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滑移论文-于江,皮滟杰,乐风江,许磊,蔺鹏杰

钢筋滑移论文-于江,皮滟杰,乐风江,许磊,蔺鹏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筋滑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单调荷载,反复荷载

钢筋滑移论文文献综述

于江,皮滟杰,乐风江,许磊,蔺鹏杰[1](2019)在《考虑黏结滑移的钢筋混凝土梁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出了一种以非线性弹簧与PQ-Fiber子程序结合使用来考虑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黏结滑移关系的简易方法,分别用此方法分析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单调荷载下的破坏过程,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行为。结果表明,在单调荷载和反复荷载下,数值分析结果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均高于试验结果;单调荷载下的分析结果出现了明显的承载力下降阶段,反复荷载下的分析中有效地避免了滞回曲线的过度饱满现象;整体上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故该方法用于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中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12期)

张望喜,何超,张瑾熠,邓曦,王志强[2](2019)在《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粘结滑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在火灾后发生失效而造成严重后果,制作了27个14 mm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并通过高温后的单向静力拉伸试验研究其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高温后存在钢筋拉断、钢筋刮犁式拔出2种破坏模式,且浇水冷却使试件更容易出现后一种破坏模式;试件在拉伸过程中灌浆端连接钢筋与套筒之间会产生相对滑移,且随着外部温度的升高滑移量呈现非线性的增长趋势;基于600℃高温后的试验结果,依据已有黏结强度公式,给出了避免试件灌浆段钢筋在高温后发生刮犁式拔出破坏的建议;通过对试件弹性阶段的钢筋滑移量进行近似分析,得到了高温后自然冷却条件下钢筋滑移量与温度的二次函数关系曲线.(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崔人文[3](2019)在《钢筋滑移对连续桥面板简支工字梁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们一直致力于研究钢筋滑移效应对于结构分析的影响和作用规律,而简支工字梁桥墩处连续桥面板的空间应力状态十分复杂。因此,论文主要基于多尺度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钢筋滑移对简支工字梁连续桥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认为,通过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使钢筋发生滑移,可以有效降低纵向回旋伸出钢筋的最大拉应力值,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数量以及空间分布状态,但裂缝宽度和裂缝深度均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4期)

刘沣霄[4](2019)在《单调荷载的锈蚀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锈蚀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现有成果的分析,总结了锈蚀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计算模型、单调荷载的黏结滑移本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宋国杰[5](2019)在《不同加载速率下钢筋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各种基础设施和民用建筑越来越多,混凝土等需求量增大,因此需要大量自然资源。除此之外,由于各种工程建筑都是有寿命的,尤其是在我国,建筑的寿命更是比其他发达国家少很多,这样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不能合理得安置和利用这些建筑垃圾,就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多的污染。对建筑垃圾的再回收利用能够有效得缓解资源消耗压力和建筑垃圾日益增多的问题。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作期间,不仅会受到静荷载的作用,还会受到其他动荷载的作用,因此,对于加载速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前期先调研了国内外各种文献,包括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各种力学性能以及粘结滑移性能,确定了试验方案,进行了中心拉拔试验,进而结合试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本次试验通过无箍筋约束的中心拉拔试验研究3个参数对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即: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以及试验加载速率。制作了强度等级为C20、取代率分别为30%、50%和70%这叁种以及强度等级为C40、取代率分别为30%和50%这两种共计五种试件共计20组,每种试件对应0.1KN/s、1KN/s、2KN/s、5KN/s 4种加载速率,得出20种粘结滑移曲线,与普通混凝土比较,形状类似。2.分别将0.1KN/s、1KN/s、2KN/s、5KN/s四种加载速率下强度等级为C2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的试件与强度等级为C2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和70%的试件作对比,同样将四种速率加载下强度等级为C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的试件与强度等级为C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试件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通过增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3.分别将0.1KN/s、1KN/s、2KN/s、5KN/s四种加载速率下强度等级为C2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的试件与强度等级为C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的试件作对比,同样将四种速率加载下强度等级为C2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试件与强度等级为C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试件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有效提高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粘结强度。4.通过对比每种试件分别在0.1KN/s、1KN/s、2KN/s、5KN/s四种速率加载下的粘结滑移曲线,可以得出,当强度等级相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相同时,加载速率越大,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也越大。5.定义了初始粘结刚度k0和极限粘结刚度ku,粘结刚度的几何意义就是混凝土粘结滑移曲线上升段的斜率,实际意义就是钢筋与混凝土相对滑移量对应的所需要的拉拔力,ku的值越大,代表试件在破坏过程中滑移相同的距离所需要的外部拉力就越大,说明试件的粘结性能越好,得出结论: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和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以及加载速率的减小,k0/ku的值增大。6.将四种加载速率下C20Q30、C20Q50、C20Q70叁类试件的粘结滑移曲线进行对比,得到极限粘结强度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加载速率共同影响下的强度准则关系式。7.给出在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加载速率3个参数影响下的钢筋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得到模型中各参数的值。(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9)

