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药特立帕肽

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药特立帕肽

一、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药特立帕肽(论文文献综述)

相丽欣[1](2021)在《Crif1促进放射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随着核能、放射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航天飞行等的广泛应用,人类受到放射损伤的几率不断增加。放射对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除可破坏造血系统外,对骨组织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进而引起骨质的快速丢失。骨质疏松通常是放射治疗的长期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增强,骨的微结构被破坏以致患者易发生骨折。放射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放疗后患者易发生骨折,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目前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由于通常需要较长的用药周期,大部分药物对患者都存在副作用。因此,进一步探明放射致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有利于临床在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寻找疗效强安全性高的药物。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在骨的内稳态调控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可启动破骨细胞分化程序。骨髓中多种细胞可分泌RANKL。放射损伤、炎症刺激、细胞因子、激素等都可促进RANKL的表达。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破骨形成的抑制因子,可阻止RANKL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的启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BM-MSCs)不仅可支持造血,还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BM-MSCs的成骨、成脂定向分化平衡对于维持其造血支持作用和骨内稳态具有关键作用,然而放射损伤打破了这种平衡。放射损伤后BM-MSCs的成骨定向分化减少,骨形成受抑制;BM-MSCs的成脂定向分化增强,即脂肪细胞数量显着增多。但是在放射诱导的骨缺失过程中决定BM-MSCs细胞命运的分子机制不完全清楚。放射导致的骨质疏松,一方面是由于放射抑制了骨形成,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放射促进了骨吸收,进而扰乱了骨的内稳态。放射不仅会造成DNA的损伤,还会导致过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ROS参与了骨的内稳态调控,如可通过NF-κB通路启动破骨细胞分化程序。Crif1(CR6-interacting factor 1/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gamma interacting protein 1,Crif1)不仅参与了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的构成,还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调控细胞氧化应激及细胞放射抗性以及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Crif1可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放射后BM-MSCs的成脂分化。近期的研究表明,Crif1在肝癌细胞中存在异常高表达,并且可通过ROS/NF-κB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本研究中,应用放射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及Crif1骨髓特异性条件敲除小鼠Lyz2Cre;Crif1fl/fl证实Crif1参与调控骨质疏松形成的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探讨了相关的分子机制,并以Crif1的His120为靶点进行了Life Chemicals化合物库的生物信息学筛选,筛选出五种可显着抑制RNAKL分泌及成脂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材料和方法:1.建立放射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并检测放射损伤后Crif1在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1)5Gy的Co-60γ全身照射小鼠,建立放射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Micro-CT、H&E染色等技术检测放射后小鼠骨损伤情况;2)检测放射损伤后骨髓细胞中Crif1及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因子RANKL、OPG的表达情况。2.构建Crif1骨髓特异性条件敲除小鼠Lyz2Cre;Crif1fl/fl,证实Crif1参与放射后骨质疏松的形成。1)构建Crif1骨髓特异性条件敲除小鼠Lyz2Cre;Crif1fl/fl;2)5 Gy的Co-60全身照射Lyz2Cre;Crif1fl/fl小鼠及相应对照组小鼠;Micro-CT、H&E染色等技术检测放射后小鼠骨损伤情况;3)检测放射损伤后骨髓细胞中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因子RANKL、OPG的表达情况。3.在破骨前体细胞中,探讨Crif1通过NF-κB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1)检测放射后RAW264.7细胞内ROS水平、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变化情况;检测放射后NF-κB和MAPKs蛋白家族中蛋白磷酸化水平;2)敲除RAW264.7细胞中的Crif1,探讨缺失Crif1后对RAW264.7细胞内ROS水平、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3)敲除RAW264.7细胞中的Crif1,检测放射后NF-κB和MAPKs蛋白家族中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探明放射前后Crif1与NF-κB p65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及NF-κB p65在细胞核内分布情况。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进一步探讨Crif1通过cAMP/PKA通路参与破骨细胞分化调控的可能机制。1)在BM-MSCs中过表达Crif1,探讨其对RANKL、OPG的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2)敲除BM-MSCs中的Crif1,探讨其对RANKL、OPG的表达、破骨细胞分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3)分别添加PKA的激动剂及抑制剂,证实Crif1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RANKL的表达,进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5.以Crif1的His120为靶点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Crif1的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1)以Crif1的His120为靶点的Life Chemicals化合物库的生物信息学筛选;2)小分子化合物对几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检测;3)小分子化合物的有效性检测:小分子化合物添加到BM-MSC中后,检测RANKL、OPG的分泌情况及RANKL/OPG比值变化情况;检测CREB磷酸化水平变化情况;检测BM-MSCs成脂分化变化情况。结果:1.放射致小鼠骨质疏松并诱导骨髓细胞高表达Crif1。1)小鼠经5 Gy放射处理后7d,取左腿股骨。Micro-CT分析显示放射后小鼠的骨体积分数(BV/TV)、连接密度(Conn.D)、骨小梁数量(Tb.N*)、骨矿物密度(v BMD)等指标显着降低;而骨小梁间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则显着升高,骨小梁厚度(Tb.Th*)在未放射组及放射组小鼠中差异不显着;H&E染色显示放射后小鼠的骨小梁数量显着减少,骨髓腔内脂肪细胞显着增多;TRAP染色结果显示,放射后小鼠股骨骨髓腔内破骨细胞数量显着增多。以上结果提示,放射导致脂肪细胞及破骨细胞分化增强;2)RT-q PCR结果显示,放射后小鼠骨髓细胞中RANKL的表达显着升高,对OPG的表达无显着影响,RANKL/OPG比值显着升高。值得注意的是,放射后小鼠骨髓细胞中Crif1的表达水平也显着升高;2.条件敲除Crif1可减轻小鼠放射后的骨质疏松。1)RT-q PCR结果显示放射后Crif1敲除组小鼠中RANKL的表达、RANKL/OPG显着低于Crif1未敲除对照组,OPG无显着差异;2)放射前Crif1敲除组小鼠同未敲除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差异。尽管放射后Crif1敲除组小鼠及未敲除组小鼠的BV/TV、Conn.D、Tb.N*均显着低于相应未放射组小鼠,但是放射后Crif1敲除组小鼠的BV/TV、Conn.D、Tb.N*显着高于放射后未敲除组;放射后Crif1敲除组小鼠及未敲除组小鼠的Tb.Sp*均有所升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放射后Crif1敲除组小鼠的Tb.Sp*显着低于放射后未敲除组小鼠;3)小鼠经5 Gy放射后7d,敲除组小鼠股骨骨髓腔内破骨细胞数量显着低于未敲除组。3.Crif1通过NF-κB通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1)放射诱导RAW264.7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抑制其细胞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凋亡;2)放射诱导RAW264.7细胞高表达Crif1并分化为破骨细胞;3)敲除Crif1导致RAW264.7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放射后向破骨细胞分化减少;4)敲除Crif1导致放射后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减低;5)敲除Crif1导致放射后NF-κB p65入核减少。4.Crif1通过cAMP/PKA通路促进RANKL的表达。1)过表达Crif1促进RANKL的分泌及破骨细胞的分化;敲除BM-MSCs中的Crif1可显着降低放射前后RANKL的表达及RANKL/OPG比值;放射及未放射组中,敲除Crif1均可显着减少TRAP阳性细胞;2)敲除BM-MSCs中Crif1可显着降低其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以及成脂分化后RANKL的分泌;3)RANKL的表达、RNAKL/OPG比值在添加25μM forskolin后显着升高,但是敲除BM-MSCs中Crif1可显着减弱forskolin的这种促进作用;在PKA的抑制剂H-89存在的情况下,RANKL的表达、RNAKL/OPG比值在Crif1过表达BM-MSCs及对照组BM-MSCs中均显着降低;4)过表达Crif1及添加PKA的激动剂forskolin均可显着增加TRAP阳性细胞数量,而敲除Crif1及添加PKA的抑制剂H-89则可显着减少TRAP阳性细胞数量;5)CREB的磷酸化在添加25μM forskolin后显着升高,但是敲除BM-MSCs中Crif1可显着减弱forskolin的这种促进作用;在PKA的抑制剂H-89存在的情况下,CREB的磷酸化在Crif1过表达BM-MSCs及对照组BM-MSCs中均显着降低。5.Crif1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RANKL的表达及成脂分化。1)通过虚拟筛选选择了结合自由能<-10.0 kcal/mol的前13种化合物;其中5种化合物F0382-0033、F3408-0076、F1430-0134、F3408-0031、F1430-0130在浓度为25μM时显示了较低的细胞毒性;2)5种化合物均可显着抑制RANKL的表达,降低RANKL/OPG的比值;3)5种化合物均可显着抑制H-BM-MSCs的成脂分化;4)5种化合物可显着抑制由forskolin刺激引起的CREB磷酸化。结论:本研究证实Crif1可通过NF-κB及cAMP/PKA通路在不同细胞中参与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一方面,在破骨前体细胞中,放射后Crif1介导NF-κB p65的磷酸化及核转位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另一方面,在BM-MSCs中,放射后高表达的Crif1促进了RANKL的分泌进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同时也增强了BM-MSCs成脂分化能力。条件敲除Crif1可减轻小鼠放射后的骨质疏松。Crif1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RANKL的表达及BM-MSCs的成脂分化。我们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放射诱导的骨质疏松形成的病理机制,为放射诱导的骨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以及潜在的治疗策略。

