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设计与验证论文-刘达,倪伟,徐春琳

总线设计与验证论文-刘达,倪伟,徐春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总线设计与验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UVM,AXI协议,验证IP

总线设计与验证论文文献综述

刘达,倪伟,徐春琳[1](2019)在《基于UVM的AXI总线验证IP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UVM技术设计了可用于验证AXI总线协议的验证IP,对支持AXI4接口的Block RAM IP进行了验证,并构建了多Master和多Slave互联模拟验证平台,验证多AXI设备互联场景。设计了叁种类型的测试用例(随机测试、基础测试和错误测试),并通过统计功能覆盖率来评估验证的完整性。验证结果表明,该验证IP功能正确,可满足对AXI总线的验证要求,功能覆盖率达到100%。(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9年05期)

魏志瑾[2](2019)在《基于国产FPGA的高速总线驱动设计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国产K7系列和V5系列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高速总线Aurora协议驱动设计方案,以及针对某国产FPGA性能和高速口的不稳定性,进行了逻辑约束优化,并在自主可控模块上实现了国产FPGA间3.125 Gbps速率高速传输及帧格式通信,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对提高国产FPGA接口速率、传输稳定性及促进国产FPGA的广泛应用具有较大意义。(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9年03期)

刘魁玉[3](2019)在《基于UVM的1553B总线协议验证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产业飞速发展,集成电路规模不断增大,芯片制造工艺不断精细,对复杂的硬件理解偏差可能会造成设计功能的部分错误,导致整个SoC系统失效,重新流片会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因此验证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MIL-STD-1553B总线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多用于航天、航空以及军舰等重要领域,但其验证方式往往采用FPGA原型验证或仅使用人工手动编写测试向量的方法,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结果仍不能对芯片进行完整的功能验证。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验证方法学)的出现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其验证充分、执行高效、复用性强及快速定位等特点使得UVM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广受欢迎。因此开发一款基于MIL-STD-1553B总线的UVM验证平台是必要的。本文将实验室开发的MIL-STD-1553B总线BC(Bus Control,总线控制)和RT(Remote Terminal,远程终端)的RTL级设计模块作为DUT(Design Under Test,待测设计),将事务级SystemC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分析MILSTD-1553B总线的验证场景给出验证功能点,给出搭建UVM验证平台的方法和设计过程,包括平台的组件结构,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数据传递的路径,接着收集其覆盖率结果,分析其设计缺陷和漏洞,修正后进行回归测试,不停的迭代设计和验证工作,通过不断的增加测试用例和反复的回归测试来提高验证的完备性。最后对六种验证场景中的功能点逐一验证,给出各个功能点的仿真波形图,不间断的收集其覆盖率结果,在分析了覆盖率不增加的原因后,根据结果不断的迭代设计代码和增加测试向量进行回归测试,最终代码覆盖率达到100%,根据验证计划给出的测试场景的功能点全部实现,确保了BC和RT设计模块的功能正确性,在保证验证工作正确完整的基础上缩短了搭建验证环境的周期,切实提高了验证效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魏吉泰[4](2019)在《基于AMBA总线的通用异步接口的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集成电路发展的大趋势下,完成系统功能的方式完全转换到利用集成芯片的方式来实现,SoC(System on Chip)应运而生。本文以基于AMBA(Advanced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ture)总线的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模块为研究课题,研究了UART模块的理论及原理,重点对UART模块的寄存器、基本功能模块做了研究,并完成了UART模块的功能验证,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首先,对基于AMBA协议的UART模块的技术背景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叁种总线协议中,AMBA总线以其低功耗、高性能、接口简单的优势脱颖而出。