李新星[6](2019)在《大流动性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滑移本构理论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以下称RPC)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它对比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强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久性能,并逐渐被广泛运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结构中,对土木工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RPC的制备和配合比设计,大多数研究只追求更加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忽略了是否易于施工的流动性及经济性。此外,对于该种新型材料与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的机理、内部粘结应力分布、粘结滑移的关系以及结构设计中需要的锚固搭接长度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方向,为RPC在土木工程中的设计及应用提供重要的试验和理论支撑。为此本文开展了大流动性RPC的最优配合比的研究及针对针对该种RPC开展了不同参数下的拉拔试验研究,具体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正交试验,系统研究了水胶比、砂胶比、钢纤维、粉煤灰、硅灰、减水剂等材料对RPC流动性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及龄期和养护制度对其强度的影响,综合考虑流动性、强度、经济性要求得到了最优的配合比,制备出流动度达到230mm,抗压强度达到150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并得到了抗压强度和流动度的计算公式。(2)基于厚壁圆筒模型,从弹性力学解析法推导了RPC与钢筋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为粘结强度计算方式提供理论支撑。(3)通过设置不同参数包括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有无箍筋、配箍率、钢纤维掺量的拉拔试验,得到了各参数下的平均粘结应力和自由端滑移量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各曲线的特点规律及原因,拟合得到了平均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并基于试验给出了用于结构设计的临界锚固长度和极限锚固长度的建议取值。(4)通过钢筋铣槽,应变片内贴于槽内,测得了锚固段内不同位置钢筋的应力通过应变值计算得到了粘结应力随着相对锚固段位置变化的关系曲线,并拟合了各参数下,粘结应力随着位置变化的位置函数。采用平均粘结应力与位置函数的乘积来描述真正的粘结滑移关系,提出了叁折线段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模型考虑了各参数的综合影响,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并采用了ABAQUS有限元验证了本文RPC粘结滑移的准确性,与试验值较符,具有较好的研究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马俊,李晓,陈浩[7](2019)在《基于钢筋粘结滑移模型的灌浆-锚杆界面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锚杆-灌浆体系界面应力-应变关系,提高预应力锚杆锚固效应,运用前人提出的钢筋粘结滑移模型来模拟灌浆-锚杆之间力学性能。重点分析了锚杆全长范围内应力状态中的弹性阶段、弹性软化阶段两种应力状态下,锚杆沿杆长分布的轴力-位移关系。最后通过拉拔试验进行验证和校准,得出锚杆与灌浆界面的剪切力呈非线性力学特征,并与理论推导出的锚杆-灌浆界面切应力变化趋势一致,这对于研究锚杆围岩的受力和变形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郝贵强,石晓娜,齐建伟,赵俊贤,陈若冰[8](2019)在《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滑移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屈曲支撑是一种高性能的耗能装置,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当中。但由于支撑框架节点的开合效应,节点板可能在大震下提早破坏,从而限制防屈曲支撑抗震性能的发挥。为此,本文首先总结了防屈曲支撑框架节点的现行设计方法,分析了节点失效模式和应对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滑移连接节点板形式,以减小节点的开合效应。通过建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节点连接形式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王文迪[9](2019)在《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是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要手段,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再生混凝土自身性能存在不足,通过掺入钢纤维,可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而优化再生混凝土的承载性能与变形能力。为实现再生混凝土在土建行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其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通过25组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和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提高,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整体呈上升趋势;(2)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通过33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试块的中心拉拔试验,研究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体积掺量、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对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越大,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越低;在0~1.2%范围内,钢纤维掺量越高,试件的粘结强度越大;在0~1.6%范围内,钢纤维掺量越高,试件在峰值荷载下的滑移值越大;钢纤维的掺入改善了再生混凝土拉拔试件的破坏形态,钢纤维掺量为1.2%和1.6%时,试件主要发生拔出破坏;钢筋直径增大时,拉拔荷载有所提高,但试件的极限粘结强度略有下降;锚固长度增大时,试件的粘结强度先上升后下降,相对锚固长度为5d时粘结强度最高;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粘结滑移曲线仅有上升段,破坏较为突然,混凝土完全裂开;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粘结滑移曲线相对完整,破坏时裂缝分布较多,宽度较小,试件完整性较好;(3)修正了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修正了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在非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掺量对其粘结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曲线与拟合曲线吻合较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9-04-01)

