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菌论文-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

促生菌论文-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促生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烟草根际促生菌(PGPR),鉴定,响应面分析法,发酵条件

促生菌论文文献综述

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1](2019)在《一株烟草根际促生菌的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类地位和生产条件明确的功能菌能更高效地应用于产品研制。为给烟草(Nicotiana tobacum)生物肥料的研制和生产提供分类地位明确、发酵条件最佳的促生功能菌株,根据表型特征、遗传特征等对分离自植株根际的烟草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MT-002-B-12进行鉴定,并利用单因素优选法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产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MT-002-B-12是一株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其最佳发酵条件是:装液量30%(V/V),培养基初始pH 6.0,温度25℃,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34 h;培养基中营养最适成分含量:1.11%蔗糖,1.36%蛋白胨,0.15‰MgSO4·7H2O,0.34‰CaCl2·2H2O。该菌株的获得丰富了促生菌的种类,可作为研制烟草生物肥料的菌株资源。(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朱红艳,李建设,高艳明,曹云娥[2](2019)在《根际促生菌对设施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根际促生菌对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8个处理,固氮抗盐菌(T1)、枯草芽孢杆菌NXU-10 (T2)、解淀粉芽孢杆菌(T3)、枯草芽孢杆菌(T4)、胶质芽胞杆菌(T5)、巨大芽胞杆菌(T6)、苏云金芽胞杆菌(T7)、清水(CK)。结果表明:T1处理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促进植株对磷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西瓜产量,增产12. 33%; T2处理能显着促进植株叶片生长,促进植株对氮、磷元素的吸收; T3处理能显着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西瓜风味,改善西瓜品质; T4、T5、T6、T7处理能促进植株生长,T4处理可显着提高叶绿素总含量,比CK高31. 86%,T7处理能促进植株对钾元素的吸收利用。(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贾西贝,王琦琦,李杨,褚贵新,孙燕飞[3](2019)在《一株产吲哚乙酸耐盐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碱蓬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能产吲哚乙酸(IAA)的促生菌株BG-5,对该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以IAA的产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及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G-5菌株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30 mL/250 mL、初始pH值为8、培养温度37℃;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酵母提取物7.3 g/L,胰蛋白胨8.8 g/L,七水硫酸镁7.2 g/L;在此最优条件下,BG-5菌株的吲哚乙酸产量为87.86μg/mL,约为优化前的2倍。(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11期)

