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小学体育教师论文-王平,丁莹

在职小学体育教师论文-王平,丁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在职小学体育教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比较

在职小学体育教师论文文献综述

王平,丁莹[1](2018)在《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苏州市和台北市的39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师为调查对象,对两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普及率较高,培训经费大部分由学校或培训主管部门承担,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学方法和体育科专业知识,职培训的主要方式为专家讲座,教师对目前的培训方式较为满意.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个人承担培训费用的比例高于苏州市,参加在职培训的内部动机高于苏州市,培训内容增加了民俗传统体育与当下热点(环保)等内容,有更多的民间组织机构承担教师在职培训.(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姣[2](2017)在《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效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职培训是教师职后提升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市(六个区)及昆山市、太仓市及常熟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结构特征、在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效能进行分析,了解目前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总体情况,分析比较各县市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异同与优劣,培训的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在职培训效能的建议,从而为苏州市的相关部门在今后的体育在职培训的开展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和常熟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普及率较高。在职培训的类别主要是专项体育培训,其次是骨干教师培训和学历教育。(2)苏州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动机大多数是学校组织、教师自身工作的需要或是晋升职称的需要。外部动机大于内部动机,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缺乏主观能动性,缺少热情。(3)苏州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中自费或部分自费的费用大多小于500元,表明相关部门对在职培训较重视,在教师培训上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4)苏州市的培训组织形式多为集中式,能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职培训时间大多数被安排在寒暑假和周末,而教师期望在职培训被安排在上班时间或者工作空余时间。(5)苏州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在职培训的内容做到了实际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但在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将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训效能的提高。(6)苏州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授课教师满意度不高,这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直接关系,与被培训者自身的学习态度有间接关系。在职培训的师资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7)在职培训较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满足被培训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缺乏实效性。而一刀切,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及不明确的培训目标,导致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8)84.9%的被培训者认为参加在职培训后,对教学工作的规划更清晰、能掌握培训的内容、业务素质有所提升(如教案的书写,上课氛围的调节)等、教研能力和综合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在体育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效能最好。在运动技能方面的培训效能较低。(9)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和常熟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综合效能最好的是昆山市,其次是太仓市,苏州市的培训效能处于“中庸”的位置,常熟市的培训效能最差,昆山市在职培训模式值得借鉴。根据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构建外部激励机制,培养教师内部动机(2)充分考虑教师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时间(3)培训方式敢于创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4)对培训内容的设置,突出实效性针对性(5)优化师资配置水平,确保培训者的质量(6)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7)加强运动技能学习,促使教师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11-01)

张玲玲[3](2008)在《在职小学体育教师轮训工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号)两个决定的贯彻实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在职教师培训成为推动这项工程的重要环节。而体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在职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虽然针对在职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也有很多,比如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等,但是总不能实现对在职小学体育教师的全员培训,也不能真正地解决在职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需求,更缺乏专门针对小学体育教师的特点进行的培训。由此,研究在职小学体育教师的轮训工作,就显得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论文以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为主要手段,以江阴市为典型案例,分别对江阴市小学体育教师轮训工作提出的背景、具体做法以及主要经验等进行资料分析与整理,并结合一定的走访调查,通过对参加轮训的小学体育教师的个案研究,以及广大学生、所在单位领导以及同行评议等,进行了有关培训工作的效果评价,从而就江阴市小学在职体育教师的轮训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江阴市小学体育教师轮训工作可操作性强,符合一线小学教师的内在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与其他地区培训工作的比较研究,发现江阴市小学体育教师轮训工作之所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和社会评价,与江阴市政府、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工作落实,以及轮训工作的相关制度、经费、师资、实践基地保障等,均有直接的相关。文章认为,江阴市轮训工作所实现的真正全员培训,以及满足教师和社会的内外需求,可以成为其他地区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参照,亦可为带动其它学科教师的全员培训,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9-01)

在职小学体育教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职培训是教师职后提升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市(六个区)及昆山市、太仓市及常熟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结构特征、在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效能进行分析,了解目前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总体情况,分析比较各县市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异同与优劣,培训的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在职培训效能的建议,从而为苏州市的相关部门在今后的体育在职培训的开展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和常熟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普及率较高。在职培训的类别主要是专项体育培训,其次是骨干教师培训和学历教育。(2)苏州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动机大多数是学校组织、教师自身工作的需要或是晋升职称的需要。外部动机大于内部动机,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缺乏主观能动性,缺少热情。(3)苏州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中自费或部分自费的费用大多小于500元,表明相关部门对在职培训较重视,在教师培训上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4)苏州市的培训组织形式多为集中式,能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职培训时间大多数被安排在寒暑假和周末,而教师期望在职培训被安排在上班时间或者工作空余时间。(5)苏州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在职培训的内容做到了实际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但在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将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训效能的提高。(6)苏州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授课教师满意度不高,这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直接关系,与被培训者自身的学习态度有间接关系。在职培训的师资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7)在职培训较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满足被培训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缺乏实效性。而一刀切,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及不明确的培训目标,导致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8)84.9%的被培训者认为参加在职培训后,对教学工作的规划更清晰、能掌握培训的内容、业务素质有所提升(如教案的书写,上课氛围的调节)等、教研能力和综合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在体育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效能最好。在运动技能方面的培训效能较低。(9)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和常熟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综合效能最好的是昆山市,其次是太仓市,苏州市的培训效能处于“中庸”的位置,常熟市的培训效能最差,昆山市在职培训模式值得借鉴。根据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构建外部激励机制,培养教师内部动机(2)充分考虑教师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时间(3)培训方式敢于创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4)对培训内容的设置,突出实效性针对性(5)优化师资配置水平,确保培训者的质量(6)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7)加强运动技能学习,促使教师全面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在职小学体育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1].王平,丁莹.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比较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王姣.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效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张玲玲.在职小学体育教师轮训工作研究[D].苏州大学.2008

标签:;  ;  ;  

在职小学体育教师论文-王平,丁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