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模型论文-夏秋婷,应梦迪,朱子阳,董健,董有海

脊椎模型论文-夏秋婷,应梦迪,朱子阳,董健,董有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脊椎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椎,脑脊液,有限元分析,流体力学

脊椎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夏秋婷,应梦迪,朱子阳,董健,董有海[1](2019)在《脊椎-脑脊液流固耦合模型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脊椎在脑脊液流体力学作用下应力载荷分布,为开发脑脊液生物反应器提供方案支持和实验数据支撑。方法合理设定阈值,利用CT数据建立脊椎-脑脊液流固耦合模型;对叁维模型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预处理后,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力学模拟仿真;对比分析脑脊液流速分别为5cm/s、8cm/s及12cm/s条件下,硬脊膜及脊椎的应力分布与形变。结果脑脊液流动过程中,其表面速度由多个切向分量构成,在硬脊膜横截面的曲率最大处,产生了最大速度矢量值,且当流速为5cm/s、8cm/s和12cm/s时,该值分别为13.42cm/s、16.29cm/s和58.78cm/s。3种流速下,硬脊膜的最大应力分别为4.3837×10~(-5) Mpa、7.3233×10~(-5) Mpa和3.1131×10~(-4) Mpa;位移量分别为0.1317cm、0.2007cm和0.5509cm。脊椎应力最大值分别为5.5856×10~(-5) Mpa、8.7411×10~(-5) Mpa和6.9357×10~(-4)Mpa。结论脑脊液流速增大会导致脊椎骨应力增加;应力变化对周围组织产生横向位移,导致应力向周围组织扩散。(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柴静,林国亮,黄峰,Robert,W.Murphy[2](2019)在《脊椎动物多倍体基因组演化研究现状——模型选取及研究方法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倍化即全基因组加倍的现象,在植物中普遍存在,而在脊椎动物中相对罕见.多倍体植物类群如何克服"基因组休克"效应达成基因组稳定及演化等问题均有系统的研究和成熟的理论,同时也为脊椎动物多倍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综述了多倍化研究中的理论发展,以及脊椎动物类群中的研究模型和进展,论述了组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的技术策略,以期能为未来解析脊椎动物多倍体演化问题提供确实可行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鲍欣妍[3](2018)在《人体脊椎叁维模型重建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民众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我国国民脊椎疾病有日益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大陆地区脊椎疾病的案例仍然以每年300万人的速率增加。在过去十年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脊椎外科以及诊断技术都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因为脊椎骨骼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手术的难度以及危险系数依然很高,所以急需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来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系数。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充分分析脊椎的生物性质,帮助医生更加了解脊椎的病理情况,让医生可以对脊椎疾病能够做出更加准确、具体、高效的反馈,进而解决脊椎疾病给人们所带来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到3D打印模型材料的增减状态。目前对脊椎进行建模及有限元分析研究已经有着一定的成果,但是从脊椎分割到最后建模及有限元分析,通常情况下,每一步都是借助软件进行操作,并且在研究人员对CT图像处理时,还需要依赖积累的经验进行一些手工工作,这就容易造成所得结论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拟在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医学图像分割、叁维模型重建、有限元模型构建以及有限元分析,保证了整个过程的完整性,利用深度学习和叁维重建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分割脊椎并重建出优质结果,通过训练可以自动分割且减少杂质干扰,且重建过程中还大大减少手动操作。最后分析模型在相同受力方向情况下不同载荷的位移和应力状态来作为对所建立模型有效性的评判准则之一。医学图像分割部分:根据脊椎医学CT图像自身的特性,本文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将研究目标物体从脊椎CT图像序列中分割出来,即先提取感兴趣的区域,接下来对提取出来的区域做进一步骨骼分割,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减少其他杂质的干扰,能够得到完整且优质的分割结果,并且能够详尽地了解人体脊椎图像的特性,快速学习、通用性较强。叁维模型重建部分:利用体绘制和面绘制两种建模方法对上一阶段得到的结果进行建模,比较两种方法下的模型质量和模型建模时间以及后续建模是否需要考虑内部细节情况,从而确定了使用改进的MC面绘制的方法为其建模,传统的MC算法需要对体数据中的每一个体素进行扫描,这就出现在空立方体上浪费扫描时间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选取种子立方体,之后基于区域增长机制进行扫描,节省了扫描时间。接下来对模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完好的脊椎建模结果。有限元模型构建部分:叁维模型构建之后,需要建立实体模型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实体模型建模沿用的是NURBS方法,建立出曲面模型,然后通过曲面拟合转化为实体模型,这样做是由于脊椎结构的复杂性,而NURBS可以很好地控制曲线的方向及曲率,进而得到更加逼真的模型。有限元分析部分:构建脊椎整体有限元模型,其工作量较大,受限于实验平台计算能力,因此选取L3-L4节模型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验证,研究其在相同受力方向情况下不同载荷的位移和应力状态,得出在脊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其位移应力与载荷大小是一种线性关系的结论。为了验证本文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本文还与以往文献中相同设置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果比对。在计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到整体脊椎关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4-01)