UART具有的高度灵活性和可靠性,至今仍在串行通信接口模块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就AMBA总线协议的定义目的、典型框架及AHB和APB总线概况作了简单讨论,对UART接口的通信协议及功能进行了简述。再次,从顶层结构、输入输出接口、寄存器定义等方面对UART模块的整体架构做了深入研究,明确了UART的操作流程。接下来,提出UART模块的代码结构,分模块完成了UART的设计实现。最后,完成了UART模块的验证与分析。在研究UART模块验证方法的过程中,由于常规验证方法的验证结果不方便直接阅读,所以提出了外接UART Checker模块的验证方案,并详细分析了该方案的验证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丁捷,严浩,刘滨,赵淄弘[5](2018)在《现场总线终端电阻远程配置的设计方法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核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工程师站远程配置现场总线接入终端电阻的可行性,对终端电阻的配置方式和阻抗匹配数值进行理论与实验探讨.利用通信误码率监测程序,以理论计算传输线路特性阻抗为基础,分析不同通信速率下对终端电阻配置参数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得到不同通信速率下最小误码率所对应的最优终端电阻配置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降低了现场总线通信误码率,可提高现有核电厂总线网络的可靠性,验证了利用终端阻值配置电路和远程配置方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阚伟康[6](2018)在《基于IIC总线的EEPROM的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半导体存储器件作为关键性部件保障着它们的正常运行。串行EEPROM以其接口少,结构简单,保存可靠,功耗较低而且价格低廉等优点,在该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总线)总线结构简单,仅由时钟线和数据线便可实现挂载在总线上各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而且能够很好的避免传统器件之间片选方式寻址的缺点,同时具有价格低廉,可靠性较高等优点。基于以上这些特点,基于IIC总线的串行EEPROM在智能电子锁,IC卡等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中被广泛使用。因此本论文对串行EEPROM的设计和验证工作都有更加实际的应用和研究价值。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串行EEPROM的设计和基于UVM平台的验证两部分。论文的设计部分是根据Atmel公司的数据手册《AT24HC02C》中对串行EEPROM的时序特点和读写功能的介绍,参考串行EEPROM控制电路的框图,对芯片顶层结构进行了划分,其中CORE层是本次设计研究的重点,它是芯片主要功能的集合,包括外围控制逻辑电路的实现以及EEPROM IP模块的实现,在完成了主要模块的Verilog设计之后,使用modelsim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部分的工作是采用UVM平台对设计进行功能性验证。在对该芯片的架构,功能以及接口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验证方案,根据数据手册中对功能时序的介绍及摸底测试的结果,提取了验证功能点,确定了UVM验证平台的架构,并使用SystemVerilog语言实现了平台中的各个组件,进而在验证平台上编写有效激励进行仿真,并获取仿真波形,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验证的结果符合验证方案的规划,其中代码覆盖率超过了90%,说明设计代码实现了最大的利用,功能覆盖率达到了100%,满足了功能点检验的全面性要求。该平台可以有效提高验证的效率,降低了设计环节中出现漏洞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陈琳娜,孟建熠,林志涛[7](2018)在《面向串行总线的层次化UVM验证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的通用验证方法学(UVM)验证平台中,验证组件与被测器件(DUT)紧耦合,导致验证组件的可重用性较差,且UVM transaction的定义使用了Field-Automation机制,调用路径过长,增加了测试用例的仿真时间。为此,提出了一种面向串行总线协议验证的公用库设计,采用层次化建模的方法设计了可重用的公用库,通过重写虚函数的方法对传统的transaction定义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公用库可用于串行总线验证平台的快速搭建,改进的transaction可使仿真时间缩短10. 7%,提高了验证效率。(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8年09期)