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4](2019)在《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蒿草、珠芽蓼)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探寻其根际分布规律,并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支撑。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根表土(RS)、根表面(RP)和根内(HP)细菌,用点接种法在选择培养基(Pikovaskaia′s培养基、蒙金娜、无氮培养基)中复筛具溶磷、固氮特性菌株;采用钼蓝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固氮酶活性和分泌植物激素[PHs: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反式玉米素(t-Z)]含量。结果表明:共筛出细菌68株,复筛出溶磷固氮PGPR 43株;其中,溶解无机磷菌17株(溶磷量:9.39~94.79μg·mL~(-1)),溶解有机磷菌22株(溶磷量:10.37~72.82μg·mL~(-1)),固氮菌30株[固氮酶活性:3.79~3193.07 nmol (C_2H_4)·h~(-1)·mL~(-1)];分泌IAA菌26株(IAA含量:0.24~69.98μg·mL~(-1)),分泌GA_3菌32株(GA_3含量:0.34~68.87μg·mL~(-1))和36株分泌t-Z菌(t-Z含量:0.11~47.59μg·mL~(-1))。植株根际促生菌PGPR均表现出根表面RP区细菌数显着高于根表土RS和根内HP区,珠芽蓼根际筛选出的PGPR多于嵩草根际;蒿草PGPR溶解有机磷能力强于珠芽蓼根际PGPR,但溶无机磷PGPR数目和能力相反。分泌植物激素PHs菌株在能力和数量上均表现出t-Z>GA_3>IAA的趋势。因此,优良溶磷菌(ZNRS2、SNRP2、ZKHP3、ZKRP1),优良固氮菌株(SKRP2、SNHP1、ZNRS3)和优良产植物激素PHs菌(SKHP3、ZNHP2、ZKRS2、ZKRP1、ZKRP2)可用于后期微生物肥料制作和相关研究,其中ZKRS2的促生功能较多,可进行深入挖掘。(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梦园,杜延全,朱建强[5](2019)在《复合促生菌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适合小麦苗期生长的生物菌肥,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菌液浸种平皿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5组复合菌(胶质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侧胞芽胞杆菌2个处理,侧胞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侧胞芽胞杆菌+胶冻样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胶冻样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各1个处理)对小麦苗期生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胞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效果较优,与对照相比,小麦芽长和主根长均增加10%左右;叁叶期后5 d、12 d、19 d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持续增加;根系活力、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比对照极显着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小麦专用菌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钱兰华,钱玮,沈雪林,胡翠英,刘乾[6](2019)在《耐盐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耐盐促生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通过耐盐试验和ACC脱氨酶活性对沿海滩涂盐碱地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得到5株耐盐菌株,其中B7的耐盐活性最强。接着采用平皿法和盆栽法研究了盐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及盆栽试验中B7对黄瓜的耐盐促生作用。同时对B7的多种促生能力进行测定,最后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其16S rDNA序列鉴定出B7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明显提高黄瓜耐盐促生能力,同时具有产吲哚乙酸(IAA)、产氨、固氮及解磷等多种促生能力,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曹媛媛,陈春,郭婷婷,钱叶,张程飞[7](2019)在《亲和性促生菌DW12-L的定殖及其对大豆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豆亲和性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在大豆根际的定殖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电转化法将luxAB基因转入对大豆凝集素(SBA)具有亲和性的PGPR菌株DW12中。将标记菌株DW12-L接种于大豆品种中黄606根际,以SBA非亲和的PGPR菌株P34-L作对照,考察DW12-L在大豆根际定殖的时空特征,检测菌株的定殖对大豆生长以及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DW12-L可长期定居于大豆根际,并随根系的生长在新的根段根际吸附定殖,而P34-L在大豆根际不能稳定存活;DW12-L显着促进大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积累以及根系的发育,P34-L在大豆生长30 d时由于不能定殖于根际而无显着促生效果。与大豆凝集素具有亲和性的PGPR菌株DW12-L可定殖于大豆根际并促进大豆生长,定殖能力的强弱是决定菌株能否发挥促生功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琦,姚拓,阿不满,杨晓玫,张建贵[8](2019)在《根际促生菌微胶囊剂研发及对苜蓿、燕麦促生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制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微胶囊剂,探究其对苜蓿、燕麦的促生效果,本研究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为包埋剂,CaCl2为交联剂,对单一菌株和复合菌株进行包埋,以微胶囊操作性和成球性为评价指标,并进行包埋率、活菌数及增殖倍数测定,确定最佳配比。以液体剂型为参比,测定微胶囊菌剂的耐盐和耐碱性,并对微胶囊菌剂进行盆栽试验,测定PGPR微胶囊剂对苜蓿和燕麦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SA 3%-CaCl 24%制作的微胶囊菌剂机械强度较好,包埋率达到91.70%,增殖后的微胶囊活菌数达到1.08×1010 cfu·g~(-1),增殖9.19倍。不同盐碱浓度下微胶囊菌剂菌液浓度均高于液体菌剂,显着提高了菌株对盐碱胁迫的耐受能力。PGPR微胶囊剂对苜蓿和燕麦的促生效果显着,施用微胶囊菌剂使苜蓿株高增加31.79%,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35.25%,40.02%和30.43%;使燕麦株高增加11.60%,总根长、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增加41.56%,25.01%和105.83%。确定PGPR微胶囊剂最佳配方为SA3%-CaCl24%,施用PGPR微胶囊剂可明显提高苜蓿和燕麦的株高,以及不同根直径下的总根长,并改善根系形态,对苜蓿和燕麦根系生长的促生效果好于液体菌剂和固体菌剂。(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雪,尼玛扎西,刘国一,谭海运,谢永春[9](2019)在《植物促生菌(PGPR)对青稞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促生菌(PGPR)对青稞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生物菌肥的施用能改善青稞的各种经济性状,使株高、穗长、千粒重、产量有所增加。施用PRA生物菌肥可以显着提高青稞产量,且比施用PRB生物菌肥效果好。本文对正确评价PGPR生物菌肥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对于保证青稞增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藏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孙培,王罡,张亚楠,李倩,季静[10](2019)在《一种耐盐促生菌筛选、鉴定及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0%盐浓度的LB培养基从玉米根际筛选并分离出一株能够耐高盐的细菌菌株,利用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对该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促生特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盐胁迫下,该菌株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嗜根考克氏菌Y1,具有溶磷性;在正常条件下,将嗜根考克氏菌Y1定殖在玉米幼苗根际上,株高和根长变化量分别增加了44.96%和49.45%左右,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74.44%左右,而MDA的含量降低了0.65倍左右;在盐胁迫下,株高和根长变化量分别提高了1.2倍和1.17倍左右,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56.24%左右,CAT活性提高了0.9倍左右,而MDA含量降低了0.34倍左右。结果表明,嗜根考克氏菌Y1可以作为生物肥料应用于盐渍化土壤中,缓解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促生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根际促生菌对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8个处理,固氮抗盐菌(T1)、枯草芽孢杆菌NXU-10 (T2)、解淀粉芽孢杆菌(T3)、枯草芽孢杆菌(T4)、胶质芽胞杆菌(T5)、巨大芽胞杆菌(T6)、苏云金芽胞杆菌(T7)、清水(CK)。结果表明:T1处理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促进植株对磷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西瓜产量,增产12. 33%; T2处理能显着促进植株叶片生长,促进植株对氮、磷元素的吸收; T3处理能显着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西瓜风味,改善西瓜品质; T4、T5、T6、T7处理能促进植株生长,T4处理可显着提高叶绿素总含量,比CK高31. 86%,T7处理能促进植株对钾元素的吸收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促生菌论文参考文献

[1].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一株烟草根际促生菌的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2].朱红艳,李建设,高艳明,曹云娥.根际促生菌对设施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

[3].贾西贝,王琦琦,李杨,褚贵新,孙燕飞.一株产吲哚乙酸耐盐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酿造.2019

[4].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9

[5].王梦园,杜延全,朱建强.复合促生菌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6].钱兰华,钱玮,沈雪林,胡翠英,刘乾.耐盐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曹媛媛,陈春,郭婷婷,钱叶,张程飞.亲和性促生菌DW12-L的定殖及其对大豆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8].李琦,姚拓,阿不满,杨晓玫,张建贵.根际促生菌微胶囊剂研发及对苜蓿、燕麦促生效果评价[J].草地学报.2019

[9].高雪,尼玛扎西,刘国一,谭海运,谢永春.植物促生菌(PGPR)对青稞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西藏农业科技.2019

[10].孙培,王罡,张亚楠,李倩,季静.一种耐盐促生菌筛选、鉴定及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19

标签:;  ;  ;  ;  

促生菌论文-吴翔,谢丽源,谭昊,甘炳成,彭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