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和小型化技术论文-张申科,杨丰旭,尹应增

宽带和小型化技术论文-张申科,杨丰旭,尹应增

导读:本文包含了宽带和小型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宽带阵列天线,低剖面,强耦合阵列,高阻抗地

宽带和小型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申科,杨丰旭,尹应增[1](2019)在《5G中的超宽带阵列天线及其小型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超宽带阵列天线的设计及其低剖面技术。将ADS电路仿真软件与电磁场全波仿真软件Ansoft HFSS相结合,利用具有紧耦合的偶极子天线单元设计具有宽带工作的低剖面强耦合阵列天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范围0.67~3.78GHz频段内,该天线阵列的电压驻波比优于2.0,相对带宽为139.78%,天线阵列的剖面仅有40.25 mm。其次,研究了加载人工磁导体结构实现阵列天线的低剖面技术。采用构成高阻抗地的人工磁导体结构改善了天线高频谐振性能,从而降低了天线的剖面高度。全波电磁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列在1.1~2.8 GHz范围的工作频率中电压驻波比优于2.0,天线的剖面高度仅为24 mm,相对带宽78%。该技术可拓展应用到5G天线的开发。(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牛家萍[2](2018)在《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结合无线电近炸引信科研项目进行选题研究,文中论述了 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设计,并完成了 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工程样机并进行了测试。文中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两部分:(1)针对制导弹药对无线电近炸引信精度要求的提高,从系统角度出发,设计了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总体方案。(2)根据总体方案的分解,对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各部分组成分别进行仿真设计,并研制了实物样机及测试结果。论文的研究内容概述如下:首先阐述了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基本理论及构成,针对制导弹药对无线电近炸引信精度要求的提高,进行了理论分析,获得影响炸高精度以及稳定性的因素。随后从系统分配的结构出发,结合高过载的实际应用环境,对相应电路部分进行了结构分配,设计了 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总体方案。其次讨论了 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各电路组成部分。并给出了功率驱动、环行器、缝隙天线以及混频器等电路的实现途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FSS对环行器和缝隙天线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方案设计是可行有效的。文中最后对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性能进行了测试,与整机进行了联调,并进行了动态飞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途径是合理可行的,可以应用在高精度近炸要求的无线电引信中。(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刘金海[3](2018)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宽带天线及宽带阵列天线小型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移动通信设备向着宽频带、小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前端部分,其电气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的工作性能。因此,开发出具有优越电性能的天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和当今天天线的研究热点,利用ANSYS HFSS高频仿真软件,对利用对称Γ形结构馈电的低剖面宽带全向天线、改进型弯折线巴伦馈电的宽带定向天线和宽带阵列天线小型化技术展开了研究。