冷云吉[2](2021)在《3-5期慢性肾脏病和肾移植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和肾移植患者使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治疗药物是否能提高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降低骨折风险及用药安全性仍有待确定。我们使用已发表的数据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比较双膦酸盐、雷洛昔芬、地诺单抗和特立帕肽等药物对这一部分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研究人群:纳入包括3-5期CKD和肾移植受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须对一种OP药物与安慰剂或与另一种OP药物进行比较。搜索策略和来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ANGFANG),MEDLINE、EMBASE和对照试验中心注册资料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从建库至2021年2月的相关文献。资料提取:两位审核人根据预先设计的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并分别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意见不一致由第三位审核人评估。分析方法:使用Rev Man软件(5.3版)和STATA软件(Version15.1,STATA MP,Stata Corp,College Station,TX)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使用Q检验结合I2定量分析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然后根据异质性大小选择效应模型。BMD值、T评分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作为效应量来表示,骨折发生率以比值比(Odds ratio,OR)的95%CI表示;不良事件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包括1310名患者。3-5期CKD患者中阿仑膦酸钠和雷洛昔芬可增加椎骨BMD,研究结果未提示对骨折风险的降低。肾移植受者中双膦酸盐类药物与安慰剂比较用药6个月后荟萃分析结果提示椎骨和股骨BMD与基线相比有统计学差异,12个月后统计学差异不显着,对比新发骨折发生率未提示双膦酸盐与安慰剂存在显着差异;在两种双膦酸盐的直接对比研究中,帕米磷酸钠的预防骨丢失作用可能优于阿仑膦酸钠;地诺单抗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与安慰剂无显着差异,但结果提示其对椎骨和髋部BMD增加有统计学差异;特立帕肽对肾移植患者的BMD的影响与安慰剂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局限性:纳入研究随访时间太短;研究中维生素D和钙剂是否使用未统一;3-5期CKD患者的研究相对较少。结论:双膦酸盐类药物短期随访结果表明可增加3-5期CKD,肾移植患者椎骨和股骨BMD,但长期效果不确定;雷洛昔芬可增加透析患者椎骨BMD;地诺单抗增加5期CKD患者和肾移植患者的椎骨和髋部BMD;特立帕肽并未改善肾移植患者BMD。四类药物并未显示出对3-5期CKD患者和肾移植患者骨折风险的降低作用。然而纳入研究总体质量评价不高且不同肾功分期患者研究数据不足,抗OP药物能否降低骨折风险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证实,我们并不能对抗OP药物用于3-5期CKD患者和肾移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出肯定的结论。

