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干预论文-李丁

女性主义干预论文-李丁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主义干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格里塞尔达·,波洛克,女性主义,艺术史,方法论

女性主义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李丁[1](2015)在《不可想象的他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透过琳达·诺克林的《女性、艺术与权力》和格里塞尔达·波洛克的《视线与差异:阴柔气质、女性主义与艺术历史》、《精神分析与图像》等理论着作,试图展现女性主义理论的独特发展面貌,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的核心观点,阐述诺克林与波洛克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作为第二代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研究的主要力量,波洛克突破了学科疆界,运用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精神分析等理论工具,将女性主义对艺术史研究的视野开阔至艺术与文化史的范畴之中。提出了观看女性艺术作品与女性艺术家的新视角,挑战了菲勒斯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的艺术与文化史模式。这正是研究其理论的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5-05-10)

李洁[2](2013)在《女性绘画与女性主义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与女性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离。女性绘画与女性主义的关系这篇论文,通过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带来的干预行动这一现象进行剖析,通过历史原因,政治原因,艺术原因分析女性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带来的影响。其中,女性主义理论的来源一个章节就包含了历史原因与政治原因这两大方面的讨论,这一章节结合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梳理出各个时期产生的女性主义类别及其大概意思。然后特别研究了女性主义理论传播到中国之后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之后重点介绍女性主义传播对中国的艺术界造成的破坏与重建活动并详细分析其背景及重大意义。最后,通过对女性主义与女性绘画关系的研究,表现作者的切身而真实之感受,作为中国女性的一个缩影,表达作者对女性画家在中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中的生存问题与发展问题产生的一些沉思。由于部分公民对女性主义的误读,使得这女性绘画在某些场合竟然显示出贬义的意思。女性主义与女性绘画这篇论文,对女性主义本身的发展,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带来的思想冲击再到后来对中国绘画界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探讨误解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并对女性主义影响的绘画的前景与意义进行思索。对女性主义的研究,为我们女性绘画者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支点。它促进作者去发动大脑,对一些艺术界的现象追根溯源的揣摩,由一种表面的现象深入到其本质的内涵,从而寻找到正正的自己。这项研究为作者坚持艺术道路提供新的思考方法和资料。(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3-06-30)

尹丽丽[3](2012)在《浅谈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性主义翻译下的译者主体性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以及贬斥,语言之中的性别歧视较为多见。文章对语言之中的性别歧视的表现以及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干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原文进行干预和矫正的实例,对译者主体干预改变女性柔弱形象以及次等身份,从而消弭语言之中的性别歧视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2年12期)

