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文化论文-岳威,方朝阳

庐山文化论文-岳威,方朝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庐山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遗产景观地,虚拟现实技术,叁维虚拟平台

庐山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岳威,方朝阳[1](2018)在《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平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庐山文化遗产典型景观进行数字化处理,综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技术,构建了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平台,研究了庐山自然景观场景构建、多源模型数据无缝集成和多源属性信息一体化集成和交互展示等关键技术,创建了文化遗产景观数字化和资源信息化成果库。构建的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平台为庐山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直观、真实的叁维展示平台和新的营销服务模式及旅游方式,弥补了传统旅游业和旅游网站的不足。(本文来源于《现代测绘》期刊2018年01期)

岳威[2](2017)在《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强。旅游业,特别是作为一种以富含文化内涵的目的地为客体的综合性活动的文化旅游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没有合理开发、规划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刻挖掘文化旅游的内涵,造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低水平、低效益;第二,过分注重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旅游文化遗产在开发过程中应有的维护与保护,文化遗产屡遭破坏;第叁,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落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的旅游业和旅游网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业和文化旅游的发展,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叁维可视化、富交互性、高沉浸性等一系列特性,地理信息系统擅长空间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关系、空间过程的处理。基于虚拟现实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场景,可以将有形或无形文化遗产及其文化内涵在可视化的虚拟现实环境呈现出来。游客可以自主、全方位浏览景区虚拟场景,获取基于位置集成景区、景点、宾馆、酒店、购物、休闲、交通等旅游相关的信息资源,提高用户旅游体验。同时,为景观地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有效的保护,以及通过网络与虚拟现实技术及多媒体的结合,可提供快速、方便、直观的规划方案展示,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的积极性,解决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文化遗产景观地旅游体验。本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开发了具有高度沉浸感和丰富交互性的庐山文化遗产叁维虚拟平台。论文首先在论述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叁维虚拟平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庐山叁维虚拟平台的需求分析与调研,设计并建立一个具有高逼真度,良好用户体验的庐山叁维虚拟平台。作者主要对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平台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开发与实现和关键技术的主要步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设计和研究一套沉浸式体验硬件设备,提高叁维虚拟平台的沉浸体验交互效果,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并提出后期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柳秋荣[3](2015)在《侵华日军对庐山文化的破坏和掠夺》一文中研究指出1946年7月14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由南京飞抵九江,在江西省主席王陵基的陪同下登上庐山。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首次上庐山,距离1937年12月的离开,蒋介石与庐山分别了将近9年。9年前,国民党军政要人齐聚庐山,共商抵御外侮之计,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着名的抗战宣言。与当时热闹的情景相比,此时的"夏都"庐山,除了清冷之外,触目皆是遭受日军破坏(本文来源于《党史文苑》期刊2015年11期)

孙瑾[4](2015)在《庐山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浩瀚历史的深厚积淀,是一个国家璀璨文化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珍宝。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作为世界遗产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进程却相对滞后,社会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局面还未形成,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威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由此逐步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和完善。庐山作为中国四大世界级文化景观遗产之一,在我国名山大川中占有重要一席。《世界文化景观——庐山宣言》的发布,表明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下的产物具有极高的重要性,以及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价值进行保护。目前针对庐山文化和旅游的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也逐渐深入,近年来应用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成果也不少,但缺乏针对庐山文化景观遗产的深入分析,因此未能有效的实现其数字化保护。鉴于此,本文选择将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数字化的保护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除绪论外主要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文化景观遗产传统保护措施和困境;第二部分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第叁部分首先对庐山文化景观进行了大致归类和整理,然后对庐山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系统进行了设计。数字化后的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便于储存和检索、查询,同时有助于修复所损坏的遗产遗迹,以便安全和长久的保存庐山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后的各类资料还可以进一步建立数字博物馆,使得庐山文化景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共享,从而为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开发服务。(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王曦[5](2015)在《九江市政府在庐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除了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功能外,还有意识形态功能、教育功能与审美功能以及文化传播功能,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壮大经济实力,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了坚定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到十八大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就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后,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如何定位。然而,由于文化市场配置资源的滞后性、盲目性、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贸易壁垒、意识形态性等因素的存在决定了它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但是,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又决定了它的发展需要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因此,如何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来适时调整政府的文化管理作用,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论文主体部分共有五部分内容构成。本文第一部分为导论,分析了庐山文化产业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第二部分阐述了庐山文化产业和政府作用的相关概念,包括文化产业概念界定、庐山历史及文化渊源、庐山文化产业简述、九江市政府作用概述、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文化产业中的政策支持等。第叁部分论述了庐山文化产业发展中九江市政府作用实施及反馈效果,总结出庐山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庐山文化产业发展中九江市政府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之处,为下一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客观性的资料。第四部分就九江市政府在庐山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分析指出政府在文化产业管理中的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单一、人才机制落后以及投融资渠道单一,提出了启发性的观点。第五部分为完善九江市政府作用、加快庐山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包括转变落后观念,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完善庐山文化产业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庐山产业人才工程,强化后备孵化支持;整合资源,发展新兴产业。(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5-06-01)