惠宇,武君胜,杜静,鱼滨,张琛[4](2017)在《一种基于法曲率极大值和向量内积的脊椎光学模型特征点自动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脊椎光学模型的定位和配准中,主要难点是模型特征点的定位。针对手动标注特征点精确度不够,易产生较大误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法曲率极大值和向量内积的脊椎模型特征点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动态调整拾取点曲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特征点拾取的精准性。方法首先通过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流等多曲率特征,得到手动选取点的法曲率极大值,由于曲率越大,叁维模型表面在该点处的弯曲程度也就越大,即就是更能表现叁维模型的几何轮廓信息;并以手动拾取点为圆心,计算在指定极小半径r范围内的所有模型点的法曲率相对极大值,然后对这些法曲率极大值进行降序排序,筛选出法曲率极大值较大的n个候选点,候选点与手动选取点之间做向量内积,从而得到向量之间的夹角。由于向量内积之间几何夹角角度越小,代表2个点之间欧几里得距离越靠近,故以夹角最小的候选顶点来替换手动拾取的点,从而可以准确反映该点的局部特征变化情况。经过实验的对比分析,新方法对特征点的标记准确性提高了约35%,从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艾佳晨,谭正怀[5](2016)在《帕金森病非脊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其发病机理至今未得到系统的阐明,动物模型对于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以及防治药物的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几种用于PD研究的非脊椎动物模型,为从事PD发病机理以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选择。(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6年02期)

