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诗论文-邱瑰华,陈斯柔

女性诗论文-邱瑰华,陈斯柔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滁州,女性,现存诗文集,叙录

女性诗论文文献综述

邱瑰华,陈斯柔[1](2019)在《现存明清滁州女性诗文集叙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许多滁州女性着有诗文集,虽大多已散佚不见,但尚有十四位女性的二十种诗文集流传于世。本文就现存滁州女性诗文集的着者生平、卷数、版本、收藏、序跋等情况作一简要着录,既可见明清滁州女性现存着作之一斑,亦将有助于《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的编纂,有益于滁州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付琼[2](2019)在《女性诗空天蔚蓝》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舒婷、傅天琳、蓝蓝和她们的女性诗人朋辈组团“回家”——“家”落在广东四会。经过长时间筹备,2018年12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广东四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玉润四会——首届女性诗歌周”在四会举行。这里也成为倡导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1-11)

刘秀芬[3](2018)在《试论杜牧女性诗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牧是晚唐时期着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在诗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女性诗在其诗歌作品中的比例并不在少数,有的赞美杰出女性;有的表现贵族女性;还有不少征歌狎妓之作。杜牧女性诗创作原因与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和诗人的女性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杜牧女性诗特征主要表现为:立意明确,讽刺时局;政治视角,选材独特;辞藻华丽,感情真挚。(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8年12期)

陈超[4](2018)在《《红楼梦》钗黛二美的象喻符号探微——兼论闺阁中女性诗化的自我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作为全书的两位主要人物,以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保持着人物之间的张力,承载着不同的文学功能和美学意涵。曹氏利用易学体系与诗学文化分别为钗黛造像,建构起了二美对照的叙事模式。冷香丸的制作过程、蘅芜苑的庭园设计与服饰偏于冷调素白,将宝钗的人格符号指向了"白贲"这一爻辞的拟象,代表着她矜持内秀与不露风情的人格特质。红嘴鹦哥在我国诗学传统中,具有质洁物芳、才高言巧,却个性孤悲的人格寓意,在书中则成为了黛玉性灵的延伸与命运的隐喻。曹雪芹运用设色兴象、连类引譬的人物塑造手法,以及不同诗歌体式的情志表达功能,阐释了传统文化对"藏"与"露""正"与"变"两种人格特质的价值定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王琴[5](2018)在《围屋女性诗 客家先民史——评山歌剧《围屋月光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编山歌剧《围屋月光光》以客家女性演绎客家先民的历史,讲述客家人的生活,展现客家人的精神世界、品格情操。力图阐述客家人"我是谁?"的追问。本文从女耕女织、亦农亦商、守护家园的围屋女性展开客家先民的生活场景。以作为妻子、母亲、婆婆等女性角色呈现客家女性的博大胸怀,在官匪之间有民间的智慧。剧中围屋中的女性呈现母性的伟大,但也缺少女性自我视域的审视。(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8年02期)

林子雁[6](2018)在《袁枚的心机:17世纪女性诗会雅集图——《十叁女弟子湖楼请业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叁女弟子楼湖请业图》又称《随园十叁女弟子图》,是绘制于乾隆末年的一幅具有肖像性质的女子诗会雅集图。根据画卷尾跋所题,此画是袁枚(1716—1797)为记录西湖宝石山庄授业诗文之盛会,而嘱当时名家尤诏与汪恭合作完成,画中人物均有对照。画卷末端另裱有一幅由袁枚好友崔君所画的叁人小像,并有袁枚老人补题,言再修诗会,补画叁人(图1)。目前学界关于此画的研究与讨论仍十分单薄,少数研究者留意到此画,并对其做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期刊2018年02期)

游翠萍[7](2018)在《翟永明的女性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是"女性诗歌"的代表人物,又是女性诗学的积极倡导者,在当代女诗人中,翟永明是最突出的一位。从八十年代发表女性主义诗歌宣言《黑夜的意识》和组诗《女人》以来,翟永明在她的诗学论述、诗歌评论和诗歌写作中,一直不间断地对"女性写作"、"女性诗歌"发出自己的声音。翟永明的女性诗学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回避女权到正视女权、从关注心灵到关注词语的(本文来源于《星星》期刊2018年02期)