赵恒[3](2021)在《损伤胶囊联合PKP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β-CTX、P1NP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损伤胶囊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该方法对OVCF患者骨吸收标志物β-CTX与骨形成标志物P1NP的影响,为损伤胶囊及中医药防治OVC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收住的符合纳排标准的肾虚血瘀型OVCF患者60例,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均行PKP手术,对照组患者在行PKP手术后给予碳酸钙D3颗粒和依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损伤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w。术后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3d、术后12w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末次随访临床疗效。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在行PKP手术的前一天早晨与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天,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后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转换指标β-CTX、P1NP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截点的VA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术后3d、术后12w与术前比较、术后12w与术后3d比较VAS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术前、术后3d两组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2w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观察组缓解腰背部疼痛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3.骨吸收标志物β-CTX: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的β-CTX血清含量比较无差异(P=0.718>0.05);治疗12w后两组研究对象的β-CTX血清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12w后观察组的β-CTX血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4<0.05),说明对于降低患者血清β-CTX表达水平,观察组治疗优于对照组。4.骨形成标志物P1NP: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的P1NP血清含量比较无差异(P=0.760>0.05);两组组内比较:两组治疗12w后患者的P1NP血清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是治疗12w后两组患者的P1NP血清含量无差异(P=0.534>0.05)。5.骨密度: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的BMD比较无显着差异(P=0.501>0.05);治疗12w后观察组BM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w与治疗前相比骨密度均升高(P<0.05)。6.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2w时进行末次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肾虚血瘀型OVCF患者行PKP手术后予以损伤胶囊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提升骨密度,临床疗效显着,并能够明显降低血清β-CTX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骨吸收的进程,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丹郡[4](2020)在《基于CaSR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鸭蛋蛋清肽促钙吸收及促骨合成活性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缺钙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健康问题,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也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本实验前期研究发现鸭蛋蛋清肽(Desalted duck egg white peptides,DPs)及蛋清源四肽VSEE在体内外实验模型中均具有良好的促钙吸收作用,其主要是通过激活TRPV6钙离子通道促进钙吸收的。然而对于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 SR)是否是DPs的另一作用靶标,以及DPs和VSEE是否能直接影响骨合成代谢尚不明确。本文采用阴离子交换柱、HPLC-ESI/MS/MS、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技术和在体小肠单向灌流法(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SPIP),考察了Ca SR是否介导DPs对肠钙吸收的调控作用,以期更全面地诠释鸭蛋蛋清肽的促钙吸收机理。此外,本文通过MC3T3-E1细胞和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结合钙离子荧光探针技术、分子生物学手段、Micro CT分析、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将DPs促钙吸收研究拓展到促进骨合成研究,并对其相关机理进行了探究。同时,本文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试验、Caco-2/HT-29共培养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考察了VSEE的体外稳定性、转运吸收和相关机制,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和代谢稳定性,旨在为VSEE未来的应用和开发上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正构调节钙敏感受体鸭蛋蛋清肽的筛选与鉴定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对DPs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筛选出具有高可溶性钙结合活性的组分(F3),并对F3进行HPLC-ESI-MS/MS分析,解析出49条肽段,其中包含16条含有芳香族氨基酸的肽段。采用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技术对这16条肽段与Ca SR蛋白的亲和力进行预测,根据Total score打分从中选取了FAE、FNE、INSW、FDPE和NFE进行后续实验。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结果表明:INSW和NFE能显着降低由NPS-2143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升高(P<0.05),抑制率分别为45.80%和48.81%,并能显着提高小肠钙吸收百分比、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显着上调十二指肠上Ca SR基因表达量(P<0.05)。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这两条肽段均能很好地进入Ca SR蛋白的活性口袋,并占据活性中心,其主要结合作用力为氢键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位点位于Ca SR蛋白的捕虫夹结构域(Venus flytrap domain,VFTD),与芳香族氨基酸结合位点类似。2.DPs及VSEE对MC3T3-E1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Ps(0.8-10mg/m L)和VSEE(0.2-2m M)在含或不含4m M Ca Cl2下分别处理前成骨细胞MC3T3-E15天和7天后发现,细胞增殖率均显着增加,并显着提高MC3T3-E1细胞在S期的比例(P<0.05)。DPs和VSEE在含/不含4m M Ca Cl2下分别处理MC3T3-E1细胞均能显着提高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P<0.05),促进矿化结节的产生;DPs/VSEE+4m M Ca Cl2组的效果均优于相同浓度但不添加Ca Cl2处理组。此外,DPs、VSEE能显着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3a、LRP5、β-catenin)表达量,以及相关下游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继而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此外,在[Ca2+]i为2m M时,DPs能激活L-型钙离子通道,对促进MC3T3-E1细胞“外钙内流”有部分贡献;VSEE能诱导MC3T3-E1细胞内钙库中钙离子的释放,同时能激活L-型钙离子通道,且其促进细胞“外钙内流”的能力较DPs大幅提升。VSEE促MC3T3-E1细胞分化、矿化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VSEE的酸性氨基酸簇“EE”对于MC3T3-E1细胞分化和矿化有重要的贡献;四肽氮端为“V”对MC3T3-E1分化和矿化的促进作用优于氮端为“A”;VSEE的丝氨酸“S”磷酸化后,其对MC3T3-E1细胞分化和矿化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若外源添加钙离子时,则还需考虑钙磷比对骨形成的影响。3.VSEE体内外消化、吸收和代谢研究VSEE分别在37-100℃和p H 4-10下处理后,其含量均能保持在95%以上,VSEE先后经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共同作用后,其含量仍能保持在80%以上;提示VSEE具有较高的体外稳定性,同时对消化酶也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Caco-2/HT-29细胞共培养模型中,VSEE的最优转运条件为转运时间2h和浓度0.5mmol/L,其转运量可达到16.51%;此外,VSEE是通过细胞旁路转运和小肽转运蛋白1(Peptide transporter 1,Pep T1)两种途径转运吸收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发现,VSEE的血药浓度经时曲线符合1/C2权重的二室模型,其在大鼠体内的表观分布容积较小(1.17±0.15 L/kg),但滞留时间(76.05±1.11 min)和半衰期(57.0±0.42 min)较长;提示VSEE脂溶性较差,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体内不易被降解。4.鸭蛋蛋清肽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及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在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DPs和VSEE能显着降低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ALP、I型原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I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Cross-linked C-terminal telopeptide,β-CTX)水平(P<0.05),显着提高股骨与胫骨干重指数和骨钙含量(P<0.05);DPs和VSEE也可以有效地改善去势大鼠股骨与胫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减轻骨微结构的破坏,增加骨小梁数量。同时,DPs和VSEE能显着上调骨骼中Wnt3a、LRP-5、β-catenin以及小肠中occludin、claudin-3蛋白的表达量(P<0.05),也能显着改善肠道微生物种类组成和比例(P<0.05)。此外,DPs和VSEE能显着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P<0.05),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HDL-C)水平(P<0.05),且明显地减少脂肪细胞大小,减少肝脏组织中脂肪滴聚集。综上所述,DPs和VSEE能通过改善去势大鼠的小肠屏障功能、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激活骨代谢和脂质代谢交叉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对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和伴随而来的脂质代谢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符善姜,欧阳娜,盛志峰[5](2020)在《2020年美国内分泌学会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新药Romosozumab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Romosozumab是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之一。近期,美国内分泌学会就该药治疗适应证及证据进行归纳总结,并于2020年2月发表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上,旨在对美国内分泌学会2019年发布的《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物合理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更新。本文就该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解读。

