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运动论文-唐小英

承重运动论文-唐小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承重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动项目,膝关节,受力分析,刚体力学

承重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唐小英[1](2017)在《运动项目选择的生物力学研究——从膝关节承重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膝关节承重的视角对运动项目选择进行研究,在膝关节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膝关节承重的生物力学模型。选取10个运动项目进行考察,通过运动实验获得运动相关参数,计算出各运动项目膝关节承重的峰值大小及平均值。结果显示,太极拳、爬山项目膝关节承重较大,游泳、步行膝关节承重较小,跑步、球类等项目膝关节承重处在中间位置。在此基础上给出各年龄组运动项目选择建议。(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徐东红,尚霄东,王培良,王惠芳[2](2014)在《承重运动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承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74例,随机分为承重运动治疗组1(56例,承重运动40min/d)、承重运动治疗组2(58例,承重运动80min/d)与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干预8个月。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B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者腰背痛症状。结果:每日行80min承重运动疗法的患者股骨颈BMD较治疗前明显提升,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每日行40min承重运动及常规治疗不能提升股骨颈BMD并缓解腰背痛症状。结论:承重运动训练需达到一定时间才能对脑卒中患者的骨质疏松症产生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21期)

黄坤,温建明,冯奇[3](2013)在《悬索承重梁索耦合结构的垂向运动动力学模型及主共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建立了描述结构大变形和主缆初始曲率产生的几何非线性对系统动力学影响的悬索承重梁索耦合结构垂向运动动力学偏微分方程组。通过Galerkin方法一次截断把偏微分方程组化为时域上的两自由度常微分方程组。使用多尺度法得到简谐激励下常微分方程组主共振时的一次近似解。结果显示,当外激励仅激发低频或高频主共振时,系统的振幅随激励的幅值或激励频率的变化出现突然的跳跃。当激励同时激发低频和高频主共振时则有两种情况:1)若固定高频激励幅值和频率,则系统的低频和高频振动成分的振幅随低频激励参数变化同时增加或减小;2)若固定低频激励的幅值和频率,则系统的低频和高频振动成分的振幅随高频激励参数变化以相反的趋势变化。即高频振动幅值增大时,低频振幅减小,反之亦然。(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3年02期)

刘玉盛,吴斌,费军,谈诚,赵东明[4](2010)在《运动锻炼对30d-6°头低位卧床所致承重骨丢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下肢肌力锻炼和功率车锻炼对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骨丢失的防护效果,为筛选航天员暴露于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运动锻炼方法提供参考。方法15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下肢肌力锻炼组和功率车锻炼组,每组5人,在30 d-6°头低位卧床期间,两个运动锻炼组共进行了25 d(次)的运动锻炼,下肢肌力组每天锻炼16~18 min,功率车组每天锻炼30 min。分别于卧床前和起床后测量了全身骨密度(BMD QDR-4500/W Hologic)和腰椎骨小梁比值(CTPhilips-Mx-8000)。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以后全身骨矿含量显着下降(P<0.05)、左髋总骨密度和右髋大转子骨密度显着下降(P<0.01),第2~4腰椎骨小梁比值显着下降(P<0.05),功率车锻炼组虽然全身骨密度显着增加,但是第3~4腰椎骨密度却显着下降(P<0.05),下肢肌力锻炼组全身和腰椎及髋部等承重部位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均无明显下降。结论30 d-6°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腰椎和髋骨等承重部位明显的骨丢失,功率车锻炼方法不能改善腰椎部位的骨丢失,下肢肌力锻炼方法对于维持全身和承重部位的骨密度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该结果将对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失重对抗措施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0年01期)

史达,袁浩[5](2007)在《外展承重运动塑形联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外展承重运动塑形联合中药及牵引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85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外展承重运动塑形联合中药及牵引疗法,随访1 -7年,进行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价。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优40.0%(34髋),良50.6%(43髋), 可8.2%(7髋),差1.2%(1髋),总优良率90.6%;影像学疗效评价结果:优87.0%(74髋),良11.8% (10髋),可1.2%(1髋),差0%(0髋),总优良率98.8%(84髋)。结论:外展承重运动塑形联合中药及牵引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功能,预防进一步塌陷。(本文来源于《2007北京·国际骨坏死、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疾病学术论坛专辑》期刊2007-06-01)

