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论文-周意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论文-周意

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糖变异性,变异系数,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血管不良事件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论文文献综述

周意[1](2019)在《血糖变异性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出院后的远期血糖变异性与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动态监测125名ACS患者出院后1年内早晨的空腹血糖情况,计算血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并记录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变异系数与MACE发生的关系,使用ROC曲线检测CV对MACE的预后价值。结果:MACE发生率为15.2%,MACE的发生与血糖变异系数呈正相关(OR=1.461285,95%CI:1.202884~1.775295,P=0.000),与HDL水平呈负相关(OR=0.0091716,95%CI:0.0001229~0.6843306,P=0.033)。CV对MACE的发生有预测作用,截断值为18.4%。结论:远期血糖变异性是增加ACS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一项危险因素,应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减少血糖的波动水平。(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张小红,丁四清,肖涛,郭美英,向林军[2](2019)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年生存率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干预、延长其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可能影响其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评定,并采用Cox回归全变量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男性(HR=17.5,95%CI:1.382~221.6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52.57,95%CI:3.597~768.48)、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5.033,95%CI:0.367~69.05)、肌酸激酶同工酶(HR=11.12,95%CI:1.376~89.91)、肾衰竭(HR=0.115,95%CI:0.002~8.443)、行PCI术(HR=52.06,95%CI:3.82~709.68)、30天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HR=0.002,95%CI:0.002~0.036)是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年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合并有肌酸激酶异常、肾衰竭且未行PCI术患者的风险管理,重视30天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风险管理。(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期刊2019年10期)

李辉[3](2017)在《细胞色素P450 3A4+894C>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细胞色素P450 3A4(Cytochrome P450 3A4.CYP3A4)894C>T基因多态性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从而明确CYP3A4 894C>T基因多态性对PCI术后患者的药物治疗有无指导意义。方法:入选275例入住我院心内科的皖北汉族ACS患者,入院后每位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标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PCI术的治疗。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及服药7d后分别抽取每位患者肘静脉血并检测其运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R)。依据用药前后PAR差值≤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 CR),将患者分为CR组及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on-Clopidogrel Resistance NCR组);同时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检测每位入选患者CYP3A4基因894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通过PCI术明确每位患者的冠脉病变数目、部位及程度并计算其Gensini评分。患者出院后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12个月。结果:入选的275例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07例,平均年龄(62.9±10.9)岁。其中共有108例(39.3%)定义为CR,则CR组为108例,NCR组为167例;基因检测CYP3A4 894C>T位点,共分为CC、CT及TT型,其中CC型216人、CT型57人、TT型2人;且各自基因型在CR组和NCR组的人数及频率分别为88(81.48%)、19(17.59%)、1(0.93%)和128(76.65%)、38(22.75%)、1(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3A4基因多态性在CR组和NCR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S患者CYP3A4基因894C>T位点中出现T突变基因型与发生CR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差异(OR 1.359,P>0.05)。通过随访12个月后,CR组较NCR组均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再发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及心源性猝死等)(P<0.05),但与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多态性无关。结论: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多态性对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效应及心血管发生风险无明确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7-05-01)