周海梅[6](2020)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及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对国内外已发表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为PMOP治疗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明确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参比方案,并促进我国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提高。2、系统评价我国PMOP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明确不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经济学特性及我国PMOP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现状,确定进一步研究的方向。3、基于指南对PMOP治疗药物的推荐,从中国医疗卫生系统角度,运用Markov模型针对中国PMOP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策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医药资源使用的总体效率,减轻医疗负担。研究方法1、系统检索国内外PMOP临床实践指南,由两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纳入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运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Evaluation II,AGREE II)对纳入指南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药物治疗推荐意见进行比较总结。2、系统检索我国PMOP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运用卫生经济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ality of Health Economic Studies,QHES)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最终纳入高质量文献,提取文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PMOP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学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3、利用Tree Age Pro 2020软件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Markov模型,结合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数据、医疗成本数据和效用指标,考虑临床实践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评价阿仑膦酸、利塞膦酸、唑来膦酸、雷洛昔芬、特立帕肽五种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模型以1年为周期,循环40年模拟PMOP的疾病转归过程。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 Utility Ratio,ICUR)作为经济学评价指标,进行成本-效用分析,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检验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1、共纳入9篇PMOP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等级均为B级。指南在AGREEⅡ6个领域的平均标准化得分为范围和目的85%、参与人员55%、严谨性49%、清晰性86%、应用性31%、独立性65%。各指南对治疗药物的推荐意见略有差别,通过综合分析、意见整合,形成对PMOP治疗用药方案推荐。2、共纳入8篇中等及高质量的经济学评价研究。纳入研究均采用模型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评价了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经济性。PMOP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具有经济学效益的,但不同药物的经济性优劣因对照措施、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不同而异。3、Markov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利塞膦酸、阿仑膦酸、唑来膦酸、雷洛昔芬、特立帕肽五种治疗方案将分别获得9.23 QALYs、9.24 QALYs、9.29 QALYs、9.24 QALYs和9.31 QALYs;累积的成本分别为20140.38元、23700.38元、25689.47元、30114.60元和99244.35元。唑来磷酸与利塞膦酸、阿仑膦酸相比,ICER分别为99360.06元/QALY、43932.31元/QALY,均低于本研究设定的意愿支付阈值(Willingness-to-pay,WTP)。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对研究结果影响最大的参数为唑来膦酸治疗后椎体骨折相对风险和唑来膦酸第二年的治疗坚持性。在概率敏感性分析中,唑来膦酸治疗方案有77.4%的概率具有经济性。结论1、PMOP临床实践指南总体方法学质量中等,应严格按照循证指南的制定标准及AGREEⅡ各领域要求,制定我国高质量PMOP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目前我国可用的PMOP治疗药物有双膦酸盐、雷洛昔芬、雌激素类、特立帕肽等。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结合治疗的成本和收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受纳入研究数量及研究间异质性限制,尚不能对我国PMOP治疗药物的经济性提出明确建议。提倡参照《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开展更规范、全面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为医疗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卫生经济研究证据。3、从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角度来看,当WTP为212676元/QALY时,唑来膦酸比阿仑膦酸、利塞膦酸、雷洛昔芬、特立帕肽更具经济性。利塞膦酸只有在具有完全的依从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比唑来膦酸更经济。

