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分布特征论文-黄耀民,王亚楠,孙英杰,开颜,陈璐

种群分布特征论文-黄耀民,王亚楠,孙英杰,开颜,陈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群分布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期填埋龄,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种群分布

种群分布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黄耀民,王亚楠,孙英杰,开颜,陈璐[1](2019)在《短期填埋龄垃圾堆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过程一般经历好氧过渡、水解酸化、初期产甲烷及稳定产甲烷阶段,固相垃圾的厌氧水解酸化阶段常被视为垃圾降解的限速步骤,而这一阶段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是影响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关键.以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短期填埋龄垃圾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填埋龄0~1、1.0~1.5、1.5~2 a垃圾堆体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种群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1 a填埋龄垃圾微生物多样性高于1.0~1.5 a和1.5~2 a垃圾堆体,且微生物多样性整体上随填埋深度呈降低趋势.参与垃圾降解细菌多样性比真菌更丰富,而真菌多样性随填埋区域、填埋龄的不同呈现更显着的差异.参与短期填埋龄垃圾降解的细菌中,Firmicutes在填埋层上层为优势菌门,最大比例达到65%,Proteobacteria在填埋层中下层为优势菌门,最大比例达到88%.填埋上层细菌菌属以Defluviitoga、Aerococcus、Clostridium III和Proteiniphilum为主,而在中下层以Thiopseudomonas、Sporosarcina和Eionea为主.真菌主要包括3个菌门,Ascomycota在各点位均为最优势菌门,属水平上Kernia及Aspergillus作为常见的腐生菌属,在不同点位均有较高的丰度.冗余分析表明短期填埋龄垃圾堆体内微生物不同时空分布存在显着差异性,且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受pH值影响较大,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垃圾有机质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柳小青,郑卫青,付仁龙,陶卉英,陈海婴[2](2019)在《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方法采用形态学鉴定,对于形态鉴定存在争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在植被中采集到6种蜱虫,即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中华硬蜱和金泽革蜱。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占总蜱数的90.6%,越原血蜱和北岗血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蜱虫在草地中多见,占总采集数的68.2%,林地占9.4%,灌木丛占1.2%。从发育阶段来看,幼若蜱居多,分别占19.1%和68.2%,成虫较少,雌性占6.6%,雄性占6.0%。在宿主体表采集到1 513只蜱虫,归为4属13种,为长角血蜱、铃头血蜱、褐黄血蜱、钝刺血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豪猪血蜱、血红扇头蜱、镰形扇头蜱、微小扇头蜱、粒形硬蜱、中华硬蜱和龟形花蜱,龟形花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长角血蜱是江西省常见种(占总采集数的30.5%)和广布种。长角血蜱寄主广泛,其中野兔体表常见,侵害率为33.3%,犬体表较少见,侵害率为2.3%(χ~2=23.68,P=0.001 3)。此外,侵害野兔的长角血蜱占总长角血蜱总数的64%,远高于其他寄主。侵害宿主的蜱虫中,幼虫347只,占22.9%;若虫249只,占16.5%;雄虫404只,占26.7%;雌虫513只,占33.9%,性别均匀。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特征,将为该地区蜱虫防控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19年06期)

朱泽民,孙德勇,郭俊如,富砚昭,李永全[3](2019)在《2015年夏季黄渤海表层浮游植物种群分布特征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测量水质的指示生物。黄渤海地理位置独特,研究黄渤海的浮游植物种群分布特征对我国海洋生态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5年8月对黄海、渤海海域浮游植物数据进行调查取样,经HPLC技术进行色素分析,通过CHEMTAX软件对获取的色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此获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信息。研究发现,首先,从海域的角度来看,2015年夏季渤海表层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高于黄海,而北黄海表层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又高于南黄海。其次,从浮游植物优势种的角度看,黄渤海表层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定鞭金藻和绿藻,叁类优势种占比分别为55.76%、14.56%、14.55%,其中硅藻占绝对优势。(本文来源于《Marine Science Bulletin》期刊2019年02期)