张亮[4](2017)在《半量替格瑞洛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重疾病。随着老年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老龄化及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已经成为目前公认的导致ACS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ACS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ACS患者的标准药物治疗,但是合并CRI的ACS患者体内凝血机制异常,即在缺血风险的同时,又存在有出血风险。年龄被认为是最可能增加CRI患者出血风险的因素。因此,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剂量的选择面临极大的困难。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口服的环戊基叁唑嘧啶(CPTP)类ADP受体P2Y12抑制剂,它具有强效、快速及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等的特点。替格瑞洛本身即具有活性,不需要通过肝酶CYP2C19等基因的代谢转化,并且其代谢物AR-C124910XX也对P2Y12受体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不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在PLATO研究中对3237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亚组分析中已经证实替格瑞洛相比氯吡格雷而言可显着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终点复合事件(MACCE)的发生率。由于亚洲人群与欧美人群存在基因、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药物代谢产物比高加索人高30%~70%。来自日本的PHILO研究证实在ACS患者中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主要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相似,替格瑞洛总的严重出事件发生率较高。来自韩国的研究发现AMI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终点事件风险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相似,然而替格瑞洛组TIMI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着升高。一项来自韩国的研究发现90mg,2次/d的剂量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存在较大的日间变异反应,表明在抑制高峰可能出现出血风险,因此45mg,2次/d也许会更适合东亚人群。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半剂量替格瑞洛在高龄(≥7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发肾功能不全(CRI)患者中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为我国该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新的证据。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来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入选ACS并发CRI的患者93例,分为全剂量替格瑞洛组(全剂量组,n=48例)及半剂量组(n=45)。两组患者入选后均依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或者ARB,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全剂量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的标准治疗,即首剂负荷剂量180 mg,之后90 mg,每日2次。半剂量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首剂负荷剂量90 mg,之后给予45mg每日2次(在院期间由护士将药物掰为2半,出院后嘱患者自行掰开),并且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维持剂量至1年时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开始服药1周后进行ADP介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检测,随访至12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全因死亡构成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复合事件及心功能检测,记录随访期间发生各种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肝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占比及eGFR等基线资料均无显着差异,但半剂量组糖尿病患病率及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的占比均显着低于全剂量组(均P<0.05)。2.全剂量组患者服药1周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78.1%,半剂量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69.4%,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然而两组患者之间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小于50%的患者在全剂量组为3例(6.25%),半剂量组也为3例(6.67%)两组之间并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1.00)。3.随访1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其心功能。全剂量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0%±2%,半剂量组为49%±2%,两组之间并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4.全剂量组在1年内的MACCE单项或总发生率与半剂量组的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全剂量替格瑞洛组在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共发生9例(19%)(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支架内血栓0例,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3例、脑卒中1例及死亡2例),半剂量替格瑞洛组在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共发生6例(13%)(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支架内血栓0例,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1例、脑卒中1例及死亡1例)。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全剂量组共发生出血事件16例(33%)(鼻出血9例、皮下出血点3例、牙龈出血3例、眼结膜出血1例),半剂量替格瑞洛组共发生出血事件6例(13%)(鼻出血4例、皮下出血点2例、牙龈出血0例、眼结膜出血0例)。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胃肠道大出血等致死性出血事件。半剂量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剂量替格瑞洛组(P<0.05)6.全剂量组呼吸困难发生12例(25%),半剂量组呼吸困难发生9例(20%),两组之间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全剂量组中1例患者由于不能耐受呼吸困难而改为氯吡格雷,之后未再出现。