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阿关系论文-钮松,王畅

美阿关系论文-钮松,王畅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阿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越境打击,美国,北约,阿巴边境

美阿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钮松,王畅[1](2014)在《美阿巴叁边关系中的“越境打击”及其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境打击已成为当前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地区最为频繁、争议最多的一种军事行动。阿富汗新政府、美国和北约多次威胁或实施越境打击活动,对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本·拉登势力和部族武装分子进行了猛烈打击,这对阿巴关系、美巴关系都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巴基斯坦无力解决境内割据的暴力组织又不愿假手他人,这成为越境打击的主因。只有美阿巴加强跨界反恐合作和合法越境打击,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本文来源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吕鹏飞[2](2014)在《安全协议困扰美阿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日美国报》1月23日报道称,美军驻阿富汗高级指挥官、陆军中将马克·米莱当天表示,虽然塔利班在战场上已经失败,但为了制造恐怖氛围,该组织还可能高调地发动恐怖袭击。随着美国在阿富汗撤军时间的临近,美阿关系因双边安全协议一波叁折,呈现出微妙局面。(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4-01-25)

孙伶俐[3](2012)在《美阿关系一再横生枝节》一文中研究指出26日,阿富汗刚刚通过了《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可就在当天晚上,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就在阿富汗东部帕克蒂亚省发动空袭,造成8名阿富汗平民死亡。  阿富汗帕克蒂亚省政府发言人说,空袭发生在该省加达瑟拉地区的一个村庄,26日晚上8点,一个阿富汗家(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2-05-29)

潘寅茹[4](2012)在《击毙拉丹一周年:美国承诺终结阿富汗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大选决战日还剩189天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5月1日夜里乘坐空军一号抵达阿富汗美军基地,然后搭乘军用直升飞机飞抵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开展了旋风式的6小时突访。    在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会面后,双方签订了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该协议旨在(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2-05-03)

夏晓阳[5](2012)在《美阿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华盛顿5月2日专电(驻华盛顿夏晓阳)正值美军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在未经宣布的情况下,对阿富汗展开了近6个小时的突访,并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共同签署了《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被认为是美阿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2-05-03)

张红[6](2012)在《美阿关系似乎失控了》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贝尔斯,一名普通的美国士兵,被指控枪杀了16名睡梦中的阿富汗平民,包括9名儿童和3名妇女。美国坚称这是士兵的单独行为。然而,18日,有阿富汗当地媒体援引阿议会一个调查团声明说,此次枪杀平民事件是有计划的袭击行动。     阿富汗怒了(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2-03-20)

夏晓阳[7](2012)在《“枪杀妇孺”令美阿关系雪上加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华盛顿3月12日专电(驻华盛顿 夏晓阳)继1月“辱尸”、2月“焚经”之后,3月11日1名驻阿美军士兵闯入阿富汗南部美军基地附近的村庄,肆意向平民开枪,导致16人丧生,其中包括9名儿童和3名妇女。这起疯狂射杀事件对本已陷入危机的美阿关系可谓雪上加霜(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2-03-13)

魏香镜,邵亦晴,戴莲[8](2012)在《美阿政府关系受损有限 塔利班将趁机争取民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驻阿富汗士兵射杀16名阿富汗平民的事件正在持续发酵。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发表声明,向受害者表示哀悼,并承诺追究肇事者责任。美国政府称涉案士兵“精神分裂”,以安抚阿富汗民众的愤怒之情。但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却认为这是“谋杀行为”。阿富汗塔利班组织12日在(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2-03-13)