桂亚可,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国瑞[4](2019)在《赣中闽楠天然种群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有利于认识种群的更新、稳定性及演替,可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赣中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对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进行分析,运用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数量特征,采用扩散系数及丛生指数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幼苗(D<2 cm)、幼树(2 cm≤D<5 cm)、小树(5 cm≤D<10 cm)、中树(10 cm≤D<20 cm)、大树(20 cm≤D<40 cm)和老树(D≥40 cm)占总株数的比例分别为57.93%、13.14%、12.91%、9.49%、4.96%和1.59%,其径级结构总体上呈倒"J"型;种群在D<2 cm且H>1 m、5 cm≤D<10 cm和60cm≤D<65 cm叁个阶段的死亡率均超过了50%,在25 cm≤D<30 cm阶段生命期望值最大(ex=4.50);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属于增长型且趋于稳定型的种群,对外界干扰敏感度较高;种群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从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阶段由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卉,李恒翔,李路,严岩[5](2019)在《大亚湾大型海藻丛的大角玻璃钩虾种群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角玻璃钩虾Hyalegrandicornis是我国沿海潮间带常见的藻栖甲壳动物,但目前关于其与栖息海藻的作用关系极少报道。2016年2—5月在大亚湾岩礁潮间带采集了石莼Ulva lactuca和半叶马尾藻变种Sargassum hemiphyllum var.chinense海藻,结果显示大角玻璃钩虾在两种海藻丛中均有分布,其中在石莼藻丛中分布的钩虾个体数量、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均大于在半叶马尾藻藻丛中。在半叶马尾藻藻丛中,大角玻璃钩虾种群的性比、抱卵雌性比例和幼体比例相对较高,而性成熟体长、抱卵雌性体长和卵粒体积则相对较小。研究表明,大角玻璃钩虾在两种海藻中的种群分布与繁殖特征存在着差异,可能受到栖息海藻形态结构及其生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董元火,许国权,李佳楠,李剑林,胡文中[6](2019)在《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粗梗水蕨的分布和种群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了湖北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濒危水生植物粗梗水蕨的分布,分析了其分布与水质的关系;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粗梗水蕨种群的基本特征用布朗-布朗喀提出的6个多度级别以及目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梗水蕨主要分布在该湿地公园的沙径村、施家塘、下庙村和苏圩村4个区域的湖汊、池塘和水沟中。4个粗梗水蕨种群面积、数量及盖度均呈现差异,但多度均较小。与粗梗水蕨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12科11属13种。赤龙湖主要湖泊(恒丰湖)水中的硝酸盐氮(NO3--N)和总磷(P)分别为0. 4 mg/L和0. 2 mg/L,表明赤龙湖的主要湖泊富营养化。(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黄永超,李慧君,安珍,徐光翠,范威[7](2019)在《新乡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细菌种群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乡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细菌种群多样性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4个季节PM_(2.5)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冬季大气中PM_(2.5)浓度最高,其次为春季、秋季和夏季。在细菌门的水平上,4个季节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门。春季和夏季丰度相对较高的菌属均为乳杆菌属,秋、冬季丰度相对较高的菌属分别为未鉴定线粒体、未鉴定叶绿体。4个季节大气PM_(2.5)中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依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4个季节大气PM_(2.5)中群落多样性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大气PM_(2.5)中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春季和冬季大气PM_(2.5)中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乡市大气PM_(2.5)中细菌种群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和冬季PM_(2.5)中细菌丰度也相对高于夏季和秋季。