魏雪菲,史岩,范祥辉[8](2018)在《基于HKS1553B芯片的总线接口模块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机载系统对1553B总线小型化、功耗低、重量轻、核心器件国产化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HKS1553BCRT芯片的1553B总线接口模块,搭建了模块级和网络级的测试验证环境,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块完全符合1553B总线协议,满足机载系统对1553B数据通信的需求,已在多个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表现出了良好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用。(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8期)

李振魏[9](2018)在《基于FPGA的LIN总线控制器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作为一种现场总线,广泛应用于汽车网络中,相比于其他常用的汽车总线,例如CAN总线,LIN总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等特点,通常应用于对传输速度和稳健性要求不高的场合中。在汽车网络中,LIN总线网络通常作为CAN总线的下级网络,以达到减轻CAN网络负载和节省成本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概念的兴起,LIN总线有了新的用武之地。虽然无线传输方式比较适合于家庭使用,但其算法程序复杂,需考虑功耗问题,而且实现的硬件成本高。在某些场合,有线传输方式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设计一款LIN总线控制器,在保证功能完备的情况下能够兼容其他带有LIN功能的芯片。本课题通过对LI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后,依据功能将LIN总线控制器进行模块划分,将LIN总线控制器分解成了即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功能模块。使用自顶而下的设计方法对各模块分别进行设计,使用Verilog HDL设计语言对各模块进行行为级描述,并对各模块进行了功能验证。为保证所设计的LIN总线控制器具有通用性,为其设计了一套总线接口,包括读写使能、片选信号、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等。在Xilinx Vivado设计套件上,搭建了一个SoC设计平台,在该平台上进一步对LIN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同时证明了所设计的LIN总线控制器可快速的应用于芯片设计中。本课题还利用Xilinx FPGA开发板和STM32开发板搭建硬件测试平台,通过示波器观察传输波形以及串口工具的显示,对LIN的工作模式,如主机任务和从机任务,以及LIN协议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自同步技术、奇偶校验、校验和技术等,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陈达[10](2018)在《基于UVM的CAN总线控制器的验证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芯片规模及复杂度与日俱增,芯片验证的工作量随之迅速增长,传统的验证方法难以满足当下的需求。早期验证工作的复杂度较低,采用直接测试激励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满足验证工作的需求,故当时的验证语言主要采用的是Verilog,验证平台的搭建方案也依赖Verilog中提供的initial、task、function等语句。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发更高抽象层次的验证语言已成为大势所趋,SystemVerilog语言应运而生。为了进一步缩短芯片的研发周期,各大EDA厂商联合推出一种高效的验证方案——UVM验证方法学。UVM验证方法学以SystemVerilog语言为基础建立起庞大的类库,在提高验证的抽象性的同时极大的简化了验证工作,提高了验证的效率。基于此,UVM验证方法学已逐步成为验证业的主流方法学。本论文对实习单位科研项目中的CAN总线控制器模块进行分析,搭建了与之相匹配的UVM验证平台。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充分应用了UVM内部集成的factory、sequence、phase、config_db等优秀机制,加入大量随机化组件,使验证环境更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况。为了降低各子模块的复杂度,提高验证平台的可移植性,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方式,当更换验证平台测试项时,只需要对testcase模块进行修改与扩展,保证了验证平台的稳定性。本论文在深入研究CAN2.0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种测试用例包括:标准格式下报文传输测试、扩展格式下报文传输测试、自检测模式测试、复位测试、总线关断测试等等。在测试用例运行过程,采用自动化结果对比的方式,其中monitor模块负责监控CAN总线控制器节点的输入与输出,并通过scoreboard模块进行对比,判断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此外,为了保证验证结果的准确性,本论文针对每种测试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仿真波形进行详细分析。在验证任务完成后,统计了最终的覆盖率结果,其中行覆盖率达到97.26%,分支覆盖率达到98.3%,表达式覆盖率达到94.2%,整体覆盖率达到97.22%,功能覆盖率达到100%,符合预期要求。在验证平台可移植性设计方面,传统的验证平台搭建方式既耗时又易出错,本论文使用Perl语言完成了验证目录结构及验证平台模块的自动化生成,在保证验证项目的规范性的同时帮助验证工程师快速完成验证平台的框架设计。此外,本论文设计的验证平台自动化生成脚本代码提供了可供使用者选择的平台设计方案,在实际项目应用过程中可根据需求对验证平台内部模块进行删减,极大的提高了验证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总线设计与验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基于国产K7系列和V5系列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高速总线Aurora协议驱动设计方案,以及针对某国产FPGA性能和高速口的不稳定性,进行了逻辑约束优化,并在自主可控模块上实现了国产FPGA间3.125 Gbps速率高速传输及帧格式通信,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对提高国产FPGA接口速率、传输稳定性及促进国产FPGA的广泛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线设计与验证论文参考文献

[1].刘达,倪伟,徐春琳.基于UVM的AXI总线验证IP设计[J].微电子学.2019

[2].魏志瑾.基于国产FPGA的高速总线驱动设计及验证[J].舰船电子对抗.2019

[3].刘魁玉.基于UVM的1553B总线协议验证平台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魏吉泰.基于AMBA总线的通用异步接口的设计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丁捷,严浩,刘滨,赵淄弘.现场总线终端电阻远程配置的设计方法与实验验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

[6].阚伟康.基于IIC总线的EEPROM的设计与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7].陈琳娜,孟建熠,林志涛.面向串行总线的层次化UVM验证平台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8

[8].魏雪菲,史岩,范祥辉.基于HKS1553B芯片的总线接口模块设计与验证[J].信息通信.2018

[9].李振魏.基于FPGA的LIN总线控制器设计与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10].陈达.基于UVM的CAN总线控制器的验证平台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标签:;  ;  ;  

总线设计与验证论文-刘达,倪伟,徐春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