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素养论文-张海波

网络媒介素养论文-张海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媒介素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素养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媒介素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波[1](2019)在《广东省中小学生网络安全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探索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儿童触网低龄化,中小学生的网全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快推进中小学生网络安全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迫在眉睫。一、儿童网络安全问题的叁大特点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相关儿童网络安全热点事件的分析,我们将目前儿童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叁个字:广、深、小。一是范围越来越广。以前(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李冰[2](2019)在《网络时代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技术强势推动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信息传递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自主性等特点,深受当代学生的青睐。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获取大量信息。但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对负面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被社会舆论所左右,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提升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是培养社会(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8期)

张争伟,周骏,孙长月[3](2019)在《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提出培养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媒介素养认知、陶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情感以及规范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实践。(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8期)

周晓艳[4](2019)在《“网络强国”背景下西藏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网络强国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速推进,西藏地区面临着新媒体环境下建设网络良好生态、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任务,西藏高校的人才培养也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藏高校广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通过因地制宜构建有层次、有特色、有平台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提升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媒介信息选择判断能力、理解评估能力和生产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健康的媒介生活理念和掌握一定的媒介传播技能。(本文来源于《西藏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李雯汶[5](2019)在《关于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具体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剧增。但通过实证调查,当代青少年对网络媒介的认识有所偏差,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载体,通过可行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迫不及待的任务。(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陈小普[6](2019)在《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特征及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特征及相关性。方法:运用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量表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对32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存在显着的生源地差异(t=2.510,P<0.05)和非常显着的年级组差异(t=2.675,P<0.01),网络认知素养存在显着的专业差异(t=2.257,P<0.05);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存在非常显着的性别差异(t=2.590,P<0.01)、年级组差异(t=-0.474,P<0.01)和极其显着的专业差异(t=-3.503,P<0.001);③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存在非常显着的负相关(r=-0.197,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存在非常显着的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彤,戴丹[7](2019)在《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建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新阵地,网络思政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从媒介认知能力、媒介使用能力、信息消费能力、信息生产能力、参与互动能力、媒介素养教育能力等六个方面构建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结构,做好网络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刘洋[8](2019)在《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和媒介素养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新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索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和媒介素养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较低;不同网络使用偏好的大学生其媒介素养各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同,同时,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亦影响着其网络使用偏好。(本文来源于《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丁晓英[9](2019)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培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它们在传播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不良信息的泛滥,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引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已经势在必行。从挖掘教材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创新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教学手段和构筑网络媒介素养教学评价体系叁方面出发,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9年08期)

曾昕[10](2019)在《积极公民与娱乐性参与——网络亚文化视阈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推动了青年文化的多样性,给青少年参与社会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青少年亚文化也成为了网络平台上颇具活力的文化景观。本文将青少年亚文化研究与媒介素养理论相结合,选取青少年以亚文化方式参与社会议题的相关案例,论述突出风格化、个性化的表达推动公共议题发展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参与能力进行重新思考,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应具有与亚文化相结合的内容,从青少年的媒体权利出发,协助青少年通过自己熟悉的文化形态参与公共议题,在公共事务中发挥更大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视听》期刊2019年08期)

网络媒介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网络技术强势推动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信息传递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自主性等特点,深受当代学生的青睐。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获取大量信息。但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对负面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被社会舆论所左右,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提升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是培养社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媒介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波.广东省中小学生网络安全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探索实践[J].中国信息安全.2019

[2].李冰.网络时代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3].张争伟,周骏,孙长月.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

[4].周晓艳.“网络强国”背景下西藏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路径探索[J].西藏教育.2019

[5].李雯汶.关于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具体措施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

[6].陈小普.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特征及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7].刘彤,戴丹.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建构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

[8].刘洋.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和媒介素养的关系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9].丁晓英.初中道德与法治培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9

[10].曾昕.积极公民与娱乐性参与——网络亚文化视阈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J].现代视听.2019

标签:;  ;  ;  ;  

网络媒介素养论文-张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