作者对上述天线进行了加工、测试,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Γ形结构馈电的低剖面宽带全向天线研究。针对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需求,笔者设计了几款新型Γ形结构馈电的低剖面宽带全向天线:对称Γ形馈电结构中加载四分之一波长支节的宽带全向天线、内置馈电耦合匹配器的宽带全向天线、共面耦合寄生电容加载宽带全向天线。a)对称Γ形馈电结构中加载四分之一波长支节的宽带全向天线设计:首先,引入Γ形馈电结构,获得了具有低剖面特性的天线。并且利用对称的Γ形馈电结构馈电,可以有效的抑制辐射体横向电流的杂散辐射,从而降低天线的交叉极化电平。其次,在对称Γ形结构馈电结构的上引入一对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匹配支节,使得天线的阻抗带宽获得了极大的展宽。最后,利用短路针将辐射贴片的四个引脚和与金属底板短路连接,降低了天线的谐振频率,从而获得了一款小型化的宽带低剖面全向天线。b)内置馈电耦合匹配器的宽带全向天线设计:首先,采用馈电结构上内置耦合线的方法,改善了馈电端口的阻抗匹配,拓展了天线的工作带宽。其次,利用对称的Γ形馈电结构确保了宽频带内辐射方向图的稳定性和天线的极化纯度。此外,利用辐射体边缘处多短路柱加载的方法,获得了尺寸较小的宽带全向天线。c)共面耦合寄生元件加载的宽带低剖面全向天线设计:在本节中首先引入了一种具有低剖面特性的Γ形馈电结构,并利用“L”形阻抗线与Γ形结构相结合,展宽了天线的阻抗带宽。其次,在Γ形结构平面上引入了共面耦合寄生元件。共面耦合寄生元件的引入,不仅可以存储能量、消除天线水平平面内电流的横向辐射场,从而实现了天线的垂直极化全向辐射和提高天线的极化纯度,并且引入了额外的谐振,使得天线阻抗带宽获得了显着增强。d)基于紧耦合技术的低剖面宽带全向天线设计。为了获得具有低剖面高度的天线,将单极子天线折迭90°形成Γ形单极子天线。同时,利用阵列天线的紧耦合技术,将相邻的Γ形单极子天线沿环形紧密排列组成环形阵列天线,则该环形紧耦合阵列获得了较宽的阻抗带宽和方位面内稳定的全向辐射方向图特性。并设计了一款一分六馈电网络为该环形紧耦合阵列天线馈电。2.基于改进型弯折线巴伦馈电的宽带定向天线。针对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宽频带天线的应用需求,本文设计了叁款宽频带定向天线:弯折线巴伦馈电宽带折合振子天线,对称双元折合振子天线和短路探针加载的对称双环天线。a)弯折线巴伦馈电宽带折合振子天线:利用阶梯状弯折线巴伦结构对具有高阻抗特性折合振子天线馈电,有效的拓展了天线的阻抗带宽,使得天线达到了 43.9%的阻抗带宽。b)对称双元折合振子天线:本节从降低折合振子天线交叉极化出发,将两个相同的折合振子并联,得到了一款具有对称特性的双元折合振子天线。同时,由于双元折合振子天线对等幅同相馈电和双元天线的对称特性,使得辐射贴片表面的横向表面电流等幅反相,其在远场的杂散辐射则彼此相互抑制,因此获得了一款具有宽频带、低交叉极化特性的双元折合振子天线。c)短路探针加载的对称双环天线:首先,设计了一种对称双环结构辐射贴片。将弯折馈电巴伦和双环辐射体结构相结合,并采用等幅同相的双模馈电,不仅展宽了天线的阻抗带宽,而且极大的降低了天线的交叉极化电平。其次,利用辐射贴片中心线加载短路探针的方法,使得辐射体中心线上的表面电流强度显着增强,从而获得了一款具有宽频带、低交叉极化和高增益的宽带定向天线。3.宽带阵列天线小型化技术研究。基于紧耦合技术的阵列天线设计方法,本文设计了小型化的宽带阵列天线。a)互补式耦合馈电贴片天线设计:从宽带定向天线设计出发,利用缝隙耦合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差分馈电特性的宽带功分器,并通过馈电探针对辐射贴片进行差分馈电。因此,获得了一款具有宽频带、低交叉极化特性的定向辐射天线。b)设计了一种±45°双极化调谐环路馈电双极化贴片天线单元。该天线由辐射贴片和馈电环路组成。贴片可以看作是一个并联的RLC谐振电路(R代表辐射电阻,L代表电感,C代表电容),而调谐环路可以近似表示为串联谐振器。采用具有多阶匹配特性的调谐环路,可以有效的扩展天线的阻抗带宽。通过调谐环路将信号输送到耦合缝隙,并利用耦合缝隙形成互补式的磁电耦合馈电,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差分馈电模式。同时,将两个调谐环路耦合馈电结构正交摆放,通过磁电耦合的方式为辐射体馈电,从而获得了一款±45°双极化天线单元。c)设计了一款1×10小型化宽带线性阵列天线。首先,研究了阵列天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利用阵元间的互耦效应,通过高频仿真软件Ansys HFSS对阵元间距进行了仿真优化,获得一个仅占传统阵列长度71%的宽带小型化线阵。d)4×10宽带平面阵列天线设计。以10单元线阵为阵列天线单元,设计了一款8通道±45°双极化宽带平面阵列天线。与传统的阵列天线相比较,利用阵元间的互耦效应设计的平面阵列天线尺寸(长L=705mm,宽w=285mm,高H=25mm)缩小了约53.4%。电性能实测值满足基站天线指标要求,具有很好的商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8-01)