郭菡,冯巩,孟保峰,王志玲,贺娜,弥曼[7](2020)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糖皮质激素(GCs)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和骨折倾向,称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GIOP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仅次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虽然广泛使用GCs的不良反应已被认可,但GIOP仍是一种未得到充分诊断和治疗的疾病。目前,口服双膦酸盐是最常用和最具经济效益的选择,但抗再吸收剂(如降糖单抗和唑来膦酸盐)或合成代谢化合物(如特立帕肽)的药物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未来,随着对GIOP病理生理过程的不断探索,一些靶向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也值得深入研究。

王颖超[8](2020)在《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特立帕肽(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与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03例,其中53例接受特立帕肽(20μg/天皮下注射)治疗,50例患者接受唑来膦酸(5mg/年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补充足量钙剂及阿法骨化醇。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前,用药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腰椎1-4(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BMD)、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一般生化指标(血钙、血磷)、骨代谢调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3)、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特立帕肽组和唑来膦酸组所有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各部位骨密度(BMD)、骨转换标志物、一般生化指标(血钙、血磷)、骨代谢调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密度变化:治疗3个月后特立帕肽组和唑来膦酸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及全髋BMD与基线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全髋BMD较基线水平分别提高9.9%、4.9%、2.9%和15.9%、7.0%、6.6%(P均<0.05),唑来膦酸组分别提高5.1%、3.8%、3.5%和7.7%、6.5%、5.4%(P均<0.05)。其中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患者腰椎1-4BMD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唑来膦酸组(P<0.05),其余时期两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骨转换标志物变化:治疗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PINP、β-CTX水平较基线均升高(P<0.05),唑来膦酸组PINP、β-CTX水平较基线均降低,(P<0.05),特立帕肽组PINP、β-CTX水平较唑来膦酸组升高明显(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ALP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唑来膦酸组较基线水平降低(P<0.05),两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4)一般生化指标变化:治疗后各时期两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较基线未见明显变化(P>0.05),同时期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骨代谢调控激素变化: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其余时期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期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VAS评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VAS评分较基线水平均降低(P<0.05),特立帕肽组VAS评分均低于唑来膦酸组(P<0.05);(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结论:特立帕肽和唑来膦酸均可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但在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降低VAS评分方面,特立帕肽治疗效果优于唑来膦酸。

陈维凯[9](2020)在《褪黑素通过SIRT1介导的抗氧化机制调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褪黑素(MT)在骨质疏松症(OP)防治中的作用,通过整合骨外科学、干细胞技术、氧化自由基医学等学科知识,深入阐明MT调控骨质疏松防治的抗氧化相关机制,为促进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取8周龄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构建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提取正常和OVX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进行培养,传代至第2代进行检测。确认骨质疏松情况下BMMSCs增殖、成骨和抗氧化等能力的变化。体外细胞实验通过1μM和100μM浓度的MT干预OP-BMMSCs,CCK-8检测细胞增殖,茜素红染色检测骨基质矿化以及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SP7,BGLAP)探究激动SIRT1对OP-BMMSCs增殖和成骨能力的影响,通过相关试剂盒检测胞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浓度,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OD2和过氧化物酶活力,RT-PCR检测抗氧化基因表达以及WesternBlot检测抗氧化蛋白表达(SOD1,SOD2,CAT,GPX1,SIRT1)来探究MT对改变OP-BMMSCs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之后加入SIRT1抑制剂进行实验,确认SIRT1抗氧化机制在OP-BMMSCs体外成骨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体内实验使用MT对OVX大鼠尾静脉给药,通过Micro-CT以及H-E染色分析探究OVX大鼠骨组织微结构变化,并提取大鼠BMMSCs进行相关细胞检测,探究MT体内给药对OP机体骨组织和细胞的作用及SIRT1在其中的关键作用。结果:OVX大鼠的BMMSCs增殖、成骨和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在体外实验使用MT干预后OP-BMMSCs增殖和成骨能力加强,成骨基因RUNX2,SP7,BGLAP表达上升。此过程中MT降低了胞内ROS、超氧化物和H2O2浓度,增强总SOD,SOD2和过氧化物酶活力,上调SOD2、GPX1和SIRT1基因和蛋白表达。抑制SIRT1后,SIRT1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胞内ROS、超氧化物和H2O2上升,SOD2和GPX1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总SOD、SOD2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减弱,OP-BMMSCs被MT恢复的增殖和成骨能力被抑制,证明SIRT1介导的抗氧化机制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体内实验经Micro-CT分析示MT给药后股骨BMD、BV/TV升,H-E切片也证实MT给药减少OVX大鼠骨组织微结构破坏。提取体内实验大鼠细胞检测示MT体内给药促进OVX大鼠BMMSCs胞内SIRT1、SOD2、GPX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ROS、超氧化物和H2O2下降,总SOD、SOD2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从而增强成骨能力。而MT与SIRT1抑制剂同时给药则难以发挥作用,证明SIRT1介导的抗氧化机制在动物机体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MT通过SIRT1介导的抗氧化机制可以通过提高OP-BMMSCs的抗氧化能力来恢复骨质疏松引起的成骨潜能损伤,防治骨质疏松机体的骨质流失。

