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损坏论文-李瑞霞,刘丽萍

建筑损坏论文-李瑞霞,刘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损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建筑损坏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霞,刘丽萍[1](2019)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损坏分析与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治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产生的一系列质量问题,以及增强该系统保温性和耐久性。本文以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为例进行研究,从所用材料、施工工艺以及外部环境作用等角度出发,通过材料性能分析与承受外力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外保温系统饰面层出现空鼓、脱落、开裂、渗水等损坏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最后,在材料选用和施工操作方法两方面提出控制措施保证其质量。(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8期)

徐少平[2](2019)在《地铁施工引起临近建筑损坏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众多地铁在各类城市中建造,地铁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仍然存在且危害巨大,如何在施工中对周边建筑可能存在的损坏做出准确评估,并制订相应的风险防止方案,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问题。主要通过对地铁施工地段周边主要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测数据,使用对数曲线法拟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预测沉降值。分析评估地铁施工周边建筑是否存在损坏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杨肖悦,谢霁明[3](2019)在《建筑覆面风致连锁损坏的概率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益密集的城市高层建筑群使得强风时风掷物造成的建筑覆面破坏风险大大增加,与此相关的连锁损坏问题已引起设计人员日渐重视.连锁损坏是指某一局部区域的小面积损坏导致建筑内压的极大改变,从而引发大面积覆面损坏的现象.为评估在设计过程中忽视连锁损坏现象可能带来的覆面损坏风险,本文采用同步风压时程分析与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方法,首先计算无事故与不同程度事故性损坏下的覆面风压,然后结合超越概率方法计算覆面风压与发生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得到设定事故概率下的建筑覆面设计风压.为了具体说明这一方法,本文针对一栋典型高层建筑进行案例研究,以确定考虑连锁损坏概率后的覆面设计风压.结果表明楼角区域的正风压对楼角部位的局部损坏最为敏感,其次是楼角区域的负风压.该方法可用于评估建筑表面事故性损坏对覆面设计风荷载的影响,是精细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对局部损坏较为敏感的区域,以便在设计中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故性损坏,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岳汉,Edwin,Cartlidge[4](2018)在《森林如何减少建筑在地震中的损坏》一文中研究指出几排树林就可以将地震与建筑隔离开来——这一成果来自于法国物理学家的研究。该研究显示,当地表存在一定高度的森林时,地震波中的勒夫波传播便可以偏离地表。在这项研究中,森林的作用相当于材料学中的"超颖物质"——一种通常用于偏折物体附近的电磁波的人造介质。这些"超颖物质"的最着名应用在于"隐形斗篷"的制造——可以让光波和其他电磁波产生非自然(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8年02期)

苏雪峰[5](2017)在《全国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苏雪峰报道:7月10日从公安部获悉,从今年7月到12月,全国开展为期半年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将重点整治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问题、建筑消防设施缺失损坏问题、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问题,努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期刊2017-07-12)

黄晓娜,马学青,郭敏[6](2016)在《损坏历史建筑个人最高罚款20万》一文中研究指出昨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叁十四次会议审议《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该条例是我市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后启动的第叁部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明确,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逾期不恢复原状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最高罚20万(本文来源于《惠州日报》期刊2016-05-25)

郑佳欣,苑程昊,曾雯[7](2015)在《损坏历史建筑最高罚五倍房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郑佳欣 实习生/苑程昊 曾雯)《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以下简称“修订稿”)28日提交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修订稿建立普查前置程序,规定政府应当定期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未完成普查或调查的不得开展征收工(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5-07-29)

蒋国萍[8](2015)在《建筑预应力梁损坏事故的加固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面积预应力束受损加固目前在国内比较罕见。本文以工程实例对大跨预应力梁加固的复核、设计、检测全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详实的数据,补充了国内该方面加固处理的案例资料,亦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实质参考。(本文来源于《住宅产业》期刊2015年07期)

郝霖霏,张瑞甫,谢丽宇,薛松涛[9](2015)在《加固后东北大学建筑系大楼在3·11地震中损坏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发现一些抗震加固过的建筑在地震中也遭到了损坏。以一栋位于日本仙台的加固建筑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总结了其遭受破坏的典型损伤特征。结构在抗震加固前,应对结构的局部损伤和整体性能有准确的把握;抗震加固时应考虑局部加固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避免因抗震加固造成新的薄弱部位和薄弱层,从而削弱结构的整体性能。抗震加固应从这些受损的建筑物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抗震鉴定方法和加固措施。(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5年02期)

黄晓俊[10](2014)在《防汛墙岂容随意“折腾”?》一文中研究指出【案情简介】 2010年10月18日,上海市水务行政执法总队接到有关部门反映,青浦区练塘镇某河道岸边,约59米的防汛墙由两侧向中间发生严重沉降,最大沉降值近1.7米,同时在该河道两侧防汛墙后发现违规堆土。经初步调查,某建筑装潢有限公司(下(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报》期刊2014-05-13)

建筑损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众多地铁在各类城市中建造,地铁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仍然存在且危害巨大,如何在施工中对周边建筑可能存在的损坏做出准确评估,并制订相应的风险防止方案,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问题。主要通过对地铁施工地段周边主要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测数据,使用对数曲线法拟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预测沉降值。分析评估地铁施工周边建筑是否存在损坏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损坏论文参考文献

[1].李瑞霞,刘丽萍.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损坏分析与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

[2].徐少平.地铁施工引起临近建筑损坏风险评估[J].施工技术.2019

[3].杨肖悦,谢霁明.建筑覆面风致连锁损坏的概率风险评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4].岳汉,Edwin,Cartlidge.森林如何减少建筑在地震中的损坏[J].物理.2018

[5].苏雪峰.全国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17

[6].黄晓娜,马学青,郭敏.损坏历史建筑个人最高罚款20万[N].惠州日报.2016

[7].郑佳欣,苑程昊,曾雯.损坏历史建筑最高罚五倍房价[N].南方日报.2015

[8].蒋国萍.建筑预应力梁损坏事故的加固处理[J].住宅产业.2015

[9].郝霖霏,张瑞甫,谢丽宇,薛松涛.加固后东北大学建筑系大楼在3·11地震中损坏原因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5

[10].黄晓俊.防汛墙岂容随意“折腾”?[N].中国水利报.2014

标签:;  ;  ;  

建筑损坏论文-李瑞霞,刘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