杨俊雅[4](2018)在《宽带小型化阵列天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WB)、低剖面、易共形的相控阵天线是未来多功能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个性能优异的该类相控阵列天线可替代多功能电子系统所需的多个天线。无论是军用侦察、干扰、探测、通信系统的综合集成,还是民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车载雷达、机载雷达等,它们对超宽带小型化阵列天线的需求正不断增长。本文基于最新的紧耦合天线阵列理论和设计方法,对低剖面、易共形、可模块化制造及装配的超宽带小型化紧耦合阵列天线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传统宽带相控阵天线设计的技术瓶颈、新型超宽带紧耦合阵列天线的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2、分析了宽带阵列共模谐振的产生原因,为降低UWB阵列的剖面及成本,对阵列平衡辐射单元采用增设短路通孔的不平衡馈电方式抑制宽带共模,无需复杂馈电集线器或外部宽带巴伦;并分析了单元间强电容耦合的实现方式及介质加载对背地紧耦合阵列性能的影响,得到合适的电容器结构及介电参数。3、对宽带小型化的紧耦合无限周期阵列、半无限周期阵列及有限阵列天线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并对比分析了其阻抗带宽、扫描特性及辐射性能等主要电性能参数。最终仿真优化获得的有限4?4?2阵列,其VSWR?3的工作带宽达到3个倍频程以上,E面和H面扫描角达到±45?,交叉极化增益低于主极化增益25dB。4、对全平面化有限4?4?2阵列天线进行了模块化加工与装配。实测阵列天线VSWR?2.5的倍频带宽达到3:1以上,方向图的方向性良好。本文设计阵列天线介质匹配层使用聚四氟乙烯在改善带宽及扫描角范围的同时降低了工程实现成本。针对有限4?4?2阵列的边缘截断效应,采用边缘单元加载电阻法优化处理后,该阵列可提供宽带宽、宽扫描角和良好的辐射性能。该宽带小型化有限阵列天线模块化阵元数目仅为4?4,有利于实现工程拼装、增加阵列成品率,也有利于与平台共形、与芯片直连,可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刘朝阳[5](2018)在《小型化微波宽带延迟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宽带相控阵雷达技术飞速发展,且已逐渐进入实战阶段。由于移相器的缺点导致相控阵系统无法克服天线阵“孔径效应”的限制,在采用瞬时大宽带信号时会发生波束的空间色散即波束指向的偏离。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在阵列各单元或者子阵级别上使用延迟线来抵消孔径渡越时间,从而实现在瞬时大宽带信号下信号无失真的接收或者发射。雷达系统的小型化、宽频带发展要求延迟线具有高精度、高线性度、低损耗的同时还应满足小型化、宽频带、轻量化。采用射频多层印刷板技术的延迟线不仅可以利用叁维立体结构来实现小型化设计还能让延迟线以没有色散的带状线的形式传输,提高了延迟线的性能。本文首先阐述了射频多层印刷板技术的特点,然后对影响多层板中带状线性能的垂直过渡结构以及带状线走线自身的耦合、接地隔离通孔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还对金丝键合进行了匹配建模分析,改善了因金丝键合带来的传输性能上的影响。然后设计了一款基于射频多层板技术的低频段超宽带延迟单元并加工实物进行了测试以此来验证建立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加工带来的误差。最终测试结果:工作频带2GHz~6GHz,直通支路驻波≤1.4,插入损耗为-1.8dB~-2.5d B,损耗波动≤0.7dB,延迟支路驻波≤1.42,插入损耗为-3dB~-5d B,损耗波动≤2dB,整个频带内相位线性度≤6.5°,体积为33mm×34mm×6mm。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应用于X波段的5位延时放大组件,该组件的工作频带为8GHz~12GHz,由四个相同的延迟放大通道组成,延迟放大通道信号经功分器两两合路后由后端输出,每个延迟放大通道由收发开关选通接收链路或发射链路,通道内接收链路与发射链路共用延迟线部分。5个延迟单元分别产生0.5λ、1λ、2λ、4λ、8λ的延迟,级联后可以实现步进为0.5λ,总延迟15.5λ。收发通道同样采用多层印刷板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多层板叁维立体结构的优势,大大减小了组件的尺寸。单个通道最终测试结果:接收链路增益在15.6dB~17.4dB之间,平坦度低于2dB,相位线性度低于10°,发射链路增益在30.8dB~34.6dB之间,平坦度低于4dB,相位线性度低于14°,体积为166mm×40mm×20mm。(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30)

