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腔音乐论文-许艳

茂腔音乐论文-许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茂腔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莲茂腔,《罗衫记》,音乐唱腔,传承发展

茂腔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许艳[1](2018)在《五莲茂腔音乐唱腔分析及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茂腔是山东地方小戏,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流行在高密、五莲、诸城、胶州、胶南等地。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传承和发扬茂腔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莲作为茂腔的发源地之一,受其独特地理位置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曾使茂腔风靡一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娱乐方式缤纷万象,五莲茂腔的现状也不容乐观。作为一名日照人,更加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振兴和发扬五莲茂腔的重担,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倾尽全力。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研究五莲茂腔,在论文撰写期间,笔者曾多次走访五莲县茂腔剧团以及庄户剧团,深入了解有关五莲茂腔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现状,有幸观摩了《罗衫记》这一传统剧目的演出,并向老艺人学习演唱。《罗衫记》是五莲茂腔的看家戏,凝聚了几代艺人们的心血,它在传统剧目“八大记”中深受群众喜爱。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考据法、实地考察法、理论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梳理了五莲茂腔的渊源及发展。对五莲茂腔《罗衫记》这一传统剧目的艺术特色,就其唱腔、板式、伴奏、语言、表演等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最后对五莲茂腔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阐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通过对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五莲茂腔的艺术魅力。作者也想以此为契机,呼吁更多的人走近它、了解它、感受它,并一起携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尽一份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凯[2](2016)在《高密茂腔《红高粱》的音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密茂腔《红高粱》是根据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而成,故事情节大致相同。高密茂腔《红高粱》是继1987年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和2014年电视剧《红高粱》之后运用家乡戏对原着《红高粱家族》的再现和演绎。高密茂腔有着质朴感人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词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当地广大戏友喜爱、影响深远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听众大多是中老年人,以中老年妇女居多,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用高密茂腔唱腔的委婉哀怨、质朴自然来演绎《红高粱》中的故事情节,颇有浑然天成之妙。并由于莫言小说《红高粱》、电影《红高粱》以及电视剧《红高粱》的影响,高密茂腔《红高粱》同样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12期)

高鼎铸,高原[3](2014)在《茂腔《支书张玉刚》音乐创作点滴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支书张玉刚》是由青岛市黄岛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创作演出的一部大型现代戏曲。该剧是以年仅38岁就因忘我工作而身患肝癌去世的黄岛区灵山卫镇北窖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玉刚为原型而创作的。张玉刚担任村官11年,他舍小家为大家,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光棍村"变成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曾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本文来源于《戏剧丛刊》期刊2014年06期)

谷涛[4](2014)在《山东茂腔戏曲的音乐伴奏与板式曲牌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茂腔是山东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地方戏曲,是肘鼓子系统的一个分支,曲调可以追溯到花鼓秧歌。茂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与严格的戏曲程式特征,尤其是在音乐伴奏、念白唱腔与板式曲牌上个性化风格明显。在我国地方戏曲发展中有着其他戏曲艺术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音乐大观》期刊2014年07期)

李慧玲[5](2011)在《山东茂腔戏曲音乐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茂腔产生于山东境内,是胶东半岛特有的地方戏曲品种。它属于肘鼓子系统的一个分支,其曲调源自于花鼓秧歌,成型于胶州南乡(今青岛胶南市藏马一带)。茂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为观众所熟知的民俗特征、严格的戏曲程式特征、丰厚的兼容特征、独特的表现特征、直抒民意的代言特征和风格迥异的音乐特征,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2006年茂腔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繁荣鼎盛时期,但是目前演员的青黄不接、戏曲内容的缺乏新意和经济支持的力度不够等教育、创作和经济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其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实际采风、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等方法,对其音乐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茂腔的起源与形成做了系统分析并列表说明。同时,借鉴相关专业着作和考察结果,围绕茂腔这一地方戏曲的独特之处如曲调唱腔、乐器选择、地方方言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说明和乐谱举例。最后,本文从剧目创作、经济投入、教育支持叁个方面对茂腔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对当前某些简单照搬照抄兄弟戏曲甚至外国歌剧的做法予以批评,提出实现茂腔的科学发展,必须以保持其特色为前提。(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9-30)

陈琳[6](2009)在《1980年以来,青岛市茂腔剧团与茂腔音乐》一文中研究指出茂腔戏是流行于山东东部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继承了自身的优秀传统,而且还充分吸收其他剧种的有益因素,并不断创新,使茂腔音乐在对传统的继承中得到不断发展。本论文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和方法,以青岛市茂腔剧团为个案研究对象,把该剧团1980年以来在不同阶段对茂腔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情况作为主要内容,对传统茂腔音乐的板腔、曲牌、音乐形态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阐述了茂腔音乐对京剧音乐的吸收情况,又以青岛市茂腔剧团的创作剧目为例,对传统茂腔音乐的发展现状作了说明。藉此探求剧团对剧种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剧团繁荣与剧种发展之间存在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及处理好剧种自身继承与发展关系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茂腔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密茂腔《红高粱》是根据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而成,故事情节大致相同。高密茂腔《红高粱》是继1987年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和2014年电视剧《红高粱》之后运用家乡戏对原着《红高粱家族》的再现和演绎。高密茂腔有着质朴感人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词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当地广大戏友喜爱、影响深远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听众大多是中老年人,以中老年妇女居多,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用高密茂腔唱腔的委婉哀怨、质朴自然来演绎《红高粱》中的故事情节,颇有浑然天成之妙。并由于莫言小说《红高粱》、电影《红高粱》以及电视剧《红高粱》的影响,高密茂腔《红高粱》同样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茂腔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许艳.五莲茂腔音乐唱腔分析及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张凯.高密茂腔《红高粱》的音乐研究[J].明日风尚.2016

[3].高鼎铸,高原.茂腔《支书张玉刚》音乐创作点滴谈[J].戏剧丛刊.2014

[4].谷涛.山东茂腔戏曲的音乐伴奏与板式曲牌的分析[J].音乐大观.2014

[5].李慧玲.山东茂腔戏曲音乐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6].陈琳.1980年以来,青岛市茂腔剧团与茂腔音乐[D].福建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茂腔音乐论文-许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