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扬起爱国主义的风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扬起爱国主义的风帆

〔摘要〕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高尚情感,特别对处在当今和平时代的中学生来说,更需要灌输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解答疑难迷惑,同时,也不能忽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将英语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呢?

〔关键词〕高中英语爱国主义渗透

1将学习英语目的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给初学者上第一次英语课,我总要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学英语?”同学们自然是各抒己见。其中有不少答道:英语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我进而又问:为什么是英语而不是汉语有如此殊荣?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但汉语为什么没像英语那样具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学生们哑然。我告诉学生:英语之所以运用广泛影响深远主要因为早期英国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行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侵略进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造成的。我们学习英语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把我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堂英语课成了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思想课,我觉得很有必要,且非常值得。我们学任何一门课程都有目的性,各科任老师都可根据所教专业的特殊性加强目的性教育。将它与祖国的关系联结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算是一种教学尝试。

2将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英语教材有别于其它教材,有一个特殊性:课文的内容涉及之广,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凡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世界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科学,乃至政治,宗教,都可以作为教材,只不过都是借助于英文这一载体来体现。这就给老师以广阔的发挥空间,在传授英语这一语言技能的时候,可同时兼顾爱国主义教育。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该课补充阅读材料是近几年中国载人航天的几大事件,我感到,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时机。于是在上课之初,我给学生做了一个英语小游戏Hangman,要求学生猜字母最后拼成一个老师脑海中已设定的单词。学生在有限的尝试机会中,通力合作,最后猜出是Taiko原naut(太空人)这一单词。原本英语中关于宇航员有其专门的单词———astronaut。但自从近几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大放异彩以来,Taikonaut这一新生单词纷纷出现于国内外各大媒体,出现频率极高,从而使这一单词最终被收录到世界上几个权威词典和百科丛书中。从这一新概念的单词入手,引出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几个方面。先通过小组活动,请学生完成一个关于神舟五号一直到神舟七号的相关信息,包括它们的发射年份,所载航天员人数,在太空中的停留时间,以及每一次的重大意义。这一活动中,学生非常踊跃,纷纷回忆近几年的重大时事,搜罗关于神五、神六和神七的相关大事。在后来的课文理解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关于几次载人航天大事的知识,明确了其历史意义。

接着请同学巩固课文,我一反叫学生复述课文原文或故事的教学常规,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作为那些著名航天员来用英语讲述他们的激动人心的太空之行。果然,学生在经

过几分钟准备之后,满怀激情的讲述开始

了。“杨利伟”说他在火箭升空前很紧张,但作为首位上太空的中国航天员“非常激动”,“极度自豪”,他在太空停留了21个小时,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经历。“翟志刚”站起来说,他出了太空仓,进行了太空行走,并且在太空挥舞起中国的五星红旗!尽管受水平所限,每一位“太空人”都不能如用母语那样十分细致精确的进行描述,但每一位同学在讲述过程中饱含的热情和自豪感,以及其他倾听的同学的感同身受,都表明这一次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成功了!

3在实践中充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1要有“情”:即要有满腔热情,富有情趣地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首先是教师的热情,以老师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来感染学生,以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来熏陶学生美好心灵。其次是教学的情景化,教学中,多用些简笔画、图片或自制卡片作生动描述,这不仅能使学生达到对课文的深层认识,也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2要有“意”:即要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在英语教材里很多富有爱国主义,助人为乐等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描述好人好事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使之成为学习的帮样。学习外国历史、风俗文化时,引导学生进行中西对比。比如牛津英语教材中讲过诸多节日,授课过程对圣诞节与春节、感恩节与中秋节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不盲目崇拜西方的节日,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和民族精神教育。

3.3要有“机”:即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在一起,把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比如,六年级牛津英语教材中谈到“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引导学生在社会上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并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周围的人。再如讲到公共标志时,可联系到我国的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了解国情,增强民族责任意识。

3.4要有“伸”:即课堂之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渗透。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广播、观看一些适用性英语录像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与熏陶。

像这样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任何一位老师,只要他是一位爱国之士,只要他是一位有心之人,做到这点是不难的。总之,德育的价值取向在21世纪面临着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政治、民族、军事、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差异、冲突和多元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研究德育只着眼国内还是不够的,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想学习英语,并通过英语语言文字,学习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必先了解,才能鉴别,进而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而这过程中,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为我们披上了一件防身衣。在社会转型期和人的价值观念变革期,我们教师自身在加强这方面的修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是一项千秋伟业。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内容和课外内容溶为一体,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天地。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教师在教学中是不难成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渠县三汇中学

标签:;  ;  ;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扬起爱国主义的风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