赵恩哲[10](2020)在《CACUL1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多为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较少。因此,进一步深入开展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寻求更多有效的促骨形成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2相关性Culin结构域1(CDK2-associated cullin1,CACUL1)是一个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的基因,最近研究发现CACUL1通过抑制成脂标志物PPARγ,从而抑制3T3-L1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同3T3-L1细胞一样,都是脂肪细胞的前体细胞,都具有成脂分化的能力。如果CACUL1在BMSCs中也具有相同的抑制成脂分化能力,那么CACUL1即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因此,本课题从以下三部分内容进行研究:(1)利用GEO数据库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CACUL1基因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BMSCs内表达上的差异;通过临床收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正常骨折患者的骨髓组织,验证CACUL1基因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表达降低;(2)通过培养大鼠BMSCs,分析成脂、成骨分化过程中CACUL1的表达变化趋势;构建腺病毒过表达及沉默CACUL1载体,研究CACUL1对BMSCs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3)分析CACUL1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第一部分CACUL1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的表达研究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ACUL1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BMSCs中表达差异,明确CACUL1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表达降低;通过临床收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正常骨折患者的骨髓组织,验证CACUL1基因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表达降低。方法:GEO数据库检索并下载基因芯片GSE35958的原始数据,使用基于R语言的Bioconductor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析,明确CACUL1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表达降低。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招募骨质疏松性骨折和正常骨折患者各6人;在骨折复位手术中采集扩孔器上残余的骨髓组织,分离培养BMSCs,使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CACUL1蛋白的表达,验证CACUL1基因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表达降低。结果:对基因芯片GSE35958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805个,CACUL1在骨质疏松症患者BMSCs中表达较对照组降低3.5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BMSCs中CACUL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低。结论:CACUL1在骨质疏松症患者BMSCs中的表达较正常人降低,CACUL1可能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CACUL1对BMSCs成脂、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目的:研究CACUL1基因在大鼠BMSCs成脂和成骨分化早期阶段的表达趋势;利用腺病毒沉默或过表达CACUL1,研究CACUL1对BMSCs成脂和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使用经典的成脂和成骨诱导方案分别诱导SD大鼠BMSCs,诱导后1d、2d、3d、4d和5d时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ACUL1的表达。通过腺病毒载体分别沉默和过表达CACUL1基因,检测成脂分化的标志物PPARγ2、LPL和FABP4以及成骨分化的标志物RUNX2、OCN和OPN,明确CACUL1基因对BMSCs成脂和成骨分化的作用。结果:CACUL1 mRNA和蛋白表达在成脂诱导分化后5d下降,而在成骨诱导分化后5d显着增加。沉默CACUL1上调成脂分化的标志物PPARγ2、LPL和FABP4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成骨分化的标志物RUNX2、OCN和OPN的mRNA和蛋白表达。过表达CACUL1抑制成脂分化标志物的表达,促进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结论:CACUL1在BMSCs成脂分化早期表达降低,而在成骨分化早期表达增高;CACUL1能抑制BMSCs成脂分化,促进其成骨分化;CACUL1可能是BMSCs定向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其促骨形成作用,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潜在靶点。第三部分CACUL1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分析CACUL1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腺病毒载体过表达CACUL1,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p-ERK1/2及ERK1/2的表达;应用ERK1/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U0126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成骨分化的标志物RUNX2的表达。结果:腺病毒过表达CACUL1后,RUNX2蛋白表达升高,同时p-ERK1/2的表达也升高,而EKR1/2的表达不变。使用抑制剂U0126后,p-ERK1/2的表达降低,而成骨标志基因RUNX2也显着降低。结论:CACUL1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质形成;由于CACUL1的促成骨作用,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潜在靶点。

二、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药特立帕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药特立帕肽(论文提纲范文)

(1)Crif1促进放射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放射致小鼠骨质疏松并诱导小鼠骨髓细胞高表达Crif1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条件敲除Crif1可减轻小鼠放射后的骨质疏松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Crif1 通过NF-κB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Crif1通过cAMP/PKA通路促进RANKL的表达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Crif1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RANKL的表达及成脂分化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6.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3-5期慢性肾脏病和肾移植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补充数据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3)损伤胶囊联合PKP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β-CTX、P1NP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2.1 PKP手术
        2.2 PKP术后药物干预
    3 疗效评价指标及标准
        3.1 一般资料
        3.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3.3 骨转换指标(BTMs)
        3.4 BMD测定
        3.5 末次随访临床疗效评定
        3.6 安全性指标评价
        3.7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纳入病例完成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3 临床疗效比较
        3.1 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截点VAS评分比较
        3.2 两组研究对象骨转换指标表达水平比较
        3.3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3.4 两组研究对象末次随访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肾虚血瘀型OVCF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OVCF的认识
    3 β-CTX和 P1NP在 OVCF中的意义
    4 损伤胶囊的方药分析及临床应用
    5 研究结果及临床疗效
        5.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5.2 VAS评分结果分析
        5.3 BTMs表达水平比较分析
        5.4 骨密度比较分析
        5.5 末次随访临床疗效评定比较分析
    6 结论
    7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伦理审查表
    附录三:病历调查表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1、论文发表情况
    2、参与课题
    3、参加会议

