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形而上学论文-黄健

生命形而上学论文-黄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命形而上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命意志,艺术乌托邦,悲剧美学,形而上学

生命形而上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健[1](2019)在《作为形而上学的生命意志与艺术乌托邦——《悲剧的诞生》悲剧美学的现代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从生命意志和艺术乌托邦两条互为交织的主线出发,以生命意志的建构作为悲剧美学思想的根基,借助于对现象界生而苦痛的追问,将悲剧快感消融此命运性苦难的方式作为逻辑思考起点;另一方面,书中认为悲剧艺术以审美的直觉观照方式直接逼入生命意志去获取原始的快乐,从而艺术被赋予形而上学的作用,成为精神的乌托邦和生命的唯一慰藉。《悲剧的诞生》从对科学理性偶像的否定和解构中,形成了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某种现代性反思和突围,但也因此将生命意志和艺术乌托邦赋予了形而上学属性,并确立为新的形而上学偶像。(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冰冰[2](2019)在《给“形而上学”以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基于"浮士德卫力"的现代性价值宫宇在知识描述及其诠解方面拥有极强的力量,然而,陷溺其中的消极结果便是思维方式的钝化,以致关于存在本身的哲学问题一再被悬搁甚而遗忘。形而下的存在景象与形而上的直面可能性的思索实不可分,亦即,哲学的身影始终与现实生活共在,形而上学作为思想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更是存在得以被有效确证的关捩。近代以来,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此起彼落,休谟怀疑论从根本上撼动了人们对于古典形上概念及道德形而上学的信仰之基,分析哲学对形而上学所持的彻底反对的态度历史性地将形而上学的合法性问题置诸台上;不过,不具真值的形上陈述即令有失必然性,却仍是人之为人所需要的价值归依。有鉴于此,金岳霖从休谟问题着手建构而成的道形而上学可谓是拯救形而上学、给"形而上学"以生命的典范一种,彼种"概念的诗"因其逻辑与审美并重的思想原则而具有方法论层面的借镜价值和重要的学术史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吕东[3](2018)在《对生命的否定:重估叔本华对早期尼采艺术形而上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揭示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对早期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的巨大影响。首先在艺术类型论方面,早期尼采使用日神艺术∕酒神艺术的框架对艺术类型进行了二元划分,这样的二元划分是直接挪用叔本华的艺术二分法的成果,作为理念摹本的一般艺术转变成为日神艺术,表出意志的音乐转变成为酒神艺术。其次在审美经验论方面,早期尼采的悲剧概念是由叁重世界构成的,尼采关于悲剧的叁重世界说直接吸收了叔本华对于审美经验的理论成果。最后在关于悲观主义的核心问题上,早期尼采为此在之悲剧性真理给出了两条解决之道:即日神式的和酒神式的解决之道,但这两条解决之道归根结底是否定个体生命的,是悲观主义的。早期尼采仍旧是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者。(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辰[4](2018)在《以责任的名义开展生命教育——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教育包含着每个人对自我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也包含着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等话题。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更是关乎人一生的问题。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康德从"责任"出发谈"道德",并将"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所担负的责任"视为"对自己的完全责任"。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从责任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教育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一、责任的叁个命题《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是康德于1785年写下的一部在道德哲学领域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着作。在书中,责任的概念占据了中心地位。康德认为,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泉源,是人们自身立法意(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2018年02期)

陈小珍[5](2016)在《生命的价值与自杀——从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杀现象不是某一个时期的时代现象,无论哪个时代的人们都会面临着关于生命价值的困惑,都会出现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现象。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主张人的生命先天地具有绝对价值,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被当作是目的——主观目的以及客观目的,而不能是手段或工具。因而,康德认为,保全承载着自己人性的生命就是个人对自身的完全责任,应该被无条件地遵循,而不管个人的爱好或欲望是什么。所以,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反对出于任何动机的以任何形式进行的自杀。(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田薇[6](2011)在《西美尔关于现代宗教形而上学重建的构想——从外在的超验对象到内在的生命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命"反抗"形式"的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的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的内在的"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的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的精神的途径,就是将"灵魂的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的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的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的形而上学宗教性的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1年03期)