(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杜伟宏,管文轲,霍艾迪,梁燕,易秀[8](2019)在《塔里木河干流胡杨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在塔里木河干流设置了10个100 m×100 m的样方地,从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分布格局3个方面分析了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的龄级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由径级结构分析可知,塔里木河干流幼龄胡杨数量在种群中所占比例较高(Ⅰ、Ⅱ级占33.47%),属于增长型种群。在静态生命表中,Ⅰ、Ⅱ级胡杨的死亡率分别高达39%、50%,Ⅲ级的胡杨生命期望值最高,为10.04。胡杨种群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干流纵向胡杨种群的聚集强度为上游<中游<下游,干流横向3 000 m内胡杨种群的聚集强度大致相同。(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沈希[9](2019)在《云南齐氏姬鼠地理分布特征与种群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齐氏姬鼠在不同样区和海拔梯度带的地理分布格局,探讨齐氏姬鼠在小型兽类群落中的地位和种群分布情况,完善地理分布和种群生态学的特征指标,描述其变化趋势,综合分析并比较不同疫源地类型样区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初步探讨齐氏姬鼠对环境的适应性选择和分布概况。方法在2009年-2018年间对云南36个县级行政区进行了小型兽类现场调查取样,其中腾冲、香格里拉、云龙、德钦、维西、贡山、宜良、福贡、玉龙、巧家、华坪、永善、剑川和祥云14个样区发现齐氏姬鼠存在。根据调查情况、生境类型和景观环境条件划分海拔梯度带,整理调查数据,计算地理分布和生态学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共捕获齐氏姬鼠1541只,占小型兽类总数的22.88%,为小兽群落优势种,总捕获密度为3.18%,总体生态位宽度为0.5967。各样区齐氏姬鼠构成比由西向东呈逐渐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南北方向则呈较大波动不均匀分布;捕获密度自东向西、从南到北均呈现两边低、中间高的分布状态;生态位宽度在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上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变化;齐氏姬鼠的构成比与捕获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2.在14个样区中共捕获雌性齐氏姬鼠723只,总雌性率46.92%,总性比0.88;成年齐氏姬鼠1294只,总成年率83.97%。齐氏姬鼠雌性率和性比自西向东随经度增加呈现为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自北向南则呈现为不规则的分布趋势,各样区间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成年率在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上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趋势。除海拔梯度带IV齐氏姬鼠数量较少不做讨论外,齐氏姬鼠雌性率和性比均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后缓慢升高,成年率也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渐升高。3.从被捕获齐氏姬鼠体表共检出2科6亚科8属13种693匹寄生蚤,特新蚤指名亚种、棕形额蚤指名亚种和迪庆额蚤分别占总数的43.29%、21.50%和20.49%,为齐氏姬鼠体表寄生蚤群落优势种;染蚤鼠351只,总染蚤率22.78%。各样区齐氏姬鼠的染蚤率、蚤指数和特新蚤指名亚种蚤指数在地理分布上由西到东、从北到南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格局,而在垂直分布上,则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的变化趋势。4.野鼠疫源地齐氏姬鼠的构成比、捕获密度、成年率、染蚤率明显高于非疫源地和家鼠疫源地,而齐氏姬鼠的性别分布则没有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齐氏姬鼠在不同类型疫源地的分布是有差异的,相对而言,在野鼠疫源地呈现为集中分布趋势,优势种群地位突出,而在家鼠疫源地和非疫源地,其优势种群地位可能发生变化或者更替。结论1.各样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有差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学指标与齐氏姬鼠在不同样区的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兽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越低,优势度越高的样区,齐氏姬鼠的优势种地位越突出。2.各样区齐氏姬鼠的构成比在经度水平方向上,自西向东随经度增加呈现为逐渐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而在纬度水平方向上,自北向南则呈现为波动起伏较大的分布趋势;从垂直分布来看,齐氏姬鼠的构成比与捕获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3.齐氏姬鼠的种群结构与分布状态在不同样区和海拔梯度带间存在较大差异,与其种群数量、密度、海拔高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4.各样区齐氏姬鼠的染蚤率、蚤指数和特新蚤指名亚种蚤指数在经纬度水平(由西到东、由北到南)均呈现为叁段式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从垂直分布来看,齐氏姬鼠染蚤率、蚤指数和特新蚤指名亚种蚤指数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5.野鼠疫源地齐氏姬鼠的构成比、捕获密度、成年率和染蚤率显着高于家鼠疫源地和非疫源地,不同类型疫源地间齐氏姬鼠的地理分布特征和生态学指标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期刊2019-06-03)