(4)基于CaSR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鸭蛋蛋清肽促钙吸收及促骨合成活性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钙敏感受体的研究进展
        1.1 CaSR功能
        1.1.1 钙调组织
        1.1.2 非钙调组织
        1.2 CaSR结构
        1.3 CaSR配体
        1.3.1 Ⅰ型配体
        1.3.2 Ⅱ型配体
    2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2.1 危险因素
        2.1.1 年龄
        2.1.2 饮食模式
        2.1.3 营养素摄入
        2.1.4 生活方式
        2.1.5 继发性原因与遗传因素
        2.2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2.2.1 药物治疗
        2.2.2 非药物干预
        2.3 骨代谢信号通路
        2.3.1 OPG/RANKL/RANK
        2.3.2 BMP/Smad
        2.3.3 Wnt/β-catenin
        2.4 生物活性肽与骨质疏松症
        2.4.1 乳源肽
        2.4.2 胶原肽
        2.4.3 其他来源
    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5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正构调节钙敏感受体鸭蛋蛋清肽的筛选与鉴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2 DPs的分离纯化
        2.3 可溶性钙结合量测定
        2.4 高活性级份DPs的 RP-HPLC分析
        2.5 高活性级份DPs的 HPLC-ESI/MS/MS分析
        2.6 质谱解析
        2.7 分子对接虚拟筛选
        2.7.1 配体准备
        2.7.2 受体蛋白准备
        2.7.3 分子对接计算
        2.8 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方法
        2.8.1 实验溶液和试验药物的配制
        2.8.2 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法
        2.8.3 大鼠血清中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
        2.8.4 小肠钙吸收百分比、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计算公式
        2.8.5 十二指肠CaSR基因检测
        2.9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鸭蛋蛋清肽的分离纯化
        3.2 鸭蛋蛋清肽的RP-HPLC分析
        3.3 鸭蛋蛋清肽的质谱鉴定
        3.4 分子对接虚拟筛选
        3.5 六种含芳香族氨基酸小肽对大鼠肠钙吸收的影响
        3.6 CaSR抑制剂对六种寡肽促肠钙吸收作用的影响
        3.7 CaSR抑制剂对六种寡肽引起血清中PTH水平改变的影响
        3.8 六种寡肽与CaSR抑制剂对大鼠十二指肠CaSR基因表达的影响
        3.9 NFE、INSW与 CaSR蛋白分子对接
    4 讨论
        4.1 生物活性肽的活性预测
        4.2 在体小肠单向灌流法
        4.3 鸭蛋蛋清肽与钙敏感受体的作用
    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DPS对 MC3T3-E1 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培养
        2.2.3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2.2.4 MC3T3-E1细胞周期测定
        2.2.5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分化和矿化的影响
        2.2.6 MC3T3-E1细胞中相关蛋白的测定
        2.2.7 MC3T3-E1 细胞中Ca~(2+)的测定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周期的影响
        3.3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分化的影响
        3.4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矿化的影响
        3.5 鸭蛋蛋清肽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3.6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3.7 鸭蛋蛋清肽促MC3T3-E1细胞“外钙内流”的机理探究
        3.8 VSEE促 MC3T3-E1 细胞分化、矿化的构效关系研究
    4 讨论
        4.1 鸭蛋蛋清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
        4.2 钙振荡与骨形成
    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VSEE体内外消化、吸收和代谢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2 VSEE体外稳定性研究
        2.2.1 VSEE的温度稳定性
        2.2.2 VSEE的 pH稳定性
        2.2.3 VSEE的体外消化稳定性
        2.2.4 RP-HPLC分析
        2.3 Caco-2/HT-29 细胞共培养模型建立
        2.3.1 细胞培养
        2.3.2 VSEE对 Caco-2和HT-29 细胞的毒性作用
        2.3.3 Caco-2/HT-29 共培养模型建立
        2.3.4 细胞跨膜电阻测定
        2.3.5 阿尔新蓝染色
        2.3.6 药物转运
        2.4 VSEE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2.4.1 VSEE在大鼠血浆中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4.4 药物代谢动力学检测及相关参数
        2.4.5 VionIMS QTOF MS/MS验证
        2.5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VSEE体外稳定性研究
        3.1.1 温度对VSEE稳定性的影响
        3.1.2 pH对 VSEE稳定性的影响
        3.1.3 体外消化酶对VSEE稳定性的影响
        3.2 Caco-2/HT-29 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3.2.1 共培养细胞单层跨膜电阻值(TEER)
        3.2.2 阿尔新蓝染色实验
        3.3 VSEE转运吸收及相关机理研究
        3.3.1 不同转运时间对VSEE转运吸收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的VSEE对转运吸收的影响
        3.3.3 VSEE转运吸收的机理探究
        3.4 VSEE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3.4.1 VSEE在大鼠血浆中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3.4.2 药物代谢动力学检测及相关参数
        3.4.3 Vion IMS QTOF MS/MS验证
    4 讨论
        4.1 VSEE的结构与消化稳定性的关系
        4.2 VSEE的结构与肠道吸收的关系
        4.3 VSEE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鸭蛋蛋清肽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及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2 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2.2.2 血清指标测定
        2.2.3 骨生物力学指标、骨干重指数、骨钙含量测定
        2.2.4 MicroCT分析
        2.2.5 小肠、脂肪和肝脏的组织学观察
        2.2.6 骨组织、小肠相关蛋白的测定
        2.2.7 盲肠内容物中微生物分析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鸭蛋蛋清肽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理研究
        3.1.1 血清ALP、OCN、β-CTX和PINP分析
        3.1.2 各组大鼠骨干重指数、骨钙含量
        3.1.3 各组大鼠骨生物力学指标分析
        3.1.4 大鼠股骨Micro-CT分析
        3.1.5 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分析
        3.1.6 各组大鼠小肠绒毛面积、紧密连接蛋白分析
        3.1.7 盲肠微生物16SrRNA的测序分析
        3.2 鸭蛋蛋清肽对去势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
        3.2.1 各组大鼠体重、皮下脂肪、腹腔脂肪
        3.2.2 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和 HDL-C分析
        3.2.3 各组大鼠脂肪HE染色和肝脏油红O染色分析
    4 讨论
        4.1 雌激素缺乏与骨质疏松症
        4.2 雌激素缺乏与脂质代谢
        4.3 脂质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
        4.4 肠道屏障与骨质疏松症
        4.5 肠道微生物与骨质疏松症
    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2020年美国内分泌学会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新药Romosozumab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背景
Romosozumab的推荐及相关研究
讨论

