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与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周勋

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与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周勋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工程管理展开分析,明确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应用BIM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并分析了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如何使用BIM技术,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管理;施工成本;控制

前言

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产业的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孕育了多种施工管理方式与施工工艺新形式。其中,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运用,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添加了新的生机与动力。

1、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1BIM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将BIM技术应用于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则可以避免许多问题,因为Revit软件具有三维设计特点,使结构设计师可直观地感受构件内部的配筋情况,发现配筋中存在的问题。

Revit软件中的结构模型是由建筑模型导入并修改而来的,但建筑模型中的楼板外墙等构件还都是一个整块,须将连续的结构体拆分成独立的构件,以便深化加工。

预制构件的分割,须考虑到结构力量的传递、建筑机能的维持、生产制造的合理、运输要求、节能保温、防风防水、耐久性等问题,达到全面性考虑的合理化设计。在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预制构件应符合模数协调原则,优化预制构件的尺寸,实现“少规格、多组合”,减少预制构件的种类。

构件拆分完毕后对所有的预制构件进行配筋。预制构件种类较多,配筋较复杂,工作量相当大。但因之前在建筑建模时BIM采用的是参数化模块设计,这就使后续的结构构件配筋变得方便快捷。钢筋的参数化建模是指在Tekla软件中开发自定义、可满足预制构件配筋要求的参数化配筋节点。通过Tekla软件开放的节点库建立了一系列的参数化配筋节点,并通过调整参数对构件钢筋及预埋件进行定型定位,实现对构件的参数化配筋,并将二次开发的参数化构件都保存在组件库中,供随时调用。通过参数化方式配筋,简化了繁琐的配筋工作,保证了配筋的准确性,提高了整体效率。

1.2碰撞检查

预制构件经过深化设计可保证每个构件在施工现场都能准确安装,不发生错漏碰缺。但一栋普通的产业化住宅,其预制构件极多,要保证所有的预制构件在现场拼装不出现问题,可依靠BIM技术,快速准确地在BIM模型中事先消除可能发生在现场的冲突与碰撞。

通过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将只有专业设计人员才能看懂的复杂的平面内容,转化为一般工程人员可以很容易理解的3D模型,能够方便直观地判断可能的设计错误或者内容混淆的地方。通过BIM模型还能够有效解决在2D图纸上不易发现的设计盲点,找出关键点,为只能在现场解决的碰撞问题尽早地制订解决方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1.3BIM在建造过程中的应用

1.3.1基于BIM的预制建筑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住宅产业化项目通过深化设计后,就进入建造阶段。由于预制构件种类繁多、信息复杂,为便于在建造过程中质量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规划建立了基于BIM的PC建筑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平台系统采集和管理工程的信息,动态掌控构件预制生产进度、仓储情况以及现场施工进度。平台既能对预制构件进行跟踪识别,又能紧密结合BIM模型,实现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的自动化。

1.3.2预制构件信息跟踪技术

在深化设计阶段出图时,构件加工图纸需通过二维条形码表达每个构件的编码。构件生产时由手持式读写器扫描图纸条形码就能完成构件编码的识别,加快了操作人员对构件信息的识别并减少错误。

在构件生产阶段,将RFID芯片植入到构件中,并写入构件编码,就能完成对构件的唯一标记。通过RFID技术来实现构件跟踪管理和构建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提高工程管理效益。

1.3.3施工动态管理

预制构件需在施工现场进行拼装,与传统工程相比,施工工艺较复杂,工序较多,因此需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控。Tekla软件能够对基于实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动态施工进行4D仿真模拟。将各构件安装的时间先后顺序信息输入到Tekla中,进行施工动态模拟,在虚拟环境下对项目建设进行精细化的模拟施工。在实际施工中,通过虚拟施工模拟,及时进行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的对比分析,优化现场的资源配置。如可提前优化起重机位置、行驶路径及构件吊装计划等,使现场施工过程更加科学有序。

2、BIM技术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1工程投资决策阶段中的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初级阶段,通过运用BIM技术中可视化与模拟性的功能,便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建筑造价预算等进行预拟,并与近似的工程进行类比,通过计算工程量,结合单位造价的评估指标,就能得到建筑工程总的投资概算状况,并能为建筑工程制定规范科学的决策,以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中的BIM技术运用。虽然设计阶段占用的费用相较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占比较小,其具体比例在总工程师造价的3%以下,但是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侧重点。通过BIM技术,将CAD图纸中的要素与数据造价信息相整合,利用时间维度将建设或者是部分工程进行选择性输出,就可以在设计阶段中清晰地呈现工程造价信息,从而达到限额设计的目的。传统的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工作中使用的施工图纸为平面图纸,并且图纸中设计的元素相互分离,工作人员在检查中很难察觉到微小的疏漏。而BIM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建筑中的结构、土建以及安装整合到同一技术平台中,并通过完成立体化的数据处理,同时可以通过3D、4D、5D的方式进行碰撞,来检查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BIM技术运用。建筑工程施工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并且由于市场的波动幅度与频率较高,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模拟性、协调性以及可视性的效果,在建筑施工之前可以提早地检查出设计中出现的疏漏,从而避免在工程施工阶段出现设计变更的现象,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以及返工现象的出现。通过BIM技术运用保证整个施工阶段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严格进行造价管理控制。

2.4建筑工程竣工阶段中BIM技术的运用。在工程竣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图纸丢失、材料不全等现象,导致工程在竣工过程中遇到阻碍。这时通过运用BIM技术的存储功能,可以实时地将建筑工程有关的资料进行存储,有效提高工程的结算效率,从而避免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

2.5BIM不同纬度多算对比。多算对比在造价工程中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多算旨在通过空间、工序以及时间的维度进行对比与分析。例如,某个项目于上月达成600万元的产值,但实际成本是450万元,整体效益良好。但是在整个项目汇总中可能出现某个子项目预算为90万,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使用了100万的现象。这种造价管理现象说明仅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分析是不够的,只有根据项目的实际工序进行造价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工程施工又分为区域与分包的方式,所以需要根据空间区域分析有关的施工成本要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其具有的协调性、可视性以及模拟性等优势,可以为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技术阶段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可以更好地进行造价管理。

参考文献

[1]包旭.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7,(09):170-171.

[2]宋爱苹.BIM虚拟施工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29):357-358.

标签:;  ;  ;  

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与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周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