杨华菊[6](2018)在《基于LTCC和薄膜技术的小型化宽带功分器设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通信领域的发展要求高频电路向小尺寸、高集成度、高可靠性以及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射频模块集成度的提高,功分器作为常用的微波无源器件,其研制也朝小型化方向发展。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将功分器的设计与当前主流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相结合,在小型化的基础上实现器件性能,完成对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控制,达到器件性能的一致性。本文在国内外LTCC、薄膜等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未来微波电路的需要,结合设计、工艺和生产控制等研制出满足新型微波电路技术要求的X波段功分器。首先分析了微波传输线的结构与特性,并针对功分器的匹配和隔离问题,进行了LTCC埋置电阻的特性分析,为本文功分器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Wilkinson功分器的基本原理,使用ADS、HFSS等仿真软件分别完成了基于LTCC技术和薄膜技术的X波段功分器的电路设计、建模分析和仿真优化;再次,采用精益六西格玛的方法对LTCC埋置电阻精度进行控制,完成X波段功分器样品制作及电气性能测试,并完成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和分析。通过结合生产工艺特点进行的功分器设计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制作的LTCC功分器和薄膜功分器插损小、损耗低、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好,隔离度高,满足小型化宽带多路功分器的设计要求,并且所采取的生产控制技术也极好地提高了功分器性能的一致性。本课题采用的设计方法兼顾了设计和制造的要求,可制作出满足要求的小型化LTCC功分器和薄膜功分器,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生产质量,对于功分器设计和制造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1-31)

孙超[7](2017)在《基于LTCC技术小型化3dB电桥宽带设计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dB电桥是一种特殊的定向耦合器,根据输出信号相位差不同可分为3dB90度电桥和3dB180度电桥,是微波通信、测量电路、天线馈电网络等系统中重要的无源器件。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断地在传统的理论与结构上进行大胆的改进与创新以满足现阶段发展需求,小型化与宽带化是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由于具有多层内埋等优点在器件小型化趋势下占有巨大优势,本文采用LTCC叁维集成技术对传统的3dB电桥进行改进与创新,实现了一款小型3dB宽带90度电桥和一款小型3dB宽带180度电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90度电桥和180度电桥分别设计了一款宽带平面魔T与宽带单脉冲和差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多节对称定向耦合器和耦合器交叉串联设计思想,采用蛇形宽边耦合带状线和耦合线多层级联结构,实现了一款单节与五节耦合器上下交叉串联型小型化超宽带90度电桥,最终设计的90度电桥工作带宽0.6~3.8GHz,尺寸仅为12.7 mm × 7.5 mm × 2.2 mm,经加工测试,性能满足指标要求。2.对传统的180度环形电桥进行改进,结合T型结功分器与Marchand巴伦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螺旋形同相功分与反相巴伦平衡端反向对接新型高隔离度180度电桥,并对输入输出端口进行四分之一波长最佳匹配实现驻波比带宽最大化,最终设计了一款工作频段1~2GHz,隔离度大于35dB的LTCC新型宽带180度电桥,尺寸为8mm ×6.7mm × 1.9mm。经加工测试,性能满足指标要求。3.将90度电桥易实现超宽带优势应用到平面魔T设计中,在单面接地介质基板中利用超宽带90度电桥与超宽带90度移相器级联实现了一款超宽带平面魔T。90度电桥采用宽边与侧边耦合相结合的单个叁节对称形式,90度移相器采用折迭耦合传输线中间加载短路枝节结构,此超宽带平面魔T结构新颖,布局紧凑,工作频率5~13GHz,尺寸15mm×6mm×1mm。