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监控机制论文-龙漫

课程监控机制论文-龙漫

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监控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监控,监控机制,课程改革

课程监控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龙漫[1](2017)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监控”是一个在各个学科和领域都很热门的词语。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课程监控机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予以保障。我们首先需要对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可以从其监控内容、内部构成、外在保障及功能指向四个方面进行认识。课程监控机制监控的内容包括课程运作的整个过程,即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从内部构成来看,包括课程监控的监测机制、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课程监控工作的良好展开是通过对监控对象进行监测、评估和督导得以实现的。监控机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内部要素的协调配合和互相支持,还需要通过一些外在因素对其进行保障,主要包括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通过对课程监控机制的内部构成和外部保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课程监控机制的功能指向在于监督、调控、服务和问责。那么,我国现行的课程监控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呢?笔者着眼于课程监控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人员构成、运行程序以及实施效果,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关于机制运行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对我国现行的课程监控机制的运行进行理性分析。目前,我国的课程监控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监控机构、监控人员、监控程序、监控实施以及监控的保障等多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课程监控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可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监控机构职责交叉,责权不明,第叁方监控机构发展空间有待拓展;地方一级监控人员的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工具有待完善,精准性有待提高;监控程序有待完善和创新;监控结果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改进;缺乏完善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因此,我们应正视目前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进一步完善课程监控机制,发挥其在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4-10)

代建军[2](2012)在《课程监控机制的组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监控机制的组织设计是保障课程监控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从组织结构、组织权力、组织行为叁个维度,对已有的督导机构、教研机构、评估机构、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应有的专业中介组织进行了结构组合、权力配置和行为定位,意图厘清课程监控组织的类型、层次、职能以及行动方式,使课程监控机制更有效的发挥监督、指导、问责和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实验》期刊2012年04期)

代建军[3](2012)在《课程监控机制的运作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监控已经成为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程目标的一种重要机制,明确课程监控机制的运作机理就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课程监控机制的运作机理需要秉持协商、服务、绩效的运作理念;需要遵循厘清岗位职责、明确职责权限、开展过程监督、施行课程问责的运作规范;需要坚持监测、报告、调控的运作路径。(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王中男[4](2011)在《课程监控机制: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必要性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是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从宏观视域看,当前监控机构缺乏对课程运作系统的整体关涉;从微观视域看,导致课程实施领域出现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课程监控机制的缺失;从制度保障的视角看,叁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致使我们需要课程监控机制;从政策发展方向看,构建课程监控机制是我国课程政策的重要发展趋向;从全球文化导向看,国际趋势呼吁我国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1年04期)

王爱玲[5](2009)在《构建课程监控机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的运行需要监控机制。当前我国的课程监控部门缺乏对课程运作系统必要的整体关涉,课程实施领域出现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课程监控机制的缺失。构建课程监控机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09年09期)

王中男,章乐[6](2009)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构建——基于历史分析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教育的各项政策、法律、文件及领导讲话可以发现,从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到其制度的逐步完善,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从2002年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启动到2007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成立,从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外部监控到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内部监控,均彰显出政府从关注教育到关注课程的转变轨迹,更凸显了我国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趋势。政府应拓宽视野,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构建出系统、完善、合理、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09年08期)

王中男[7](2009)在《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可以从理论、政策、技术叁个维度进行构建。在理论构建上应该强化研究意识、明确课程监控机制的功能。在政策构建维度,政府应阐释监控政策的意义、健全课程监控制度、完善课程监控机构。在技术构建上可从课程督导、课程评价、课程反馈等方面着手。(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09年06期)

王中男[8](2009)在《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与人类社会共生共在,课程与教育共生共在。课程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我们谁也无力承担课程失败的结果,我们谁也无力对一代人的命运负责。那么,在新课程已经启动的背景下,如何为课程的运行保驾护航?如何彰显素质教育的人文理念?如何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和谐发展?笔者认为,我国迫切需要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首先,我国现有监控机构的关注点聚焦在课程实施领域,无法关涉对课程运作(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整体监控。其次,新课程自实施以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监控机制。第叁,叁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应使政府在赋予学校课程开发权力的同时,建立课程监控机制予以保障。第四,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监测轨迹,从注重督导、评估、评价逐步过渡到对义务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其趋势是建立课程监控机制,运行对课程的监控。第五,国外一些国家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课程监控机制,故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顺应国际趋势。综上所述,我们应开拓国际视野,立足本土行动,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承上所述,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我们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审视国外相关作为,我们发现国外的课程监控机制主要有叁种类型:中央行政监控型、地方分权监控型、中央地方并重型。其中,课程监控机制呈现“中央行政监控”特色的国家主要有:法国、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课程监控机制呈现“地方分权监控”特色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课程监控机制呈现“中央地方并行监控”特色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日本、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在我国完善基础教育监控机制的历史沿革中,通过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政策、法律、文件及领导讲话,我们不难发现,从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到其制度的逐步完善,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从2002年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启动到2007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成立,从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外部监控到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内部监控,这无不彰显出政府从关注教育到关注课程的转变轨迹,无不凸显我国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趋势。在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构建方面,笔者试图从理论、政策、技术叁个维度加以论述。第一,在理论构建维度,我们应该强化研究意识、明确课程监控机制的功能、明晰课程监控的内在机制、明确课程监控机制的运行指向。第二,在政策构建维度,政府应阐释监控政策的意义、健全课程监控制度、完善课程监控机构。第叁,在技术构建维度,笔者试图从监控程序和监控方式这两个层面来尝试性地进行技术构建。监控程序为命题-取样-检测-反馈-问责,监控方式主要有课程督导、课程评价、课程反馈。(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王中男,王宁[9](2009)在《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构建课程监控机制的国际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我们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审视国外相关作为,我们发现国外的课程监控机制主要有叁种类型:中央行政监控型、地方分权监控型、中央地方并重型。其中,课程监控机制呈现"中央行政监控"特色的国家主要有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课程监控机制呈现"地方分权监控"特色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课程监控机制呈现"中央地方并行监控"特色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09年01期)

课程监控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课程监控机制的组织设计是保障课程监控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从组织结构、组织权力、组织行为叁个维度,对已有的督导机构、教研机构、评估机构、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应有的专业中介组织进行了结构组合、权力配置和行为定位,意图厘清课程监控组织的类型、层次、职能以及行动方式,使课程监控机制更有效的发挥监督、指导、问责和调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监控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龙漫.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7

[2].代建军.课程监控机制的组织设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

[3].代建军.课程监控机制的运作机理[J].教育科学研究.2012

[4].王中男.课程监控机制: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必要性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1

[5].王爱玲.构建课程监控机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9

[6].王中男,章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构建——基于历史分析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09

[7].王中男.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策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

[8].王中男.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9].王中男,王宁.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构建课程监控机制的国际经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标签:;  ;  ;  ;  

课程监控机制论文-龙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