江昼[6](2015)在《文化融合理念下的庐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及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人文地理及旅游地理学界的众多学者转向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但他们多注重以市场导向为出发点,缺乏对文化融合的系统研究以及旅游开发为一体的整体观念。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特质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它以文化的同化或相互感应为标志,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各种文化彼此改塑对方,各种文化特质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互为表里,最终融为一体。文化融合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科学的范式和全新的视角。文章以庐山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为例,结合文化融合内涵,界定庐山地区文化融合的基本特征,围绕庐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庐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5年05期)

李杏[7](2015)在《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一种精神层次的旅游形态,是我国遗产旅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庐山于1996年以文化遗产的身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公认的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本文以庐山为研究区,构建了一套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相关建议。具体来说,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梳理文化遗产旅游和旅游竞争力的相关文献,为庐山的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介绍研究区的自然地理、交通区位、遗产资源和旅游景点等方面的情况。第叁部分,将庐山与国内外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对比研究。一方面,将庐山与国内其他3项文化景观遗产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将庐山与国外的3项山岳型文化景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关于庐山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图。第四部分,从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了一个包含10个二级指标,26个叁级指标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建立了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可得,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由5个方面组成:旅游资源与产品竞争力、旅游经济竞争力、区位与交通竞争力、旅游服务竞争力、政策与环境竞争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产品开发程度;综合得分表现出不断攀升的良好态势,从-1.61(2005年)一直提高到1.52(2013年)。第五部分,文章从7个方面提出了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建议:制定旅游规划,完善管理体制;山上居民分批下迁,牯岭街区更新改造;深挖遗产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升级;建设数字化平台,借力科技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开展遗产教育,优化解说系统;鼓励社区参与,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5-01)

杜玉玲[8](2015)在《庐山文化景观与庐山文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诞生后,庐山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的遗产。在申遗专家与研究者的被动接受与主动面对过程中,庐山文化景观逐渐被揭示,并与世界遗产标准产生某些契合。然而,目前对庐山文化景观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尤其是未能充分利用庐山丰富而系统的历史文献资料,深入揭示其固有的"突出普遍价值"。因此,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对庐山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度解读,对于发展庐山旅游文化、推进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和扩充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包容性,都具有认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柳秋荣[9](2015)在《侵华日军对庐山文化的破坏》一文中研究指出1946年7月14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由南京飞抵九江,随即在江西省主席王陵基的陪同下登上庐山。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首次上庐山,距离1937年12月的离开,蒋介石与庐山分别了将近九年。九年前,国民党军政要人齐聚庐山,共商抵御外侮之计,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着名的抗战宣言。与当时热闹的情景相比,此时的"夏都"庐山,除了清冷之外,触目皆是遭受日军破坏的痕迹,秀美的庐山已是满目疮痍。(本文来源于《百年潮》期刊2015年02期)

李杏,马婧,孙克勤[10](2014)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遗产是我国遗产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从影响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因素着手,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结合庐山进行实例分析,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提升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4年12期)

庐山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强。旅游业,特别是作为一种以富含文化内涵的目的地为客体的综合性活动的文化旅游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没有合理开发、规划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刻挖掘文化旅游的内涵,造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低水平、低效益;第二,过分注重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旅游文化遗产在开发过程中应有的维护与保护,文化遗产屡遭破坏;第叁,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落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的旅游业和旅游网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业和文化旅游的发展,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叁维可视化、富交互性、高沉浸性等一系列特性,地理信息系统擅长空间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关系、空间过程的处理。基于虚拟现实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场景,可以将有形或无形文化遗产及其文化内涵在可视化的虚拟现实环境呈现出来。游客可以自主、全方位浏览景区虚拟场景,获取基于位置集成景区、景点、宾馆、酒店、购物、休闲、交通等旅游相关的信息资源,提高用户旅游体验。同时,为景观地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有效的保护,以及通过网络与虚拟现实技术及多媒体的结合,可提供快速、方便、直观的规划方案展示,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的积极性,解决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文化遗产景观地旅游体验。本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开发了具有高度沉浸感和丰富交互性的庐山文化遗产叁维虚拟平台。论文首先在论述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叁维虚拟平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庐山叁维虚拟平台的需求分析与调研,设计并建立一个具有高逼真度,良好用户体验的庐山叁维虚拟平台。作者主要对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平台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开发与实现和关键技术的主要步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设计和研究一套沉浸式体验硬件设备,提高叁维虚拟平台的沉浸体验交互效果,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并提出后期研究的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庐山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岳威,方朝阳.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平台开发[J].现代测绘.2018

[2].岳威.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叁维虚拟平台设计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7

[3].柳秋荣.侵华日军对庐山文化的破坏和掠夺[J].党史文苑.2015

[4].孙瑾.庐山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5].王曦.九江市政府在庐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6].江昼.文化融合理念下的庐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J].社会科学家.2015

[7].李杏.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8].杜玉玲.庐山文化景观与庐山文献[J].江西社会科学.2015

[9].柳秋荣.侵华日军对庐山文化的破坏[J].百年潮.2015

[10].李杏,马婧,孙克勤.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

标签:;  ;  ;  

庐山文化论文-岳威,方朝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