安新正,牛薇,张亚飞,马晓楠[10](2019)在《富含砖粒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滑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富含砖粒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黏结滑移性能,通过对48个富含砖粒立方体试件进行拔出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钢筋类别、钢筋直径等因素对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值越大,单位滑移值对应的载荷值越大,荷载-滑移曲线越陡峭;当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直径都相同时,变形钢筋(HRB400级钢筋)的黏结应力约为光圆钢筋(HPB300级)的1.55~1.75倍。通过超声检测损伤,提出了考虑损伤参数的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黏结滑移损伤本构模型。(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钢筋滑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避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在火灾后发生失效而造成严重后果,制作了27个14 mm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并通过高温后的单向静力拉伸试验研究其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高温后存在钢筋拉断、钢筋刮犁式拔出2种破坏模式,且浇水冷却使试件更容易出现后一种破坏模式;试件在拉伸过程中灌浆端连接钢筋与套筒之间会产生相对滑移,且随着外部温度的升高滑移量呈现非线性的增长趋势;基于600℃高温后的试验结果,依据已有黏结强度公式,给出了避免试件灌浆段钢筋在高温后发生刮犁式拔出破坏的建议;通过对试件弹性阶段的钢筋滑移量进行近似分析,得到了高温后自然冷却条件下钢筋滑移量与温度的二次函数关系曲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筋滑移论文参考文献

[1].于江,皮滟杰,乐风江,许磊,蔺鹏杰.考虑黏结滑移的钢筋混凝土梁分析方法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2].张望喜,何超,张瑾熠,邓曦,王志强.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粘结滑移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崔人文.钢筋滑移对连续桥面板简支工字梁的影响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4].刘沣霄.单调荷载的锈蚀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2019

[5].宋国杰.不同加载速率下钢筋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6].李新星.大流动性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滑移本构理论及试验研究[D].湘潭大学.2019

[7].马俊,李晓,陈浩.基于钢筋粘结滑移模型的灌浆-锚杆界面力学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9

[8].郝贵强,石晓娜,齐建伟,赵俊贤,陈若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滑移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9

[9].王文迪.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

[10].安新正,牛薇,张亚飞,马晓楠.富含砖粒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滑移性能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钢筋滑移论文-于江,皮滟杰,乐风江,许磊,蔺鹏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