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损耗论文-张蒙

生态损耗论文-张蒙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损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地,景观,驱动力,生态服务

生态损耗论文文献综述

张蒙[1](2016)在《贵阳市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叁大生态系统,在城市由低级向高级形态演进中起到重要作用。贵阳市是典型的山区城市,湿地类型单一、面积小、形态破碎。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研究湿地景观变化及其动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进行评价,可以提出湿地保护对策,为贵阳市有效管理、保护湿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景观动态变化、驱动力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耗分析,本次研究得出主要结果如下:贵阳市湿地以人工湿地为主,人工湿地的变化主导着湿地总面积的变化,在2000~2010年,贵阳市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水田湿地的减少幅度最明显,主要体现在观山湖区、云岩区等中心城区;10年间湿地景观斑块数降低,各类型和整个景观的斑块密度降低,景观的聚集度也因此降低,破碎度增加,这一系列变化对景观连通度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湿地景观多样性的增强。造成这一系列变化的主要因素中,人为因素是影响贵阳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主导因素。快速城镇化导致大部分湿地转化成了居住用地等建设用地。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务农机会成本增加,农户为节约劳动力资本,从追求土地生产率向追求劳动生产率转变,将水田流转、撂荒,导致了水田湿地的减少。贵阳市湿地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净价值达57315.30元/hm2;在产生正面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了负面经济效益,损失的正面价值是负面价值的7.27倍,正面价值远远大于其产生的负面价值。贵阳市现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建设用地需求大,未来仍有可能大量占用湿地,湿地保护形势严峻。政府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的生态作用,促进贵阳市湿地景观格局多样化、湿地生态价值最大化。(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6-05-10)

刘旭,邓永智,蔡文博,梁颖祺,杨任屹[2](2015)在《基于叁种方法评估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GB/T 28058-2011)综合构建了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耗评估指标体系。分别采用价值评估法、能值分析法和物种丰度经验公式法对生态损耗进行价值评估,以福鼎市塔下新建填海工程为分析对象进行了实证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损失量分别为672.0万元·年–1、809.2万元·年–1和133.3万元·年–1。通过与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叁种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以期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将工程外部成本纳入项目经济损益分析,为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杨万平,杜行[3](2015)在《中国经济增长源泉:要素投入、效率提升还是生态损耗?》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生态环境的极限内实现人类福利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诉求下,摆脱生态损耗难以衡量的矛盾,基于绿色增长核算框架,利用包含生态损耗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采用中国1981-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源泉进行分析,测度了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损耗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对增长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投入是现阶段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呈现较为一致的态势。(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杜彦其,李宏志[4](2015)在《资源型区域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形成机理及其破解——基于跨期消费选择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型区域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与物质产品的跨期消费选择密切相关。在物质产品跨期消费偏好的作用下,技术挤出引致高经济增长下的资源快速耗竭,外部性、环境累积弱化了成本内部化机制,功能替代与经济发展效应持续强化着即期消费偏好。因此,欲破解资源生态环境难题,需要平滑物质产品跨期消费偏好,走资源集约化、节约化、绿色化道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钟茂初[5](2014)在《“生态可损耗配额”: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规模不得突破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决定了"全球生态可损耗规模"的限额,进而决定了各个区域的"生态可损耗配额"。"生态可损耗配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机制:(1)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与政策应以其作为前置约束条件;(2)发展评价方面,则应以其作为经济—生态双赢、EKC曲线生态质量改善、生态公平是否真实的评判依据;(3)微观层面应以"消费碳票"为约束形成生态友好型需求偏好,并形成引导生产者行为的生态文明微观基础;(4)市场机制层面,应以此作为形成生态价格与交易进而提高生态效率的现实基础。将之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政策,国家在制定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应以"生态可损耗配额"作为顶层约束;在政策制定时,应对其是否突破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进行评估;在消费领域,可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试行"碳票"制度。(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4年06期)

陈伟琪,王萱[6](2009)在《围填海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耗的货币化评估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围填海负面生态影响的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将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物质性产品和条件的供给服务;另一类是提供其他非物质性的服务,包括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并对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四类服务各自包含的具体子服务加以识别。在此基础上,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自身的特点,运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提出了围填海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的货币化评估技术选择的基本框架,并构建了四类服务(子服务)损耗货币化的相应评估模型。(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王志才[7](2008)在《生态电采暖,告别热损耗——黑龙江人大代表尹会涞把脉中国采暖走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约能源战略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居基础地位,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大量关于节能降耗的税收、财政、金融政策正在促使用能行为主体主动选择少耗能、低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向实现"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前进。中国现行的建筑节能政策以采暖节能为重点,包括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改革供热体制,积极研发科技节能采暖高新产品等。(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08年11期)

范小杉,高吉喜[8](2007)在《生态资产损耗评估及应用模型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阐述生态资产概念和内涵,分析国内外静态生态资产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从动态角度开展生态资产损耗研究这一崭新的研究课题,全面论述了开展生态资产损耗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此为前提,划分了生态资产损耗的类型,再从概念内涵、研究范围、应用方向和估算模型等多方面比较分析了生态资产损耗研究与自然资本损耗研究的差别和联系。最后,依据目前国内外生态资产评估的相关技术法则,给出了不同类别生态资产损耗评估方法的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学术版)》期刊2007年02期)

刘刚,曾旭[9](2005)在《循环经济与中国发展——从资源、环境和生态损耗状况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20世纪后20年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损耗状况与发展的回顾,对本世纪前20年的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条件做出了预测,通过分析得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5-09-01)

铁铮[10](2005)在《生物多样性价值几何》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这一领域的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教授既有诸多关注,又有些许忧虑。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对我们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损害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不明智的,也是十分危险的。日前笔者就这个话题走访了尹校长。     铁铮(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05-06-06)

生态损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析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GB/T 28058-2011)综合构建了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耗评估指标体系。分别采用价值评估法、能值分析法和物种丰度经验公式法对生态损耗进行价值评估,以福鼎市塔下新建填海工程为分析对象进行了实证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损失量分别为672.0万元·年–1、809.2万元·年–1和133.3万元·年–1。通过与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叁种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以期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将工程外部成本纳入项目经济损益分析,为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损耗论文参考文献

[1].张蒙.贵阳市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耗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2].刘旭,邓永智,蔡文博,梁颖祺,杨任屹.基于叁种方法评估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耗方法研究[J].生态科学.2015

[3].杨万平,杜行.中国经济增长源泉:要素投入、效率提升还是生态损耗?[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杜彦其,李宏志.资源型区域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形成机理及其破解——基于跨期消费选择的视角[J].河北学刊.2015

[5].钟茂初.“生态可损耗配额”: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机制[J].学术月刊.2014

[6].陈伟琪,王萱.围填海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耗的货币化评估技术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2009

[7].王志才.生态电采暖,告别热损耗——黑龙江人大代表尹会涞把脉中国采暖走势[J].建筑节能.2008

[8].范小杉,高吉喜.生态资产损耗评估及应用模型研究初探[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

[9].刘刚,曾旭.循环经济与中国发展——从资源、环境和生态损耗状况谈起[C].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5

[10].铁铮.生物多样性价值几何[N].中国教育报.2005

标签:;  ;  ;  ;  

生态损耗论文-张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