区别在于除学业要求和学业标准外,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的课程标准还为学业(评价)任务及其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的权重制定了指导意见。研究结论:总体而言,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与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健康、户外和体育课程标准》在设计理念和内容安排等方面各有特点,且各有优势。澳大利亚《健康、户外和体育课程标准》对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与发展有以下叁方面的可借鉴之处:第一,在高中阶段,可以结合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针对体育和健康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和研究能力;第二,《课程标准(2017)》明确提出了健康教育的理念,如何在体育课中贯彻健康教育,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的课程标准以及以此为基础制定的课程大纲是值得我们借鉴;第叁,澳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体育课程,这是对残疾学生学习权利的尊重,因此我们在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017)》时,可以以《课程标准(2017)》为纲开发适合于有身体残疾的学生参与的课程内容,使这些同学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的集体,另外,也为将来《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积累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琦,张园园[4](2019)在《新形式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社会适应性也称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其生存功能、发展和目标的实现相应变化的能力(聂衍刚,2005)"。社会适应能力实际就是个体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化过程的能力,它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不断发展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提高高中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应对挫折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会用更积极的方式与社会保持协调一致,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内外对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都很重视,在各国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中都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希望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国加州于2000年颁布了中小体育课程标准,其中包括自我表象和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学习内容;加拿大1999年颁布了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身体活动、积极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和生活技能,它要求体育教师通过对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做出决定、解决冲突和社会技能等知识的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带入成人阶段;在日本1999年的体育课程内容中有社会生活与健康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环境与食品保健;劳动与健康知识的学习。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涉及体育、健康、娱乐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还涉及到身体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由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就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与人交流往的机会,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得到了提高。本文关注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出现的新形式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影响,以便检验新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身心的促进作用,同时希望能够给老师提供一些关于上课的建议或着帮助老师找到更适合学生的课程安排,以此来调整课程达到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研究方法: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探索出了一种新形式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男女分组,选项教学;每个年级的开设不同的运动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每人必须在每个学年选择一到两项运动项目,学分不够的学生无法取得合格的体育成绩。高一为田径(男、女),排球(女),足球(女),篮球(男)。高二武术、足球和网球(男生)、乒乓球和啦啦操(女生)。高叁足球和篮球(男生),网球和武术功夫扇(女生)。其中田径为必修项目所以在高一开设。而武术、啦啦操和网球是校本课程,就是在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同时,该校高中体育课一周两次,任何人不允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高叁体育课也必须保证,并且上到高考前一周停课。该校每周安排叁次体育课大锻炼时间,要求每个学生(包括高叁)必须参加。整合下来,每个学生自入校以来一周能够保证有叁节体育活动课时间,即每周有120分钟的体育课程。本文选取自愿参加实验的315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作为被试,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以及保证一周叁节的体育活动课的时间——实验组,一组按照老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大班教学,并不保证一周叁节体育活动课时间——对照组。使用《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第一次为高一刚入校时,第二次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时,第叁次为高叁毕业前。《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陈建文、黄希庭等编制。该量表分为心理优势感、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心理能量等四个维度,由100个题项组成。编者对重庆市和成都市12所中学213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809份。通过计算社会适应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发现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采用重测信度和同质性信度作为信度指标,重测信度和同质性系数均在0.600以上,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研究结果:实验组女生在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这两个维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女生。实验组男生在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这两个维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男生。实验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本次实验结果可以表明新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够切实帮助高中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顺利的进行社会交流与沟通。并由此提出,各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可以因为任何原因占用,相反要多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而且学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设更多的适合学生的课程,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希,杜海文[5](2019)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评价指标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体育课程不仅肩负着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也肩负着育人之大计。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2017年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叁个方面,成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环境下,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高中学段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进行有效的归纳,如何提高育德的质量,指导和评价高中学校体育工作,这就需要建立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体育课程相关内容进行科学评价。因此,从核心素养出发建立一套科学的高中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首先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及网页搜索,图书馆书籍查询,对已有体育课程、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等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的前沿研究基础。2.专家访谈在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走访上海体育局、上海市教委、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教研员(正高级职称)、高中学校校长(高级职称)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获取有关高中体育课程德育指标体系构建的信息。3.德尔菲法笔者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了15位国内知名专家,其中体育教育学领域8人,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4人,体育管理领域3人,根据搜集的相关研究文献和走访专家反馈的信息,构建了高中体育课程德育指标咨询问卷,专家从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两个角度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同时给出各项指标的总体权重和分项权重。经过2轮咨询,确定指标体系。4.数理统计法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专家评定的两轮的问卷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指标建立依据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有规律和有规则的身体运动知识的传授与参与,促进青少年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体育课程德育指标应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追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2.指标建立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原则;共性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统一原则。3.数据分析结果根据专家进行的一级指标评分可以看出,四项一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5,健全人格、良好道德的变异系数较小,这两项指标在体育课程德育中最为重要,所有的以及指标得到专家一致认可,意见统一程度高。在根据专家对于指标的评分来看,所设定的四项一级指标得到专家认可,意见统一程度高。由于二数量较多且较复杂,本文数据内容不再赘述。二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15,有2项指标得分为1分,3个指标得分为2分,变异系数均超过0.15,专家不赞成这五项指标,所以进行了剔除。根据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本研究最终确定了4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研究结论:1.一级指标(1)国家认同。即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2)核心价值观。即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3)健全人格。即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4)良好道德。即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经过历史的传承被公认为正确的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2.二级指标(1)国家认同二级指标中,提取了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叁个二级指标。(2)价值观二级指标中,提取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勤劳勇敢、文明和谐、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公平、求真务实等二级指标。(3)健全人格二级指标中提取了乐观直率、刻苦坚韧、自信自律、自立自强、耐心沉稳、理智有恒、热情随和、聪明敏捷、谦虚审慎、尽职尽责、果敢担当等二级指标。(4)良好道德二级指标中,提取了礼貌正义、团结互助、表里如一、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爱护环境和与人为善等二级指标。3.指标应用本研究以体育核心素养出发,从高中体育课程实践出发,构建上海高中体育课程德育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的内容。尽管本指标体系是描述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的内容,但随着课程标准的统一,本指标体系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城市体育课程德育的评价中。(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艳敏[6](2019)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当前高中教育一直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智力教育为主,重点放在文化课上,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教育的开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级部门应当改革,大胆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李培平[7](2019)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提出,体育教学逐渐被教育部门所重视,在传统的体育课程中加入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对高中生身体健康发育有很大的好处。然而,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基于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现状,探索适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名师在线》期刊2019年30期)

