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价抗虫论文-陈耕,何珊,韩兰芝,彭于发

双价抗虫论文-陈耕,何珊,韩兰芝,彭于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价抗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化螟,转基因抗虫水稻,抗虫效率,杀虫蛋白表达

双价抗虫论文文献综述

陈耕,何珊,韩兰芝,彭于发[1](2018)在《转cry1Ab+cry1C双价抗虫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转cry1Ab+cry1C双价抗虫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杀虫蛋白的时空表达,本研究采用离体水稻组织生测法系统评价了cry1Ab、cry1C、正交cry1Ab+cry1C和反交cry1C+cry1Ab 4种抗虫水稻品系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并用ELISA方法测定了Cry1Ab、Cry1C蛋白在各个抗虫水稻品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二化螟在不同生育期的4种转基因抗虫水稻上取食的叶面积显着低于非转基因对照亲本明恢63。4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在生长前期(苗期、分蘖和拔节期)对二化螟表现极高的杀虫效果,生长后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杀虫效果有所下降。两双价抗虫水稻杀虫效果最好,其次为转cry1Ab和cry1C水稻。Bt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抗虫水稻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且差异显着;Cry1Ab的蛋白表达量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均显着高于Cry1C。Cry1Ab蛋白在单价抗虫水稻叶片和茎杆中均表现出随生育期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在双价抗虫水稻中表现出随生育期逐渐下降的趋势。Cry1C蛋白在单、双价抗虫水稻的叶片组织中均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单价抗虫水稻相比,双价抗虫水稻中的Cry1Ab、Cry1C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没有表现出显着的降低。因此,双价抗虫水稻不仅能高效防治害虫,还能延缓害虫抗性,在生产上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结果可望为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成杨,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2](2016)在《双价抗虫基因转化对茶籽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保存本所茶树资源圃的黄叶峒茶和牛皮茶为研究对象,进行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操作研究,观察其结实率和发芽率,初步探明了双价抗虫基因转化对茶籽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茶叶通讯》期刊2016年01期)

崔彦芹,李尚伟,张丽萍,罗洪发,李云峰[3](2016)在《双价抗虫转基因水稻的育成及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双价抗虫基因表达载体并转化水稻,为选育广谱、高抗转基因抗虫水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构建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和苏云金杆芽孢菌基因(Bt)两个抗虫基因的双价表达载体p CAMBIA1301-Bt-pta,利用大肠杆菌DH5α和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水稻恢复系辐恢838,同时对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及PCR鉴定。【结果】以构建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1301-Bt-pta为模板,PCR扩增到pta基因的部分片段,大小为807 bp,且该载体经HindⅢ酶切后,能得到15854 bp的中间载体p CAMBIA1301-Bt片段和2046 bp的pta基因片段。对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得到3株转基因阳性植株,经PCR鉴定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成功导入水稻。【结论】通过构建双价抗虫基因表达载体并转化水稻,成功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可用于水稻抗虫转基因恢复系及组合的研究,以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兰创业,刘钊,贾晓军,周进[4](2016)在《转双价抗虫基因大白菜新种质的获得及其抗虫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方法,将双价抗虫基因BmkIT-Chitinase导入早熟型大白菜自交系20-19-3,最终获得了5个转基因大白菜优良自交系纯合株系Z1-5、Z2-7、Z9-6、Z11-6和Z20-13;以转基因大白菜株系和非转基因对照植株为材料,对BmkIT-Chitinase基因在大白菜中的遗传规律、基因表达及抗虫性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转化株后代多代(T_1~T_4)PCR、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跟踪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植株,且能够稳定遗传;用该转基因方法对大白菜进行基因转化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分析显示,外源基因多数以多拷贝形式整合于核基因组,少部分外源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整合。(2)Elisa分析结果证明,所导入的外源基因可高效表达,T4代株系新鲜叶片中表达产物量最高达到0.069μg·g~(-1)左右。(3)转基因株系田间抗虫性统计分析表明,转化株系与对照在抗虫性方面有显着差异,其对小菜蛾及菜青虫抗性普遍提高2~3级。研究认为,转BmkIT-Chitinase基因大白菜中BmkIT-Chitinase基因的表达可有效提高大白菜的抗虫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启军,颜文飞,夏士健,宗寿余,吕川根[5](2015)在《农杆菌介导的针刺法将双价抗虫基因导入水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含2个抗虫基因的转化质粒p CDMARUBA-Hyg的农杆菌直接针刺侵染籼稻9311和粳稻南粳45、110183的种子胚芽生长点,对存活成苗的10株9311、5株南粳45和1株110183进行常规PCR检测,阳性株分别为9株、3株和1株,混合计算,阳性率为81%。去除南粳45发芽种子的种根和幼芽后,对裸露的胚芽生长点进行针刺接种,9株存活。经对成苗的PCR检测,4株含有2个外源基因,各有2株只含有1个基因(sbk或sck)。与传统的农杆菌介导法相比,本研究的方法不需要诱导愈伤组织以及之后的一系列组织培养,基因转化时间缩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具有简单、快速、高效之优点,是改良的水稻转基因新技术。(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成杨,赵洋,杨培迪,杨阳,刘振[6](2014)在《茶树Bt和Cpti双价抗虫基因转化研究(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转基因获得抗虫茶树品种是防治茶树害虫的重要途径。将含有Bt和Cpti双价抗虫基因的质粒转入感受态E.coitl DH5α菌株并进行培养、提取和扩增后的质粒,注入茶树花期的子房内,种植接种后的茶籽,并对获得的植株进行检测。(本文来源于《茶叶通讯》期刊2014年04期)

