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化论文-李海珍,王继先,谢青

灾难化论文-李海珍,王继先,谢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灾难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关节炎,疼痛灾难化,WOMAC

灾难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珍,王继先,谢青[1](2019)在《灾难化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患有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运动疼痛存在明显的变异性,而这种疼痛是停止运动计划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疼痛灾难化是疼痛的重要预测因素,本研究评估了疼痛灾难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体育活动与膝关节疼痛的影响。研究纳入120例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要求所有患者完成自我报告问卷,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社会心理学干预和疼痛相关量表,后者包括疼痛灾难化化量表(PCS),WOMAC 关节炎评估量表(WOMAC),(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0期)

赵勇,孙延辉,王文广[2](2019)在《疼痛灾难化评分量表和骨关节炎疼痛评分在骨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膝骨关节炎患者灾难化程度和躯体功能损伤间的关系。方法纳入于临清市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和急诊就诊的患者各50例,记录其基本资料、Lequesne指数和PCS评分。运用统计方法评估Lequesne指数和P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中,其中男43例,女57例,平均年龄(64.8±1.2)岁。影像学评分为(2.66±0.1)分。PCS评分为(13.0±1.2)分,Lequesne指数为10.5±0.5。Lequesne指数与影像学评分间存在弱相关(r=0.3,P<0.01)。PCS评分和Lequesne指数间存在中度相关性(r=0.47,P<0.0001)。结论骨关节炎患者Lequesne评分与灾难化间存在中度相关性。处理骨关节炎患者时,Lequesne指数具有一定的筛查患者是否存在灾难化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肖晓扬,谢思源,矫玮[3](2019)在《跖骨应力性骨折伴疼痛灾难化的康复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跖骨应力性骨折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存在各种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才能逐渐恢复,但患者若同时伴随疼痛灾难化,其康复手段就更为复杂。疼痛灾难化有3个维度:反复思虑、夸大和无助。疼痛灾难化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常见于多部位疼痛的慢性疼痛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急性颈扭伤患者、外科患者、牙科操作患者及烧伤换敷料的患者。本文报告一例跖骨应力性骨折术后伴疼痛灾难化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以期为我们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些许经验教训,更好地帮助此类患者重新回归健康。(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龙文嘉,陈晓莉[4](2018)在《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概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概念的定义及其内涵。方法检索PubMed、CINHAL、Web of Science、Embase、Proquest、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采用Walker和Avant的八步概念分析法进行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概念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定义属性包括疼痛危险事件的负向认知、与外环境互动需求、基于个体特质的被动反应过程及误解与无助;前置因素为疾病、个性特质、生理、认知水平及外环境互动;后果为癌症患者及其照顾者不良健康结局。结论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受个体及外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护理中应采取多维度干预方式,加强双向反馈,有助于早期识别和有效管理。(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23期)

王坤,李海燕,苏晴晴,王田田[5](2018)在《TKA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灾难化认知与疼痛、情绪状态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灾难化与疼痛及情绪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疼痛灾难化量表(PCS)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扩展版(PANAS-X),对76例TKA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疼痛、情绪状态与疼痛灾难化的关系。结果本组76例TKA患者疼痛灾难化术前总分为(26.36±10.35)分,术后总分为(13.80±7.17)分,术后疼痛灾难化总分比术前下降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得分在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职业得分只在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方式只在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前PCS总分与术前的VAS得分、基本负性情绪总分及各维度、其他情绪状态总分呈一定正相关(P<0.01),与基本正性情绪总分呈一定负相关(P<0.01);术后PCS得分与术后的VAS总分、基本负性情绪总分、"疲劳"呈一定正相关(P<0.01),与基本正性情绪总分呈一定负相关(P<0.01)。结论 TKA患者疼痛灾难化水平与疼痛、负性情绪、疲劳呈正相关,与正性情绪呈负相关。不但术前的疼痛灾难化认知水平影响术后的疼痛和负性情绪,而且术前的疼痛和负性情绪也会影响术后的疼痛灾难化认知水平。护理人员应实时关注围术期TKA患者疼痛症状的变化及情绪状态,根据患者的情绪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8年09期)