4.将具有高隔离度优势的宽带180度电桥应用到单脉冲和差器设计中,利用四个180度电桥巧妙连接构成了一款L波段具有高零值深度、低插损的宽带单脉冲和差器,180度电桥采用巴伦与功分反相对接上下分布型以减小尺寸,最终和差器频段为1.2~1.8GHz,差端口零值深度大于35dB,插损小于0.65dB,体积为17mm×9.5mm×2mm,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李岱阳[8](2017)在《宽带MPM前级驱动小型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对抗技术被视为现代战争中制胜法宝,而其中关键部件就是微波功率模块(MPM)。在战略飞机—歼击机和轰战机中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在现代相控阵雷达中它也举足轻重。由于功率芯片和基片材料,生产工艺等局限,在噪声系数、平均功率、带宽等参数方面有很多探索空间,加之使用的设备平台和模块工作环境等订制化条件不一样,对于微波功率模块的研究还是有着工程的价值和意义。其主要核心的叁个部件分别如下:1.高效小型化行波管放大器:高效小型化行波管放大器是MPM的最后末级输出,它存在的用意是为了让相应波段的行波管到达预定的输出指标。2.固态驱动单元:它是系统的大脑,会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整体性能。MPM前级驱动单元输出的功率是为了给它后级行波管给予能量驱动。同时由于行波管在频率范围内输出的不一致性,所以前级驱动单元还需要有着幅度均衡的作用。3.电源调节器。所以,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在结构和材料方面,对MPM的前级驱动进行小型化技术研究意义重大。本论文重点分析了MPM的原理和结构做了详细分析,对宽带前级驱动小型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工程实践需求,在双导师制情况下,设计、制作了4-18GHz频段的MPM前级驱动,满足工程指标+25dBm的输出功率。同时学习均衡器设计原理,使设计的成品满足不一样的输入功率条件下的相同功率输出的条件,均衡量为9dB。均衡器大小为6.0MM×8.4MM,实现了模块小型化。采用了将增益均衡器独立后置的方式,良好的进行了热隔离。通过设计加工调试后结果满足工程项目指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10-10)

于臻[9](2017)在《多频段宽带小型化天线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和电子设备的不断升级,通信频带向多频段、宽频带发展。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重要终端设备,其性能的好坏对整个系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天线理论数值算法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大量加载模型的前提下,将耦合谐振枝节加载、槽隙加载、电容加载和分形几何结构等技术分阶段分维度综合运用,应用于天线外观结构设计;同时天线的设计灵感均来自于自然和人文,提出了将中国古典传统图案和仿生学特点融入天线结构设计的思想,将艺术形式融入技术研发。通过将天线几何结构与中国古典元素结构(本文在天线结构设计上用到了中国古钱币、窗花、回形纹等图案)及自然动植物外观(本文在天线结构设计上用到了花朵、树枝等图案)图形特点融合创新,利用多种加载技术之间的电磁耦合关系,通过控制加载深度和加载维度,实现移动终端内置天线的多频宽带化、小型化、高性能覆盖等性能。设计过程中,利用叁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天线模型的搭建和优化仿真,对天线不同演化状态和不同迭代次数下的天线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根据中心谐振频点的匹配状况和频带覆盖范围进行了模型阶次的定型。对定型天线的阻抗谐振特性、天线表面电流的幅值和矢量、远场3D增益、E/H面内的方向图和交叉极化、增益和效率等电参数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了便于比对不同天线的性能,本文统一采用介电常数为4.4,厚度为1.6mm的聚四氟乙烯玻璃布板(FR4)作为介质板材料,研制了叁类共9款结构新颖的多频宽带,具备高辐射特性的小型化终端内置天线实物,并测试了包括回波损耗、方向图、增益和效率等相关性能参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将传统的分形结构(自然界中具有不同外观结构的雪花、Sierpinski叁角垫)应用于单极子微带结构天线的改进,提出了 