赵文超,万韬阮,武桐,朱耀麟[6](2015)在《基于叁维形变曲面模型的脊椎分割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医学图像中脊椎分割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叁维形变曲面模型的分割方法.首先,为防止过度分割,在原有"气球"模型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一种模型约束力(对流力).其次,利用图像边界与区域信息,得到整体能量函数方程.在图像力和模型约束力的共同约束下,新模型沿着能量函数极小化的方向进行水平集演化,形变模型逐步演化成人体脊椎的精确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进行脊椎分割,解决了仅使用单一图像信息而造成分割精确度不够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宇昊[7](2015)在《犬腰椎经后路全脊椎切除脊柱短缩动物模型构建及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如何运用比格犬进行经后入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VCR)建立脊柱短缩动物模型;2.通过神经肌电检测仪及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研究基于该模型脊柱短缩时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潜伏期及波幅、脊髓血流的改变。方法:选用由昆明医科大学动物科提供的比格犬(平均体重:10.36kg)作为试验动物,将24只比格犬按照无短缩、短缩叁分之一、短缩叁分之二随机分为A、B、C叁组,每组各8只。采用3%戊巴比妥钠1 ml/kg桡静脉注射及氯胺酮10mg/kg颈部肌肉注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控呼吸,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双侧股动脉进行置管,一侧连接PiCCO系统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另一侧备用。单侧下肢隐静脉置管0.9%生理盐水30滴/min补液及持续微量泵泵入氨甲环酸10mg/kg.h.暴露L1-L5椎体后方结构,用3.5mm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对L1、L2、L4、L5椎体双侧椎弓根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切除L3节段椎板暴露L3节段脊髓,结扎L2、L3节段血管。采用PVCR术切除L3椎体及其附属结构,钉棒系统链接L1、2、4、5椎弓根钉,固定脊柱。术中全程运用神经肌电检测仪对实验动物双下肢SEP进行监测,同时采集术前(基线)、结扎两对节段血管、椎体切除、短缩叁分之一、短缩叁分之二时双下肢SEP潜伏期及波幅数据。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脊髓血流进行检测,选取L3椎板切除、结扎两对节段血管、短缩叁分之一、短缩叁分之二时的脊髓血流PU值。收集实验动物基本数据,包括体重、体长、体温,手术时长、失血量。实验室检查收集术前及失血30%时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A、B、C叁组间对比其体重、体长、体温,手术时长、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失血量占血容量的40.9%,术前RBC、Hb、PT、APTT,叁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结扎两对节段血管、椎体切除叁个阶段时A、B、C叁组双下肢SEP潜伏期与波幅变化各组间对比和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短缩叁分之一时组内左、右下肢SEP潜伏期与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短缩叁分之二时组内左、右下肢SEP潜伏期与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叁组结扎两对节段血管、椎体切除时SEP潜伏期与波幅的改变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短缩叁分之一时SEP潜伏期与波幅的改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短缩叁分之一时SEP潜伏期与波幅的改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切除、结扎两对节段血管两个阶段A、B、C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椎板切除与短缩叁分之一时脊髓血流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椎板切除与短缩叁分二脊髓血流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选用比格犬作为实验动物其性情温顺、个体差异小,实验室指标接近于人等优点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及可靠性。2、运用PVCR术建立动物模型实现了仅需要单一切口即可完整切除脊髓周围骨性、非骨性组织,完成环脊髓360°的减压,创造了一个可供进行有效脊柱短缩的空间。3、短缩叁分之一(L3椎体高度+上、下椎间盘厚度)距离时脊髓血流的改变较小不会对体感诱发电位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短缩距离是安全可靠的。4、短缩叁分之二(L3椎体高度+上、下椎间盘厚度)距离时脊髓血流的改变较大同时对体感诱发电位产生较大影响超过安全范围这一短缩距离是脊髓所不能耐受的。(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何月[8](2015)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肝脏黑化机制及其无脊椎动物快速检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高效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随意性和复方使用过量APAP类药物引起的肝毒性,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急性肝衰竭(ALF)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哺乳类小鼠以及无脊椎模式动物家蚕为模型,发现了APAP诱导小鼠ALF发生前出现的肝脏黑化现象,进一步在家蚕体内观察到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的APAP诱导的体表黑化现象,并以解毒代谢组织脂肪体模拟小鼠肝脏复制出APAP诱发的ALF,系统研究和平行比较了两种动物模型APAP诱发的黑化作用生化机制。相关结果如下:1 APAP引起家蚕脂肪体与小鼠肝脏相似的急性损伤家蚕皓月品种5龄48 h幼虫,以及体重20 g左右的ICR小鼠,经口给药APAP后0.5 h-2 h,HPLC方法在小鼠循环血液(血浆)与肝脏,家蚕循环血淋巴(血浆)以及脂肪体中追踪到APAP原药快速出现,并且都呈现典型的时间/剂量效应,其中家蚕无论是血浆还是脂肪体中原药的含量均显着高于小鼠血浆和肝脏。经口给药APAP后16 h,组织HE染色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50 mg/kg以上剂量诱导了小鼠肝脏细胞的急性坏死性损伤,并且有显着的剂量效应;家蚕脂肪体在剂量达3600 mg/kg时能够观察到急性坏死性损伤。血浆中典型急性肝衰竭酶活性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两种动物模型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伴随着肝脏/脂肪体细胞急性坏死性损伤而显着升高。显示高浓度的APAP暴露,能够诱发小鼠的肝脏以及家蚕的脂肪体发生相似的急性坏死性损伤,表明家蚕脂肪体能够替代小鼠的肝脏开展APAP的组织损伤机制研究。2黑化是肝脏/脂肪体损伤的可靠指标探究小鼠肝脏以及家蚕脂肪体发生损伤的同时,是否有更为便捷的外观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小鼠经口给药600 mg/kg APAP时肝脏发生了黑化,给药后0 h-4 h黑化程度不断增加,随后逐渐减弱,至给药后32 h肝脏组织恢复至对照程度,呈典型的时间-剂量效应,观察其体表颜色无明显变化。家蚕经口给药APAP后,脂肪体颜色未见明显改变但体表出现黑斑,且剂量越大,黑斑黑化程度越严重,黑化出现的时间越早,具有典型的时间-剂量效应。小鼠经口给药APAP后1 h-32 h,对血浆以及肝脏黑色素含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处理组黑色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呈时间-剂量效应;家蚕经口给药APAP后,高剂量处理组黑色素生成限速酶酚氧化酶(PO)的活性在给药后0.5 h-4 h显着高于对照组,随后逐渐恢复。表明,伴随着肝脏/脂肪体受损的同时,小鼠的循环血液和肝脏中出现了黑色素积累与肝脏黑化,而家蚕在循环血液中出现黑色素合成代谢增强的同时,体色黑化能够显示APAP暴露后脂肪体的同步损伤。3小鼠和家蚕黑色素形成代谢通路的比较经口给药APAP后1 h-8 h,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黑色素代谢起始底物苯丙氨酸(Phe)以及酪氨酸(Tyr)的含量,得出无论在小鼠还是家蚕中暴露APAP组与对照组相比Phe含量均先下降,但在动物适应性恢复后,Phe含量出现升高,其中小鼠的恢复速度快于家蚕;Tyr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中家蚕开始下降的时间和下降幅度显着快/大于小鼠。结果表明APAP诱导了从Phe生成Tyr的代谢水平升高。对Tyr的下游代谢通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小鼠经口给药APAP后4 h,血浆中肾上腺素(EP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APAP诱导的Tyr既用于形成黑色素也合成EPI。家蚕Tyr用于形成多巴,多巴进一步代谢为多巴胺和多巴醌,APAP处理后的家蚕血浆中多巴含量减少,而多巴胺的含量显着增加,表明在家蚕体内APAP诱导多巴胺通路代谢活性也得到显着提升,最终代谢生成黑色素;而小鼠体内多巴胺支路形成了EPI,只有多巴醌支路最终合成了黑色素。因此,暗示使用家蚕动物模型比小鼠具有更高灵敏性来评判APAP诱导的黑色素生成代谢影响。本文结论:高剂量APAP诱导的哺乳动物肝脏急性衰竭损伤之前,循环血中黑色素生成代谢水平显着升高并伴随出现肝脏黑化。无脊椎模式动物家蚕的体表黑化面积有望成为检测APAP类药物组织代谢毒性的敏感外观指标。(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4-01)