吴转娣,吴才文,曾千春,苏火生,刘新龙[7](2014)在《Cry1Ac和sck双价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双价抗虫基因,即修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Cry1Ac)和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导入甘蔗优良品种ROC22,获得潮霉素抗性转化植株95株,35株能检测到外源抗虫基因,获得的13株RT-PCR双基因均呈阳性的甘蔗植株,斑点杂交检测有4株呈阳性。结果表明:外源抗虫基因已导入甘蔗基因组中。(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杨俊杰,于惠敏,侯丙凯,王兴智[8](2013)在《农杆菌介导的双价抗虫基因对番茄遗传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CryIAc)与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Pta)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转入番茄品系Micro Tom的子叶外植体中。经过共培养、除草剂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了24个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株系。再将转化后的番茄植株经过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检测,确定检测后呈阳性反应的株系为8个。通过小菜蛾幼虫初步抗性试验证明,转基因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虫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番茄抗虫性和培育抗虫番茄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3年07期)

康瑜[9](2013)在《Bt和CpTI双价抗虫表达载体转化辣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常见的蔬菜,营养及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在生产实践中,虫害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虫辣椒品种提供了新途径。本实验以两个辣椒材料‘S1’和‘40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BR.浓度、不同甘露糖浓度等对辣椒遗传再生的影响,优化了辣椒的再生体系。本实验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实现外源基因的转化,并获得了转双价抗虫基因的辣椒新材料。试验结果如下:1.带柄子叶、类Flamingo-bill、下胚轴叁种不同类型外植体的分化率比较发现:类Flamingo-bill的再生及分化能力最强,最高分化率达47.0%,下胚轴次之,带柄子叶分化率最低,几乎不分化。2.对两个辣椒材料外植体不定芽再生率进行比较发现:辣椒材料‘S1’为较好的离体再生基因型,不定芽的诱导率达47.0%,而辣椒材料‘405’分化率最高分化率为30.0%。表明辣椒材料‘S1’的再生分化能力比辣椒材料‘405’的再生能力强。3.研究不同浓度BR对辣椒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发现:在培养基中加入浓度在0.001-0.01mg/L范围的BR溶液能有效提高辣椒不定芽的诱导率,其中以BR=0.01mg/L时辣椒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4.研究不同浓度甘露糖对辣椒不定芽诱导率和抗性芽筛选效果的影响发现:当甘露糖/蔗糖=18g/L/12g/L时,筛选效果最佳。5.利用本实验优化的遗传再生体系获得了两个辣椒品种的转基因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两个抗虫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辣椒的基因组中。其中,PCR阳性率为16.40%,转化率为0.55%;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共有5株辣椒植株呈阳性,阳性率为45.45%。6.对11株PCR呈阳性辣椒植株进行氯酚红检测,对5株Southern杂交检测呈阳性辣椒植株RT-PCR检测及饲虫实验发现:Bt基因和CpTI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内实现了表达。这一批T0辣椒的获得,为后期田间选育辣椒双价抗虫新品种提供了原材料。(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3-04-01)

李捷,张兴华,马艳,杨兆光,乔艳艳[10](2013)在《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靶标害虫不防治环境下检测技术和生存竞争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国家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在靶标害虫不防治的环境下,以杂交抗虫棉赣棉杂1号(CK1)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CK2)为对照,对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进行生存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转双价双Bt基因抗虫棉与2个对照相比未显示抗虫优势;在株高、覆盖度、果枝层数、单铃壳重方面无显着竞争优势;在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衣分率方面表现显着或极显着负竞争优势;在单株成铃、脱落率、籽棉产量方面与CK1相比无显着竞争优势,与CK2相比表现极显着和显着竞争优势;在皮棉产量方面与CK1相比表现极显着负竞争优势,与CK2相比表现极显着竞争优势。[结论]转双价双Bt基因抗虫棉推广种植可行性为一般。该项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双价抗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保存本所茶树资源圃的黄叶峒茶和牛皮茶为研究对象,进行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操作研究,观察其结实率和发芽率,初步探明了双价抗虫基因转化对茶籽生长发育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价抗虫论文参考文献

[1].陈耕,何珊,韩兰芝,彭于发.转cry1Ab+cry1C双价抗虫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2].成杨,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双价抗虫基因转化对茶籽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初探[J].茶叶通讯.2016

[3].崔彦芹,李尚伟,张丽萍,罗洪发,李云峰.双价抗虫转基因水稻的育成及初步鉴定[J].南方农业学报.2016

[4].兰创业,刘钊,贾晓军,周进.转双价抗虫基因大白菜新种质的获得及其抗虫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6

[5].张启军,颜文飞,夏士健,宗寿余,吕川根.农杆菌介导的针刺法将双价抗虫基因导入水稻[J].江西农业学报.2015

[6].成杨,赵洋,杨培迪,杨阳,刘振.茶树Bt和Cpti双价抗虫基因转化研究(简报)[J].茶叶通讯.2014

[7].吴转娣,吴才文,曾千春,苏火生,刘新龙.Cry1Ac和sck双价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4

[8].杨俊杰,于惠敏,侯丙凯,王兴智.农杆菌介导的双价抗虫基因对番茄遗传转化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

[9].康瑜.Bt和CpTI双价抗虫表达载体转化辣椒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10].李捷,张兴华,马艳,杨兆光,乔艳艳.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靶标害虫不防治环境下检测技术和生存竞争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标签:;  ;  ;  ;  

双价抗虫论文-陈耕,何珊,韩兰芝,彭于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