冯克曼[6](2018)在《大学生情绪表达冲突、灾难化、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观幸福感表示个体以自己所设的内在标准而对自身的总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衡量。情绪表达冲突被认为是一种人格倾向,情绪表达冲突的个体经常性地处在期望表达与不能表达之间的不断权衡的一种矛盾状态之中。情绪表达冲突表现在要表达和不能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决策过程中,被认为是个体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情绪表达冲突是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灾难化是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一种,具体表现为个体在消极情境中会用更加严重化的消极思想来管理自己情绪的一种认知方式。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个体会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会感受到自己是受到他人理解、尊重以及支持的情感体验以及较高的满生活意度等,并能影响大学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该研究将采用问卷法对哈尔滨市叁所高校的8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探讨灾难化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情绪表达冲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情绪表达冲突问卷、灾难化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信效度较好,适用于本次研究。(2)当前大学生情绪表达冲突在是否独生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独生子女的情绪表达冲突水平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性别和生源地上,情绪表达冲突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性别、生源地及是否独生上,大学生的灾难化水平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均不存在显着差。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表现中等偏上水平,且在性别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男生体验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着高于女生,而在是否独生及生源地上没有存在显着的差异。(3)情绪表达冲突与灾难化呈显着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情绪表达冲突、灾难化均呈显着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情绪表达冲突、灾难化呈显着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着正相关。(4)情绪表达冲突显着预测主观幸福感,灾难化在情绪表达冲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在情绪表达冲突和主观幸福感间有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罗浩贤,符仲芳,李迪,邢怡伦,王建平[7](2018)在《灾难化解释对健康焦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灾难化解释、躯体警觉性、积极元认知对个体健康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个省份共51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使用多元依次回归检验灾难化解释对健康焦虑的影响中,躯体警觉性的中介效应和积极元认知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1)躯体警觉性对灾难化解释和健康焦虑的关系有部分中介效应。(2)积极元认知调节了中介过程的直接和前半路径。具体而言,相对于低积极元认知,高积极元认知能够减少灾难化解释对健康焦虑以及躯体警觉性的影响。结论:积极元认知调节了灾难化解释对健康焦虑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躯体警觉性影响健康焦虑的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范飞[8](2017)在《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症状群或症状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腰骶臀部疼痛,可伴有下肢放射痛症状。LBP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约80%的人在不同时期会出现LBP;LBP患者通常会不自主减少娱乐及健身活动,同时多数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如食欲减退、失眠、冷漠、工作能力下降等,对其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慢性LBP的产生是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人口统计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一疗法往往治疗效果欠佳。而以往研究的LBP所发生的心理因素仅仅停留在情绪因素(焦虑和抑郁),并没有对认知因素做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欧美国家逐渐将疼痛灾难化作为疼痛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认为疼痛灾难化可明显的影响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感受、心理状态、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因此对于伴有疼痛灾难化的LBP患者,进行心理康复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通过疼痛灾难化问卷(PCS)、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腰痛问卷(ODI)综合评估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LBP伴疼痛灾难化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更合理应用心理康复手段辅助治疗LBP伴疼痛灾难化患者提供参考资料。目的:观察心理康复(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共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LBP伴疼痛灾难化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3例)、对照组(27例)。2实验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干预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心理疏导干预和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4d后采疼痛灾难化问卷(PC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OSWESTRY(ODI)腰痛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1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LBP伴疼痛灾难化患者PCS的影响PCS评分:治疗14d后发现两组患者PCS,实验组(22.74±3.74),对照组(27.67±3.15),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着,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LBP伴疼痛灾难化患者疼痛的影响疼痛VAS评分:治疗14d后发现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实验组为(2.78±0.52)分,对照组为(3.48±0.64)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着,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LBP伴疼痛灾难化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治疗14d后发现两组患者ODI评分,实验组为(14.35±1.77)分,对照组为(18.81±4.22)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着,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明显改善LBP患者的疼痛认知状态、疼痛程度及患者的腰椎功能。2本研究中,按两个阶段进行放松训练,第一阶段阈值导向的张力认知训练,第二阶段放松性下调训练。本研究结果证明此研究方法可靠、有效,并且可实施性强。3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意义,有必要进一步研究LBP与心理因素的临床相关性及其如何心理干预的研究,使LBP的治疗方法更系统化,以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期刊2017-03-01)

范飞,姜贵云[9](2016)在《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LBP伴疼痛灾难化患者的康复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50例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心理干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还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后采用疼痛灾难化问卷(PC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ODI)腰痛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C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C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对于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的患者,在传统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下背痛与心理因素的临床相关性以及心理干预的方法,使下背痛的治疗更加系统化。(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杨芷,周英,姜恋,唐秋碧,冯素琴[10](2016)在《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认知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疼痛具有较高的患病率,约11.6%的人口患有慢性疼痛,而且超过1/4的患者伴有剧烈的疼痛[1-2],它受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3]。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的定义,疼痛是伴随着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害产生的不愉快感和情绪体验。长期持续性疼痛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约1/3的慢性疼痛患者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明显受限,对年龄介于20~50岁的患者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6年07期)

灾难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膝骨关节炎患者灾难化程度和躯体功能损伤间的关系。方法纳入于临清市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和急诊就诊的患者各50例,记录其基本资料、Lequesne指数和PCS评分。运用统计方法评估Lequesne指数和P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中,其中男43例,女57例,平均年龄(64.8±1.2)岁。影像学评分为(2.66±0.1)分。PCS评分为(13.0±1.2)分,Lequesne指数为10.5±0.5。Lequesne指数与影像学评分间存在弱相关(r=0.3,P<0.01)。PCS评分和Lequesne指数间存在中度相关性(r=0.47,P<0.0001)。结论骨关节炎患者Lequesne评分与灾难化间存在中度相关性。处理骨关节炎患者时,Lequesne指数具有一定的筛查患者是否存在灾难化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灾难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珍,王继先,谢青.灾难化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J].中国康复.2019

[2].赵勇,孙延辉,王文广.疼痛灾难化评分量表和骨关节炎疼痛评分在骨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

[3].肖晓扬,谢思源,矫玮.跖骨应力性骨折伴疼痛灾难化的康复个案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4].龙文嘉,陈晓莉.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概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

[5].王坤,李海燕,苏晴晴,王田田.TKA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灾难化认知与疼痛、情绪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

[6].冯克曼.大学生情绪表达冲突、灾难化、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7].罗浩贤,符仲芳,李迪,邢怡伦,王建平.灾难化解释对健康焦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8].范飞.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D].承德医学院.2017

[9].范飞,姜贵云.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LBP伴疼痛灾难化患者的康复效果[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

[10].杨芷,周英,姜恋,唐秋碧,冯素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认知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6

标签:;  ;  ;  

灾难化论文-李海珍,王继先,谢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