许庆庆[9](2014)在《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脊椎模型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椎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目前,对于脊椎病治疗一般先采用非手术的方法。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且非手术方法效果不,则采用手术方法。但由于人体脊椎结构的复杂性,在手术实施之前很难对手术过程有准确的评估,这样就容易导致手术效果不理想。另外,手术之后对于手术的效果评估也很难进行。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现在存在的各类问题,此项目拟在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CT图像进行叁维重建之后,再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脊椎模型的应力和位移分析。其中,叁维重建使用的是逐层扫描的脊椎图片,对图片进行重采样、逐层划分、填充、过滤、光滑处理之后,各层图片组合在一起建立脊椎的叁维模型。项目中,分别对青年正常脊椎、青年病变脊椎、老年正常脊椎进行建模,不同的模型在材料属性和物理形态方面都存在差异,建模之后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建模主要使用的软件是Simpleware,分析求解使用的软件是ANSYS。建模之后要对不同的模型施加相同的载荷模拟脊椎的各种运动,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过程涉及了青年正常脊椎模型和青年病变脊椎模型在受相同的载荷作用时所承受应力和发生位移的对比结果,以及老年正常脊椎模型和青年正常脊椎模型在受相同载荷作用的情况下所受应力和发生位移的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应力数据和位移数据,可以分析出不同的脊椎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对脊椎的研究和脊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应力数据和位移数据,可以分析出不同的脊椎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对脊椎的研究和脊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样可以在手术之前模拟手术过程,达到帮助医生制定合理手术方案的目的。在手术之后,也可以分析手术的效果,并且给出病人适当的建议。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脊椎腰骶段的生物力学建模及手术评价体系研究”。项目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脊椎只添加了叁条主要韧带,病变模型只考虑了腰椎间盘突出一种情况,没有考虑肌肉等其它组织。接下来计划完善模型,增添其它韧带和肌肉组织,另外,还考虑分析其病变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2-01)

