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农村电网线路升级改造研究

现阶段农村电网线路升级改造研究

(六枝供电局553000)

摘要:本文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首先阐述了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特点,接着详细的分析了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难点,然后又研究了农村电网改造项目问题的原因,最后重点的提出了针对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管理

1.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特点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特点对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特点的分析有利于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确定,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有如下特点:

1.1农村电网改造投资政策性强,注重社会效益

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社会效益十分广泛,为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效益的发挥是持续的、长远的,而且,时间越长其效益发挥越显着。就目前评价条件看,许多潜在的社会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效果。而对于这些效益我们是难以预测的,或者即使能够预测,也难以达到准确,因此对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应该强化近期效益的评价。

1.2农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服务于生产生活的两重性

农村电力网是输送电力能源的载体,是农村生产和生活共同使用的基础设施。它不单纯为个别人、个别企业服务,而是为整个农村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电力主要用于四大块(以2012年数据为例)约50.67%用于乡镇企业生产,约24.2%用于居民生活照明,约13.13%用于农业排灌,约12%用于农村副业加工,农村用电量达到5636.85亿千瓦时,而这些电力都是由相互连接的农村电力网输送的。因此,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既对农民生活产生影响,又会作用于工农业生产,其社会效益是全面的复杂的。

1.3社会效益是项目的外部效益,是对项目以外的群体或环境造成的影响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外部效益,主要表现为农村电价降低,农民负担下降,农民生活质量、生产条件的改善,电力对地区经济的支撑,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推动,提高相关群体满意度做出的贡献等等。有些社会效益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比如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带来地区农民的减轻负担效果是可以统计计算的,而有些社会效益却是无形的,比如项目带来的生活上的方便,精神的愉悦,满意程度的提高等,而往往这些无形的社会效益却很巨大的,忽视这些效益的存在,就不能全面公正准确地评价出项目社会效益。

2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难点

2.1农村电网负荷特性造成电网改造技术与经济上的矛盾

农村用电峰、谷矛盾突出,季节性强呈现出与城市不同的负荷特性,给配变容量的匹配制定带来一定的干扰和难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报装大用电小,长期处于低谷用电,造成变压器损耗大;季节性强,一到用电高峰时期负荷猛增,且持续时间较长,要求配变具有一定的负荷供应能力,不能降低容量选型。

2.2户内整改与农网改造不同步造成的安全问题

大部分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户户内配线界面偏小,接线混乱,导线使用多年绝缘老化破损现象严重,有些甚至采用胶质线和花线作为主配电线,一旦用上较大容量的家用电器,导线过热熔断是常见的现象。

2.3农网电量小而负荷波动大

农村供用电量相对较少,用电需求季节性强,用电类别单一,多为晚上照明用电,供需波动幅度大。送电距离远,送电功率小,输送电能量少、农网变电设备和线路的利用率低,造成农网的供电成本偏高,经营效益偏低甚至亏损,农电规模效益差。

3农村电网改造项目问题原因分析

3.1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投资决策的原因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最终的决策结果是由领导、专家、技术人员等一个集体做出的,但是在此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由于对群体决策中的群体决策的思维,群体决策中的难产问题等的规律认识不够,造成了整个决策过程的不规范,决策结果出现偏差等。在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实施之前,根据实际需要做了一定程度的可行性研究,但是,其所做的可行性研究不是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的要求和规范来进行的,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甚至有些项目和环节根本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招标过程中,招标方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招标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存在与发生,因而也就没有对各种风险进行有预见性的控制,从而给后来的项目的顺利的实施造成了障碍与阻力。

3.2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管理原因

由于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并且对农村用电户实行四到户管理,将使农村供电组织面临电力营销、配电网管理和到户服务的业务工作量的大量上升,增加大量的劳动投入。农村集体资产按规定移交供电企业管理,农网改造的农村电网将由供电企业负责运行维护,大量的设备折旧将增加供电成本的支出。农村电力实现营销到户后,低压网损将由供电企业承担,直接影响供电企业销售收入等等。所有这些供电成本的增加都将在城乡电网中分摊,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目前城市用电价格不但降不下来,反而面临巨大的涨价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城市用户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抵触和反对。

3.3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投资绩效原因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投资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效果评价,但其只是应用一些指标进行了计算,所用的理论、方法相对较简单,不能反映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特性,没有体现出项目投资过程中灵活性价值与战略价值,因而其评价的结果也就没有真正揭示电网改造项目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整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完成以后,总体上没有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后评估。因而,没有从整体上对电网改造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

4完善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管理工作的对策

4.1加强标准设计应用,实行标准化管理

要加速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电网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实现电网安全、优质、高效运行,只有以标准化管理作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去改造建设电网,使电网达到标准化、系列化要求,才能有效地提高电网安全优质供电,促进节电降损增效工作的有效开展。

4.2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供电企业应广泛征求乡、镇政府的意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在民间进行宣传提高广大农村客户对农网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争取上下充分理解,用电客户积极参与和支持的良好建设氛围。

4.3合理确认无功补偿方式,提高电网功率因数

根据已知的无功容量缺额制定补偿配置方案。本着“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则实施无功容量优化配置。

(1)变电站集中补偿。在变电站低压侧母线上安装电容器组和投切装置,根据无功负荷的大小投切电容器组。这种补偿方式能够减少变电站高压侧输电线路传输的无功功率,降低高压输电网络的无功损耗,但不能减少配电网络的无功损耗。

(2)配电线路的分散补偿。在10kV配电线路上,选择好补偿最佳位置和最佳容量后,在对应线路上分别安装电容器组,进行无功负荷补偿。

(3)配电变压器的随器补偿。在配电变压器的二次侧,安装一定容量的电容器,与变压器同投同切,主要是用来补偿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4)电动机的随机补偿。将电容器与电动机并联,同用一套控制装置投切,用来补偿电动机自身需要的无功功率。

(5)低压集中补偿。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安装电容器组,用来补偿配电变压器的无功损耗以及补偿配电线路上用电设备不足部分的无功损耗。这种补偿方式适用于低压供电半径短、负荷集中的地方或不适宜就地补偿

结语

农村电网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经济发展,电力先进”,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德政工程与民心工程。相信通过改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同时加强供电企业管理及争取地区党政政府更多的支持,必然能将农村电网改造做出卓越的成效,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电网基础。

参考文献

[1]向保林,魏涤非,冷玉奇.以农村电网改造为契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1(8)

[2]朴在林,杨涛,南俊星.农村电网改造中若干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1(2)

[3]韩成浩,周春涛.农村电网改造与用电质量问题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09(6)

[4]丁超,张娟.试析农村电网改造的思路和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标签:;  ;  ;  

现阶段农村电网线路升级改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