田来,董翠香,王立新,薛成博[8](2019)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成效、问题及推进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实地考察、文本资料分析、课堂教学观测、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市首批专项化改革试点学校进行调研,以了解其进展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试点学校实行专项化课程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主要成效有: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专项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体育教师专项教学能力和专项运动技能水平有所提高;学校体育环境和氛围日益改善。其主要问题有: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有待完善;专项教师缺口较大,场地器材不足;缺少配套的专项化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评价标准。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的推进策略有:施行分类、分层推广策略,加强试点学校专项化课程改革执行力;建立基于专项化课程改革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场地、器材,提高利用率,建设科学合理的学生选课系统,制定专项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本。(本文来源于《体育教学》期刊2019年10期)

尹莉霞[9](2019)在《高中体育课堂形体训练课程构架与内容设置——基于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的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结合教学实践,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进行逐一分析;将各年级考核与评价的方法进行分层次探究,通过试教形体训练课程,大部分学生在身体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柔韧能力、协调能力、艺术性等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形体素质也得到良好改善,为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更深刻意义在于:为中学体育教师开展形体教学与训练,以及国家增设中学形体课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9期)

芦卫东[10](2019)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冰雪项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联合张家口举办2022冬奥会不仅使学生对冰雪项目的兴趣有所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冰雪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学校开发和实施冰雪项目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以适应寒冷环境、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也可以为我国的冰雪项目不断增添年轻力量,为冰雪产业链注入新鲜血液。(本文来源于《天津教育》期刊2019年29期)

高中体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的灵魂,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本研究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出发,分析体能与田径的异同点,从而确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的设计基本原则,最终完成对体能模块的内容设计及锻炼方法的优化。旨在通过本研究,依托体能模块的有效设计,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中体育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赵正亮.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方法探究[J].名师在线.2019

[2].吴舒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的内容设计及锻炼方法[J].田径.2019

[3].李荔,杨楠.中澳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与启示[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王琦,张园园.新形式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陈希,杜海文.核心素养视角下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评价指标建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王艳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

[7].李培平.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与运用[J].名师在线.2019

[8].田来,董翠香,王立新,薛成博.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成效、问题及推进策略[J].体育教学.2019

[9].尹莉霞.高中体育课堂形体训练课程构架与内容设置——基于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的教学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9

[10].芦卫东.高中体育教学中冰雪项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策略[J].天津教育.2019

标签:;  ;  ;  

高中体育课程论文-赵正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