结论:我国高龄(≥75岁)ACS并发CRI的患者中使用半剂量的替格瑞洛在降低MACCE方面可能和全剂量的替格瑞洛无显着差异,并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半剂量有同样的疗效,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李秀[5](2017)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1月后,血脂的达标情况以及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的影响;探讨强化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是否有益于控制此类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同时分析强化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123例,根据患者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的剂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 mg组、10 mg组及20 mg组,其中5 mg组43例,10 mg组40例,20 mg组40例。记录其临床基本特征、既往史、用药史以及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其入院时的血脂(TC、TG、LDL-C、HDL-C)、血糖、肝功能(ALT/AST)、炎性指标(如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肾功能指标(如SCr、BUN、e GFR、Cys-C)等化验结果。院外随访1个月,记录随访期间的MACE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记录1月后患者的血脂情况,并计算患者的血脂达标率;对比治疗前后炎性反应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叁组患者入院后的基线资料,如心率、血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肝肾功能情况、hs-CRP,Cys-c,PCI史及药物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1月后,叁组患者TC分别为(3.78±0.83)mmol/L、(3.58±0.79)mmol/L、(3.56±0.85)mmol/L,叁组患者TG分别为(1.67±0.77)mmol/L、(1.73±0.74)mmol/L、(1.82±1.01)mmol/L,叁组患者LDL-C分别为(2.06±0.69)mmol/L、1.87±0.64)mmol/L、(1.79±0.50)mmol/L。叁组患者TC、TG、LDL-C水平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10 mg组及20 mg组较5 mg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20 mg组与10 mg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1月后,叁组患者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27.91%、47.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3,P=0.036),但20 mg组与10 mg组相比,血脂达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0.535)。4.住院期间,叁组患者分别发生MACE事件为22例、18例、9例,20 mg组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5 mg及10 mg组(χ2=5.432,P=0.021);随访期间,叁组患者分别发生MACE事件为5例、5例、6例,叁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0.894)。5.随访1月后,叁组患者的hs-CRP水平分别(7.32±1.67)mg/L、(9.45±2.13)mg/L、(7.97±1.85)mg/L,叁组患者的WBC分别为(7.23±0.71)*10^9/L、(7.00±1.97)*10^9/L、(7.53±2.07)*10^9/L,叁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80±6.15)%、(62.19±5.57)%、(60.72±8.39)%.叁组间的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入院时均有下降(P<0.05),但叁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随访1月后,叁组患者的BNP水平分别为(153.75±19.84)ng/ml、(141.32±31.68)ng/ml、(109.64±22.37)ng/ml,较入院时均有下降(P<0.05),其中20 mg组比5mg及10mg组下降更明显(P<0.05)。7.随访1月后,叁组患者的e GFR水平分别为(93.75±19.24)ml/min/1.73m2、(89.68±24.03)ml/min/1.73m2、(99.78±20.45)ml/min/1.73m2;叁组患者的BUN水平分别为(5.62±1.59)mmol/L、(5.57±1.10)mmol/L、(5.90±2.01)mmol/L;叁组患者的Scr水平分别为(76.53±19.70)μmol/L、(76.09±16.96)μmol/L、(79.53±22.75)μmol/L;叁组患者的Cys-C水平分别为(0.83±0.22)mg/L、(0.93±0.31)mg/L、(0.92±0.29)mg/L;以上指标较入院时均无明显变化(P>0.05)。8.随访期间5 mg及10 mg组均未出现转氨酶升高>正常上限3倍者,20 mg组有2例患者出现ALT升高>正常上限3倍,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患者均未出现肌痛、肌溶解、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结论:1.瑞舒伐他汀可显着降低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TC、TG、LDL-C水平。其中20mg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显着优于5mg,但相比10mg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2.20mg瑞舒伐他汀能够减少ACS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但在随访期间并未表现出显着优势;3.瑞舒伐他汀能够减轻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炎性反应,但不同剂量组间无显着差异;4.20mg瑞舒伐他汀相比5mg及10mg的瑞舒伐他汀更能降低ACS合并糖尿病患者1月后的BNP水平;5.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1月对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无显着差异;6.随访期间,20mg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出现2例肝酶异常者,但不同剂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沈杨,王业勤,吕厚龙[6](2016)在《GRACE评分评价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全球急性冠脉综合症注册研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危险评分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3月在该院心内科连续入院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20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病史、体征、心电图变化、生化检查、冠脉病变情况治疗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GRACE危险评分,依据评分中规定将患者分为高危组52例、中危组78例、低危组70例,探究ACS患者GRACE评分同冠脉病变间的关系。结果 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的相关系数为r=0.376,P=0.001;高危组同中危组(89.43±21.22)、低危组(54.43±13.37)Geninis积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4、8.013;P<0.01);中危组(64.42±17.79)同低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37)。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示GRACE危险评分与Geninis积分的相关系数为r=0.335,P=0.007。结论 GRACE危险评分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间的正相关关系明显,可为ACS病变提供较高价值的预测。(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6年10期)

