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公园论文-孙媛

租界公园论文-孙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租界公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日租界,近代天津

租界公园论文文献综述

孙媛[1](2019)在《近代天津日租界大和公园区域空间规划及景观元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的公园制度源于西方,在其本国落地几十年后作为一项先进设施被"转译"到其海外领地——天津日租界。作为一项被"转译"的设施,大和公园的形成与发展与日本本国的公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域内的建筑功能以及造园风格不仅受到其母国的影响,也表现出"转译"过程中的适应性。通过对大和公园区域早期规划、建设过程、景观元素和公共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探析近代天津乃至近代中国混杂现代性城市景观的形成背景,解析近代公共空间的现代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05期)

孙媛[2](2019)在《近代天津日租界大和公园的建设背景及造园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租界公园是近代中国城市出现的新型公共空间,既具有现代性意义又具有殖民主义特点。天津日租界大和公园从规划设计到空间形态,反映出日本当时较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公园内具有文化特点的建筑和仪式性的空间又体现出其殖民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天津大和公园建设背景、空间形态、功能活动方面的分析,探析政治、文化、社会背景对物质空间的作用与影响,分析大和公园独特空间形态的形成动因。(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9年04期)

毛晨悦[3](2016)在《从天津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 Park看租界公园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园作为中国近代城市的一种新型公共空间,其建设和推进普遍认为经历叁个阶段:租界公园的产生、私园共用和政府对公园文化的认可。租界公园的产生标志着西方公园文化在中国本土的引入。本文以天津维多利亚公园为例,追溯租界公园的产生、发展、转变过程,探索中国近现代早期公园发展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6年10期)

孟瑾,陈良[4](2014)在《有机更新与持续发展——天津原租界公园发展对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概述天津原租界公园发展历程,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提出其存在问题,总结出遵循佛罗伦萨宪章;保留租界公园原有形态和肌理;采用动态保护理念;融合市民生活;补充、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利用植物实现环境再生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对未来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建设与历史风貌保护的关系,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延续城市文脉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4-09-11)

张安[5](2013)在《上海原租界公园变迁(1845—1943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探明上海原租界公园的总体变迁特征为目的,同时致力于保护与管理近现代历史公园所必不可少的资料收集整理。从公园规划立地、分布趋势、规模、类型及设施发展过程等方面对于公共租界及法租界公园的变迁特征予以了综合考察。总体上,租界公园在规划立地上,呈行政商业区域至商住、居住工业区域的布局特征;在分布上,呈点状分布至线形、分散性面状的趋势;在规模上,呈小型至大型、中小型公园的特征;在类型上,呈一般公园至综合公园、儿童公园的特征;在公园的设施建设上,经历了由初始的基础设施转变为通过规划分区的设施配置以及伴随着改扩建的设施增设.最后至儿童游戏设施的变迁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3-10-26)

王艳莉[6](2013)在《20世纪上半叶上海公共娱乐空间研究——以租界的公园、剧院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20年代末起,上海租界的公园、剧院等娱乐场所为居住在上海的公众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统休闲的空间。享有"远东第一"美誉的上海工部局乐队,借助这些娱乐空间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传播西方音乐起了重要作用。这些原本服务于外侨的娱乐空间逐渐向中国社群开放,真正实现公众娱乐的功能。租界的公园、剧院呈现中西方音乐作品,展示中西方音乐家风貌,这为中西方音乐文化互视、交流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臧轶楠,宋永红[7](2013)在《租界文化对天津近现代公园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文化,曾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北方最为繁华的"徽府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和辉煌。现从沿袭天津租界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依托于天津租界而形成的现代公园的文化内涵,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进行完美展现。(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3年02期)

吴恒[8](2012)在《“华人与狗”与“‘华人'与‘狗'”——以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为中心重新检视近代上海租界公园歧视华人的史实与传闻》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工部局年报》及《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公园园规制定者的会议原始档案重新检视了上海公共租界外滩公园是否有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示的争论,通过考察史料记载间的差异、华人入园的史实、园规原文及两次修订版措辞的变化等,认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并非租界当局颁布的公园园规,虽不能完全排除其作为牌示存在的可能,但那应是公园门卫的个人行为,且持续时间较短,不能代表上海百年租界史中租界当局对华的一贯态度——"华人不得入内"的歧视的确存在,但歧视程度并非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般在公共场合将"华人"与"狗"单独并列之大。并复原了此一存在尚无定论的牌示是如何"层累地"成为近代中国的民族集体记忆的历史过程。(本文来源于《近代史学刊》期刊2012年00期)

冯培明[9](2012)在《租界公园——西方现代体育的展示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近代租界公园和西方现代体育在我国的发展脉络,本研究认为租界公园与现代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租界公园与体育场的结合成为我国公园发展的模板,也成为城市体育场的最初载体.租界公园是现代体育传播的重要平台,也对我国现代公园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张亦弛[10](2010)在《天津首座英租界公园——维多利亚花园》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多利亚花园(今解放北园)位于天津市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始建于1860年,是天津首座英租界公园。全园采用规则式布局,在建筑、植物造型等方面具有典型的折衷主义特征。园内曾有戈登堂、火警钟、欧战纪念碑等物,皆为天津一时地标。该园作为天津首座租界公园,在规划设计、风格样式、植物配置及公园管理等方面对后世园林都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期刊2010年05期)

租界公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租界公园是近代中国城市出现的新型公共空间,既具有现代性意义又具有殖民主义特点。天津日租界大和公园从规划设计到空间形态,反映出日本当时较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公园内具有文化特点的建筑和仪式性的空间又体现出其殖民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天津大和公园建设背景、空间形态、功能活动方面的分析,探析政治、文化、社会背景对物质空间的作用与影响,分析大和公园独特空间形态的形成动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租界公园论文参考文献

[1].孙媛.近代天津日租界大和公园区域空间规划及景观元素研究[J].中国园林.2019

[2].孙媛.近代天津日租界大和公园的建设背景及造园特点[J].装饰.2019

[3].毛晨悦.从天津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Park看租界公园的转型[J].艺术科技.2016

[4].孟瑾,陈良.有机更新与持续发展——天津原租界公园发展对策探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2014

[5].张安.上海原租界公园变迁(1845—1943年)[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2013

[6].王艳莉.20世纪上半叶上海公共娱乐空间研究——以租界的公园、剧院为中心[J].艺术研究.2013

[7].臧轶楠,宋永红.租界文化对天津近现代公园形成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3

[8].吴恒.“华人与狗”与“‘华人'与‘狗'”——以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为中心重新检视近代上海租界公园歧视华人的史实与传闻[J].近代史学刊.2012

[9].冯培明.租界公园——西方现代体育的展示窗[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张亦弛.天津首座英租界公园——维多利亚花园[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

标签:;  ;  ;  ;  

租界公园论文-孙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