吴海霞,杜尚嘉,陈国德,蒋帅,符生波[10](2019)在《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掌握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区域药用植物资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并利用种群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低海拔A1的药用植物种群资源是趋近随机分布的均匀分布。随着海拔升高,A2、A3以及A4 3个样地药用植物种群资源具有典型的集群分布特点。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番阳片区共有药用植物29科38属46种,分别占总植物科数的61.7%、属的46.9%和种41.4%。低海拔地区药用植物种数比例占植物总数57.4%,科数占植物总科数66.7%,均比高海拔地区药用植物所占比高。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的变化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规律。多样性则反之,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则表现为升高-下降-升高的规律。海拔较高的A4样地物种丰富度较低,但是多样性较高。【结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番阳片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尤其低海拔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拥有更加多样的药用植物,但低海拔热带林更容易受干扰和破坏,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保护力度。(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种群分布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方法采用形态学鉴定,对于形态鉴定存在争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在植被中采集到6种蜱虫,即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中华硬蜱和金泽革蜱。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占总蜱数的90.6%,越原血蜱和北岗血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蜱虫在草地中多见,占总采集数的68.2%,林地占9.4%,灌木丛占1.2%。从发育阶段来看,幼若蜱居多,分别占19.1%和68.2%,成虫较少,雌性占6.6%,雄性占6.0%。在宿主体表采集到1 513只蜱虫,归为4属13种,为长角血蜱、铃头血蜱、褐黄血蜱、钝刺血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豪猪血蜱、血红扇头蜱、镰形扇头蜱、微小扇头蜱、粒形硬蜱、中华硬蜱和龟形花蜱,龟形花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长角血蜱是江西省常见种(占总采集数的30.5%)和广布种。长角血蜱寄主广泛,其中野兔体表常见,侵害率为33.3%,犬体表较少见,侵害率为2.3%(χ~2=23.68,P=0.001 3)。此外,侵害野兔的长角血蜱占总长角血蜱总数的64%,远高于其他寄主。侵害宿主的蜱虫中,幼虫347只,占22.9%;若虫249只,占16.5%;雄虫404只,占26.7%;雌虫513只,占33.9%,性别均匀。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特征,将为该地区蜱虫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群分布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黄耀民,王亚楠,孙英杰,开颜,陈璐.短期填埋龄垃圾堆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柳小青,郑卫青,付仁龙,陶卉英,陈海婴.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特征[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9

[3].朱泽民,孙德勇,郭俊如,富砚昭,李永全.2015年夏季黄渤海表层浮游植物种群分布特征研究(英文)[J].MarineScienceBulletin.2019

[4].桂亚可,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国瑞.赣中闽楠天然种群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J].生态学杂志.2019

[5].王卉,李恒翔,李路,严岩.大亚湾大型海藻丛的大角玻璃钩虾种群分布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19

[6].董元火,许国权,李佳楠,李剑林,胡文中.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粗梗水蕨的分布和种群特征[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黄永超,李慧君,安珍,徐光翠,范威.新乡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细菌种群多样性及分布特征[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8].杜伟宏,管文轲,霍艾迪,梁燕,易秀.塔里木河干流胡杨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19

[9].沈希.云南齐氏姬鼠地理分布特征与种群生态学研究[D].大理大学.2019

[10].吴海霞,杜尚嘉,陈国德,蒋帅,符生波.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9

标签:;  ;  ;  ;  

种群分布特征论文-黄耀民,王亚楠,孙英杰,开颜,陈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