刘钊[4](2011)在《略论女性散文叙述干预的女性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散文叙事中的叙述干预具有鲜明的性别指向。以叙事学为基本理论方法,对萧红、杨沫、池莉等不同时期女作家的散文叙述干预进行分析,挖掘长期隐蔽于叙述话语"夹缝"中的女性话语,探讨它们在功能、形态、女性主义思想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及其成因,是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视角,对于揭示女性的现实文化生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濮海燕[5](2009)在《女性主义干预下翻译的忠实》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在80-90年代的发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为翻译研究,尤其是给翻译的忠实研究带来了独特的性别视角,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长期以来,“忠实”和“对等”是衡量翻译的最高标准.直到女性主义进入翻译研究人们对忠实的理解才跳出二元对立和父权思想的束缚。在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实践的基础上,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提出了建立于女性主义“写作项目”之上的忠实观。女性主义对忠实的这一重构为忠实概念注入了活力,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随着“文化研究”的升温,人们日益关注翻译活动背后所潜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传统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标准遭到了挑战和质疑,人们开始思索翻译活动本身的意义和目的.译者的主体意识日益凸显。这种译者主体性的确立与认可为女性主义对传统忠实概念的重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行为解释。此外,女性主义翻译的目标,即对原作品中体现了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的表述进行颠覆和改写也令女性主义解构传统忠实并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构忠实概念成为必要。本文以“女性主义操控下的忠实”为出发点,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探讨女性主义是如何解构传统忠实概念并通过女性主义的干预重建了女性主义的忠实观,理论上,女性主义翻译主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阐释“忠实”,主张翻译是重写,是女性主义凸显女性主体的政治手段;实践上,通过有意识的选材以及干涉主义翻译策略,跨越了传统“译者隐形”的界限,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并确立了女性主义的忠实观。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翻译的忠实是指向女性主义的写作计划和翻译目的的。在西方女性主义翻译重建忠实概念的启发下,作者对赛珍珠译“水浒传”进行了案例分析。通过对译者的研究,对原作和译作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翻译过程的考察,作者得出结论:在该翻译实践中,尽管为了保留原作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译者采用了忠实的翻译方法,但是对有违女性主义的表达,作为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女性译者,赛珍珠有意识或潜意识的运用了女性主义的干涉策略进行了颠覆和改写,从而体现了女性主义的忠实。鉴于原作中也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可见译者忠实于一个隐性的“写作方案”,在这一方案中赛珍珠与原作者隐性合作,发展和加强了原文的女性主义观点。在该隐性“写作方案”内,作者和译者并非像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中的作者和译者那样,在真正意义上进行合作,相反作者和译者进行了隐性的合作,这种隐性合作可理解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译者的翻译目的在女性主义层面上不谋而合;原作与译作在创作与翻译中所共同表达的女性主义情感为建立女性主义的“写作项目”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水浒传中,译者赛珍珠同作者隐性合作,发展和加强了原作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齐鹏[6](2008)在《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格里赛尔达·波洛克的艺术史范式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波洛克提出的女性主义艺术史范式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逐步揭示出波洛克反父权制艺术史经典的立场,凸现出波洛克提出的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这一主张的理论背景和架构。本文认为,以波洛克为代表的第二代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已经改变了传统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规则。从艺术运动的层面上来对待女性主义艺术发展事业,显示波洛克强烈的政治动机,其终极目的是瓦解主流团体压制女性和其他边缘团体的霸权地位。波洛克所倡导的"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行动,因为女性主义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特征。这使得女性可以被阶级、种族和年龄等因素细分为不同的群体,打破了那种模式化的阴柔气质。这也是以波洛克为代表的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的生命力所在。(本文来源于《美术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吉赛尔·勒高,董屹[7](2007)在《女性移民问题与女权主义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990年至1991年对蒙特利尔社会服务系统内40位社会干预工作者的调查发现,女性移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移居导致的对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质疑和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主张在针对女性移民的社会工作干预实践中,应当加强女权主义干预的应用,以唤起对性别角色分工、妇女面临的社会问题和对妇女的偏见的认识为目标,鼓励干预者在尽可能平等的基础上和被帮助的妇女进行交流,以解决女性移民面临的各种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克里斯蒂娜·科尔贝,伊莎贝拉·马尔尚,董屹[8](2007)在《女性问题的多元化:21世纪女权主义干预的机遇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15年内(1990—2005),女权主义干预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种族中心主义特质;由于导致妇女面临的问题和受压迫地位的原因是复杂的,以及妇女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异质性,因此,女权主义干预应当引入多元化的要素,有针对性地分析并解决妇女面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齐鹏[9](2007)在《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格里赛尔达·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是重要的西方第二代女性主义艺术史家,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西方第一代女性主义者艺术史研究基础上,波洛克广泛融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学派的精神分析和以德里达、福柯等人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等包括着西方当代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医学等学科在内的学术成果,在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领域建立起富有特色的理论框架。波洛克借用具有解构主义精神的方法论,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方法以及精神分析为核心,深刻揭露了隐藏在西方主流艺术史观和方法论中的父权制话语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性别压迫和剥削的现象与实质,从而颠覆艺术史中的父权制话语权力,并从新的视角介入艺术史的书写,从而达到改写艺术史的目的。本文就波洛克提出的女性主义艺术史的范式转换、历史唯物主义的女性主义立场、性差异的社会和心理建构过程以及女性主义差异化的立场等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在此过程中,逐步揭示出波洛克反父权制艺术史经典的立场,廓清了波洛克的理论来源,凸现出波洛克提出的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这一主张的理论背景和架构。对波洛克的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的考察,为我们深入了解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的实质提供了一个支点。此外,对一位集多学科之大成并为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史家及其理论建树进行深入的研讨,对我们深入研究女性主义理论和艺术史建设不无一定的启发意义,笔者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方法论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资料和思考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07-05-01)

潘学权[10](2005)在《谈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性主义翻译的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与贬斥。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原文进行干预与矫正,从而改写女性柔弱、次等的身份,努力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女性主义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女性主义与女性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离。女性绘画与女性主义的关系这篇论文,通过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带来的干预行动这一现象进行剖析,通过历史原因,政治原因,艺术原因分析女性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带来的影响。其中,女性主义理论的来源一个章节就包含了历史原因与政治原因这两大方面的讨论,这一章节结合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梳理出各个时期产生的女性主义类别及其大概意思。然后特别研究了女性主义理论传播到中国之后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之后重点介绍女性主义传播对中国的艺术界造成的破坏与重建活动并详细分析其背景及重大意义。最后,通过对女性主义与女性绘画关系的研究,表现作者的切身而真实之感受,作为中国女性的一个缩影,表达作者对女性画家在中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中的生存问题与发展问题产生的一些沉思。由于部分公民对女性主义的误读,使得这女性绘画在某些场合竟然显示出贬义的意思。女性主义与女性绘画这篇论文,对女性主义本身的发展,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带来的思想冲击再到后来对中国绘画界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探讨误解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并对女性主义影响的绘画的前景与意义进行思索。对女性主义的研究,为我们女性绘画者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支点。它促进作者去发动大脑,对一些艺术界的现象追根溯源的揣摩,由一种表面的现象深入到其本质的内涵,从而寻找到正正的自己。这项研究为作者坚持艺术道路提供新的思考方法和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主义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丁.不可想象的他者[D].中国美术学院.2015

[2].李洁.女性绘画与女性主义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3

[3].尹丽丽.浅谈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性主义翻译下的译者主体性干预[J].才智.2012

[4].刘钊.略论女性散文叙述干预的女性主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5].濮海燕.女性主义干预下翻译的忠实[D].南京农业大学.2009

[6].齐鹏.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格里赛尔达·波洛克的艺术史范式理论[J].美术研究.2008

[7].吉赛尔·勒高,董屹.女性移民问题与女权主义干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

[8].克里斯蒂娜·科尔贝,伊莎贝拉·马尔尚,董屹.女性问题的多元化:21世纪女权主义干预的机遇与挑战[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

[9].齐鹏.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

[10].潘学权.谈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性主义翻译的干预[J].宿州学院学报.2005

标签:;  ;  ;  ;  ;  

女性主义干预论文-李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