(6)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及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1
附录2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中国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Markov模型的中国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Markov模型的构建
    参考文献
致谢

(7)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GIOP的发病机制
2 治疗
    2.1 一般治疗
    2.2 药物治疗
        2.2.1 双膦酸盐
        2.2.2 特立帕肽
        2.2.3 地诺单抗
    2.3 靶向治疗
        2.3.1 自噬
        2.3.2锶
    2.4 其他治疗
        2.4.1 益生菌群
        2.4.2 金枪鱼骨
        2.4.3 托法替尼
3 GIOP患者的管理
4 小结

(8)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分组及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骨密度
        1.3.2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
        1.3.3 一般生化指标
        1.3.4 骨代谢调控激素
        1.3.5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
        1.3.6 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2.2 骨密度变化
    2.3 骨转换标志物变化
    2.4 一般生化指标变化
    2.5 骨代谢调控激素变化
    2.6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变化
    2.7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9)褪黑素通过SIRT1介导的抗氧化机制调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正常和骨质疏松大鼠骨髄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差异的系统性比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褪黑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能力的调控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褪黑素对大鼠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词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10)CACUL1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CACUL1 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的表达研究
    实验一 生物信息学分析CACUL1 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表达降低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因芯片原始数据的检索及下载
        1.2 基因芯片预处理及分析
        2 结果
        2.1 基因芯片读取与预处理
        2.2 CACUL1 基因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表达降低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临床验证CACUL1 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表达降低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人BMSCs的提取与培养
        2.2 人BMSCs的流式鉴定
        2.3 CACUL1 在骨质疏松患者BMSCs中表达下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ACUL1对BMSCs成脂、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
    实验一 CACUL1在BMSCs成脂、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大鼠BMSCs的培养与诱导分化
        2.2 BMSCs成脂分化过程中CACUL1 的表达
        2.3 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CACUL1 的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沉默CACUL1对BMSCs成脂、成骨分化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腺病毒转染BMSCs及确定最佳MOI
        2.2 腺病毒转染后沉默效率验证
        2.3 沉默CACUL1对BMSCs增殖的影响
        2.4 沉默CACUL1对BMSCs成脂分化的作用
        2.5 沉默CACUL1对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三 过表达CACUL1对BMSCs成脂、成骨分化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腺病毒转染后过表达效率验证
        2.2 过表达CACUL1对BMSCs增殖的影响
        2.3 过表达CACUL1对BMSCs成脂分化的作用
        2.4 过表达CACUL1对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CACUL1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过表达CACUL1 上调p-ERK1/2
        2.2 过表达CACUL1 通过激活ERK1/2 信号通路促进BMSCs成骨分化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药特立帕肽(论文参考文献)

  • [1]Crif1促进放射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相丽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2]3-5期慢性肾脏病和肾移植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D]. 冷云吉.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损伤胶囊联合PKP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β-CTX、P1NP影响的临床研究[D]. 赵恒.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CaSR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鸭蛋蛋清肽促钙吸收及促骨合成活性及机制研究[D]. 郭丹郡.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4)
  • [5]2020年美国内分泌学会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新药Romosozumab指南[J]. 符善姜,欧阳娜,盛志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0(06)
  • [6]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及经济学研究[D]. 周海梅. 福建医科大学, 2020(02)
  • [7]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J]. 郭菡,冯巩,孟保峰,王志玲,贺娜,弥曼. 医学综述, 2020(21)
  • [8]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D]. 王颖超. 青岛大学, 2020(01)
  • [9]褪黑素通过SIRT1介导的抗氧化机制调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D]. 陈维凯. 苏州大学, 2020(02)
  • [10]CACUL1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 赵恩哲.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药特立帕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