胡雨溪[8](2017)在《曹植的女性诗与意义研究论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曹植的女性诗与意义进行了研究,曹植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美女和怨妇两种,表达了诗人对明君、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用,建功立业,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0期)

朴美惠[9](2017)在《1980年代中韩女性诗意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在长期的儒家思想以及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影响下,女性一直承担着相夫教子、生儿育女的义务,尊崇着女子无才便是德。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女性不仅在思想上,行动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下,1980年代对于女性诗歌创作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再加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和韩国的军事政权下台,女性诗人们终于迎来了属于她们的春天。虽然中韩两国女性诗人在诗歌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呈现出了共同性。那么,1980年代中韩女性诗中主要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存在着什么样的共同点?虽然选择了相同的意象,但是两国长久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否会让她们对这些意象产生不同的阐释?1980年代中韩女性诗对两国有着怎样的意义?从以上问题为出发点,本论文以中国的翟永明和伊蕾、韩国的高静熙和崔胜子在1980年至1989年出版的诗集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与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方法,重点对黑夜(黑暗)、空间(卧室和坟墓)、女性身体叁个意象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笔者在第二章与第叁章分别论述了 1980年代中国和韩国女性诗的社会背景,发展条件,以及发展历程和特点。之后第二章分别论述了黑夜、卧室、女性身体(四肢、乳房等女性器官写作)意象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第叁章分别论述了黑暗,坟墓,子宫意象及它们的象征意义。第四章中主要论述了 1980年代中韩女性诗意象的异同点。首先,1980年代中韩女性诗人在诗创作中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接受以及根据两国国情不同的情况下,两国女性诗人对西方女性思想的运用。其次,两国女性诗人对同一意象的不同解读,论述重点在黑夜与黑暗、卧室与坟墓以及全身写作(女性器官)与子宫叁个意象的对比分析。本文通过对1980年代中韩女性诗的意象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1980年代对于中韩两国女性诗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对1980年代女性诗的发展,对于两国诗歌比较上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05-22)

张笛声[10](2017)在《贾平凹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诗化叙事比较——以《带灯》与《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贾平凹和莫言的小说中女性诗叙事特征很明显,本文以贾平凹与莫言的两部反映乡村女干部的小说《带灯》、《蛙》进行文本比较与细读,对二人在女性诗化叙事层面呈现的特质进行研究,主要从故事情节结构的传奇性叙事策略、女性形象的现世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诗意追求、独具个性的小说意象空间的建构叁个方面界定了两者的小说中女性诗化叙事的不同。(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2期)

女性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次,舒婷、傅天琳、蓝蓝和她们的女性诗人朋辈组团“回家”——“家”落在广东四会。经过长时间筹备,2018年12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广东四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玉润四会——首届女性诗歌周”在四会举行。这里也成为倡导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诗论文参考文献

[1].邱瑰华,陈斯柔.现存明清滁州女性诗文集叙录[J].滁州学院学报.2019

[2].付琼.女性诗空天蔚蓝[N].中国文化报.2019

[3].刘秀芬.试论杜牧女性诗及其特征[J].芒种.2018

[4].陈超.《红楼梦》钗黛二美的象喻符号探微——兼论闺阁中女性诗化的自我表达[J].社会科学论坛.2018

[5].王琴.围屋女性诗客家先民史——评山歌剧《围屋月光光》[J].艺海.2018

[6].林子雁.袁枚的心机:17世纪女性诗会雅集图——《十叁女弟子湖楼请业图》研究[J].中国书画.2018

[7].游翠萍.翟永明的女性诗学[J].星星.2018

[8].胡雨溪.曹植的女性诗与意义研究论述[J].北方文学.2017

[9].朴美惠.1980年代中韩女性诗意象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7

[10].张笛声.贾平凹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诗化叙事比较——以《带灯》与《蛙》为例[J].北方文学.2017

标签:;  ;  ;  ;  

女性诗论文-邱瑰华,陈斯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