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论文-田承先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论文-田承先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一体化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论文文献综述

田承先[1](2019)在《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存在的问题已经受到各方的关注,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导致阻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城市和乡村形成一种紧张的关系,尤其是叁农问题更加需要快速解决。由此可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篇文章针对城乡一体化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9年21期)

吴海良[2](2019)在《党建统领铸底色 凝心聚力绘民欣》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民欣街道办事处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全力打造多彩“民欣”。该办事处紧紧围绕全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抢抓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在发展经济、(本文来源于《商丘日报》期刊2019-01-16)

王寅龙[3](2018)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全媒体王寅龙报道 10月12日获悉,今年以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叁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今年春节、国庆节期(本文来源于《开封日报》期刊2018-10-15)

邓婕[4](2018)在《基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视角下,讨论适合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主要特征的研究基础,指出在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金融模式的发展核心思想与基本思路,并指出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18期)

郭志刚,张庆年,张秀侠[5](2018)在《城乡公交一体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适应性内涵的角度出发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Entropy法确定权重,基于模糊集对分析模型对城乡公交一体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适应性评价,实例计算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可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8年03期)

冯晓晓[6](2018)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确权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土地确权工作为切入视角,以土地产权理论、农民行为理性假说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上海市土地确权的现状,并对本次土地确权工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进行分析。选取农户土地流转、就业增收两个指标来衡量土地确权工作的经济效应,选取农户满意度、农户权利保障来作为土地确权工作社会方面效应的衡量指标。深入探讨了影响土地确权工作经济、社会效应的关键因素,为完善土地确权颁证提出对策建议。经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关于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的作用,有84.19%的农户认为其是存在的;74.44%的农户认为土地确权对其就业增收具有积极作用,农户所在镇、农户承包期限短等五个变量显着影响土地确权对农户土地流转的作用。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农户是否信任镇政府和村委会农户对土地确权的满意度、土地确权工作是否损耗农户时间、土地确权工作很规范、农户土地承包期限短这六个变量显着影响土地确权工作对农户就业增收的作用。第二,农户对本次土地确权一村一方案和镇干部村干部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关于土地确权方案,60.53%的农户是“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而对镇政府干部及村干部,63.54%的农户也持有满意的态度;农户对土地确权工作整体是比较支持的。农户年龄、学历变量、成员政治面貌、农户耕地数量、了解程度、支持态度、确权面积变化、确权纠纷解决情况等这些变量正向显着影响农户满意度,行政村变量反向显着影响农户满意度。第叁,土地确权工作对农户权利保障的作用方面,83.00%的农户认为是有作用的,农户是否信任镇政府和村委会、农户对土地确权的了解程度、农户积极配合确权工作及土地确权协商不容易这四个变量显着影响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对农户土地权利保障的作用。本研究有七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这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所用的方法,对土地确权、确权产生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当前确权产生效应的研究角度、逻辑线索及研究缺陷,确定本文研究视角。第二章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部分。梳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经典理论的核心观点,基于本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指导本研究顺利进行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思想,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主要介绍了上海市土地确权的现状,该部分主要是对上海市的土地确权的发展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通过分析上海市土地确权的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本研究打好现实基础。第四章是土地确权工作的经济效应分析,该部分研究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产生的经济效应,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土地确权对农户土地流转、农户就业增收的效应。第五章是土地确权工作的社会效应分析,主要研究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产生的社会效应,依据大样本问卷调查展开分析,通过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土地确权的社会效应。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及完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对策建议,本部分主要是基于第四章、第五章实证分析的结果,并结合上海土地确权的实际情况,研究探讨土地确权颁证的对策建议。第七章是总结与展望,该部分在全面归纳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具体思想观点和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展望,并且指明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01)

袁文英,王勇[7](2017)在《制约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制约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影响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长过快,惯性大;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就业技能单一;乡镇企业发展严重不足,布局分散,制约了劳动力就地转移;城乡一体化发展滞后;农业生产力低下,经济结构严重滞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适应西北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改革的主要方面表现为耕地锐减和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农村土地的不当征用问题。(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7年36期)

韩连贵,李铁君,刘春生,朱晓光,吴习丰[8](2017)在《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强化、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方略规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至2017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组织开展全国农民群众保障粮食供给,端住中国的饭碗,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依法保障农村农民群众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权益,促进现代产业化、基地化生产规模经营,全方位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扶贫攻坚综合开发治理方略包括十一方面:一是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强化、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同心协力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完善农村经济社会体制要求;叁是努力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林牧渔各业产品生产供需平衡;四是组织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牧渔各业生态环境建设;五是组织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公共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人居环境建设;六是组织构建农村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供产销产品流通产业链体系;七是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监督管理体制、保持农业生产经营建设土地占用与补充平衡;八是组织引导农村脱贫致富综合开发治理、科学精准扶持建设;九是组织推行农村文教、卫生医疗、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是加强农村财税金融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十一是组织加强农村民主自治、法律法制、脱贫增收致富之路建设,达到2020年共同构建脱贫增收致富奔小康之路方略。(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7年57期)

王亚文[9](2017)在《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迎来全面转型期,增速放缓,改革走到了攻坚克难的十字路口,需全面深化,在新常态景下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目标,有赖于释放广大农村的经济增长潜力、产业后发优势等,而要释放这些潜力,必须加速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推进其发展,需要战略的整体谋划、路径的深入探寻,而这一切的首要前提是对其动力机制进行准确把握,才能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动力机制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从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两个角度剖析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城乡统筹奠定了夯实的物质基础,但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待缩小、城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城乡教育的公平性有待提升、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有待均衡、城乡生活方式的二元格局有待改变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城镇辐射能力有限、工业反哺力度不足、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信息化带动作用不强。(2)在对四化协同推进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作用机理进行解析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客观判断动力机制内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据此绘制因果关系图将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表现出来。结果表明:动力机制中的“源”(四化变量)与“汇”(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变量)正方向变动;四化主要通过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民文化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进而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产生推动作用。(3)通过绘制系统流图、估计变量式组构建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和政策模拟,结果表明:在无调控状态下,陕西省的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文化差距、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在未来一段时期均呈缓慢下降态势,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在有调控状态下,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且发现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化、城乡人口迁移、工业科技、城乡产业转移、信息技术、工业发展、信息资源、信息产业发展对其推动效应依次递减。(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乔明亮,石生华,刘利军[10](2016)在《打造全国同类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11月份,农业部批准朔州市成为全国首批、山西首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建设试验课题。根据国家对改革试验的总体要求,朔州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创新、封闭运行、风险可控、分步推进的原则,确立了改革试验的目标:逐步建立(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6-12-30)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民欣街道办事处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全力打造多彩“民欣”。该办事处紧紧围绕全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抢抓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在发展经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田承先.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J].今日财富.2019

[2].吴海良.党建统领铸底色凝心聚力绘民欣[N].商丘日报.2019

[3].王寅龙.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N].开封日报.2018

[4].邓婕.基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

[5].郭志刚,张庆年,张秀侠.城乡公交一体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8

[6].冯晓晓.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确权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7].袁文英,王勇.制约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

[8].韩连贵,李铁君,刘春生,朱晓光,吴习丰.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强化、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方略规程[J].经济研究参考.2017

[9].王亚文.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10].乔明亮,石生华,刘利军.打造全国同类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N].山西日报.2016

标签:;  ;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论文-田承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