陈巧玲[6](2005)在《运用外展承重运动塑形疗法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对33例运用外展承重运动塑形疗法(简称塑形疗法)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观察,总结了该治疗方法的护理,认为制作合适的小儿下肢外展支架,指导患儿规范配戴支架和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练,是配合医生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期刊2005年22期)

崔永锋,袁浩[7](2005)在《袁氏外展承重运动塑形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塑形疗法在股骨头坏死(ONFH)治疗中的作用及使患者早期负重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ONFH患者的67个髋关节在行各种保髋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同时,按照塑形疗法的指导原则,早期在塑形疗法指导下进行外展承重功能锻炼,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对治疗前、后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64髋塌陷改善或塌陷无加重,优良率为95.5%。结论塑形疗法可使ONFH患者早期负重而不会使病情恶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05年21期)

董荣菂,刘玉盛,孙洪义[8](2002)在《非承重运动对抗骨质退行性改变的功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 在临床医学中,许多损伤和疾病的治疗需要患者持续卧床一段时间,由此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废用性改变,使机能损害变得更为广泛和严重。尤其是作为运动系统的核心器官,骨的变化相对缓慢而隐蔽,病程容易被忽视。如果骨质退行性改变没有得到及时注意并进行相应治疗,可能使肌肉、(本文来源于《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2-11-01)

董荣菂,刘玉盛,孙洪义,陈珑[9](2002)在《非承重运动对废用性骨萎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临床医学中,许多损伤和疾病的治疗需要患者持续卧床一段时间,由此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废用性改变,使机能损害变得更为广泛和严重。尤其是作为运动系统的核心器官,骨的变化相对缓慢而隐蔽,病程容易被忽视。如果废用性骨萎缩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使肌肉、关节等器官受到更大的损害。因此,在卧床期间选择相应的医疗体育进行预防和矫治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以12名男性青年志愿者为受试对象,通过卧床21天,逐步造成股骨废用性萎缩。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期刊2002-06-30)

吴鹭萍[10](1998)在《老年妇女承重运动与骨密度和跌跤的相关对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运动方案对绝经后妇女骨骼影响的研究得出不同结论,但极少有特别针对老年妇女的研究。本文报告一组人群承重运动的对照试验。对象与方法和结果排除有骨骼疾病或对骨骼有影响药物治疗的对象后,随机将平均年龄64.5岁的118名志愿者分成补钙组(每日1000mg,如碳酸钙)与补钙加运动组。每6个月用计算片数的方法监(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期刊1998年06期)

承重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承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74例,随机分为承重运动治疗组1(56例,承重运动40min/d)、承重运动治疗组2(58例,承重运动80min/d)与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干预8个月。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B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者腰背痛症状。结果:每日行80min承重运动疗法的患者股骨颈BMD较治疗前明显提升,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每日行40min承重运动及常规治疗不能提升股骨颈BMD并缓解腰背痛症状。结论:承重运动训练需达到一定时间才能对脑卒中患者的骨质疏松症产生治疗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承重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唐小英.运动项目选择的生物力学研究——从膝关节承重的视角[J].体育科技.2017

[2].徐东红,尚霄东,王培良,王惠芳.承重运动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

[3].黄坤,温建明,冯奇.悬索承重梁索耦合结构的垂向运动动力学模型及主共振分析[J].工程力学.2013

[4].刘玉盛,吴斌,费军,谈诚,赵东明.运动锻炼对30d-6°头低位卧床所致承重骨丢失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0

[5].史达,袁浩.外展承重运动塑形联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C].2007北京·国际骨坏死、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疾病学术论坛专辑.2007

[6].陈巧玲.运用外展承重运动塑形疗法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

[7].崔永锋,袁浩.袁氏外展承重运动塑形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

[8].董荣菂,刘玉盛,孙洪义.非承重运动对抗骨质退行性改变的功效[C].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2

[9].董荣菂,刘玉盛,孙洪义,陈珑.非承重运动对废用性骨萎缩的影响[C].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2002

[10].吴鹭萍.老年妇女承重运动与骨密度和跌跤的相关对照试验[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8

标签:;  ;  ;  ;  

承重运动论文-唐小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