祝亚静[7](2016)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中hs-CRP与sOX40L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可溶性OX40配体(s OX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35例AC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剂量将其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各组基于对照组分别予相应剂量阿托伐他汀持续治疗4周。结果:阿托伐他汀各组血脂、血清hs-CRP、s OX40L降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不仅具有显着的抗炎、降脂效果,而且能够改善患者血清hs-CRP、sOX40L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理想,应予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6年09期)

陈一蕊[8](2016)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胎盘生长因子(PI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粘附蛋白-1(VAP-1)及hs-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分为AMI组和UAP组,各100例,选取SAP患者100例作为SAP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四组的血清PIGF、ICAM-1、VAP-1、hs-CRP含量。结果 AMI组PIGF为(22.6±5.7)pg/m L、ICAM-1为(112.3±23.4)ng/m L、VAP-1为(689.5±65.8)ng/m L;UAP组PIGF为(18.5±6.4)pg/m L、ICAM-1为(96.2±12.3)ng/m L、VAP-1为(613.5±54.7)ng/m L;SAP组PIGF为(11.5±3.2)pg/m L、ICAM-1为(48.9±10.3)ng/m L、VAP-1为(538.6±34.5)ng/m L;对照组PIGF为(4.3±1.2)pg/m L、ICAM-1为(17.9±10.6)ng/m L、VAP-1为(412.3±24.8)ng/m L。以上结果可知,AMI组、UAP组、SAP组血PIGF、ICAM-1、VA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hs-CRP为(16.8±4.5)mg/d L;UAP组hs-CRP为(12.5±5.3)mg/d L;SAP组hs-CRP为(8.7±3.2)mg/d L;对照组hs-CRP为(1.3±0.2)mg/d L。以上结果可知,AMI组、UAP组、SAP组血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GF、ICAM-1、VAP-1、hs-CRP在ACS患者的血浆中均明显升高,可作为ACS诊断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30期)

陈兰涛[9](2016)在《磺达肝葵钠干预前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内皮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磺达肝葵钠干预前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内皮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ACS患者8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磺达肝葵钠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观察组给予磺达肝葵钠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和ET-1分别为(102.39±28.97)μg/L、(148.96±7.05)pg/m L与对照组(124.08±24.86)μg/L、(122.86±6.12)pg/m L比较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27%与对照组15.91比较显着较低(P<0.05),观察组磺达肝葵钠干预前PLT、PT、APTT分别为(56.94±20.42)×109/L、(19.64±2.67)s、(42.67±5.16)s与干预24 h后(69.16±22.16)×109/L、(17.04±2.16)s、(40.08±4.19)s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磺达肝葵钠干预AC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恢复更快,治疗后不良反应率降低,凝血功能快速恢复正常,临床上有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洪骏,戴雯,吴嘉,王成,汪俊军[10](2016)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Grace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71例ACS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根据Grace评分,将ACS患者分为低危组(Grace评分≤108分)、中危组(Grace评分109~140分)和高危组(Grace评分﹥140分)3组,分别检测AC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和肌酐(Cr)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计算NLR,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ACS患者WBC、N(%)和NLR值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而L(%)结果则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ACS患者3个亚组中,高危组患者NLR结果高于中危组(P<0.05)和低危组(P<0.01),中危组高于低危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结果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26,P<0.05)。结论 ACS患者NLR结果与Grace评分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干预、延长其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可能影响其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评定,并采用Cox回归全变量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男性(HR=17.5,95%CI:1.382~221.6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52.57,95%CI:3.597~768.48)、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5.033,95%CI:0.367~69.05)、肌酸激酶同工酶(HR=11.12,95%CI:1.376~89.91)、肾衰竭(HR=0.115,95%CI:0.002~8.443)、行PCI术(HR=52.06,95%CI:3.82~709.68)、30天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HR=0.002,95%CI:0.002~0.036)是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年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合并有肌酸激酶异常、肾衰竭且未行PCI术患者的风险管理,重视30天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风险管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论文参考文献

[1].周意.血糖变异性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2].张小红,丁四清,肖涛,郭美英,向林军.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年生存率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

[3].李辉.细胞色素P4503A4+894C>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关系[D].蚌埠医学院.2017

[4].张亮.半量替格瑞洛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

[5].李秀.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不良反应[D].天津医科大学.2017

[6].沈杨,王业勤,吕厚龙.GRACE评分评价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临床应用研究[J].系统医学.2016

[7].祝亚静.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中hs-CRP与sOX40L含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

[8].陈一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

[9].陈兰涛.磺达肝葵钠干预前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内皮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6

[10].洪骏,戴雯,吴嘉,王成,汪俊军.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J].临床检验杂志.2016

标签:;  ;  ;  ;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论文-周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