陈伯海[7](2009)在《回归生命本原——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形上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的"爱智"传统引发人们对终极事理的探究,这是形而上学得以建立并长期统治西方学界的根由,但它对本原性实体的迷恋和由此造成的"形上"与"形下"两重世界的分割,终于导致其自身的被颠覆。形而上学解体后,对待哲学形上思考的职能,出现了解构型思维和建构型思维两大倾向,不过既然人的终极关爱难以消解,则一味解构自不可行。要解决后形而上学视野中"形上之思"如何可能的问题,需要从思考对象、思考范围和运思途径叁个方面重新加以检视,而根本的一条在于转换思考目标,回归生命本原,以开启适应现时代生活方式的自由解放的生命新境界。(本文来源于《中文自学指导》期刊2009年03期)

杨玉昌[8](2006)在《生命意志的演变与形而上学的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意志作为唯意志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经历了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到尼采的权力意志的演变。这一演变使形而上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形而上学由此走向终结,西方哲学通过重新思考存在的意义问题开始了一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本文来源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余虹[9](2005)在《艺术:无神世界的生命存在——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与现代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尼采坚持在“上帝死了”的境遇中重新思考一切,他首次将生命理解成唯一的存在,将生命的存在方式理解成艺术,进而将存在论变成艺术学。尼采的艺术学不是美学(感性学)而是生命学,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不是感性形而上学而是生命形而上学,尼采的审美主义不是感性主义而是生命主义。从根本上看,尼采艺术论仍在现代形而上学的人本主义构想内,它对现代性的批判仍未超出现代性的基本信念。不过,尼采艺术论所具有的现代性意义十分特殊,它以极端的方式突出了生命与超生命者的冲突与紧张,这使它与通常意义上的审美主义(突出理性与感性的冲突和紧张)区别开来,从而在整体上提供了一种彻底世俗化的理解生命、世界和存在的艺术视角与逻辑构架。尼采艺术论在其诗意言述的背后潜藏着极端的强权意志。(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4期)

贺来[10](2005)在《传统形而上学的价值及其限度——从“生命现象”的视角看》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思传统哲学的价值,实质上就是反思传统形而上学的价值。只有把形而上学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即一种以理论形式所表达的人们超越“未成年”的幼稚状态并追求自身“成熟状态”或“理想生命”的心理定势和生命冲动。才能抓住形而上学的核心。从“生命现象”的视角出发,将使我们看清形而上学所包含的“启蒙精神”、“反思批判的自由精神”和“乌托邦精神”在促进“人的成熟”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价值,同时也洞察到由于其“总体主义”、“非历史性”和“绝对主义”原则与真正的“人的成熟状态”之间的内在冲突,因此,形而上学的价值又是有限度的(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2期)

生命形而上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基于"浮士德卫力"的现代性价值宫宇在知识描述及其诠解方面拥有极强的力量,然而,陷溺其中的消极结果便是思维方式的钝化,以致关于存在本身的哲学问题一再被悬搁甚而遗忘。形而下的存在景象与形而上的直面可能性的思索实不可分,亦即,哲学的身影始终与现实生活共在,形而上学作为思想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更是存在得以被有效确证的关捩。近代以来,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此起彼落,休谟怀疑论从根本上撼动了人们对于古典形上概念及道德形而上学的信仰之基,分析哲学对形而上学所持的彻底反对的态度历史性地将形而上学的合法性问题置诸台上;不过,不具真值的形上陈述即令有失必然性,却仍是人之为人所需要的价值归依。有鉴于此,金岳霖从休谟问题着手建构而成的道形而上学可谓是拯救形而上学、给"形而上学"以生命的典范一种,彼种"概念的诗"因其逻辑与审美并重的思想原则而具有方法论层面的借镜价值和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命形而上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健.作为形而上学的生命意志与艺术乌托邦——《悲剧的诞生》悲剧美学的现代性解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2].孙冰冰.给“形而上学”以生命[J].中国文化.2019

[3].吕东.对生命的否定:重估叔本华对早期尼采艺术形而上学的影响[J].文艺理论研究.2018

[4].王辰.以责任的名义开展生命教育——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

[5].陈小珍.生命的价值与自杀——从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角度[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田薇.西美尔关于现代宗教形而上学重建的构想——从外在的超验对象到内在的生命品性[J].现代哲学.2011

[7].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形上之思”[J].中文自学指导.2009

[8].杨玉昌.生命意志的演变与形而上学的命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

[9].余虹.艺术:无神世界的生命存在——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与现代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5

[10].贺来.传统形而上学的价值及其限度——从“生命现象”的视角看[J].天津社会科学.2005

标签:;  ;  ;  ;  

生命形而上学论文-黄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