赵万里[9](2008)在《马岛战争与英美阿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历史遗留的岛屿主权争端还继续存在着,和平解决这些争端符合当事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在这个领域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有关马岛战争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但多数集中在与军事有关的方面。实际上,从历史上看解决国际争端须靠外交而不是单纯的武力。马岛战争相关的外交远比军事斗争复杂、激烈,对国与国间解决领土争端更有借鉴意义。所以,与战争相关的外交之背景、过程、影响值得我们去进行详尽的探讨。而从目前的论着来看,战争期间外交方面的系统研究相对其它专题还比较少。本文试图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英美阿叁方在战争前前后后的外交活动结合在一起考察军事斗争背后的外交过程,以从整体上揭示外交对这场战争进程的影响。文章正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战争的起因,英美阿之间相互“鼓励”错觉,进而这种错觉造成了战争。首先英国在马岛问题上的政策过失,导致阿根廷产生武力解决问题的念头,进而导致阿根廷误读了英国的一些举动,坚定了武力夺回马岛的决心。1976年上台的军政府认为英国随着国力的衰退,不会做出激烈反应;况且美阿关系密切,美国即使不支持自己也会保持中立。一系列的错觉促使加尔铁里在1982年3月底作出武力占领马岛的决定。第二部分梳理战争的导火线-南乔治亚事件。南乔治亚事件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在处理这一事件中,英美阿之间的错觉继续升级。英国尽量保持低调的姿态,以免刺激阿根廷,而阿根廷却误读为英国继续拖延;阿根廷的威胁在英国看来仅仅是口头上的发泄,所以没能辨清即将爆发的战争的信号;美国因为专注于反共战略,没有重视两个盟友之间的争端,而且认为英阿过于为一件小事别扭。第叁部分突出美国的调停这条线索,并通过对英阿外交的分析侧面论证美国的调停是公正的。战争尽管在英阿之间进行,但此时英国正在军事准备阶段,阿根廷的战略计划是谈判,所以这是外交为第一战线、军事为第二战线阶段。因此黑格的调停便成为了解战争的主线。事实上,美国是严格的居中调停,双方都是重要的盟友,失去任何一个,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都不利。英阿外交的主要目标则是争取美国的支持。不过两国的方式不同。英国从侧面影响美国;阿根廷则僵硬地认为美国应该帮助自己或严守中立,这种错觉影响了在黑格调停过程中军政府的决策。最终英国的外交姿态给黑格以良好的印象。而阿根廷的思维错觉却将黑格对自己施加的压力看作美国的偏心,因此越来越对黑格的调停不合作,黑格不得不将谈判破裂的责任推给阿根廷,宣布支持英国。第四部分论述5月1日后,撒切尔夫人选择了战争。撒切尔首相选择战争的主要原因是:4月底,特遣舰队已到达马岛水域,完成军事准备工作;黑格调停失败,美国宣布支持英国。英国一面谈判,一面继续舞动飞机和大炮,对马岛进行不断的轰击,为和谈设置障碍。随着伤亡的增加,国际社会对英国的动机表示出怀疑,呼吁停火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氛围下,阿根廷开始积极配合联合国的调停,做出重大的让步。但时间不允许英国再谈判下去,5月20日是英国定下的谈判的最后期限。之后,“无论用什么办法都不可能制止军事行动了”。第五部分重点分析在5月20后阿根廷的外交战。在军事形势越来越有利于英国的局势下,阿根廷利用英国不愿再谈判的态势主动展开外交,企图利用国际舆论,在外交上打败英国。这个阶段的外交给英国、美国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使英美之间出现分歧,阿根廷赢得联合国停火决议的投票。不过,这时英国已经孤注一掷,尽管阿根廷的外交已见起色,却无法扭转撒切尔夫人将战争进行到底的态势。英国对决议动用了否决权,迅速地推进战争。6月15日,阿根廷军队投降。第六部分是战争对英美阿关系的影响。虽然英国和阿根廷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问题而进行了一场战争,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战争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主权归属依然在争论中。马岛战争在美英特殊关系发展中是一次重要的事件,使70年代貌合神离的英美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胜利巩固了撒切尔夫人与里根的个人关系以及英国与美国的大西洋伙伴关系。至于战争对美阿关系的影响,学者都认为美国在战争中支持英国大大损害了美阿关系,但从历史上看,冲突与合作一直是美阿关系的主线,从这种视角分析,美阿关系不是受到损害,而是回到了美阿关系的历史主线上。并且战后阿根廷走上了民主化道路,阿根廷主人变化了,外交路线也会相应调整,所以战争对两国关系影响不能夸大。最后是结论,马岛战争是大西洋主义对泛美主义的胜利。马岛战争首先是大西洋主义的恰当的诠释。在两个盟友的关系无法兼顾的情况下,美国最终全力支持英国。马岛战争是英美特殊关系发展中的一个给养站,战争后两国关系异常密切起来。英美在全球战略中相互提供支持。马岛战争同时又使泛美主义受挫。马岛战争加深了美国与拉美国家之间意识上的鸿沟。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失败又是泛美主义的受挫,使泛美主义貌合神离的趋向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20)

李伟建[10](2008)在《美国中东政策调整与中、美、阿关系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迫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外舆论压力,布什政府从2007年开始调整中东政策,把遏制伊朗作为政策重点。为此,美国重新扮演了巴以和平调解人的角色,主动缓和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美阿关系的发展对正在积极参与中东事务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中东仍是美国对外战略关注的重点,"美国因素"在中阿关系中会更加频繁,叁者互动将更为密切。中国对中东问题的积极立场及对中东事务的主动参与,对于推动中、美、阿关系的良性互动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美阿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今日美国报》1月23日报道称,美军驻阿富汗高级指挥官、陆军中将马克·米莱当天表示,虽然塔利班在战场上已经失败,但为了制造恐怖氛围,该组织还可能高调地发动恐怖袭击。随着美国在阿富汗撤军时间的临近,美阿关系因双边安全协议一波叁折,呈现出微妙局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阿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钮松,王畅.美阿巴叁边关系中的“越境打击”及其前景[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

[2].吕鹏飞.安全协议困扰美阿关系[N].人民日报.2014

[3].孙伶俐.美阿关系一再横生枝节[N].工人日报.2012

[4].潘寅茹.击毙拉丹一周年:美国承诺终结阿富汗战争[N].第一财经日报.2012

[5].夏晓阳.美阿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定》[N].文汇报.2012

[6].张红.美阿关系似乎失控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

[7].夏晓阳.“枪杀妇孺”令美阿关系雪上加霜[N].文汇报.2012

[8].魏香镜,邵亦晴,戴莲.美阿政府关系受损有限塔利班将趁机争取民心[N].南方日报.2012

[9].赵万里.马岛战争与英美阿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

[10].李伟建.美国中东政策调整与中、美、阿关系互动[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

标签:;  ;  ;  ;  

美阿关系论文-钮松,王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