覃春钰[10](2013)在《人体脊椎腰段的叁维模型构建及有限元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腰椎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并且开始出现低龄化现象。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腰椎外科手术和疾病的诊断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腰椎本身结构的复杂性,腰椎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依然很高。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来帮助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腰椎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可以精确描述其生物形态以及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位移形变和应力应变情况,进而为医学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旨在构建脊椎腰段L4-L5节的包括软组织的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不同的运动状态,获得相应的位移和应力云图。文中首先采用面绘制和体绘制的方法构建脊椎腰段的叁维模型,然后采用区域生长算法分割图像并依靠simpleware软件构建腰椎L4-L5节的有限元网格模型,最后通过为模型添加韧带组织,获得完整的有限元模型,为模型施加不同的载荷和边界条件来模拟屈曲、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和旋转运动状态,获得位移和应力云图,并与退变模型在五种运动状态下的位移和应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验证了模型数据的有效性,为临床腰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脊柱腰骶段的生物力学建模及手术评价体系研究”(NO.61172147)的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12-01)

脊椎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倍化即全基因组加倍的现象,在植物中普遍存在,而在脊椎动物中相对罕见.多倍体植物类群如何克服"基因组休克"效应达成基因组稳定及演化等问题均有系统的研究和成熟的理论,同时也为脊椎动物多倍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综述了多倍化研究中的理论发展,以及脊椎动物类群中的研究模型和进展,论述了组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的技术策略,以期能为未来解析脊椎动物多倍体演化问题提供确实可行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椎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夏秋婷,应梦迪,朱子阳,董健,董有海.脊椎-脑脊液流固耦合模型的有限元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9

[2].柴静,林国亮,黄峰,Robert,W.Murphy.脊椎动物多倍体基因组演化研究现状——模型选取及研究方法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

[3].鲍欣妍.人体脊椎叁维模型重建及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18

[4].惠宇,武君胜,杜静,鱼滨,张琛.一种基于法曲率极大值和向量内积的脊椎光学模型特征点自动识别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7

[5].艾佳晨,谭正怀.帕金森病非脊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

[6].赵文超,万韬阮,武桐,朱耀麟.基于叁维形变曲面模型的脊椎分割方法[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5

[7].张宇昊.犬腰椎经后路全脊椎切除脊柱短缩动物模型构建及相关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

[8].何月.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肝脏黑化机制及其无脊椎动物快速检测模型[D].苏州大学.2015

[9].许庆庆.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脊椎模型有限元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10].覃春钰.人体脊椎腰段的叁维模型构建及有限元力学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标签:;  ;  ;  ;  

脊椎模型论文-夏秋婷,应梦迪,朱子阳,董健,董有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