4种结构新颖的天线:1)采用2阶Koch雪花与4阶Sierpinski叁角垫组合的分形天线,尺寸为80×54mm2,工作在0.85-0.96GHz,1.22-1.54GHz,1.86-2.12GHz,2.4-3.22GHz,3.69-3.97GHz 和 4.84-5.98GHz 等六个频段,增益为1.39-4.94dBi; 2)采用环形结构的多频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尺寸为 72×42mm2,工作在 1.4-3.13GHz,3.37-3.8GHZ 和4.12-5.95GHz等叁个宽频段,增益为0.86-2.7dBi; 3)采用梯形共面波导结构的超宽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实现了 1.5-4.9GHz超宽带的覆盖,增益为-1.7-2.35dBi,效率为31-64%; 4)利用3次迭代Koch雪花分形对正六边形辐射体进行开缝,形成了 Koch雪花分形缝隙天线,尺寸大小为 88.5×58mm2,工作在 1.6-2.05GHz,2.4-2.95GHz,3.5-4.05GHz和5.15-6GHz等四个宽频段,增益为0.21-7.79dBi,效率为 51-98%。2.结合仿生学特点,将自然界中进化了亿万年的具有不同外观形式的花朵、树枝及叶片图形应用于天线结构设计,提出了2种结构新颖的天线:1)采用2次迭代的具有六边形结构的W形仿花瓣分形多频天线,尺寸为 98×56mm2,工作在 0.6-1.05GHz,1.45-2.65GHz和4.25-4.55GHz等叁个频段,增益为1.9-2.4dBi,效率为44.9-77.8%;2) 3次迭代的二叉形仿树枝分形天线,尺寸为50×40mm2,工作在1.85-2.9GHZ 和 4.9-5.5GHZ 两频段。3.将历经了千百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具有中国元素特征的古典图案和民间、民俗等图案结构(古币、窗花、回形纹等)与天线辐射体结构融合创新,提出了 3种结构新颖的天线:1)根据中国古代铜钱外观特点,提出了五次迭代的方圆嵌套分形结构的古币结构分形天线,尺寸为 88.5×60mm2,工作在 1.43-2.97GHz,3.32-3.91 GHz,3.32-3.91GHz 和 4.85-5.41GHz 等四个宽频段,增益为 1.16-3.75dBi,效率为40-72%; 2)借鉴中国古典窗花特点,提出了多单元缝隙阵列的倒叁角形结构多频天线,尺寸为60×55mm2,工作在2.23-2.65,3-3.52GHz和4-5.89GHz等叁个宽频段内;3 )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回形纹,”结构,提出了四矩形缝隙结构的多频段天线,尺寸为50×40mm2,工作在 2.88-3.44GHz 和 3.65-4.29GHZ 两频段,增益为 1.33-4.83dBi,效率为61-95%。以上9种天线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均具有较好的全向辐射特性,较高的增益和天线效率,可覆盖 GSM900, DCS1800, TD-SCDMA,WCDMA,CDMA2000, LTE,5G,蓝牙,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等卫星导航,WLAN和WiMAX等全部或部分通信频段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9-25)

郑华溢[10](2017)在《雷达侦查前端宽带小型化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侦查前端的功能是接收空间中的各种电磁波信号,并对其中有用信号进行锁定与分析,其核心部件就是雷达侦查接收机。为了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雷达侦查接收机必须具有高灵敏度、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以及较高的生存能力。小型化设计能够优化设备的战场隐蔽性与机动性,是提高其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研制了一款用于雷达侦查前端的宽带超外差式接收组件。它能够接收20~3600MHz范围内的射频信号,下变频至70MHz的中频输出。中频带宽根据功能不同分为40MHz、500k Hz与25k Hz叁种带宽。接收组件分为常规与低噪声两种模式,噪声系数分别要求为小于15dB与小于9d B。线性与相位噪声指标要求较高,带外IIP2要求大于50dBm,带外IIP3要求大于15dBm,相位噪声要求全频段偏离10k Hz处小于-100dBc/Hz。镜频抑制与中频抑制均超过100dB。由于其指标要求较高且尺寸要求较小,本文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注重小型化设计。变频及链路方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论文在二次变频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双一中频的二次变频方案,为器件选型与降低本振频率提供了便利,并使用了链路仿真软件CASCADE7对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奠定了整机高性能的基础。射频接收组件小型化的关键是预选组件的小型化,本文先讨论了采用亚倍频程预选滤波器组来实现预选功能,接着引入了平衡放大器与成品LTCC工艺滤波器替代部预选滤波器,大幅降低了预选部分的布板面积,是接收组件小型化的关键。本文同时对本振部分进行了研究,采取了一本振大步进与二本振小步进的组合变频方式来完成跳频。其中重点对二本振小步进、低杂散与低相噪的实现进行了研究与讨论,设计了倍频器+直接数字合成(DDS)+锁相环(PLL)的频率合成方式来实现。最终,本文完成了接收组件的全部设计、调试与测试工作,设计的雷达侦查前端宽带接收组件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宽带和小型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结合无线电近炸引信科研项目进行选题研究,文中论述了 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设计,并完成了 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工程样机并进行了测试。文中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两部分:(1)针对制导弹药对无线电近炸引信精度要求的提高,从系统角度出发,设计了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总体方案。(2)根据总体方案的分解,对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各部分组成分别进行仿真设计,并研制了实物样机及测试结果。论文的研究内容概述如下:首先阐述了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基本理论及构成,针对制导弹药对无线电近炸引信精度要求的提高,进行了理论分析,获得影响炸高精度以及稳定性的因素。随后从系统分配的结构出发,结合高过载的实际应用环境,对相应电路部分进行了结构分配,设计了 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总体方案。其次讨论了 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各电路组成部分。并给出了功率驱动、环行器、缝隙天线以及混频器等电路的实现途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FSS对环行器和缝隙天线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方案设计是可行有效的。文中最后对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性能进行了测试,与整机进行了联调,并进行了动态飞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途径是合理可行的,可以应用在高精度近炸要求的无线电引信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带和小型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申科,杨丰旭,尹应增.5G中的超宽带阵列天线及其小型化技术[J].电信科学.2019

[2].牛家萍.C波段小型化耐高过载宽带射频前端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3].刘金海.移动通信系统中宽带天线及宽带阵列天线小型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4].杨俊雅.宽带小型化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5].刘朝阳.小型化微波宽带延迟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6].杨华菊.基于LTCC和薄膜技术的小型化宽带功分器设计技术[D].东南大学.2018

[7].孙超.基于LTCC技术小型化3dB电桥宽带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8].李岱阳.宽带MPM前级驱动小型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9].于臻.多频段宽带小型化天线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7

[10].郑华溢.雷达侦查前端宽带小型化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宽带和小型化技术论文-张申科,杨丰旭,尹应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